当前位置: 首页 > 农村研究 > 农村文化

文化创意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以安吉县创建“中国美丽乡村”为例

作者:舒川根  责任编辑:中农网  信息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发布时间:2017-08-02  浏览次数: 3513

【摘 要】人类社会进入了创意经济时代。浙江安吉创建“中国美丽乡村”的实践表明,文化创意能实现地方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创新,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文化创意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要发挥科技的作用,因地制宜、有自己的特色,要充分发挥农民和专业人才的作用,政府要加强指导。

【关键词】文化创意;新农村;浙江安吉;美丽乡村;


当代,经济与文化的结合不断加深。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首次提出创意产业概念,即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文化创意与新农村建设建设的关系上,厉无畏认为在世界经济步入创意经济时代的今天,通过发展创意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将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一条创新之路。①浙江省安吉县在新农村建设中,以打造“中国美丽乡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作用,努力探索文化创意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文化创意实现地方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创新

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地流传于农村,它“既是那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藉,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②文化创意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对地方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文化创意形成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地方文化资源非但不会枯竭,反倒会随着开发程度的日趋深入而不断累积和丰富。创意为基于地方文化资源而形成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提供灵感源泉,从运作之初就让产品具有创意价值,让创意后的产品或服务不仅极具地方特色的价值符号或印记,而且以全新的创意方式更好地表现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经创意而再生的新产品或服务中所蕴含的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在无形中表明了该产品所独有的地域属性,具有产权和原产地保护的功能,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资源附加价值的转换和实现。

根据2006年浙江省“民俗民间文化遗产”普查结果,安吉共有各类民俗民间文化样式119项,约占整个湖州市的1/2。首批民间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28项,包括舞龙、舞狮、旱船、马灯以及傩舞等,数量和质量名列湖州市前茅。③安吉县以创建优美乡镇、精品生态村为具体抓手,融合竹文化、茶文化和昌硕文化,打造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例如,他们把历史文化通过继承和创新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一是通过特色乡村文化旅游来推出文化产品(这与交通状况密切相关);二是通过体验经济来展现乡村文化的参与互动魅力,将乡村生产、生活、民俗、农舍、休闲、养生、田野等系统链接,打造乡村文化产业链条;三是开发乡村木器、竹器、藤器、草编等土特名优工艺品,组织农民进行特色文化产品加工生产和经营;四是组织乡村歌舞、乡村竞技、乡村风情、乡村婚俗、乡村观光等表演和竞赛活动,提供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化服务;五是开展乡村休闲娱乐、地方风味餐饮、感受乡村生活等活动,为城市老年人、为国外旅游者提供居家式服务和自助式生活服务;六是开展乡村历史文化展览,系统地反映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的特色和历史,开辟针对中小学学生的乡村文化教育基地等。

二、文化创意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创意经济并不是与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并存的又一门类,而是对所有产业的转型。当单纯的物质因素难以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时,文化因素往往是引导消费群体需求结构变迁升级的重要原动力。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力和“越界”,文化因素的导入,可以丰富一个地区资源的内在价值。文化创意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越界、调整和重组。安吉境内有山林198万亩,其中竹林100万亩,立竹量1.45亿株,有“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竹乡看安吉”之说。④很多人都十分关心,美丽乡村建设能否做到创新与创业并举、富民与强县并重?安吉给出的答案是,发挥4000家农村家庭工业、20个家庭工业示范村的引领作用,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块状产业布局。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财政收入1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利用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安吉县一直坚持“全竹利用”、“高效利用”的发展思路,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1996年以来,相继开发出竹窗帘、竹叶黄酮系列产品、竹叶抗氧化剂、竹纤维等新产品100多个。在政府扶持方面,为进一步弘扬竹文化,发展竹产业,建设新竹乡,安吉县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第一届“竹文化节”、“竹业走向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意性(竹玩具)活动”、“首届中国竹工艺精品创作大赛”、2007中国(安吉)竹文化节、2007首届中国(安吉)国际竹产品贸易博览会等;建造了占地570亩的现代化国际竹艺商贸城,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为实施安吉竹产业“走出去”战略,安吉县委、县政府积极为在外从事竹产业创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全县已有近五十家企业和个人在全国各地承包竹林近70万亩,建立半成品加工企业100余家。依托资源优势,安吉竹制品加工从根到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开发有竹地板、竹工艺品、竹叶生物品、竹炭等7大系列近6000个产品,书写出以全国1%的立竹量创造全国20%竹产值的奇迹。

安吉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生态旅游县,境内山川锦绣,人文兴盛,有国家森林公园、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江南滑雪场等独特景点。通过文化创意,每一个村庄都有浓郁的乡土文化色彩,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竹乡“农家乐”成为都市人体验乡村生活的首选地,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以黄浦江之源为纽带,生态安吉对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有着超乎寻常的吸引力。正是这种文化内涵的提升,提升了递铺镇、孝丰镇和天荒坪镇的知名度,联动了衣、食、住、行、育、乐产业,促进了低、小、散景点的呼应。安吉全县187个行政村就是187幅风景画,县委县政府设想用10年时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大乡村。

