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文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者文库 > 学者文章

新时代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作者:黄祖辉 蔡日旋 崔柳 傅琳琳  责任编辑:赵子星  信息来源:《浙江农业科学》2020年第12期  发布时间:2021-01-29  浏览次数: 5139

 2020年8月15日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十五周年。站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本文在深入解析习书记的“两山”理念与精髓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两山”理念在浙江践行的行动轨迹、发展模式、发展格局以及“两山”理念的升级版提出新时代深化“两山”理念践行的三大抓手进一步深化“两山”理念认识把握“两山”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宽“两山”发展视野做大“绿水青山”经济进一步创新“两山”转化制度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新时代绿色发展转换途径浙江

2020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十五周年。十五年来“两山”理念不仅深入人心而且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思想统领和行动指南。为了深入认识和深化践行“两山”理念本文首先阐释了习书记“两山”理念的科学内涵、三大精髓及其时代意义。其次以浙江省为例阐明其践行“两山”理念的行动轨迹、发展模式与最新进展。最后从进一步深化“两山”理念认识把握“两山”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宽“两山”发展视野做大“绿水青山”经济进一步创新“两山”转化制度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的角度对新时代深化“两山”理念的践行进行深入探讨。

1习书记的“两山”理念与精髓

1.1“两山”理念的提出与深化

“两山”理念即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考察浙江安吉余村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同时进一步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两山”理念的形成与习书记长期在地方工作的经历和实践探索密不可分从陕西的梁家河到河北的正定又从福建到浙江一直到上海整整38年的历程在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的山川平原大地上都留下了习书记的足迹。这种多区域、多层级并且跨越不同发展时代的基层与地方工作的历练与实践探索是习书记萌发并且形成“两山”理念的重要源泉。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再次去了安吉余村充分肯定了安吉的发展道路指出“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3]。并且再次强调“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4]。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是互为依存、相互统一的关系。充分表明善待生态、敬畏生态、保护生态实质上就是善待和保护人类本身是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之必须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十五年来“两山”理念已被写入党章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山”理念不仅体现生态文明与生态优先的思想而且也体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信念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的行动统领[56]。“两山”理念本质上还涵盖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两山”理念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

1.2“两山”理念的内涵与精髓

习书记的“两山”理念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涵。“绿水青山”并不单纯是指山水资源还包括冰天雪地、海浪沙滩、蓝天碧云、清新空气、适宜气候等自然生态范畴是对优良自然生态资源的形象概括。而“金山银山”不仅是指“绿水青山”本身的价值更指“绿水青山”转化成经济与社会的价值。习书记的“两山”理念体现三个相互关联的科学内涵一是强调作为“金山银山”的自然生态重要性二是揭示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统一性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发展经济三是蕴含了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这为具有资源生态优势的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果将“两山”理念的内涵作进一步的拓展与引申那么可以认为不仅优良的自然生态而且悠久的人文生态也是“金山银山”也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

习书记的“两山”理念还可以抽象为三大思维这是“两山”理念的精髓。一是底线思维。也就是生态环境不能作为发展的代价尤其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的发展阶段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来谋求发展。二是发展思维。底线思维并不排斥发展而是追求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本身就是财富是“金山银山”是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源泉。在美好生活已成为广大民众普遍追求的新阶段坚持底线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三是转化思维。“两山”理念内涵了转化思维。正如习书记曾经指出的要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关键是要做好“转化”这篇文章也就是做好将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这篇文章使“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认识和把握“两山”理念习书记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阐述人们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互关系认识的三个阶段变化。大体是在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第一个阶段人们往往会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也就是为了生存会牺牲环境。到了温饱问题解决后的第二个阶段人们的认识会转变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此时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就尤为重要。而到了小康社会和生活富裕的第三个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会认为“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习书记有关人类对生态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认识变化的三阶段阐述既辩证又通俗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演变特征与规律。在第一阶段经济发展难免会以环境牺牲为代价到了第二阶段经济发展就不宜再以环境牺牲为代价必须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到了第三阶段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实际上是相互统一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是相互融合的。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总体上已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变过程中其中相对发达的地区已进入第三阶段因此“两山”理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普遍的统领性、适用性和极其重要的践行价值。

