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研究 > 妇女研究

农村留守妇女发展困境之思考——以陕北地区为例

作者:马慧芳  责任编辑:网络部  信息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4期  发布时间:2018-10-16  浏览次数: 4928

【摘 要】农村留守妇女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村留守妇女在劳动负担、身心健康、夫妻情感、子女教育、权益保障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对此,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加大对留守妇女的支持力度,提高妇联等社会团体和组织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加快农村社区建设,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对留守妇女进行有效援助。

【关键词】陕北地区;留守妇女;合法权益;社区

 

农村留守妇女指因丈夫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家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留居家中的农村已婚妇女。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陕西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急剧增长。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2018年一季度末,全省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为555.7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6.1万人,增长3%(全国增长1.1%)。随着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陕西省农村留守妇女队伍快速壮大。截止2013年底,陕西省农村留守妇女约121.4万人,占全省妇女总数的6.7%。丈夫外出务工后,家庭角色的转变使农村留守妇女在生存和发展中普遍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以陕西留守问题较为突出的北部地区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面临的发展困境和解决路径,以期对探索和应对我国日益突出的留守问题有所借鉴。

一、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

陕北地区包括榆林和延安两市,辖四个区二十一个县,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9.01%,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5.12%。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地形以丘陵沟壑为主,可耕地面积相对较少,而且气候易干旱,耕种条件较差,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相对较低。为了提高家庭经济收入,近年来该地区除了神木、府谷、吴旗、志丹等几个石油、煤炭资源丰富的县域外,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留守妇女就成为了当地日渐庞大的一个群体,其所面临的问题也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深入了解当地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境况,笔者选取榆林、延安两市留守妇女相对集中的部分乡镇、村庄,于2016年至2017年陆续进行问卷访谈调研。调研结果显示,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在生存中主要凸显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状况差

丈夫离家后,留守妇女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农活,还要照顾父母和未成年子女,兼顾家务劳动。本次调研结果显示,63.7%的陕北留守妇女需要赡养两位以上的老人和抚养两个甚至三个18周岁以下未成年的子女,近80%的留守妇女每天劳动时间超过了6小时。当问到“农忙时您家的耕田和收割如何完成”时,只有28.2%的妇女选择“请人帮忙”,绝大多数妇女选择“自己独立承担”。而且陕北地区的丘陵沟壑地形地貌也导致了许多地方无法使用农业机械,这就更加重了留守妇女的劳动负担。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生活负担过于沉重,这是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普遍的生活状态。由于劳动强度过大,许多留守妇女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胃病、妇科病、颈椎病、腰椎病等,而70%以上的留守妇女却由于家庭经济、人力等原因而不能按时到医院体检,甚至有病也不能得到及时救治。

(二)缺乏安全感,精神压力大

夫妻两地分居使留守妇女们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劳累,还有各种心理上的煎熬。调查显示,39.8%的留守妇女表示自己当前最迫切的需求是“精神压力大,需要心理疏导”,17.5%的留守妇女最迫切的需求是“感觉孤独,需要情感安慰”。很多留守妇女在面对“两地分居最困难的是什么”的问题时,表示:“家里出大事时自己一个人处理不好”、“家里事无人管,感到无助”。可见,孤独、寂寞,安全感严重缺乏,精神压力过大,这是留守妇女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陕北许多村庄地处偏僻,文化娱乐活动少,多数留守妇女只能靠看电视、串门聊天、打麻将等方式打发时间。由于害怕别人“笑话”,她们也不愿意把内心的孤寂和对丈夫的思念等心里话说给别人听,这种状况使她们的精神压力得不到有效排解和释放,极易出现焦虑、烦躁、抑郁、多疑、悲观等负面情绪。

(三)夫妻沟通较少,婚姻质量降低

长期两地分居容易造成夫妻之间沟通变少,感情淡化,婚姻质量降低,家庭的和谐稳定受到影响。据笔者此次调查结果显示,53.4%的留守妇女其丈夫半年多或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回一次家。尽管65.8%的留守妇女表示和丈夫的联系较为频繁,但多数夫妻由于性格含蓄、内敛,思想保守传统,不善于或羞于表达对对方的情感。因此,37.2%的留守妇女认为两地分居的生活会对夫妻感情产生不好的影响,还有28.6%的留守妇女表示说不清楚,只有4.9%的留守妇女认为两地分居加深了夫妻感情。访谈中很多留守妇女对笔者表示两地分居使“夫妻间有什么问题不能及时沟通解决”、“感情不好,缺乏沟通”、“自己不知道丈夫的生活情况”。很多留守妇女婚姻关系虽然表面较为稳定,但由于长期缺乏沟通以及双方的价值观也会随着丈夫的进城务工而发生差异,夫妻感情和婚姻的质量可能会明显下降,婚姻关系存在潜在危机,尤其是年轻的夫妻婚姻稳定性明显较低。

