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晨啸 责任编辑:蒋 韵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22 浏览次数: 35140次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完善农村留守老人关爱体系,是让留守老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山区农村,因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多、基层治理单元过大、留守老人居住分散、专业支持力量不足、传统养老观念保守等因素制约,导致家庭养老能力弱化、村庄集中关怀难度高、社区养老限制条件多。鉴于此,湖北省秭归县发挥单元优势,结合山区特性,探索出一条“敲门送爱”的新路径。具体而言:以家村签约定责任、公益志愿上门送服务、激励督导共行促长远,形成具有秭归特色的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山区留守老人“无人关爱、关爱不周、关爱不久”的问题,为我国其他山区农村实现留守老人的长效关怀提供了有益经验。
一、内外联接,创新敲门体系,破解缺爱困局
为破解留守老人物质资料匮乏、精神关爱缺失的困境,秭归县下沉服务单元,明晰家庭责任,发挥公益力量,敲开留守老人家门。
(一)家村共缔,明确敲门责任
秭归县要求村委会与留守老人家庭签订关爱服务协议,明确了子女的法律主体责任和村落的具体服务责任,对老人的关爱更加聚焦。第一,村落摸排,明晰老人信息台账。秭归县将服务单元下沉到村落,通过村落“两长八员”准确掌握区域内留守老人的数量规模、家庭结构、健康状况、存在问题等信息,按照一人一档原则分类建立信息台账,为每位留守老人建立动态管理信息卡,每季度进行更新。第二,家庭主责,签订委托照护协议。为了明确留守老人子女的主体责任,村委会与老人子女以及受委托人三方签订委托照护协定,时效与子女外出时间一致。郭家坝镇牛岭村村委会与赵忠珍老人的外出务工子女和受委托人签订了委托协议,解决了外出后老人无人照料的问题。第三,联系人帮扶,日常探访解困。村委会按照就近原则为每位留守老人确定三级联系人:亲属或邻居、村落“两长八员”和村委会妇联主任,三级联系人与老人多对一结对,帮助留守老人化解疑难。桂花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大科说:“老年人一个电话,联系人马上就可以到家,灯泡坏了、水龙头锈了、管子破了都可以修好或换掉。”
(二)公益协同,补齐敲门短板
通过引进公益项目,发挥不同志愿者的主体作用,秭归县有效解决了留守老人扶助中针对性不强、人手不足、专业性不够的问题。其一,心愿上墙,点派有的放矢。九畹溪镇周坪村通过在村内设置“心愿墙”,并提供纸笔和便利贴,由留守老人将自己的愿望写好贴在墙上,进行“点单”;由村落的志愿者对心愿进行认领,写好认领措施并集中时间解决,进行“派单”,做到了需求供给的精准对接。其二,公益上门,关照事无巨细。秭归县启动“邻里守望”公益创投项目,充分调动村庄内部多元主体为老人提供便民服务,组织老人进行文娱活动,加强对老人的精神关爱。泄滩乡桂花坪村组建由党员、“两长八员”、群众代表等组成的“幸福使者”公益服务团队,日常上门问候留守老人,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检查家里的水电安全。其三,专业上轨,服务提质增效。对于老人的特殊需求,具有专业特长的服务人员及时上门,保证了服务的质量和水准。九畹溪镇周坪村组建了以电工、焊工等专业人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在留守老人遇困时,能够高效地为老人提供帮助,留守老人不再因困难发愁。
(三)奖督结合,巩固敲门保障
为了强化留守老人帮扶,推动关爱体系长久有效,秭归县通过奖优补贤、村落公约引导等方式对关爱留守老人的行为进行激励和监督。一是公开评比树表率,爱老有人带。泄滩乡桂花坪村探索了扶助留守老人的星级村落和星级户的双星评比机制,把星级评选与公益设施项目建设、推优评选优先权相结合,志愿者带头践行,群众积极参与。二是积分兑换获实利,扶老有好处。秭归县把对留守老人的志愿服务纳入积分制管理范围内,将留守服务积分化,与社区生活物资和生活服务兑换相联系,从而培养起了普通人群对关爱留守老人的热情。三是规约入制强监督,养老有保障。一方面,关爱留守老人被写入了村民协商制定的村落公约中,履行赡养义务和德孝理念成为大家的共识;另一方面,在郭家坝镇和两河口镇,巡回法庭上门审理了不赡养老人的案例,从法律层面有效保障了留守老人的权益。
二、供需对接,乐享关爱成效,打开送爱新局
秭归县通过“敲门行动”有效保障了留守老人的生活物资来源,为老人提供了安全的生活环境,提升了生活满意度,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一)日常生活有保障,提升获得感
