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网络与新闻部 责任编辑:admin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6-10-07 浏览次数: 1990次
编者按:作为中国农村研究院的秘书处与后勤团,办公室以建设“双一流”、“双顶级”、“双效益”的农村研究基地为己任,以勤恳敬业、服务师生为宗旨,是学院日常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之一。办公室团队只有一位正式老师,与三名博士生、六位硕士生助管共同组成,十位师生团结协作支撑起400多人的中农院。办公室平台以明确的职能分工、高效的工作理念、扎实的业务水平,出色地承担了学院在行政、教学、财务、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日常工作。办公室的每一个工作日,都有老师与助管忙碌的身影;去往行政楼与研究生院的路上,不乏办公室人匆忙的足迹。这个致力于为学院师生服务的团队,总能迸发出成长与责任的力量,展现出团结与包容的精神,诠释出友爱与互助的价值。
朱敏杰
“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四年的工作时光,虽然没有获得傲人的工作业绩,却让我在琐碎的事务中得到磨砺,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价值。作为办公室里唯一的一名在职教师,我工作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管理、协调、服务”。
管理:多样性的办公内容造就了多样化的办公管理模式。办公室的行政事务以责任落实到分管助理为原则、科研成果统计以对接到老师为根本、财务报账管理以严谨细致为准则、基地平台建设以建设“双一流”、“双顶级”、“双效益”为最终目标。
协调:办公室作为信息传递的枢纽,承担着学校与学院、学院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沟通与协调的工作。协调不仅是消息的准确传达,更是凝聚力量形成团队优势的重要助力。
服务:作为学院与基地的大后方,服务基地、服务老师、服务学生是办公室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从基地评估到新生入学,从“青年长江学者”的诞生到“湖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的获选。学院的点滴进步与成就离不开办公室团队的服务与支持,卓有成效的幕后工作让我们甘之如饴。
回首我入职的第一天,徐勇教授送给我一本《细节决定一切》,书中的真谛在越来越多的经历中慢慢清晰,并将永远融入我日后的所有工作中。
唐丹丹
素年锦时,流年风华。1086天,从加入基地班到今天,很庆幸三年的研究生时光都在平台度过。从百村工作室到409办公室,从问卷的收集到学生工作的开展,平台工作的地点变了,但不变的是对平台工作的热情,对个人成长的追寻,对学院给予机会的感谢。回想来到办公室工作的两年,初到之时的青涩放佛还是昨天,转眼间,当时的小师妹已然成了办公室的小师姐。两年的学生工作中有辛苦、有欢乐,更有感激与自豪。招生的日子里,和小伙伴11点下班关上学院最后一盏大灯是常事;毕业答辩的忙碌中,加班搞定所有事情后的轻松,可以傲娇地盖过所有的辛苦。我们经常互相调侃,办公室最需要苦中作乐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支柱就是饱满的责任感。成长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正是迎面而来的种种挑战和压力,让我们快速成长,并且在平台工作中深切感受到责任心、行动力与团队精神的魅力!
