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 宇 责任编辑:于佳佳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9-09-06 浏览次数: 55474次
忆人生酸甜苦辣,感时代朝夕变化
泰山学院2017级历史专业 蔡宇
七月份的天气慢慢热了起来,早上七点多钟就被升腾的热气蒸醒。早上,村子里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尽显烟火气息。由于天气炎热,爸爸催我早些出门,嘱咐我连向珍奶奶年纪大了,采访一会让连奶奶休息一下。
这是我第一次做口述史调查,方便起见,我把妇女口述史的调研地点选在我的家乡——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小马庄村。我选择的第一位调查对象是本村的连向珍奶奶,老人虽然已经93岁高龄,但身体还十分康健,待人也和善,最重要的是她完整的经历过了从传统时期到土改再到合作化时期的各种历史事件,对那个时代有着总体性的思考。我也希望能够借这次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所提供的调查机会,通过口述史的方法对连奶奶这代农村妇女的经历进行一些记录,并对社会时代的发展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偷偷念书”的时代
连奶奶今年93周岁,但身体依然康健。限制连奶奶出行的大概就是裹过的脚和看不清的眼睛。连奶奶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娘家有兄弟四个,姊妹两个。连奶奶和姊妹都没有上过学,虽然爷爷是秀才,但那时候的人始终是还没有摆脱封建束缚,认为女孩子上学没有用。但是,连奶奶的兄弟们都读过书,那时候孩子读书年龄晚,连奶奶说是因为那时候学问深,太小了也不理解。虽然家人不让连奶奶念书,但连奶奶没少偷学,《三字经》、《百家姓》连奶奶还能背两句。连奶奶在娘家的生活基本上是无忧无虑的。
连奶奶十九岁嫁到婆家,之后操劳就多了起来。结婚当时是晚上结的,用轿子抬着新娘子,轿外的人举着火把。连奶奶的婚事都是由父母一手操办,结婚之前双方都没有见过面,结婚当天揭下盖头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连奶奶说结婚以后就过起了穷日子,生完孩子的第六天就下床摊煎饼供家人吃。连奶奶是裹过小脚的,没办法下地干活,所以在土改之前都是在家里干干家务。
放开“小脚”,去大地上干活
土改之后,男女平等的观念被党带到了这座小山村中,连奶奶被裹了二十多年的双脚终于被放开了,她也终于开始参加劳动,在大地上干起了农活。
土改时期,连奶奶家被划分成中农,家里的土地基本上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动,各家还是耕种各家的土地。集体化时期,土地都是集体的,大家都是集体的土地上劳作。连奶奶发现,生产队上工的时候也会有人偷懒耍滑,趁着队长不注意蹲一会、直直腰,有的还专门挑一些轻快的活干。但终于获得了劳动资格的连奶奶,还是很用心的在集体的土地上耕种。那时候不上工就没有工分,连奶奶因为是小脚,干活比别人慢一些,一天能挣上六个工分,而且连奶奶家里当时孩子多,所以基本上每年都是缺粮户。好在连奶奶和娘家兄弟们关系好,连奶奶家没有粮食吃的时候,她的兄弟们也会接济。连奶奶说,孩子大些以后日子就渐渐的好了一些。
苦尽甘来,茶趣晚年
我初到连奶奶家时,连奶奶刚起床,洗脸刷牙吃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吃过饭以后,连奶奶闷了一壶茶,连奶奶说她每天都要喝上一壶茶心里才觉得舒服。说着,她打开了杯盖,整个小屋都茶香四溢。
连奶奶虽然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但她一直都向往着有趣的生活。连奶奶年轻时候喜欢听戏,每逢过年过节镇上都会有唱戏的来表演,连奶奶就约着自己的小姐妹去看戏。她甚至觉得,那时候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静也有趣。连奶奶一生起起落落、大风大浪都经历过,现在93岁高龄的她对很多事都已经看开了。连奶奶说,现在家里的事不用她操心,每天坐在吃完饭坐在椅子上晒晒太阳、喝喝茶,一日三餐都有年轻的孩子们照料。生活就是这样的吧,先苦后甜,每个人生的阶段都有自己需要干的事情,只有把自己当下里阶段的事情做好,我们才能更好地去生活。连奶奶很满足现在的生活,可以吃饱穿暖,还有二孙绕在膝下,她觉得这便是对自己苦难一生最好的回报了。