三、文化创意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

城乡协调发展,不等于城乡同质发展、一样发展。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尊重固有的城乡差别。现代城市规划学的创始人、社会学家霍华德曾说:“城市和农村必须结为夫妇,这样一种令人欣喜的结合将会萌生新的希望,焕发新的生机,孕育新的文明。”⑤

文化创意给安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农村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资源,包括农耕文化景观、田园景观、农村风土人情等有形和无形资源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是一种完全区别于城市的新的乡村发展形态。安吉县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走的就是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例如安吉报福镇,在创建美丽乡村精品中,因地制宜,根据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特色、人本文化等不同,不搞一刀切,进行错位建设,体现差异化、多元化。他们精雕细琢,着力打造山水“统里”、十里“景溪”、“石岭”人家、休闲“报福”、田园“洪家”、民俗“中张”、追忆“上张”、美景“深溪”、竹木“彭湖”、生态“汤口”,做到“一村一规划、一家一美景”,移步换景、看景辨村。“大竹海”是安吉的资源优势,其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在其它很多地方所不具备的。当阅尽繁华的都市人日益渴望寻找宁静的港湾休憩时,安吉的乡村之美就成了他们的选择。当一些地方把生态文明仅仅看作一项硬性任务的时候,安吉已经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自觉探索,做好了经营村庄、经营农户这篇大文章。安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让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同时又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普及。这是一条超常规的城乡一体化道路。

四、文化创意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从文化品质和精神灵魂上把握美丽乡村的建设理念,充分挖掘当地乡村聚落的特色人文,让文化的魂与梦,真正为农民所理解、所欢迎、所吸纳,成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享用的现实成果,这是安吉农村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安吉美丽乡村的内涵所在。遍及全省的“种文化”百村赛,点燃了竹乡安吉农民共建共享新农村文化的激情。安吉农民在“种文化”中精心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韵”的格局,并初步形成三大特色文化区域:以高禹镇、梅溪镇、昆铜乡、溪龙乡等乡镇为主的东北部民间民俗文化区域,以递铺镇、孝丰镇、鄣吴镇、良朋镇、皈山乡等乡镇为主的西北部书画艺术区域,以山川乡、天荒坪镇、上墅乡、杭垓镇、报福镇、章村镇等乡镇为主的西南部竹文化区域。被授予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的高坞岭村、马家弄村,农村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城市文明开始向这里延伸,先进的生产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的消费方式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润物无声中悄然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落点,通过文化创意都具体指向提升农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唤起农民的生活幸福感,这个大方向值得充分肯定。

五、几点启示

文化创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探索之路,两者的结合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安吉创建中国美丽乡村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和启示。

1、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是驱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两大引擎,新农村意在“新”,建设新农村需要有新理念。在世界经济步入创意经济时代的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软实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意义,强化文化创意的新理念,运用文化创意的新力量,实施科技与文化并驾齐驱的“双创”战略,在科技创新的同时注重开发文化创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推动我国新农村的全面发展。把文化创意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将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一条创新之路。

2、文化创意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要因地制宜,有自己的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安吉的最大特色是生态。他们用生态的理念,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用生态的方式,谋划休闲旅游先行区;用生态的思维,设计城乡建设示范区;用生态的意识,培育创新创业优选地。

3、文化创意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是一个过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农村存在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文化创意宝库,对此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条件不成熟时,还要预留空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创新,才能让文化创意深深扎根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

4、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创造热情,他们是生产、生活的主人,也是乡村历史的创造者,要让文化创意与新农村建设结合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而做到这一点关键是通过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利益。

5、充分发挥文化专门人才的作用。文化创意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有很多形式,就产业化的经营方式而言,有通过特色乡村文化旅游来推出文化产品,通过体验经济来展现乡村文化的参与互动魅力;有组织乡村歌舞、竞技、风情、观光等活动,提供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化服务;有通过“农家乐”开展地方风味餐饮活动或为城市人、旅游者提供居家式服务和自助式生活服务等,在实践过程中,还会出现新的产业运营方式。因此,相关创意、策划、咨询机构和文化艺术专家应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帮助和扶持乡村文化产业的项目定位、产业布局、经营管理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6、强化政府调控作用。当地政府要建立符合实际的统一科学、运转高效的与文化创意密切相关的产业管理体制。通过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扶持相关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对一些重要的项目,要严格规范项目审核审批,杜绝项目滥建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管理,把改善和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放在首位,把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精细化服务内化为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和行为规范。


注 释:

①厉无畏:《创意改变中国》,新华出版社2009版,第171页。

②冯骥才:《千万不要把“新农村”变为“洋农村”》,《民主》2006年第8期。

③④王树主编:《安吉中国美丽乡村》,西冷印社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⑤参见仇保兴《村庄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学习时报》

2008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