孔 浩
十分高兴加入学院行政团队这个大家庭,更十分荣幸可以承担学院外事联络、接待工作与部分学院行政办公工作。承担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对我而言不仅是一种行政能力上的学习,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锻炼。工作近一年以来,我对学院各项事业发展了解更加深入,行政服务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升。这要感谢学院领导老师的鼓励与认可,感谢办公室郝老师、王老师、朱老师的言传身教,感谢行政团队各位小伙伴的通力合作,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将所承担的行政服务做好,为学院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党亚飞
硕士三年的基地班大班长和数据库平台工作历练,培养了我乐于奉献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基地班学生管理的“自治服务”传统也吸引着博士求学路上的我承担起了兼职辅导员的工作。由于我是基地班“土生土长”的一代,因而更熟悉同学们的困惑和需求。学生身份也让我可以“零距离”地倾听同学们的心声,在就业服务、评先奖优、心理疏导、学生党建和帮困助学等工作上细致耐心地指导大家。
兼职辅导员的双重身份(科研与学工)锻炼了我的协调与抗压能力,让我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分清主次,兼顾学业。同时,组织引导学生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实现自我管理,让同学们在平和友善的氛围中践行民主理念,增强了学生的自觉性与适应性。再次,经常与小鲜肉们打交道促进了知识储备的不断更新,时刻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锐感也成为了我的习惯。
工作的顺利进行得益于领导老师们的指点迷津,更离不开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老师同学们的理解和认可是我敬业乐业的动力所在,愿以亲切的服务伴随大家成长进步。
吴 蕾
转眼迎来办公室的又一个秋,从去年12月的经费自查季,今年3月的招生季,到6月的毕业季,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逐渐适应了紧张高效的工作节奏,学会了面对困难与克服困难,即使工作忙碌而艰巨,也能尽量稳住手脚,放平心态。朱老师和丹丹姐、亚飞师兄、孔浩师兄更像邻家姐姐和哥哥,能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也与我们分享生活乐趣。我们六个助管早已将同窗之谊升华为战友之谊。在我看来,办公室就是中农院的一个缩影:分工明确又互相融合。每个人都以最高的效率,尽最大的努力,向共同的目的地出发。
彭 红
一年前,带着一份坚定走进了办公室;一年里,秉持着一份责任心去好好工作;一年后,已装着满腔的幸运和感动。
办公室的工作,繁杂琐碎却不失严谨、循环往复却不失新意、幕后运行却不失排头;勿因事小而怠慢,勿因事杂而疏忽,勿因事多而蛮干,要用心学、走心做。如今,已习惯了做一个吃得了盒饭加得了班,起得了早床熬得了夜,扛得起重量跑得了路的“糙汉子”,感谢在这繁忙的日子里,有老师的包涵关怀,有师兄师姐的榜样力量,有小伙伴的互帮互助,我们坐班“不动”,可我们在集体“前进”,一起收获着每份工作背后的喜悦与成长。409,“是你的友”,感谢这里的良师益友。
徐 勇
当别人问我为什么总往办公室跑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离不开学生助理的角色。学生助理之于我是一份责任,为学院的每一位同学提供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方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助理之于我是一份荣耀,师长的鼓励,同学的感激,让我倍感充实,实现自我。学生助理之于我又是一份情谊,办公室的老师、师兄师姐以及朋友们在忙碌中守望相助,成为我挚爱的知己伙伴。学生助理之于我更是一份锻炼和成长,令我少了一分内向慌张,多了一分待人接物的从容和踏实。我即将离开,带着这一切收获,我是幸运的。
李加斌
在寒冬的冷风中挣扎,在炎夏的烈日下迂回,在白天的工作中用心,在黑夜的灯光下坚守,不知多少外卖陪伴,说为同学服务不接地气,但只为最初由衷的选择。会累,会痛,也会感动,感恩大家理解、支持,感谢自己努力、坚持。现将离开这里,把祝福留给你们——最累,最可爱的人!
杨寅典
不知不觉,这一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从刚进办公室的懵懂少年成了如今独当一面的学生助管,从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到如今可以指导师妹与财务处对接,这一年有过欢笑,有过苦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并肩作战,虽然辛苦,但我们还是坚持到了这一天,有了十足的成长。这一年,感谢办公室的亲们与我一路同行,这一年的工作我问心无愧。
吴 雪
四十平左右的格子间,九张桌,数把椅,我们规矩不失活泼。台面上饱满的文件夹,资料橱严肃的合同文档,打印机里匆忙的A4纸,哼着小调儿的热水壶,电脑屏上招手的便利贴,键盘上跳动的回车键,牵动着每一只不甘落后的小鼠标,最是那可爱的人儿,从窗台翠绿欲滴的多肉,望见了满满一学期的温润,每一缕风都传送着阳光的暖。409有你有我,不卑不亢,我们用行动证明选择。
人生的历练永无止境,感谢一路走来,毫无保留的言传及身教,行胜于言的榜样与激励,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周全。是大家的参与让我体会到在学习与工作中合作团结、提高效率的重要;是大家的专业让我体会到平时要用的各种文件、资料的有序安排、合理存放的重要;是师兄师姐的果敢让我体会到工作中善于思考与总结、敢于突破与创新的重要;是老师们的干练让我体会到在大大小小琐碎事务中学会抓住关键、注重细节、知道轻重缓急的重要,体会到适应在压力下工作、在嘈杂中清醒的重要,体会到做人与做事的重要,体会到要上下协调、左右沟通的重要……
办公室工作剪影
办公室工作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