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丽娟 王铭鑫 责任编辑:蒋 韵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12 浏览次数: 40449次
【报告要点】在乡村振兴全面推开之际,近五成村庄发展了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发展过程趋于民主、收益分配多元但扩大生产不足、农民受益显现但共享度不足等特征。同时,面临发展条件不充分、能人效能未激活、农民认知不清晰等问题,一定程度阻碍、削弱、抑制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课题组建议:厘清“模糊化”的内部资源,深挖可利用的发展要素;搭建“立体化”的扶持政策,完善可操作性的制度矩阵;构建“联动式”的发展模式,打通可循环的畅通渠道。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五条明确指出,国家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那么,在乡村振兴全面推开之际,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如何?面临什么样的困难?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带着这些疑问,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依托“百村观察”平台,于2021年1至2月期间对全国24个省164个村庄2343位农户开展了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为主题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基于调查结果,对我国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总体研判,并形成了若干建议。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在163个有效样本中,有77个村庄发展了集体经济,比重为47.24%。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课题组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三大特征:
(一)发展过程趋于民主
调查发现,村庄集体经济的发展采取了民主化的做法。一方面,超八成村庄向村民征求意见。有82.64%的受访者表示,村庄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征求过农民的意见和同意。其中,东部地区村庄开展意见征求的比重最高,为87.1%。另一方面,超九成村庄举办协商讨论会。在发展集体经济的村庄中,有97.4%的村庄举办了协商讨论会,仅有2.6%的村庄未举办协商讨论会。其中,东部和西部的有效样本村庄实现了协商讨论会100%全覆盖。可见,民主化的规则和程序已嵌入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有助于引导农民参与集体经济发展,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
(二)收益分配多元,但扩大再生产不足
总体来看,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多元化。在有效样本中,33.75%的村庄主要用于村级管理日常开支;26.25%的村庄主要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开支;25%的村庄主要用于村民发放福利或分红;15%的村庄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分区域来看,西部地区村庄集体经济收益主要用途以村级管理日常开支和公共设施建设为主,比重均为30.56%。而东部地区村庄主要以村级管理日常开支和村民发放福利或分红为主,比重分别为50%和40%;中部地区村庄与东部类似,比重分别为37.5%和29.17%。可见,当前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西部地区村庄集体经济收益主要用途停留在日常管理、建设和扩大再生产中,中部和东部地区村庄集体经济收益的主要用于向村民发放福利和分红。这显示目前集体经济收益用于管理性和福利性的支出偏多,而扩大再生产不足,这可能制约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民受益显现,但共享度不足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是使农民受益。数据显示,近八成村民从集体经济发展中受益。具体来看,有78.68%的受访村民表示因集体经济发展受益。其中,受益较大、很大、一般和很小的比重分别为3.75%、23.92%、27.09%、23.92%,没有受益的比重为21.32%。从不同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村民从集体经济发展中受益的程度最高,为87.93%。中部地区农民和西部地区农民从集体经济发展中收益的程度相差不多,比重分别为76.19%和77.17%。总体来看,多数农民反映从本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有所受益,但是受益的程度总体偏低,覆盖率也不足,仍有超过两成的农民未能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受益,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受益度。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困境
(一)发展条件不充分,集体经济起步受阻碍
总体来看,集体经济发展不容乐观。在受访村庄中,有52.76%的村庄没有发展集体经济。分区域来看,中部地区村庄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比重为64.56%;东部地区村庄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比重为59.26%;西部地区村庄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比重为33.44%。
具体来看,村庄进一发展集体经济的条件欠佳。数据显示,有71.67%的村庄条件欠佳,其中,条件一般、较差和无条件的比重分别为47.5%、19.17%、5%。在田野调查中,村干部表示条件欠佳主要表现在能人和政策的支持上。如墅村村支书说道:“现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钱的问题实际上相对好解决,但没有人带头、没有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这些来支持,很难啊!”总体来看,不利条件是目前村庄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掣肘因素,这或将阻碍部分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实现。
(二)能人效能未激活,集体经济服务受削弱
