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村研究 > 田野日志

以专业的讲解接待八方来客:中农院接待讲解小组剪影

作者:网络与新闻部  责任编辑:admin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6-10-06  浏览次数: 1368

编者按:在中国农村研究院二楼,有一条光彩熠熠的长廊,这里是中国农村研究院宣传展示长廊。在这条长廊里,记述着中农院三十年来所秉承的“顶天立地、理论务农”的立院宗旨,记载着中农院新时期以来致力于“大调查、大数据、大服务、大平台”所取得的一系列辉煌业绩,描绘着中国农村研究院致力于打造“全球顶级农村调查机构”与“全球一流的农村研究智库”的愿景蓝图。经常造访学院数据库与资料室的同学对这里的一块块展板已并不陌生,但对于前来中农院参观交流的外校专家学者、各级领导,这里便是他们获悉中农院发展历程、汲取中农院发展经验的窗口所在。学院活跃着一个志愿讲解小组,平日里便是由她们带领来访宾客了解学院历史与发展,参观智库平台建设,造访文献资料平台。每次接待虽时间只在一小时左右,但在平日她们倍加关注学院的点滴发展;每年接待全国各地高校、地方政府参访团一百多次;每次来访虽然都走着同样的参观路线,进行着同样的讲解操作,但不同的,每次讲解接待,小组成员对于学院发展的认识便会有更深的感悟与思考。展沉淀,亮底蕴,扩影响,这就是讲解接待小组的工作使命,她们的付出也为学院的宣传与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孔 浩

承担学院的接待工作已三年之久,从最早智库平台的讲解员,到学院参观接待工作的负责人,我很荣幸见证了三年来学院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很庆幸能够参与到接待工作中,让来访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切身感受到中农院的发展。

感谢学院各位领导老师的信任和指导,也感谢多年来承担学院宣传接待工作的各位小伙伴孜孜以求的奉献。更要感谢学院各项事业的蒸蒸日上,也正是由于学院的发展壮大,才让我们有机会能用详实而精炼的数据、丰富而生动的展示、热情而专业的表达展现出学院顶天立地的风采。

也希望每一位中农学子都能成为中农风采的展示者、中农精神的讲解员,成为一个个学院对外展示的窗口,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再创新的辉煌。



    唐 雯

讲解作为对外展示的工作,不容许出现问题,一直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正是这份工作的严谨性,到现在我还对自己担任讲解工作这一年的状态变化铭记于心,初面试讲解员的紧张、知道面试成功的欣喜、开始背稿但背不下来的焦虑、对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担心、每一次讲解后感觉进步的喜悦,其间的心路历程似乎只有自己能够明白。这一年来,个人能力、心态、处事等方面的变化让我非常庆幸加入了讲解小组,这些收获并不是普通的“锻炼”两字就能囊括的,感恩学院,感恩身边小伙伴的支持鼓励!



    王 乐

担任学院讲解员一年了,已经记不清楚自己围绕着这熟悉的路线从八块展板到数据库,从资料室再到档案室讲解过多少次。熟悉的路线,但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紧张,自信,失望,满意,激动……五味杂陈。仍然记得第一次为广西九大高校前来参观作讲解时,我紧张到声音颤抖,喘不上气来,多亏老师在旁边作补充讲解,我才得以平复一下紧张的心情;记得为了做好数据库的讲解,前一晚熬夜反反复复的讲,一遍又一遍的练;记得为了接待前来参加的人员,从早上八点到学院待命到下午六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次的努力和付出都让我坚信自己还可以做的更好!等到河北省委办公厅一行人前来参观时,在自信、大方,流畅的完成整个讲解后,内心满满的成就感!再到今年两次外籍学者前来参观时,我用蹩脚的英语与他们进行了简单的问候和交流,也在感叹何时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去作讲解!虽然只是简单的两句问候,但也是一次新尝试,内心也激动也开心!

每一次的讲解都能带来不一样的新体验,每一次的讲解都在锻炼着我的胆量,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成长路上,感谢基地的培养,感谢老师的鼓励,感谢师兄的解围,感谢讲解小伙伴的一路同行!



    张慧慧

讲解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去体会。初任讲解员,只是致力于去背讲解词,以为流利就代表了一切,在邓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指导下,我逐渐意识到要用心去体会不同来访人员的需求,官员、学者、媒体等不同的群体并不适用于完全单一呆板的讲解方法,不能面面俱到,同时也要突出亮点和特色。担任讲解员一年来,每次的听众从一人到几十人不等,中国农村发展智库平台的五大系统也已经翻阅了无数遍,对于讲解词甚至可以达到倒背如流,不变的是每次的来访参观还是要去认真的做准备和试讲,去思考如何根据不同的来访者选择不同的讲解重点和内容;变化的是已经从最初在讲台上紧张到不能自己蜕变为如今可以完全顺畅自信的完成讲解。做满一年,如今即将让位于新一届小鲜肉,一句话与大家共享: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听众。



讲解小组工作剪影



讲解小组工作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