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村研究 > 田野日志

山东聊城东阿县选村记——华北小农调查选村启示之五

作者:唐 雯  责任编辑:admin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6-10-19  浏览次数: 3440

我大概是花了3天时间找到了一个满足条件的村庄,中间可能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经历很曲折的选村阶段,可能是最近攒的人品比较多,所以一路上比较顺利,不算很适合推广的调研经验,仅以此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一、选点过程

我是第一次参加村调,而且第一次面临的就是“非主场”的黄河流域村庄,作为一个从没有来过北方村子里的南方人,我对北方的生活方式、农村文化、人文特色非常好奇,虽然之前有参加过百村观察调查、口述史调查,但和村调相比,这种调查经历简直微不足道,就像闯关一样,村调就是各项调查里最难的那关,虽然好奇又期待,但未知的困难也让我心里不禁发虚。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于1010日和绍杰从武汉出发开始了我们的调研之路。

1、接洽政府

11日上午9点,搭乘的火车快到聊城市了,绍杰拨打了聊城市老龄办的电话,和老龄办表明了我们即将拜访的来意,并约定了10点拜访。下了火车后,我们便直接打车去了市委(注意:老龄办不一定在民政局,可在网上进行查询)。到了市委门口,我们先在门口保安处做了登记,这个登记单一式两份,门口保安留了一份,我们拿着另外一份来到了办公大楼,把它交给一楼的保安处,他核对这个单没有问题后告诉了我们房间号,我们便把行李放在了保安处上楼去找老龄办工作室。

来到办公室后,我们前后见到了三位老龄办领导,并得知了一个好消息:当天在聊城市有广场舞决赛的比赛,每个县都有队伍来参加,县老龄办的主任就在聊城市作为嘉宾观看了比赛。我和绍杰的调研县分别是聊城的东阿县和莘县,他们便把两个县的老龄办主任叫了过来,一起了解了我们的调研要求,并关照了两位县老龄办的主任要安排好我们的工作。在这之前我和绍杰本打算组团选点的,但这次正好两位县老龄办主任均在市里,我和绍杰便决定分开,随各自主任下到县里。到此,市到县的接洽工作结束。随后我便随着东阿县老龄办的刘主任来到了东阿县,主任把我安顿在县里的金鹊城商务宾馆,让我休息休息第二天去找村。

2、第一个村——大王村

第二天一大早,我收拾好行李打车来到县委,来到了县委的老龄办办公室。主任给我看了一些关于县里的书籍,不过并没有老人的名单,这不禁让我有点遗憾。随后我们便一起来到了新城街道办的大王村,这是一个城边村,主任为了我的安全和调研条件着想,想把我安排在一个离城市比较近的村。来到村里后我大致的了解了下这个村:人口700人,80岁以上老年人才11个,其中男性只有4个左右,很明显这个村并不适合。但由于主任在这个村已经安排好住宿吃饭、这个村离城市近比较方便、村风村貌很好等原因,他们就极力说服我留在这个村,我婉拒了他们的好意,并一直笑呵呵的进行解释这个村人口少、明白老人少,所以不符合要求。这个时候其实有点尴尬,几个县老龄办的领导、几个镇上的工作人员、还有村上的干部围着我一圈,都在劝我留在这个村,但我的态度比较坚定,并且一直保持微笑,他们也只得作罢。

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到东阿县是聊城市最小的县,只有30多万人口(最大的县是莘县,有100多万人口),全县范围内都没有大村,几百人的村庄在这里很常见,大部分的村庄只有1000人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无比羡慕河北同学动辄几千上万人的村庄,找村就只想着遵循一个原则:村越大越好。和刘主任沟通后,主任表示东阿很少有超过2000人的村庄,稍微比较大的村都离城市比较远,属于纯农村了,条件非常艰苦,我表示没有问题,先去大村看看。

3、第二个村——西苫山村

第三天,县里老龄办一行再次陪我来到村里,这次是去往东阿县刘集镇西苫山村,这个村大概有1400人左右,村的规模也不大,但是这个村隔壁有东苫山村、前苫山村,解放前,这三个村属同一个行政村,解放后为了便于管理,才将一个自然村划为了三个行政村,三个村合在一起大概能有4500人左右。我一想,我们这个调研就是以了解解放前的情况为主,在东阿县我也找不到这么大的村了,这个村可以试试。



来到村里后,我要了一份村里的老年人名单,了解到村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1位,初步和村里干部进行沟通后筛选出比较明白的男性老人5名,镇上的干部把其他两个村的干部也叫了过来,把她们介绍给我认识,并让我去另外两个村调研就找她们,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三个村加起来80岁以上的老人有85名左右,并且得知了这个村历史较为丰富,于去年被评为聊城市古村落之一,今年村里启动了村内石佛寺、三官庙的修建,我在妇女主任阿姨的带领下,去看了村里的寺庙,确实有施工人员在如火如茶的进行寺庙的修缮工作,可以想见,这个村子以前的庙宇文化应该是较为丰富的。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发现就是,由于历史比较悠久,这三个村在2006年共同出版了《苫山村志》,从建制、环境、经济等方面对村庄进行了大概的介绍,听说 在东阿县只有这一个村庄有村志,我从村干部手里拿到了这本村志,并及时和师兄师姐进行了交流,了解到村志对于调研有着很大的帮助,我决定了暂时定在这个村,以这个村开展试调查。



二、试调查过程

我刚开始来是暂住在妇女主任阿姨家里,刚来的那天正好这个片区(镇—村之间的单位,是镇上设置的分管六个村庄的部门)要开会,会上片区书记就介绍了我认识其他两个村的村书记和干部,他们非常和蔼,表示欢迎我去他们村庄进行调研。