能人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受访者认为村委会、乡镇及以上政府部门、有声望或能力的村民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比重分别为97.56%、83.54%、83.54%。
但从实践来看,村干部认为村委会为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比重最高,为95.68%;认为乡镇及以上政府部门为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比重次之,为85.8%;认为有声望或能力的村民为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比重最低,为16.67%。对比数据发现,提供服务最多的村委会和提供服务最少的有声望或能力的村民比重相差79.01个百分点。综上所述,在目前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声望或能力的村庄能人潜力暂未激活,需进一步挖掘。
(三)村民认知不清晰,集体经济发展受抑制
如前所述,样本中有47.24%的村庄发展了集体经济,但仅有15.5%的村民知道村庄有集体经济,有27.58%的村民不清楚村庄是否发展集体经济。分不同区域来看,西部地区村民不清楚村庄集体经济发展的比重最高,为30.84%。此外,在实际访谈中,村民对集体经济的发展存在认知偏差。如湖北河村的贺大爷说道:“集体经济那事是村干部的事,和我没啥关系。”
可见,村民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不关心、不清楚、认知偏差等问题。在农民对集体经济发展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中,在2323个有效样本中,村民满意的比重合计为67.67%,不满意的比重为33.33%。综合来看,上述从侧面说明了农民对集体经济的认知不清晰,这或将抑制集体经济发展。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解决目前发展之困,让集体经济“焕发生机”。对此,课题组建议:
(一)厘清“模糊化”的内部资源,深挖可利用的发展要素
村庄集体经济发展以村庄资源为基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厘清长期模糊的内部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能。课题组认为应着重从资产和人才两个要素上切入。
在资产要素上,一是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厘清“可用资产”。明晰的产权制度不仅是集体经济入市的必备条件,更是村庄有效治理的基石。在尚未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庄,应加快推进,厘清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型资产以及公益性资产,明晰村民与集体的产权归属关系,构建集体资产的保护机制,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二是以外部资源引入为杠杆,活化“沉睡资源”。集体经济的起步和发展需要多种要素的整合。因此,村庄在厘清资产基础上,应“查缺补漏”,引入所缺关键发展要素,采取优势互补策略,活化内部“沉睡”资源,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在人才要素上,一是挖掘村内能人,形成人才储备机制。村集体应以职业、学历、家庭收入、农民是否发展产业等为指标,挖掘具有公信力、行动力和有潜力的村庄能人,建立“能人库”,以期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贡献力量。二是引入外部精英,搭建联络机制;一方面,引“新乡贤”回村。以村内社会网络为线索,顺藤摸瓜,挖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乡贤,引乡贤回村;另一方面,引“非村”精英进村。以政府和企业牵线搭桥为契机,引入非村内的精英进村,落地生根,丰富人才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稳定长久的联络机制,助推集体经济的发展。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建立长效机制。针对能人是否愿意进村、是否愿意贡献等问题,村庄层面应从物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面构建“一村一策”的激励机制,让能人想做事、愿做事、能做事。
(二)搭建“立体化”的扶持政策,完善可操作的制度矩阵
在相对封闭的村庄,扶持政策直接影响集体经济的起步与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从扶持政策出发,助“条件不足”型村庄一臂之力。
一是搭建“立体化”的扶持政策,让村庄发展“有山可靠”。一方面,搭建“广而全”的扶持政策。助推经济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复杂工作。因此,应结合农村实际,从资金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土地倾斜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科技支撑政策等方面进行完善。另一方面,出台“多而精”的扶持政策。针对条件“参差不齐”的村庄,政府应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个性化”政策,避免出现政策“一刀切”。此外,还需建立科学的政策退出机制,以防出现“一直占用政策不退”等做法。
二是完善可操作性的“制度矩阵”,让村庄发展“有路可选”。除搭建“立体化”的扶持政策之外,还需出台相应的配套制度,使其有效落地。如中央至地方各级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文件等正式制度进行保障,形成“制度矩阵”,让扶持政策具有可操作性,能够精准入村,避免浮于纸上不能落地,出现“看得见摸不着”现象,削弱村庄集体发展经济的能动性。
(三)构建“联动式”的发展模式,打通可循环的畅通渠道
针对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其发展需要构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之间的合作、互通和关联,畅通可循环的发展渠道。
一方面,构建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的联动机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市场信息不充分等问题,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经济组织优势互补,采取嵌入式发展、融入式发展等模式,推动村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构建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的联动机制。为克服原子化的农民个体面对市场的弊端,也为最大化的整合村内资源,村庄可基于实际情况构建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的联动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