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村研究 > 相关学科

权力、资本、劳动:中国问题的三维结构

作者:庞元正  责任编辑:中农网  信息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06  浏览次数: 1321

【摘 要】从现代化发展进程来看,权力、资本和劳动三者的关系,构成了支撑发展的最基本的三维结构。正确处理权力、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当代世界所有国家面临的基本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权力、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关系到中国能否健康、持续和科学地发展,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关键词】权力;资本;劳动;中国问题


发展仍然是当今中国的主题,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从现代化发展进程来看,权力、资本和劳动三者的关系,构成了支撑发展的最基本的三维结构,是驱动现代化的“三驾马车”。权力、资本、劳动的结构合理,发展就会健康快速可持续;三者的结构失衡,各种问题就会层出不穷,甚至百病缠身。可以说权力、资本、劳动三者结构的失衡,是发展中各种问题产生的总根源。正确处理权力、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当代世界所有国家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在资本仍然主导世界经济的时代任何国家无可回避的课题。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权力、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关系到中国能否健康、持续和科学地发展,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一、改革前后中国权力、资本和劳动的状况

改革开放之前,权力、资本、劳动的三者结构在中国处于急剧变动和不稳定状态之中。中国处于低度发展状态,国困民穷,社会主义优越性虽有所显现但又未能得到应有发挥。从权力的状况看,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有过照搬苏联模式的经历,权力高度集中。权力的高度集中,一方面,有适应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所以在中国在高度集权的条件下,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搞成了“两弹一星”;另一方面,又带来了一系列弊端,特别是随着“阶级斗争为纲”成为权力的运转中心之后,高度集权对逐渐形成的僵死的经济、畸形的政治、愚昧的文化难辞其咎。接着来看资本的状况,从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被赎买、小资本家被公私合营,资本成为了剥削和罪恶的代名词。随着对“一大二公”所有制的追求,各种大小私人资本几乎被消灭殆尽,国有资本被称为国有资产,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如笼中之鸟,缺乏活力,有翅难飞。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举步维艰,进展缓慢。再来看劳动的状况,新中国的成立,极大解放了劳动生产力,通过“一化三改”,工人、农民获得了旧中国所不可能有的主人公地位,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显著发挥,这是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不平凡的成就的根本原因。但是“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广大劳动者“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城市劳动者变成了必须依附与一定社会组织的“单位人”,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固守在穷乡僻壤,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了极大羁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权力、资本、劳动三者结构经历了深刻的调整,权力下放、资本重生、劳动解放,造就了中国发展的辉煌奇迹。但权力疏于约束,资本失之节制,劳动缺少尊重,又造成问题丛生。先来看权力的状况,中国的改革开放破除了高度集权的僵化体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权力推进现代化的领导作用。中国通过纵向放权、横向分权,使各级政府部门具有了相应的社会资源的支配权,成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最活跃组织者、决策者、实施者。各级政府权力部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摆脱贫困,搞活经济,可谓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这是中国经济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大崛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在今天批评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背景下,我们不能隔断历史,应当承认权力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再来看资本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在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得到了重新认识和肯定。资本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私人资本、集体资本、民间资本、国有资本摆脱羁绊,奔腾驰骋,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取代了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资本创造财富的活力前所未有地呈现出来,中国的生产力和财富得到了巨大增长。改革开放是劳动的又一次大解放,市场经济使劳动者获得了更大程度的人身自由,工人农民开始具有了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自主权。平均主义分配制度的革除,空前唤起了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脱贫致富的愿望使劳动迸发出惊人的伟力,为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奠定了强大根基。

现在,我们需要正视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体制改革的滞后,权力开始变得不受制约,横行无忌,负面作用也日渐凸显:权力寻租、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等大肆泛滥;权力垄断资源、垄断真理、垄断利益的欲望,前所未有地膨胀。资本的贪婪及其对劳动盘剥逐渐失去节制:使用童工、克扣工资、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破坏环境、制假贩假、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直至雇佣黑社会杀人越货。勾结各级官员结成官商利益共同体,各种阴暗丑恶的事件,都离不开资本跻身其间。权力资本化,资本权力化,权力与资本强强联手,劳动变得不受尊重,地位不断下滑。于是,在积极的、美好的、光明的事物大量涌现的同时,一些消极的、丑陋的、黑暗的现象也有恃无恐地膨胀起来。

与中国权力、资本、劳动的三维结构相对应,在国民收入结构上,这三者的关系可以从国家财政收入、企业利润收入和居民收入的三维结构来进行实证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国民收入结构中,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比重大幅上升,同时居民收入所占的比重大步下滑,如果再把中国较为悬殊的贫富差距考虑在内,可以说,权力和资本处于社会强势地位和劳动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不受制约的权力与不受节制的资本结盟,导致劳动的异化和尊严的丧失,成为我们分析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不能回避和必须高度重视的根本性问题。

二、权力、资本和劳动的作用和逻辑

反思人类历史和世界各国的发展,深入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巨变,可以使我们对权力、资本和劳动的作用和逻辑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这里我们择其要者,作以简要分析。

