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农成果 > 中农研究

支部亮星,组织上前 ——对“支部星级化管理发源地”山东省平原县的调查

作者:赵博睿  责任编辑:高新水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06-13  浏览次数: 3655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然而,农村工作“待遇低,没干头;工作难,没盼头;得罪人,没落头”致使农村基层组织陷入“少数干部干,多数干部看;少数支部干,多数支部看”的困境。作为“支部星级化管理发源地”的山东省平原县2001年以来,不断坚持和摸索创新,走出一条以科学考核推进农村组织现代化的新路子。具体而言,通过标准分级兼顾年限与业绩,让考核“全域化”;通过主体分类覆盖支部书记、支部和党员让考核“整体化”;通过内容创新优化奖励方式,让考核“科学化”,以支部星级化管理为抓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全面考核,星级管理播下“激励种”

平原县自2001年起,以考核为工具、以激励为手段、以评星定级为形式,抓牢治理主体建设,树立组织权威,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治理考核现代化的新局面。

(一)标准分级订立,实现全域考核

全域考核兼顾工作年限、成绩和增量,为全县村庄共同发展提供动力。一是以“资”定级,按期晋升。对称职合格的支部书记按工作年限每三年授予一颗星,八星级封顶,使支部书记队伍的稳定性得到增强。如桃园街道吴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平担任村支书32年,获评八星级党支部书记11年。二是以“绩”定奖,拉动先进。具有突出贡献或接连受到上级表彰的村党支部书记给予功勋级和金星级奖励。据统计,2020年全县共9名八星级村支书和4名功勋级村支书,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双整建制”工作成效突出,分别被授予功勋级和金星级支部书记。三是以“增”定效,驱动后进。对发展基础薄弱但业绩增量明显的村党支部和支部书记进行奖励,以缩小村域发展差距。如王凤楼镇王河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东禹因带领全村脱贫获得奖励星级,村党支部也被评为“五星党支部”。

(二)主体分类评,实现整体考核

如何全面有效激发党建主体的活力,是基层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平原县通过对书记、支部和党员实行整体考核分类评星,调动了各类党建主体的积极性。一是村支部书记评星定级。支部书记按星级享受相应津贴和政治荣誉。年收入每增一颗星多500元,正常退休后按星级数量领取退休金。每年“七一”以县委文件形式公布晋升星级的名单,颁发星级证书并召开表彰大会,贡献突出者可破格提拔为乡镇党委委员或副书记。二是党支部评星定级。平原县以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工作机制、工作业绩与群众满意为标准进行党支部评星定级,党支部的星级与支书和班子成员的绩效补贴直接挂钩。据统计,2019年全县共评选表彰101个农村五星级党支部。三是农村党员评星定级。村党支部根据党员的党性和服务表现设立考核基本线,月党员活动日时进行公示,未达标者黄牌警告与帮扶整改。如王杲铺镇看水村党员王文巨曾成为“低星级”党员,后在“高星级”党员王兴波帮扶下,在村内兴办蔬菜大棚并主动到岗揽责,发挥作用。

(三)内容动态更新,实现科学考核

不断创新是平原县星级化管理生命力持续迸发的关键,也是改革发展的有效助推。一是增加党员考核,主体更全面。针对农村党员管理松散、党员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平原县对农村党员的日常表现进行分值量化考核以激励党员群体,实现了农村党建全主体考核。截止目前,全县1.4万余名农村党员全部被纳入记实考核管理范围。二是扩展奖励范围,内容更全面。星级奖励标准根据全县工作重点进行调整,最初绩效奖仅针对获得上级荣誉者,如今只要在重点工作方面具有突出贡献者均有机会获得星级奖励,例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合村并居等。三是实现双向考核,方式更全面。平原县采用村干部上台述职、无职党员上台汇报、党员与村民代表民主评议、县直部门综合考评、乡镇(街道)打分、县委组织部复核、县委公示的方式,将星级化管理与党内民主结合起来,实现了自上而下的考核到双向考核的转变。

二、有效激励,星级管理开出“担当花”

星级化管理的实践探索,本质是以考核激励为手段,激发治理主体能动性,以点带面,使重点工作有效落地生根,差异性考核使先进村庄、后进村庄都可享受激励成果,拥有奋进动力。

(一)树立考核“导向标”,基层组织“有方向”