(四)能力、精力有限,子女教育力不从心

在笔者的此次调研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留守妇女占了调查对象的57.5%,其中,文盲率竟达24%,远高于全国15.6%的平均水平。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再加上繁重的劳动负担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31.6%的留守妇女觉得自己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孩子教育问题,86.8%的留守妇女感觉到在教育子女中力不从心,没有能力和精力辅导孩子功课。访谈中,很多留守妇女给笔者多次提到了教育子女的无奈:“家里的活再苦再累都能忍受,可孩子不爱学习,成绩不好,我真是没办法。”可见,子女的教育已经成了她们最牵心的问题。

(五)权益受侵害现象严重,维权意识淡薄

丈夫不在家,农村地区治安相对较差,使留守妇女极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各种侵害。尤其是陕北的很多村庄,由于地域较广,村民一般居住较为分散,以独门独院居住为主,这就更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近年来频频发生在该地区留守妇女身上的各类强奸、抢劫、盗窃等案件,表明留守妇女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但是调查结果却显示,竟有高达38.6%的留守妇女在权益受侵害时选择自己忍受,只有5.1%的留守妇女表示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留守妇女普遍缺乏法律知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很淡薄,再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以当她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尤其是遭受性骚扰之后,多数妇女不得已而选择独自忍受。

二、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

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发展从根本上看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在这种二元体制的壁垒下,农民工在城市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权利,导致看病难、住房难、孩子入学难、生活成本高等问题,种种因素困扰着每一个进城务工人员,这种状况限制了很多农民工的举家迁徙梦,致使很多家庭不得不选择男方外出打工挣钱养家,女方留守持家的分工模式。

(二)政府等相关部门对留守妇女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

根据笔者调查,70.5%的陕北农村留守妇女表示没有受到过当地政府、妇联等部门的帮助和扶持,89.7%以上的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当地政府和村上组织的任何培训。由此可见,陕北地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的现象较为严重。制度不完善,缺乏针对留守家庭的政策支持,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差,教育投入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不完善、执行不严、宣传不到位……这些都是制约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妇联等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社会服务滞后

妇联本应是留守妇女的“娘家人”,在解决留守妇女的生活困境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回收的371份问卷中,只有7个即还不到2%的留守妇女在权益受到侵害或者生产和生活上有困难时选择找妇联组织帮忙,而72.6%的留守妇女选择“亲戚邻居”和“好姐妹”;73.5%的留守妇女所在的村子里没有“妇女之家”、“留守妇女互助组”和“农村妇女合作社”等组织;89.6%的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当地妇联组织的文化活动。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目前陕北地区的妇联组织在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中严重缺位,对留守妇女提供的帮扶救助、技术培训和权益保护等服务极其有限。即使开展过一些活动,很多也是搞了形式,注重了宣传,政治色彩太浓,服务意识不强,惠及面太窄。除了妇联组织,陕北地区其他的一些非政府机构和公益组织也整体较少,专业社工更是缺乏,很少能给农村留守妇女提供专业的服务。

(四)封建思想和传统性别分工模式的影响

陕北地区历来是以偏僻、贫困、落后、闭塞而出名,封建的思想观念尤为严重。近年来,陕北地区虽然因为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但一些封建传统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却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丈夫才是家里的“顶梁柱”,应该负责赚钱养家,而妻子的任务就是照顾老人、抚养子女,干好家务活,持好家就行。所以,丈夫打工、妻子留守,就成了很多农村家庭天经地义的分工模式。封建的传统观念不仅造成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也束缚了女性的自我意识。由于文化水平低,自身技能差,很多农村妇女的自卑、依赖思想也较为严重,自我发展意识不强,极易安于现状。在访谈中,很多留守妇女谈起自己的愿望都是希望丈夫在外工作顺利,子女有成就,而对自己则没有太多的发展需求。

