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兆君 郑家倩 责任编辑:高新水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09-14 浏览次数: 30721次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 但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普遍存在“土地集中难、种植成本高、技术水平低、抗灾能力弱”等现象,导致“粮食生产难成规模、粮食产量难以提升、粮食质量难得保证、粮食安全难获保障。”为此,东平县以国家惠农政策为引导、以多平台组织为依托、以专业化管理为方法、以市场化经营为补充,强化了服务组织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实现了专项服务标准化、综合服务全程化,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体系,为创新粮食生产服务体系、保证粮食安全提供了“东平经验”。
一、上下同力,组织化运作,打好粮食安全“保障战”
为破解农业生产诸多困境,东平县各级政府纷纷发力,从政策到资金、从土地到农机,竭力铺平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路,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一)以县为后盾,统全程规划,撑起粮食生产安全伞
政府政策资金支持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面开启有力推手。其一,政策先行,为粮食生产把方向。通过政策规划,在资金、用地、人才、技术、保险等各个方面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进行全面指导,力保农业生产多主体分工明确、各环节进展顺利。其二,资金投入,为粮食生产添动力。将补助资金需用在农业生产的关键薄弱环节和农民急需的生产环节是优化财政支持的重要手段。如在粮食生产环节上,东平县政府从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中列支800万元,对开展粮食生产“十统一”工作服务组织进行奖补。其三,监督管理,为服务组织定规范。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基础上,强调对各个服务组织的监督管理。县政府通过设置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行业准入条件来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建立服务主体名录管理制度以规范行业管理。
(二)以镇为桥梁,抓关键节点,架好粮食生产高效桥
农机整顿是农业生产现代化进展顺利的重要抓手。一是整合零散机器,实现农机使用统一化。东平县乡镇为农服务中心与村委成员共同组建土地合作社,将本村原有耕种防守等机器与农机手纳入为农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以此实现农机服务资源有效整合、统一定价、集中使用。二是配齐冷门机械,实现农机作业全面化。乡镇为农服务中心在整合农户个人购置的常用农机之外,还配齐用于镇压、深翻等生产环节的冷门机器,以此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并继而解决大户与合作社之间因无序购置农业机械导致的“热门机器饱和而无业可做、冷门机器短缺而无机可求的问题。”三是有序调配农机,实现农机使用高效化。网格化服务方式、分组式作业模式将在村与机对接、地与机对接中,实现农机作业效率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接山镇为农服务中心在2016年和2017年先后整合了近300台农业机械进行联合作业服务,极大的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
(三)以村为代理,守土地根基,铺设粮食生产规模路
土地托管是粮食种植规模化有效落地的重要牵引。一是对内整合土地,规模经营有活路。彭集街道苇子河村为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在对土地进行评估定级后采取了集体土地置换方式,实现农田“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目前村集体共计置换308亩成片土地。二是对外流转土地,闲置土地有出路。大羊镇西王村在集体搬迁进入社区之后将村庄原有2630亩闲置耕地集体承包给三个大户种植,在实现劳力解放、农民增收的同时,提高了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三是全面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有门路。东平县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过程主要由村集体联系各服务组织,集中作业、统一付费。如东平新湖宝玉农机合作社在服务各村农业生产时主要与村集体签订服务合同,明确作业面积和付费标准,极大提高服务效率。
二、规模生产,专业化管理,狙好粮食安全“阵地战”
从产前全方位培训、到产中机械化运作,再到产后统一化管理,东平县上至各政府部门,下到各社会化服务组织齐发力,保障粮食生产各环节有条不紊。
(一)广泛培训,组织观摩,构筑粮食生产“知识阵地”
农业生产培训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需面向不同主体、涵盖不同形式、满足不同需求。其一,以时间划节点,开展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东平县农业农村局每年会组织多次农业知识培训和农业生产安全教育等基础性性培训,培训时间长达一周,短则一天半天。其二,以深度做区分,开展普通培训与专项培训。在基础性培训之外,为农服务中心会定期召开面向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群体的专项培训,内容包括农机操作、作物种植、绿色生产等。其三,以形式定区别,开展理论培训与现场培训。培训需贴近实际,满足生产实践需要。党校、乡镇是农业理论学习的场所,田间地头则是真操实练的场地,每年粮食收割时节,东平县农业农村局会组织大型现场观摩活动,参加人数高达两百余人。
(二)统一供应,技术指导,固牢过程安全“生产阵地”
全方位的统一供应与有效的技术指导是保障粮食生产过程高效、安全的重要一环。首先,统一供种,解粮食生产源头之难题。由县级政府把控供种服务主体、严选良种,由大中型种子企业统一供应,确保供种到村到户。目前东平县小麦统一供种面积高达50万亩、玉米统一供种面积也有10万余亩,统一供种解决了以往种子多、乱、杂现象,实现粮食生产过程高效统一。其次,统防统治,破植物保护过程之困境。统防治时间,抓住农药喷洒最佳时间点;统防治面积,实现防控喷洒最大覆盖面;统农药用量,保证生态环境最小污染度。戴庙镇在统一防治过程中,解决了全镇6万亩小麦的防治问题,并节约成本60余万元。最后,技术指导,化粮食生产管理之危机。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在春耕秋收一线查农情、勘生产,因地因苗提供技术指导,因人因机进行操作培训。沙河站镇为农服务中心为应对粮食生产突发灾害、减少农机操作安全事故,将农技服务和安全培训延伸到田间地头。
(三)收储同体,合作销售,守好产品效益“收益阵地”