2“两山”理念的浙江践行与发展

2.1浙江践行“两山”理念的行动轨迹

浙江是习书记“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两山”理念为浙江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追求什么样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十五年来浙江始终坚持“两山”理念不动摇践行“两山”理念重实效。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高效生态、绿色发展”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从“绿色浙江”到“诗画浙江”从实施“811”环境整治行动和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到实施转型升级“组合拳”“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全域土地整治);从2014年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到杭州、湖州、丽水入选“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再到2020年浙江成为全国首个生态省无不体现浙江对“两山”理念的坚定践行和共识所在。浙江践行“两山”理念的行动轨迹表明浙江干部群众对“两山”关系的认识和把握总体上已到了习书记所说的“第三阶段”。

2.2浙江践行“两山”理念的三种模式

十五年来浙江在践行“两山”理念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三种各具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一是城乡融合的绿色提升模式二是优势后发的绿色跨越模式三是治理倒逼的绿色重振模式。城乡融合的绿色提升模式主要集中在杭嘉湖和宁绍地区。这些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基础相对好城乡经济融合程度高创新发展能力比较强这些年绿色发展呈现了量质提升的良好势头。优势后发的绿色跨越模式集中体现在浙江西南的丽水、衢州地区。这些地区是浙江丘陵与山区的代表性地区也是浙江传统的欠发达地区但是这些地区资源生态环境基础好森林覆盖率高过去生存性的生态环境破坏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生态环境恢复很快加之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这些年生态后发优势凸显呈现了强劲的绿色跨越发展态势。治理倒逼的绿色重振模式主要集中在浙江金华、台州、温州等乡村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区个私民营经济相对活跃经济发展较快但产业发展相对粗放以相对低端化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并且生态环境损伤比较明显。在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浙江省对类似产业动大手术以壮士断腕式的力度高强度实施环境整治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些年来这些地区已经呈现绿色再现和重振的发展势头。

2.3浙江践行“两山”理念的发展格局

在“两山”理念的践行发展中浙江根据自身区域经济和资源禀赋多样性的特点以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为目标正在逐步形成全域绿色发展的新格局。一是以省会城市杭州为核心的中心区块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和丰富旅游资源高度融合的独特优势致力打造世界级水平的长三角“两山”经济发展高地和浙江绿色发展的龙头。二是以丽水、衢州、金华为核心的浙西南丘陵山区充分发挥自然生态资源禀赋丰裕的独特优势潜心打造集高效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养生、田园生态城镇为一体的长三角丘陵山区绿色发展胜地和国内同类地区的示范区。三是以宁波、舟山、温州、台州为核心的浙江沿海地区充分发挥陆海相连的资源环境优势和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着力打造具有“陆海发展联动、一二三产联动、转型升级联动”特色的我国东部沿海绿色发展长廊。四是以嘉兴、湖州、绍兴为代表的水网平原地区充分发挥江南山水相依、鱼米之乡、城乡融洽的特色优势同时紧密连接和依托上海和杭州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块全力打造具有典型江南景观与文化传统、城乡高度融合的我国江南水网平原地带绿色发展区块和美丽乡村升级版。

