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农成果 > 中农研究

阳光报告会:让村务公开从“墙头”走进“民心” ——基于山东省平原县“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的调查与研究

作者:向吉祺  责任编辑:高新水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09-14  浏览次数: 39209

村务公开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大多数的村务公开“上墙进栏不入心”,往往陷入“公开无人看”、“报表看不懂”、“疑虑无回应”的窘境,进而导致“村民不明白、干部不清白、矛盾常存在”的治理困境。对此,山东省平原县以强化沟通为基础,积极探索三务三资报告会制度,创新了村务公开形式。具体而言,以“当面报告”为形式,变“间接公开”为“直接公开”;以“三务三资”为内容,变“结果公开”为“过程公开”;以“报告-质询-回应-评议”为流程,变“静态公开”为“动态公开”;以“职能部门、包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为参与主体,变“单向公开”为“多方互动”,走出了一条“干部报告、村民质询、多维监督”的村务公开新道路。

一、从“静看”到“热论”,公开的“阳光”驱散心霾

2017年以来,平原县针对村级事务公开不尽、不实、不清等突出问题,在各乡村推行了“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制度,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从墙上搬入会场,让村务晒的彻底

长久以来,村务公开始终陷于“无人问津”的窘境,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平原县打破“上墙进栏”的方式,采用阳光报告会的形式来推行村务公开。一是变“村务”为“三务三资”,公开更充实。平原的阳光报告会在“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公开内容更加充实,涵盖“党务、财务、事务”和“资金、资产、资源”等六项内容。例如,西杨村2018年第三季度的阳光报告会由支部书记杨春安主持,并汇报了党员发展、合作社秋收粮食的销售问题、土地租金收入等三项问题。二是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公开更详实。平原县通过阳光报告会,改一年一公开为一季一公开,改结果公示为全过程讨论,后迟村的迟书记说,“以前村务公开就是在年底公示一年的收支情况,现在不一样了,你好比说合作社的事情,今年打算购买谁家的化肥、农药,为什么买这家不买那家,这些都要在报告会上给村民说清楚”。三是变“无人看”为“多方看”,公开更真实。平原县政府抽调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业务人员参与到阳光报告会的过程中,包括会前的审核,会中的监督和会后的调查等,并对村民提出的相关政性、专业性问题进行解答,通过第三方的监督让公开更加真实。

(二)一张表变大白话,让村民看得明白

过去的村务公开采用财务报表的形式张贴在公告栏,村民看不懂也懂不透。为此,平原县改变传统公开方式,以大白话的形式由干部当面报告。一是从贴出来到讲出来,村民愿意听。贴在墙上的报表因晦涩难懂,很少有村民主动观看,而阳光报告会则是村干部当面讲述给村民听,极大的调动了其了解村务的积极性。例如,2019年西杨村第二季度的报告会召开当天,除了党员和村民代表外,参与村民多达80余人,不少人站着听完了报告会。二是从书面文字到白话口语,村民听得懂。阳光报告会改书面语为口语,由干部用当地的家乡话当面报告给村民听,让想了解村务而不能的村民有了门路。例如,王家沟村的王大娘说“以前村里的事情俺知道的不多,因为四议两公开的内容俺看不懂,现在干部讲的明白,也就知道的多些了。”三是从一贴了事到主动答疑,村民懂得透。过去的村务公开,贴在墙上就了事了,村民即使有疑虑也不敢问,敢问也无人答,平原县的阳光报告会增加了村民质询环节,村民有疑问可当面质询也可匿名写纸条提问,请干部当面解答,“以前是公开之后不问不答,现在是有问必答还要回答的好”,吴家庄的书记如是说。

(三)有询问必有回应,让疑虑走出心里

过去单向的村务公开,因缺少询问和回应环节,村民疑虑无人解答,在干群之间常常有疑虑和矛盾,为改变这一现状,平原政府通过阳光报告会的形式,在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交心桥”。一是变“无声展”为“质询会”,询问有渠道。阳光报告会中的村民质询环节,让村民可以当面或匿名表达自己的疑虑和建议,改变了过去村民疑虑无处问的困境。例如,柴家庙村的村民在报告会上,当面询问村子路灯坏了什么时候修,赵功峰书记当面答道“近期就请人去维修”。二是变“无人应”为“当面答”,问题有解答。干部对待提问必须做到有问必答,在会场上由村“两委”成员和县里派出的专员详细作答,县里会派驻人员监督,确保回答的真实性。例如,柴家庙的赵功峰书记说:“在报告会上,村民有问题你得解答,有些问题我不知道,就请现场专家替我答”。三是变“只报喜”为“解忧难”,需求有反馈。每一次开阳光报告会的第一项议程,便是回应上次会议村民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而没解决的问题,要向村民交代为何没解决,并详细介绍该问题的解决计划。例如,西杨村的杨书记说,“有的问题我们当面就能告诉村民什么时候能解决好,有些事情我们要和县里商量之后,下次开会的时候,给村民答复解决时间”。