首先来看权力作用和逻辑。权力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范畴,它受制于经济基础,又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如果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权力则是政治的集中体现。如恩格斯所说: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对于社会而言,政治权力具有对社会资源进行强制性分配功能,具有社会纽带和粘合剂的功能,具有对经济的巨大反作用功能。因而权力是调动一切资源以完成既定社会目标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发挥权力的作用是后发展国家实现发展的不二选择。对于个人而言,权力是实现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的最现实的途径。权力要求人具有能力、责任和担当,能够给个人带来荣誉、地位和利益。权力又是寻租的命门,权力是催情的春药,它会为一些人的非分之想提供可乘之机。以致林彪说,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丧失权力就会丧失一切。任何权力主体,不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有扩大自己权力的动机。不受限制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再来看资本的作用和逻辑。资本古已有之,只是当资本与雇佣劳动制度结合起来时,才爆发出巨大的经济能量。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追求价值增值是资本的本性,资本是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媒介,正是资本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造成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没有资本,就没有市场经济,不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莫能外。资本会带来财富的快速和巨大增长,资本对利润的追求是技术创新强大驱动力。没有资本,就没有现代化,不论是资本主义现代化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概莫能外。但不受节制的资本也必然会带来贪得无厌和贫富分化。对此,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大胆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而当资本的贪得无厌不能得到有力遏制时,整个社会都会陷入拜金主义的泥潭。又如《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皮凯蒂指出,资本的回报率总是高于工资的增长率,所以在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分化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趋势。而权力的妄为和资本的贪婪,又为这种贫富分化涂抹上浓重的极不公正的色彩。

接下来看劳动的作用和逻辑。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劳动是创造财富和价值的活的源泉,劳动创造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劳动创造的高于旧制度、旧体制的劳动生产率,是新制度战胜旧制度、新体制取代旧体制的关键。没有劳动,没有劳动的创造,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强调,劳动光荣,创造伟大。但与权力和资本比较,劳动的劣势在于没有支配和配置资源的条件,因而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而当劳动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成为异化劳动时,仇官仇富就会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劳动的优势在于拥有数量广大的群体,因而能够对权力和资本形成决定其成败的根本力量。劳动对权力和资本的暗中的和公开的、消极的和积极的博弈,既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也可以使社会发展付出巨大代价,甚至把整个社会拖入动荡的深渊。

三、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从理顺权力、资本、劳动三者关系入手

当代中国正处在和仍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中国发展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此而言,必须通晓权力、资本和劳动的逻辑:一方面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让权力、资本、劳动各司其职,各就各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也就是发挥权力、资本、劳动的正能量。这也就是党中央所强调的,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另一方面,坚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制约和监督权力、引导和节制资本、尊重和保障劳动,也是中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路径和取向。对后一方面,还有待形成明确的社会共识。所以,我主要讲讲这后一方面。

制约和监督权力,是权力的本性和逻辑使然。缺少权力制约,是中国产生社会乱象的总根源。强化权力制约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而且是重中之重。有人会反对说,共产党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优秀品质,能够做到权为民所用,拒腐蚀永不沾。这使人想到宋美龄说过的一句话。抗战时期,美国新闻记者组团前往延安,他们为中共的精神气质所鼓舞,回来后对宋美龄非常感慨地说,中国居然还有这样一群积极上进、健康廉洁的人存在。宋美龄听后说了一句话:“我承认,也许你们说的都是真的,但是,那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尝到真正权力的滋味。”也许有人还会反对说,宋美龄是大资产阶级,她不会懂得共产党员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但是,周永康、徐才厚、薄熙来、令计划、苏荣等这些昔日共产党员的“杰出人物”,哪一个讲起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清正廉洁,不是如数家珍?可是,当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受制约的时候,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逻辑吗?所以,制约和监督权力,是尊重权力逻辑、发挥权力的正能量的必然要求。

引导和节制资本,同样是资本的逻辑使然。当年,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之时,他就对资本的双重本性有着深刻认识。因此,他在提出“振兴实业”的同时,明确提出“节制资本”“扶助农工”的民生主义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后,出于急于建立“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单一公有制的超阶段冒进思想,我们无视和否定资本在发展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一度对资本除之而后快,结果拖延和贻误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资本在现代化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有了全新认识,鼓励和扶植资本的发展,造就了我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局面。但对资本贪婪性的一面和造成贫富差距的消极作用没有形成明确共识,更缺少能够实际上遏制其负能量的政策和制度安排,结果造成了大范围的权力和资本结盟侵吞改革发展成果的局面。因此,节制资本的贪欲和其对劳动的挤压,已成为为了解决中国问题、整治社会乱象而必须鲜明提出的社会政策。

最后,我们还要为尊重和保障劳动大声疾呼。从历史上看,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延续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从中国今日现实看,劳动不仅是支撑中国健康持续较快发展的基石,而且是维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色的命脉。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如果劳动得不到尊重,劳动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就会民心不顺,社会难安,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化为乌有。切实尊重、保障和提升劳动者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不能不动一动权力和资本的“奶酪”,必须打破一定时期以来形成的利益向权力和资本倾斜的取向,也就是要打破权力和资本利益固化的藩篱。这也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啃的“硬骨头”,是我们党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