2.4浙江践行“两山”理念的升级版

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要将整个浙江作为“大花园”来建设使浙江山水与城乡融为一体、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推出了推进全域有机更新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的战略决策部署让习书记的“两山”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大地生根开花[7]。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的目的就是要全方位实现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让绿色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让绿色经济成为浙江经济的新增长点让绿色发展成为浙江全省人民的自觉行动让浙江的绿色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窗口。诗画浙江“大花园”建设将充分体现“五个高”。一是高质量建设“诗画浙江”。具体体现为“四个坚持”即坚持保护为先坚持攻坚为重坚持美丽为基坚持文化为魂。二是高水平发展绿色产业。具体体现为“四个一批”即打造一批生态产业平台培育一批生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生态产业项目提升一批优质生态产品品牌。三是高标准推进全域旅游。重点是依托山水资源发掘人文资源打造以水为纽带的四条黄金旅游线路和以山为依托的十大名山公园。四是高起点打造现代交通。包括加快建设大型国际客运枢纽加快建设2万km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加快建设1万km骑行绿道网。五是高品质创造美好生活。主要体现为“五个养”。即做到青山碧海“养眼”蓝天清风“养肺”净水美食“养胃”崇文尚学“养脑”诗意栖居“养心”。

3新时代深化“两山”理念践行

当前我国正在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走向继续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深化改革开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深入践行习书记的“两山”理念把中国的绿水青山做得更美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以满足十四亿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1进一步深化“两山”理念认识把握“两山”发展思路

“两山”理念博大精深需要在践行中不断深化认识以科学把握“两山”理念的践行与发展思路。重点是把握四条发展思路。一是把握底线思维与发展思维相统一的“两山”发展思路。“两山”理念是底线思维与发展思维的统一。一方面不坚守生态环境养护的底线思维“绿水青山”就难以永续化“金山银山”就会失去本源另一方面如果生态环境只养护不转化“绿水青山”也难以成为具有经济意义和市场价值的“金山银山”。因此必须对生态环境既养护又转化也就是既坚守底线思维又坚持发展思维才能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愿望。二是把握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相交融的“两山”发展思路。从广义生态看人类社会不仅存在自然生态而且存在人文生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自然生态精神基础则是人文生态。中国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既有文化传承价值又有现实需求价值是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践行“两山”理念实践中要将中国悠久和优秀的人文生态纳入“绿水青山”范畴既做好保护和传承文章又做好转化和弘扬文章使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相交融、共转化产生“金山银山”的叠加效应。三是把握政府主导、市场运行、社会参与相协调的“两山”发展思路。坚持和践行“两山”理念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这一过程涉及具有公共意义的生态文明行为制度和生态环境养护制度的安排与资源投入政府主导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在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推进中单纯依靠政府主导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运行和社会参与在“两山”转化、资源配置以及“两山”共创、共建、共治、共享中的作用形成“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社会参与”相协调的“两山”发展治理体系。四是把握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相结合的“两山”发展思路。建立在“绿水青山”基础上的“金山银山”其载体必定是绿色发展的产业要做大、做优、做强这类产业不能局限于资源生态本身必须着眼于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相结合体现产业融合、功能多样、城乡联动的产业体系建构。首先从当地“绿水青山”的特点出发实现生态产业化和相关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其次是在生态产业化的同时重视产业生态化也就是注重关联产业的生态功能挖掘既体现产业融合又体现功能多样和业态多样。再次是形成城乡联动的绿色产业链使美丽乡村成为美丽经济美丽经济拉动城乡消费需求。