二、从“旁观”到“出席”:参与的“阳光”消融矛盾

阳光三务三资报告会,改变了传统“干部贴、村民看”的无沟通方式为“报告—质询—回应”的互动方式,为国内的基层民主发展开拓出了一条新思路。

(一)从“决策民主”到“过程民主”,矛盾消解在平时

与四议两公开注重“决策结果公开”不同,阳光报告会向村民公开村务建设的全过程。一是变“事后公开”为“全过程公开”。平原县的阳光报告会,通过增加“质询-回应”环节,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每个环节征询党员、代表和村民的意见,让村民可以参与到村庄公共事务的全过程。例如王凤楼镇王河沟村的党支部书记王东禹说,“现在办合作社,购买农资化肥、粮食销售、分红的各个环节都要向村民征求意见,村民同意了才能办”。二是变“大事公开”为“琐事公开”。阳光报告会打破“决议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的局面,将村务、事务、党务、资金、资产、资源等全部公开,让村民得以参与到村庄的大小事务当中,推动了决策参与到过程参与转变。例如西杨村的杨书记说,“以前四议两公开,就只在年底公开今年的大事,现在大事小事只要涉及到三务三资,哪怕买个打火机,都要在阳光报告会上公开报告征求村民意见,这样矛盾就少了。”

(二)从“隐秘监督”到“公开监督”,矛盾化解在会场

四议两公开采取“我贴你看”的单向信息输出方式,导致村民只能被动监督,无法公开质询,平原县的阳光报告会打破了这一僵局。一是变“单向传递”为“双向沟通”,实现公开监督。以前的村务公开,是由村委向村民的单向信息传递,公开内容由村委制定,村民没有发言权。阳光报告会通过当面质询的方式,实现了群众的公开监督。组织部李部长说,“以前村民对村务公开有疑问也不敢提,现在阳光报告会的当面质询环节和匿名提问环节,给了村民提建议和意见的机会”,村民一方面能和干部沟通了,另一方敢和干部沟通了。二是变上级“审查”为下级“参与”,实现多维监督。过去的四议两公开内容由上级部门进行审查,一则监督主体单一,二则监督效率低下,而阳光报告会由组织部、财务与审计、纪检监察等多部门现场监督,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现场聆听质询,让监督融入到村庄事务的全过程中。例如,郑庄村的书记说,“我们村合作社规定是9月分红,小麦在12月份出售才能获得更高收益,关于分红是提前垫付还是延期支付,就在阳光报告会上报告和征求意见,让村民全程了解和监督合作社的事情,讲清楚了矛盾就少了。”

(三)从“形式主义”到“实事求是”,矛盾消融在萌芽

以往“上墙进栏”的四议两公开,在很多村庄都是一种形式主义,一贴了事,难以落到实处,而阳光报告会打破了这一形式主义,让公开落到实处。一是公开内容村民定,疑虑更少了。阳光报告会打破以往公开什么、公开多少由干部说了算的局面,通过当面质询,让村民可以掌握公开内容和公开程度,真正做到让公开不留白,让村民少疑心。二是公开程序更规范,信任更多了。阳光报告会通过界定“三务三资”报告内容、限定党员、代表、群众等参会人员,制定“一述、二问、三定、四评”的公开报告流程,使得村务公开摆脱了形式主义的困境。例如,张华镇北白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国说,“以前村务公开就是一个形式,贴上也没人看,现在不一样了,群众可以当面问你,你要是答不上来,面子上挂不住,并且还有县里的领导看着,必须是实事求是的汇报。”三是公开形式更亲民,矛盾易消了。沟通是化解矛盾的不二法门,阳谷光报告会正是通过“质询-回应”的沟通方式,为村民与干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疑心带来的矛盾化解在萌芽里。据统计,2017年平原县召开阳光三务三资报告会以来,针对村干部的信访量从60%下降到了20%左右。

三、启示与讨论

平原县阳光三务三资报告会,通过创新公开形式、规范公开流程、充实公开内容等方式,实现了干群的良性互动,为基层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过程公开是实现基层民主的关键环节

   四议两公开是实现基层民主的重要举措之一,而以往的四议两公开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严重阻碍了基层民主的有效运行,为此,平原县通过阳光报告会的形式,改贴在墙上的间接公开为当面沟通的直接公开,改事后结果公开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公开,实现了基层民主从形式到实质的转变。换言之,基层治理既要注重结果公开,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全过程公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基层治理的民主化进程。

(二)良好的沟通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条件之一

沟通是化解基层矛盾的重要手段,畅通沟通渠道,提升沟通能力是创新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条件。平原县通过建立阳光三务三资报告会制度,变公开内容的单向传递为干群之间的双向沟通,有效化解了建立了基层沟通渠道,通过当面沟通、质询和回应,化解了干群之间的矛盾和疑虑,实现了干群的良性互动,有效推动了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因此,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基层沟通回应机制、畅通沟通渠道。

(三)阳光报告会是回应农民需求的良好平台

能否及时有效的回应农民需求,是衡量基层治理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平原县的阳光报告会制度,不仅是村务公开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回应民需的良好平台,通过“报告-质询-回应”等方式,形成了“意见收集、研究分析、制定方案、结果反馈”工作方法,有效实现了民意搜集和民意回应,确保了百姓关心的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因此,广泛建立民意采集和需求回应的平台,是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之一。

(四)阳光报告会仍需进一步优化流程

阳光报告会固然取得了诸多成效,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一,质询方式仍需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当面质询固然是民主监督的重要手段,但仍需增设匿名信箱等方式,进一步解决农民敢听不敢言的问题,以防公开制度的变形;其二,公开方式仍需进一步创新,当前农村空心化严重,常驻人口为386199部队,应增设线上公开等方式,让更多的村民可以参与阳光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