三、解决陕北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困境的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困境的解决应该以当地政府、妇联为主抓手,各相关部门和组织携手合作,各司其职,尤其要加快农村社区建设,通过专业助人的模式提高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构建起针对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形成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合力”。

(一)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加大对留守妇女的支持力度

“您最希望政府部门在哪些方面给您提供帮助?”对于问卷中的这个问题,60.3%的留守妇女选择了“发展当地经济,提供资金支持,让丈夫在家乡也可以一样赚钱,不用外出打工”。当地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留守妇女“希望丈夫回家也有钱赚”的需求和愿望,通过多方面的举措,加大对农村留守家庭的政策扶持力度,城市、农村两手抓,让农民工家庭在进城与返乡之间可以自由选择,切实解决留守妇女的困难。首先,进一步消除城乡二元制的户籍制度给农民工带来的生存壁垒,改善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条件,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医疗、教育、住房等困难,给农民工的举家迁徙创造条件。其次,利用陕北的能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本地企业的发展,努力为陕北农民回乡就业提供更多的岗位,并对留守家庭实行政策倾斜,给予资金扶持,大力发展各地的特色县域经济,加大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工回乡自主创业。再次,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完善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决留守妇女的就医、子女教育、养老等困难,改善留守妇女的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地区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农村留守妇女在农业生产、家务劳动等方面提供帮助,减轻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负担。最后,完善对留守妇女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危害留守妇女的违法案件严厉惩处,保障留守妇女的生命财产权益不受侵犯,提高留守妇女的安全感。

(二)提高妇联等社会组织和团体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妇联等社会组织和团体要提高对留守妇女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把留守妇女作为服务的重点对象,切实解决和维护其合法权益。首先,加大对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力度,营造关注、关爱留守妇女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自立、自强、自信、自爱的宣传和教育,帮助留守妇女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她们应对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宣传和普及有关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留守妇女的自我维权意识。其次,通过政策宣传、培训示范等措施,提高留守妇女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信心和能力。开展针对留守妇女的农业知识、养殖知识、手工作品和劳动技能等内容的培训,让留守妇女拥有一技之长,是提高留守家庭经济收入,并让留守妇女变得自立、自强、自信的主要途径。再次,进一步在农村地区推广建立妇女之家、留守妇女互助组等组织,使留守妇女彼此之间能够实现“生产上互助、生活上互帮、心灵上互通”。这种互助形式既能解决留守妇女在农忙季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减轻她们的劳动负担,也有助于释放她们的心理压力。最后,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闲暇生活,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要注重对留守妇女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帮助她们缓减精神压力。

(三)加快农村社区建设,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对留守妇女进行有效援助

以社区为平台,借助社工力量,发挥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优势,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专业的援助,这是未来陕北农村留守妇女问题解决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陕北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发展滞后,专业社工极为欠缺,影响了对留守妇女的服务效果。因此,加快陕北农村社区建设,提高社区专业服务水平,增加社工岗位,提高社工待遇,建设起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社工队伍,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服务方法服务留守妇女,是解决陕北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主要途径。

社工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充分运用接纳、同理等专业技巧,通过个案、小组、社区三大工作方法,可以对农村留守妇及其家庭提供生活救助、就业培训、心理辅导等服务。如针对留守妇女面临的夫妻情感矛盾、精神压力等问题,社工可以通过一对一的个别引导和鼓励,缓解她们的心理压力和不安全感,帮助她们重拾对生活的自信心,提高她们面对家庭结构变迁时的适应能力;针对留守妇女的生产困难、情感孤独等问题,社工可以把留守妇女组织起来,利用小组的力量和智慧来解决所面临的困境;还可以充分利用场地等社区共有的资源,开办一些诸如手工技能培训班、健康知识讲座等,或者开展广场舞比赛、文明家庭评比等活动,既有利于充实留守妇女的闲暇时间,培养她们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又有利于提高她们的生活技能,帮助她们增收创业。

 

【参考文献】

[1]薛子帅,李化树.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家庭情况调查报告——以四川省南充市留守妇女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76.

[2]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一季度陕西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总量和收入双增长[EB/OL].2018-05-09.

[3]陕西省妇联权益部.陕西省农村留守妇女权益保障情况调研报告[J].中国妇运,2015(3)31.

[4]王蓓.安徽巢湖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破“四难”[N].中国妇女报,201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