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研究 > 妇女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失地农村妇女社会适应问题探究

作者:刘红霞  责任编辑:网络部  信息来源:《科教文汇》2019年01期  发布时间:2019-02-20  浏览次数: 2903

【摘 要】随着失地农民群体的扩大,社会各界日益关注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情况。本论文以笔者在北京市某社区的调研为基础,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方法,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失地农村妇女社会适应问题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失地农村妇女;社会适应;社会工作

1995年,北京市召开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及其非政府组织论坛,签署了推进性别平等的《北京行动纲领》,推动了社会性别观念在中国的传播。2014年,全国妇联和国家农业部达成共识,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确保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得到维护。这从政策制度层面在农村地区倡导和实践社会性别平等,但社会文化和实际生活中却仍需要继续努力。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日益剧增,在适应进城上楼后的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困境,而占失地农民群体性别组成一半的失地农村妇女是这一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笔者对北京市某农民回迁安置地K社区3050岁的失地农民进行抽样调查后的分析结论也证明了这一点。如图12所示,男女两性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程度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男性失地农民的平均社会适应水平高于失地农村妇女。

失地农村妇女的社会适应主要包括职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交往适应和心理适应。在职业适应方面,土地征收后,部分失地农村妇女从农民转向其他行业,但就业领域较窄,普遍存在未签订劳动合同或短期临时合同的现象,缺少法律保护,就业不稳定且收入偏低;部分失地农村妇女因年龄偏大、身体疾病、劳动力市场女性就业现状等原因,不愿再就业。在日常生活适应方面,失地农村妇女及其家庭搬入小区楼房居住,彼此间收入差距加大,生活支出较之前明显增多,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普遍不高,十分担心未来生活没有保障。

1实施主体

若要有效解决失地农村妇女社会适应问题,需要拥有足够的社会资源动员能力和影响力,开展长期的服务活动,较理想的便是政府部门给予支持,发展社区自身能力,形成社区长效服务。首先,组建社区工作队伍,在政府、社区及专业机构的帮助与配合下,发展三社联动模式的基层治理方式,孵化和培育本地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其次,鼓励社区居委会与服务站、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组织等,申请政府购买项目,获得政府资金支持。最后,利用社区已有资源,培训社区工作者与志愿者队伍的专业方法与技巧,实施介入策略。



1性别与社会适应程度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测试图


 


2性别与社会适应程度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假设汇总图


2实施策略

2.1微观层面

社会个案工作注重的是个案,而不是社会问题本身,特别注重为社会问题所困或无法与社会环境或关系协调适应的个人或家庭。针对失地农村妇女的社会适应问题,个案工作可以:一是为社会适应问题严重的失地农村妇女及其家庭提供个案管理服务,以她们的问题和需求为中心,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提供就业信息、技能培训、生活资源、社会保障福利、社会交往技巧培训和心理辅导等,使其快速摆脱困境,并参与到后续的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中。二是心理调适与辅导。社会工作者应与失地农村妇女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引导和鼓励她们学会疏导自我心理压力,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彼此理解和包容,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然后再向外扩展社会交往网。三是观念意识的改变。首先是家庭中性别平等观念的培养,失地农村妇女应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劳动自由权和参与家庭财产分配的权利。使失地农村妇女走出家门,拥有再就业的权利成为可能。其次,改变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劳务分工模式,尊重失地农村妇女的个人意愿和价值,鼓励失地农村妇女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小组工作具有促进个人再社会化,影响个人价值观念、态度及行为发生改变,丰富和扩大成员经验,改善人际关系等功能。借助团体的形式,通过教育活动、娱乐活动和相互之间的经验分享,可以提高失地农村妇女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针对失地农村妇女在社会适应中面临的不同问题,可以开展:一是就业指导小组。首先,了解失地农村妇女的就业意愿和就业需求,掌握她们就业中面临的具体困难;然后,社区工作者围绕失地农村妇女的就业需求和障碍协调资源,并提供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服务。最后,引导失地农村妇女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鼓励成功再就业者分享求职和就业经验,提高组员的就业信心和角色认同。二是生活适应小组。首先,组织家庭生活讲座,为失地农村妇女提供社区生活指南,例如垃圾分类、社区宠物管理、出行和购物指导等。其次,邀请合法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提供投资理财咨询、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开展防骗宣讲活动。第三,针对失地农村妇女的休闲娱乐需求,推荐社区中有特长和经验的居民,帮助失地农村妇女,在社区居民间形成生活互助小组。三是社会交往适应小组。失地农村妇女的社会交往存在同质性高异质性低的问题,建议组成小组的成员异质性较高,周期性地开展不同主题的小组活动。