星级化管理形成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基层组织的能动性。一是从隐性考核到显性考核,基层组织“干什么”方向。《中共平原县委组织部关于深化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的意见(试行)》中明确规定奖励星级、暂缓星级、降低星级的标准,基层组织从此知晓努力方向。如王凤楼镇店后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殿森说,“按常规不干坏了,干到八星得24年!要是能当上先进,按规定就可以多加上一颗星,所以就得争当先进”!二是从一刀切到差异化,基层组织“怎么干”有方向。考核重点根据不同村庄所处的工作阶段和县委工作需求重点同步变化,让基层组织知晓发力点。如尚未完成拆迁的村庄,定时定点保证完成拆迁任务、实现拆迁安置是该党支部评星定级的重要标准;而已经实现拆迁的村庄,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评星定级的重要标准。三是从单一考核到整体考核,基层组织“谁来干”方向。支部书记、党支部、党员统一纳入星级化管理范畴,实现村村都有强支部、好书记、好党员。如龙门街道西街村党支部书记张庆博表示,“原来有了工作任务,找党员都找不上。现在好了,他们主动上门找活干,党员用心了,我也省心了!”

(二)握紧考核“指挥棒”,基层工作“有抓手”

近年来,星级化管理细则不断调整相关工作侧重度,通过调整考核内容和主体,使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充分发挥,让基层工作有抓手。一是基层工作“谁抓”责任明晰。星级化管理形成责权统一机制,明确了农村工作“支部抓,抓支部”,使党支部成为领办合作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的责任主体。有群众表示,“现在大家心里更亮堂了,也有了‘主心骨’,难事大事都找支部商量,都找‘村官’帮忙”!二是基层工作“会抓”本领增强。工作不会抓一直是困扰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问题。星级化管理细则中对奖励星级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基层组织知晓了如何开展工作、从哪里开展工作。如张华镇北白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国带领干部群众,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改善产业结构,实现村集体收入从零到80万元的跨越。三是基层工作“实抓”作风改善。星级化管理建构绩效挂钩、责权明确的环境,使基层组织工作热情明显提高,“推一推、转一转、不推就不转”等基层工作困境得到转变。农村各类干部形成“无功就是过,小功也是过”的进取氛围。有村干部说,“以前工作干好干孬一个样。现在不一样了,星少了脸上挂不住!”

(三)端平考核“一碗水”,基层奖励“显公平”

星级化管理让努力工作的村庄都能获得相应奖励,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缩小镇域与村域发展差距。一是尊重镇域发展差异,考核侧重不同。平原县根据各乡镇(街道)经济基础、产业情况和发展方向的不同,乡镇(街道)可在县委有关规定框架内,自行决定晋升、暂缓、撤销星级的党支部书记与五星级党支部名单。二是兼具村庄特色,考核内容不同。对同一乡镇(街道)内不同工作阶段、不同发展状况的村庄实行不同考核标准。如《意见》中规定“对当年度村庄整建制流转、土地面积不低于30亩或非整建制流转、面积达50亩以上、村庄总面积超过10亩的要达到50%以上,管理规范、运行健康、集体增收效果好、群众认可度高的党支部书记奖励一个星级”。

三、星级化管理的启示与建议

平原县星级化管理是转型期内我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探索与创新,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一)持续创新是制度永葆生命力的不竭源泉

实现基层组织治理现代化,持续创新是关键,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制定一整套完整、系统、严格、科学的管理体制。2001年,平原县推行以村党支部书记为核心的星级化管理制度。2004年开始将村党支部和党员纳入星级化管理制度内。近年来又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瞄准基层治理靶心,及时合理调整相应考核办法和激励政策,有效的调动了基层能动性和推进工作有效落地,保证了星级化管理制度有效性。

(二)有效考核应同时鼓励先进和后进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指出,“体现差异化要求,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星级化管理制度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设置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指标,做到既奖励了先进,又切实考虑到后进的现实困难,让考核激励成为缩小村际发展差距的有力武器。平原县近年来充分发挥差异化考核的机制优势,以丰富的考核内容,根据各级在经济基础、产业情况、发展方向不同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均衡、公平和长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和保护各村庄干部的积极性,走出一条先进带动、驱动后进、携头并进的农村组织现代化新路径。

(三)组织建设应以强化内部联结机制为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好党的组织体系这座大厦,要让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畅通起来,让党支部强起来。星级化管理制度通过考核内容中的主体挂钩,将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和党员凝结成一个整体,提升了党支部书记的带头能力、提高了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了党群关系,真正将一个人的积极性变为多数人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四)星级化管理仍需进一步调动发挥党员作用

“支部行不行,关键看党员”。调查中发现,部分村庄党员人数少、年龄较高、文化程度较低、干事创业意愿低,党员模范作用发挥有待增强;其次,党员与党支部评星定级联系不紧密,无法获得相应政治荣誉与经济激励,党员积极性有待提高;最后,党员积分制考核缺少相应激励措施与惩罚机制,难以有效解决党员管理松散的问题,党员管理有待加强。因此,星级化管理应进一步调动发挥党员作用,凝聚发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