秭归县积极落实对留守老人的帮扶政策,确保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有稳定的保障。一是扶助资金到手。留守老人的外出子女在村落“两长八员”的监督下经常打电话关怀老人,及时将生活补助寄回家中,老人的基本生活有了资金保障。二是生活资料入兜。三级联系人在对留守老人的日常探访中,始终要确保老人的生活物资充盈,随时打电话询问老人的需求并及时送达。郭家坝镇牛岭村发动卖菜商贩与留守老人结对,畅通代购渠道,帮助老人采购生活物资。三是劳动压力减轻。村落内联系人和理事长经常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打扫卫生,农忙时节组织村里志愿者协助老人打理田地,大大减轻了留守老人的劳动压力。陈家坝村志愿者在清明节前帮助留守老人抢采春茶,助力增收,老人说:“家里一年上头就指望一季春茶收入,正在着急上火时,志愿者上门帮我采茶,让我觉得很暖心。”
(二)近忧远虑有人助,增强安全感
秭归县通过三级联系人、专业志愿队日常上门,为留守老人排查了安全隐患,大大提升了老人生活的安全感。其一,身体状态随时测,救治及。村落组织留守老人与乡镇卫生院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动态管理,随时检测并及时救治。其二,生活隐患无处藏,化解早。“幸福使者”敲门团队隔三岔五前往留守老人家中进行探望,对房前屋后、屋里屋外的情况进行检查,一一排查生活中的各种小隐患。泄滩乡桂花坪村志愿者发现留守老人的生活用水因下雨而浑浊,马上联系修理工对供水池进行维护,化解老人用水问题。其三,紧急情况有预警,处理快。村落专门针对留守老人建立紧急预警机制,发生特殊情况后迅速反应,避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桂花坪村志愿者给老人打电话无人接听,立即上门发现留守老人腿部受伤,随后按照预警方案行动,及时联系村委会安排车辆,将老人送往最近的医院救治,避免了伤情的进一步恶化。
(三)老有所乐无所忧,筑牢幸福感
“敲门行动”施行之后,留守老人衣食无忧,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幸福感得到很大提升。第一,子女在外联系紧,减轻牵挂感。留守老人最为牵挂的就是其在外务工的子女,在签订关照委托协议后,子女在督促下增加联系家里老人的频率,化解老人心中的担忧,排解晚年生活的苦闷。第二,桑榆非晚活动多,提升价值感。村落为留守老人组织了文娱活动,留守老人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沟通交流、自我展现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满足,自我价值感大大提升。两河口镇白庙岭村为老人们举办了象棋大赛和八一座谈会,并在中秋节、重阳节、春节举办篝火晚会、包饺子等活动,老人们积极参与并乐在其中。第三,社会爱老风气成,增强尊重感。在村落公约的宣传引导与志愿者的带动下,关爱留守老人已经成为群众的普遍共识,村民积极参与到对留守老人的帮扶活动中。九畹溪镇周坪村的村民每天都要去“心愿墙”瞧一瞧,以期能发挥自己所长帮扶留守老人,将“老吾老及人之老”内化于日常生活当中,留守老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
三、机制衔接,升级治理能力,塑造关爱格局
秭归县通过推行“敲门行动”,有效保障了山区留守老人的权益,提升了留守老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为构建关爱山区留守老人的长效机制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一)单元适当是留守老人关爱体系有效运转的基本条件
适当的自治单元划分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自治资源的作用。秭归县在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将单元下沉到村落一级,有效利用“两长八员”、村落公约等村庄自治力量,开展定期寻访工作,解决了因基层单元过大而导致的人手不足、信息收集不全、供需对接不准等问题,为关爱体系的正常运行创造了条件。
(二)家庭履责是留守老人关爱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
留守老人关爱的主体责任在于家庭,秭归县充分发挥家庭的核心作用,压实家庭责任,督促子女或其他赡养义务人依法履行对老人的赡养义务。一方面,留守老人子女和村委会签订委托监护协议,确立了三级联系人制度,夯实了外出子女对赡养留守老人的法律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在村落公约和法律法规的双重引导约束下,积极主动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已经成为外出务工子女的普遍共识并已得到有效落实。
(三)全民行动是留守老人关爱体系长效运行的持续动力
《民政部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促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留守老人关爱体系的长效运行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和行动。秭归县充分调动社会各个组织和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各自具有的优势和特点,让全民都参与到关爱留守老人的活动当中,为关爱留守老人体系的长久持续高效运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