2.2中观层面

失地农村妇女所生活的社区是一个新生社区,社区成员来自不同的地域和社会环境,通过社区工作方法,促进社区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可以促进失地农村妇女良好适应社会,社区及其工作者可以:

一是建设社区邻里驿站。在社区工作站和社区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社区邻里驿站,利用社区已有资源为社区居民,尤其是失地农村妇女,提供专业服务。针对社区居民的需求,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活动,如职业技能培训、生活互助活动、家庭生活讲座、社区运动会或联欢会、心理健康活动等。

二是形成社区邻里邦。新生社区的凝聚力较低,居民间的社会交往网络还不稳定,需要通过一系列集体行为,实现社区的凝聚。结合传统节日和社区实际,组织社区居民为社区困难居民提供帮扶活动,或开展社区环保活动、敬老活动等,多种方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

三是搭建社区邻里咨询平台。通过小组活动和社区活动了解社区需求,根据社区需求制作资讯台。一方面提供社会关注话题、倡议资讯,如文明、安全、文化等内容,号召更多社区居民关注社区问题,积极参与,解决问题,促进社区发展。另一方面,为社区居民发布信息提供平台,如招聘信息、二手买卖、文艺活动、求助专栏等,尤其要提供失地农村妇女需要的相关讯息。

四是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以失地农村妇女的需求为本,以原农村已有的草根组织或各种兴趣活动群体为基础,借助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帮助,申请政府项目资金支持,孵化培育较专业的社区社会组织,为社区广大居民提供服务。这既能增加失地农村妇女参与社区的机会,逐渐提高社区女性地位,提升她们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形成社区归属感;也能进一步发展三社联动模式,带动基层社区治理创新,促进社区融合发展。

2.3宏观层面

社会工作行政是宏观社会工作的重要方法,包括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一系列内容。有效解决失地农村妇女的社会适应问题,需要政府从政策上给社会工作介入以合法性肯定和资源配合,自上而下进行。因此,在展开社会工作介入的同时,应倡导完善以下政策:

一是规范就业市场的制度与管理,建立就业服务机制。倡导政府有效监管就业市场,完善就业制度,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确保失地农村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和合法的职业待遇,引导失地农村妇女在就业中签订劳动合同,争取合法权益,使失地农村妇女也能享受失业保险和救助制度。同时,建立长期稳定的就业服务机制,使更多失地农村妇女获得相对持续的就业服务,有力提高失地农村妇女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临时性保障措施,减少失地农村妇女在农民至城市居民转变过程中的风险。减小与城市居民的福利差距,使失地农村妇女享受与城市居民无差别的社会保障待遇。

三是推进性别平等工作。加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引导社会舆论、社会文化形成尊重女性、肯定女性价值的社会环境。树立新时代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女性榜样,引发人们性别观念的改变。为失地农村妇女提升信心,积极适应社会和主动认同城市居民身份提供环境支持。

 

【参考文献】

[1]何欧.北京市失地农村妇女就业保障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2]李倩.消失的村落,存在的农民[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3]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工作百科全书[M].美国:Grolier1965.

[4]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