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 明 责任编辑:admin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调查 发布时间:2016-11-01 浏览次数: 2694次
昨晚呼呼寒风,着实让我体会到了北方的寒冷,一大早起来,院子里早已被枣树叶铺满,让这金秋寒冬又多了几分厚重。洗漱完,赶紧跑到屋里吃早饭,在这里没有在四川的客气,三请四催,进屋时叔叔、婶儿已经在吃了,看我进去赶紧招呼我坐下,我的饭早已被盛好,我也就真没客气,端起碗就开始吃。吃完早饭后,婶儿开始收拾今天祭祖要用的东西,只见婶儿提出一大袋纸元宝,一些纸质的假钱,还从厨房端出了一小碗饺子,一些小面包,将其装在一个大袋子里,并催促叔叔赶紧走,还说“小杨你也去看看吧!”我是昨晚看到婶儿在准备祭祖用的东西时才知道,今天这个西方常用的鬼节在我国北方也是农民祭祖的日子,在北方被称为“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等,在这一天要给先人送去御寒的衣物,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从婶儿哪里得知,他们会在每年的春节、清明、十月初一这三个时间点去祭祀逝去的先人,而在我所生活的四川则是春节前、清明节、七月十五来祭祀先人。
薛叔三两口吃完饭便去发动车了,这时才刚好八点。我帮着婶儿把东西提上车,便出发了,在车上,婶儿好像给什么亲戚打电话,说她过来了,因为声音小,我也没太注意。祭祀的地点距离村子大约有5公里左右,车子驶进田间土路便停下来了,婶儿便一个人提上东西下车了,我本想跟着,婶儿转头说“你就别去了,太冷了,我一会儿就过来。”我不好强跟着,便在停车的地方和叔叔一起等。我很好奇,为什么薛叔不去?实在按耐不住,我便问薛叔,他告诉我,婶儿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人,她去祭拜的是自己去世的父母亲。原来是回娘家祭拜,从远处我看到有一个男的也朝着婶儿要祭拜的坟过去,并帮着婶儿提东西,烧纸钱,想来应该是她打电话的哪位娘家亲戚。没过几分钟,婶儿便烧完纸回到了车上,我们便返回了村里。原本以为今天的祭祖已经完了,没想到才刚刚开始。
回到家时,婶儿的儿子、儿媳带着孩子已经从县城里回来了,屋里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水果和小面包,但是并没有见到人。跟着婶儿,我们来到了隔壁的爷爷家(薛叔的父亲),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也见到薛叔的大哥(住在薛叔的对门),简单了寒暄了几句(主要是问我们四川是不是都是大山,有没有平地,老人去世后的棺木是不是都放悬崖等),从屋外又进来了几个人,从薛叔哪里得知这是他县城的弟弟、弟媳及他们的女儿,这时他们家三兄弟算是到齐了。放下东西,几位婶子及后辈便去准备祭祀用的东西了,有元宝、纸钱,纸做的寿衣、香(跟我见的长香也不一样,这里的香要短一些)、蜡(也是很小的蜡烛),另外就是祭品(有小面包,柚子、葡萄、香蕉、橘子等水果,木耳、饺子、油饼、肉),装了满满一大盘,上车时还是我跟薛叔抬上去的。去祭祖的有薛叔三兄弟,还有就是三个婶子及薛叔的儿媳妇(儿子回来了,好像是有事出去了,没去),哪位从县城回来的薛叔的女儿没有去,家里85岁的老父亲没有去。
祭拜的坟就在村外的麦地里,距离村子只有一到两百米远。要不是薛叔介绍,我完全发现不了那些坟地,坟前没有石碑(周围的坟也都是这样),基本就是一个个的小土堆,相较于南方垒坟山、修坟头、修山等复杂的工序,在我看来实在是不能再简单了。这些坟都是一个个挨着的,据薛叔介绍,坟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由东向西,也有由西向东的,一辈一辈挨着排下去的,并给我指了远处一个一座孤坟,那是一位去世的年纪不大的媳妇,因为其老人都还在,中间隔着辈,就没法将其挨着前辈老人来埋,只能埋一座孤坟。坟前没有任何标志,哪座坟埋的是谁,只能依靠老人口耳相传和自身的记忆,薛叔说他只知道自己父母亲和爷爷奶奶的坟了,在往上就不知道了,家里85岁的爷爷也说,“最多就知道自己爷爷奶奶的坟,在往上也就不记了。”薛叔他们准备的祭品主要是摆放在自己母亲的坟前,纸钱等也主要烧在母亲坟前,他们告诉我主要祭拜的是自己的前一辈(也就是自己的父母亲),再往上就不在作为主要的祭拜对象了,在其他人都在母亲坟前跪拜烧纸的时候,薛叔的大哥一个人拿了少量的纸钱和香(真的只是一点),依着顺序开始在其他的坟前烧,薛大叔说他听老人说还知道那些坟是那些的,如今父亲年老了,就由他来给这些老人烧纸了,在往上的老人他们就不知道了,就把那些坟作为自己家的风水地,每次祭拜的时候也会烧一点纸钱。
坟地就在麦地中间,据薛叔讲,这块麦地原来是他家的,但是后来土地整理就和别人交换了,现在是别人家的,不过家里的老人去世还是会埋到这里,也都不会计较这点地,因为谁家都有老人,垒坟的时候取土也是在旁边的地里,但是一般不破坏庄稼。老人去世了三年之后才能给坟垒土--添坟,他们家母亲去世还不到三年,因此今年没有添,但是也没有给其他先人的添坟。纸快烧完的时候,几位婶子开始将带来的祭品,就是那些食物,每一样往火里仍一点,已示对老人的祭拜,其他剩余的则都带回去。
在这边的纸烧完后,几位婶子开始收拾东西,薛大叔叫上薛叔,并带了一些元宝和纸钱,向旁边的坟走去(约有100米远),我没有跟着去。我便抓住机会向旁边的三叔请教,他告诉我,薛大叔他们去祭拜的是去世母亲的父母亲(也就是母亲的娘家),按理说是可去可不去的,但是因为母亲的娘家后面已经没有人了,所以必须去,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再远也要去,如果要是有舅舅在,那就是可去可不去了。祭拜完,便回到了村里(约11点半),祭拜剩下的东西还是放到了老爷爷家,想来也算是给老人买点东西吧,祭祀慰问两不误。放下东西,几位婶子便去了薛大叔(他们的大哥)家里包饺子,准备今天的午饭(午饭就是饺子,没有其他饭菜了),今天都会在他们家吃饭。对祖先一年一度的祭拜成为了维系后辈情感的重要纽带,外出居住、工作的会回到村里,认祖归宗,走亲访友,或许尽管只是一顿饭,但他带来的是一种情感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