赵奶奶的“苦”与“乐”
有了之前对连奶奶调查的经验,之后对我的第二位受访对象赵芙正奶奶的访谈就更为顺利了。赵奶奶是我家之前的邻居,我也叫她二奶奶。开始的时候还不太习惯,因为太熟悉了,一些问题不用问也知道了。还好赵奶奶耐心的一个一个的回答了我的问题,赵奶奶的耐心和和蔼让访谈进行的很顺利。
赵奶奶今年80岁了,待人和善,但是因为年轻时劳累过度,到老了背驼了。赵奶奶娘家有六口人,四个姊妹,一个哥哥。哥哥年轻时就去当兵了,后来定居在哈尔滨;父亲是当时的教书先生,常年在外;两个姐姐出嫁的早,妹妹年少,家里家外的事情就落在了赵奶奶和母亲的身上,日子的辛苦可想而知。赵奶奶倒不觉得辛苦,她说在娘家父母身边是这一辈子最好的时光。赵奶奶读了好多年的书,赵奶奶说当时读书的女孩子不多,她之所以能读书是因为有个好母亲,和父亲拌嘴也要让她上学读书。正因为读过书,赵奶奶的思想比同龄老太太更开放,不同于其他农村老人的思想,男女平等似乎在赵奶奶的脑子里很深刻,这也可能是因为旧社会给与妇女太多的伤害。
出嫁以后似乎就没有了自由,赵奶奶婆家三个兄弟们,她是来的最晚的一个儿媳妇,加上娘家不是本村的,在婆家有些吃不开。没有分家之前,妯娌三个做饭、洗衣……照顾着一大家十几口人,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分家以后赵奶奶说辛苦少了许多,也没有了婆婆的管束。但因为婆媳关系不好,丈夫有常年在外打工,自己还要照顾三个孩子,家里家外照顾不周全,以至于两个小的孩子早早的就夭折了。尽管这些事已年岁久远,但赵奶奶想到这些还是抑制不住的悲伤。爷爷很早就去世了,赵奶奶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供儿子上学,人家休息的时候她就去地里面打草,晾干后卖掉供儿子上学,但是最后还是因为经济困难,儿子没有能够一直读下去,这也成为赵奶奶心里的一个疙瘩。赵奶奶说她喜欢集体化时期的集体劳作,因为集体劳作比起之前自己种地省心了不少,每天到点就去地里干活赚工分就行了。
之后赵奶奶又向我讲述了大跃进、大炼钢铁时期的情况:当时都是在镇上炼钢铁,十几口子人住在一间房子里,晚上睡觉是在地上打地铺。工作强度大,吃不好又睡不好自然就会想家,有一次奶奶半夜偷偷往家跑,当时遇到了狼,差点被狼吃掉,她说现在想起来后背都凉飕飕的,跑回家后看见自己的母亲哇哇大哭。赵奶奶说年轻时自己也挨过饿,最严重的就是1959年到1961年这段时间,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没有饭吃,饿的人两眼发昏,整个人都没有一点生气,许多小孩都跟着大人到处讨饭吃,抹不开面子出去讨饭的就只能在床上睡觉来稍稍的抵抗一下饥饿。
到了邓小平时代,国家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集体的地又拿出来分给各家各户经营,这样每家每户不仅能吃饱饭,还有了余粮。现今,赵奶奶说她苦难的生活已经过去了,她很满足现在的生活,儿子孝顺,还有一个孙女一个孙子陪她安享晚年,每天打扫一下家里的卫生,剩下的时间就可以在街上跟朋友们聊天说话,日子过得很轻松、快乐。
对连奶奶、赵奶奶两位老人的访谈,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她们的一生并不容易,酸甜苦辣咸都一一品尝过,还好最后是甜的。历史是需要人的铭记的,越是底层越能反映真相。连奶奶、赵奶奶那个年纪的普通农村妇女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史,我们也许感受不到她们的辛酸与苦楚,但至少我们可以铭记。时间在流逝,铭记这段历史的人也在慢慢变老,最终淹没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去,我们应该明白,最好的办法就是记录,这就是做口述史的意义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