之后第二天我就展开了我的试调研过程。妇女主任阿姨担心我独自调查找不到地方,亲自骑着电动车送我去,送到了地她再走,但是由于是阿姨带着的,她是先带我去到她认为比较能说的爷爷家中,所以去的三家年龄都比较小,一个72岁参与编写了方志、懂的非常多,一位80岁,一位77岁,通过对三家的试访谈,对村里解放前水利、集市这一块有了一些收获。另外我自己在村里对遇到的四位老人,也展开了访谈,但是很遗憾有两位88岁、85岁的老人耳朵比较背,听不清楚,另位两位70岁、80岁的坐在一起聊天,从他们那里倒是有一些收获。在和爷爷们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东苫山村有一位奶奶104岁了还能说,有几位80岁以上的爷爷是比较明白的,打算这几天对西苫山村的爷爷们作一个大致的调查后就去东苫山村摸底。通过试调查,了解到村里土改时地主大概有10户,大地主有3户,解放前村里有一个苫山集市,远近都很出名,从18世纪就开始逢一六赶集。因为村庄文化底蕴形态比较丰富,我想这个村就是我要调查的村了。



村庄概况:

1)东阿县东临泰山,西出鲁西平原,这个村就处于泰山西来余脉与鲁西平原的交接之地,黄河由西南向东北绕村而过,村庄地形为平原,居住集中,内部有饭店、超市、商铺。距离县城约20公里,距离镇上大概5公里左右。共有8个小组,户数3841400人口左右,其中老年人31位。

2)全村有李刘王周孟项赵殷等20多个姓,其中李姓为村里的大姓,前苫山村的李姓也是大姓,但两李不同源,一个称为前李,一个称为后李,东苫山村的大姓为刘姓。
3)庙宇。村里解放前有刘家祠堂,三官庙(道家)、石佛寺(大寺,原来有很多和尚,属佛家)、土地庙、李家祠堂、狮子庙。以土地庙为例,里面供奉着土地爷,这是村子公共的,谁都可以去祭拜,不分先后。

4)集市。村内解放前有一个大集市,村庄附近还有其他4个集市。村里的集市名叫苫山集,从1882年就是逢1.6赶集。还有娄营集(4.9)、刘集(3.8)、徐屯集(1.6)、阿城集(2.7)等,集市有集头,负责处理集市纠纷,在集市上摆摊的会收钱,主要是摆在谁门口就谁收钱,不会上交公家。

5)水井。解放前,这个自然村里有9口井,1946年新打了一口井,井一般是几个人家里共同来打的,打了之后附近的人都可以用,不会限制,都是喝水用井,村里没有灌溉用井,在解放前地里并不灌溉,主要是靠天吃饭。

三、村庄相关照片

14号下午,阿姨骑着电瓶车带我熟悉村里的环境,下图分别是村里的杨树林、村外绕村而过的黄河、村里的小麦地。







16号,是集市开市的日子,为了让我感受当地的集市气氛,阿姨带着我去赶集。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对村庄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也越发确定了以这个村做为调研村庄,在给老师汇报得到老师同意后,我向村里汇报了确定以这个村做为调研村庄。村里便开始考虑我的住宿问题,本来打算把我安排在村委会(新房子较干净)、饭店(本打算让我在饭店吃,吃住一体较方便)、幼儿园内(有门卫较安全),但妇女主任阿姨人特别好,用她的话就是“小女生家家一个人,那怎么让人放心哟”,便让我住在她家,村书记提出让我住宿也在她家,给她每天补贴20元。(我说我会付住宿生活费,不用村里出,但村书记不肯,我再给阿姨说要给她一月多少生活费,她也表达坚决不收,感动的有点想哭哇!)下面是我住宿的院子及房间,原汁原味的北方农村生活!






四、调研感悟

1、山东确实是一个热情好客的省份。在前面的描述中,主要是客观的记录了我下村的一个过程,很少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但其实,从市里到县里再到村里,各级领导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在村子里,妇女主任刘阿姨更是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的内心一直是充满着感动和感恩,不敢相信这边的人家竟然是这么的热情,正是由于大家的帮助,我才能顺利下村、顺利找到老人,顺利开展访谈。在这之前,一个人出行到一个从没来过的省份,说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一直在幻想自己运气好,顺利开展调研,但没有想过自己会遇上这么多的贵人,山东聊城人充满着友善、热情和温暖,这份经历我将永远铭记,特别感谢以及感恩!

2、对接政府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不卑不亢的心态。大部分同学是自己找的点,可能只有少数部分同学是像我这样直接县老龄办就选好了点下的村。主任为我的事情费了很多心,但是我还是拒绝了他给我选的第一个条件比较好的点,非常感谢以及抱歉。在这里想说的是保持不卑不亢的心态很重要,一方面,第一天和主任见面,在饭桌上有很多领导,桌子上较好的表现可能有一定的外加分,使得主任对我的调研比较上心。另一方面,在放弃第一个点的时候,一圈的领导劝我,这也是一个抗压的过程,如何在不拒绝领导好意的同时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个度需要自己权衡。

3、女性性别虽是弱点但也有好处。做为一名女生,这个身份在村子里调研确实不方便,这也是大家公认的一点,但这次我发现了女性性别的好处所在。可以这么说,这次下村、入户住宿比较顺利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自己是名女生,山东人比较热情好客、比较照顾人,县主任两次送我下村、镇上领导带我去置办棉被、妇女主任热情的让我住在她家均是因为觉得我是名小女生,就比较想要照顾我,在此特别特别感谢大家的照顾,但同时一些女生调研小伙伴可以不用感慨不方便了,说不定有时候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