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步骤。其一,统一收割,稳定粮食产出可靠性。东平县小麦收割采取机械化作业、集中化处理方式,农机发展中心李忠恕副主任表示,“全县的70万亩小麦,以统一收割的方式3天就能完成收割任务。”其二,合作贮存,不断强化仓储安全性。在粮食收割后,由专业的服务公司进行储存,并以专业的技术手段进行维护,形成“大户 公司”的粮食储存模式,有效保障粮食在储存环节的安全可靠。东平县润惠农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所收储的粮食便有2.4万吨。其三,协同销售,充分发挥购销互利性。在“大户 公司”的储存模式基础上适时进行对外销售,对于产品溢价部分由大户和公司双方协商分成,使得双方互利共赢。东平县振平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的张经理说到,“我们与粮食大户合作存储,对于粮食溢价部分双方五五分成。”
三、服务购买,市场化操作,打赢粮食安全“秋后战”
东平县以服务主体招标、服务要素外请、服务形式多样等方式推动粮食生产市场化运营,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以价格为基准,双重招标,奏好服务主体最强音
服务招标是有效控制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地方政府招标代理公司。东平县政府招标代理公司专事专办,委托专业第三方招标公司协助政府完成社会化服务组织招标工作,从源头上杜绝招标领域腐败问题发生,打造“公开、公平、公正”交易环境。另一方面,代理公司遴选服务组织。招标公司通过分项目、分标段的广泛对一线服务组织进行招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激活一线服务组织的活力,最大程度让利于民。东平县农业农村局2020年预计投入120万元用于病虫害防治采购项目,并分为小麦病虫害防治、草地贪夜蛾防治以及蝗虫防治等三个标段完成。
(二)以市场为根本,资源共通,融好服务要素弦外音
合理高效的要素资源配置,不仅有利于促进新动能培育,也有利于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首先,外聘人员,补足劳务缺失。以对外招工的方式外聘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在补足劳动力缺口的基础上推动生产技术的革新与提升。东平县成龙农机服务中心在充分利用本地机车司机的基础上,外聘新疆等地的收割机司机,并报销往返路费。其次,信息建设,补齐科技短板。依托社会资源,利用现有先进技术,让农机信息上“云”,推动“互联网 ”信息平台建设,以此推动各主体的线上沟通与交流。东平县宝玉农机合作社成立了网络科技公司并推出“互联网 农机服务”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打通大户、农机服务与农资直供的线上关系。最后,招商引资,补强资金弱项。将已整合好的田地以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式进行出租,承包给外地有能力、有资本的种粮大户,以此盘活村庄闲置土地。2018年东平县种植大户李德广到后口头村承包了230亩村内土地,有效的提升了村民与村集体收入。
(三)以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弹好服务形式和弦音
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粮食生产服务形式是保障服务充满活力的重要方法。其一,由零散到系统,推动服务流程一体化。将碎片化的单一性服务有机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以此提升种粮积极性与土地的有效利用。新湖镇为农服务中心提供配肥、农药、种子、培训一体化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民在机械、技术、储存等多方位的问题。其二,由常规到个性,促进服务内容特色化。在形成系统完备的服务体系基础上,采取灵活的服务内容组合方式,由种粮大户自主选择不同的搭配组合,形成“套餐式”特色服务。东平县华翔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张经理说道,“我们推出了一个‘芸乐收’套餐服务,买了‘芸乐收’,打药不要钱。”其三,由被动到主动,助力服务主体多元化。扶持多类型、多方面的服务组织有序发展,营造多元服务主体竞争之势,实现服务组织走上门,赋予农户多重选项。在农机服务方面,东平县支持了宝玉农机合作社、成龙农机合作社等多家服务组织良性开展竞争服务,村集体及农户个人可根据价格、作业质量自行选择农机服务组织。
四、多措并举,社会化服务,筑好粮食安全“东平经验”
东平县在各类组织的有效支持下,推动了农业生产组织化、农业管理专业化、服务操作市场化发展,走出来了一条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新道路,为打赢粮食安全“保卫战”提供了现实经验和有益启示。
(一)积极政府是构建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础
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核心,粮食问题关乎国家安全。构建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作用。东平县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作用,县级组织谋篇布局,以政策资金来兜底,力推粮食社会化服务全面开启;镇级组织真抓实干,以农机整合为关键,力保粮食生产各环节有条不紊;村级组织全力协调,以土地托管为契机,力促粮食规模化经营有路可循。在三级组织的联动配合下,东平县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二)社会化生产是推动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环节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是解决粮农生产需求、激发粮食产业潜能、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东平县全面开展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破解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的规模小、收益低、无保障等发展困境,解决了土地无人耕种,农业主体转移、粮食安全难保等现实问题。其中,产前全方位培训、综合化服务提高农户生产信心;产中专业化分工、高技术投入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产后多组织协力、统一化管理保障了农民经济效益。
(三)市场化运行是提升粮食生产服务能力的核心
市场机制是提升粮食生产服务能力的核心。以往,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服务组织多而杂、资源融通难而慢、服务形式碎而散,导致粮食生产过程中市场化程度普遍偏低、粮食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对此,东平县依托既有资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有序引导但不干扰服务市场正常运转,在政府购买服务的过程中以“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服务组织,并引导承担项目的服务组织通过提供质优价廉服务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在鼓励多种社会化服务市场组织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各类组织提供多元服务内容与多样服务形式,推动服务要素在市场上高效流通,以此推动各地区不断补足自身的短板,最终达到“双赢、多赢、共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