3.2进一步拓宽“两山”发展视野做大“绿水青山”经济

一是做好“绿水青山”转化文章。要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一方面要立足“绿水青山”这一资源本底通过生态产业化的理念做好直接转化这篇文章另一方面要跳出“绿水青山”资源与空间的局限通过产业生态化的理念发挥“绿水青山”溢出效应与带动效应做好间接转化这篇文章做大“绿水青山”业态做优、做强绿色经济使“绿水青山”产生更大、更好、更优的“金山银山”效应。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既要重视政府购买生态养护与服务的转化路径又要重视市场交易生态产品与服务的转化路径还要重视社会参与的转化路径如建立生态基金和鼓励自愿支付绿色消费等。二是发展“绿水青山”两类产业。一类是“绿水青山”的内生性产业。这类产业内生于“绿水青山”是以“绿水青山”为本底的产业或经济活动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养生等产业。另一类是“绿水青山”的外生性产业。这类产业外生于“绿水青山”但与“绿水青山”是紧密关联的产业如相关的服务业、物流业、地产业、金融业和田园生态城镇的发展等。要做大做强“绿水青山”业态发展“绿水青山”外生性产业极为重要。三是活化“绿水青山”经营理念。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是活化“绿水青山”经营的一种理念。“绿水青山”难以移动将“绿水青山”从“产地”市场转变为“销地”市场也是一种“绿水青山”的经营理念。通过生态认证、地理标志认证、碳汇交易等制度转化“绿水青山”价值又是一种“绿水青山”的经营理念。此外将生态化、绿色化与品牌化相结合提升“绿水青山”附加值以及倡导绿色消费都是活化“绿水青山”的经营理念[8]

3.3进一步创新“两山”转化制度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一是创新“绿水青山”养护制度。要建立补偿养护、规制养护、赋权养护相结合的生态养护制度。补偿养护以政府或社会购买生态服务为主重点是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差异化的资源生态养护与补偿制度创新政府资源生态养护补偿的支付方式增强产业扶持型、技术支持型和人才培训型的转移支付。同时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和个人在资源生态养护和补偿体系中的作用如建立生态基金将筹集的资金用于各类资源生态养护的补偿或绿色产业与技术的支持。规制养护侧重于生态法治体系完善赋权养护是通过生态管理权与使用权的赋权以使受权主体产生生态管护行为的激励。二是创新“绿水青山”产权制度。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和林权产权制度的改革探索集体和农民混合所有的产权改革思路。同时推进其他资源生态产权制度的改革如“三变”改革股份合作改革等。对于那些难以或不宜确权到人或户的“绿水青山”资源可探索分权化和地方化的改革思路将资源生态产权或配额确权到相应的地方或地方联盟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关资源生态的规章制度既防止对资源生态产权主体的侵权行为又避免产权拥有者和使用者对资源生态产权滥用所导致的负外部性。三是创新“绿水青山”交易制度。市场交易制度是“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最重要的制度。在解决资源权属和权能的基础上亟须建立资源生态产权和生态配额的市场交易体系与制度。要在建立和完善各类土地农地、林地、草地、山地产权市场交易体系的同时探索建立其他资源生态产权交易体系和市场如水权交易体系和市场碳汇交易体系和市场森林覆盖率配额交易体系和市场生态标志认证体系和标志产品交易体系与市场。四是创新绿色发展引导机制。应建立与完善多维度的绿色发展激励与约束引导机制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问责制度。将生态环境治理约束、企业进入门槛约束、产业转型升级约束、社会消费行为约束以及绿色发展考核约束这五个方面的约束制度化形成多方位约束合力与绿色发展激励相兼容的体制机制营造“绿水青山”持续高效转化与绿色发展的良好环境以促成企业发展动能转换追求绿色发展政府评价导向转换致力绿色导向民众消费行为转换崇尚绿色消费。五是创新绿色发展共享机制。“两山”理念也是共享发展的理念。因此不仅要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广大民众积极融入“绿水青山”转化与绿色发展的进程而且还要建立“绿水青山”转化与绿色发展的“共创、共享、共富”相融机制使“绿水青山”转化成绿色发展的“金山银山”能为普通民众共享尤其是能为“绿水青山”区域的普通民众共享。为此在“绿水青山”转化与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资源生态产权制度与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政策设计的益贫性和公平性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股份化、股份合作化改革。要用好政府产业政策和公共政策的杠杆促使绿色发展对普通民众具有包容性。要引导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带动小农发展实现小农户、贫困群体与绿色发展的有机衔接和共富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17-10-27[R/OL].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3]狄英娜刘唯达.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EB/OL].2020-08-16[2020-10-29].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8/16/c_1126367000.htm.

[4]孙秀艳赵贝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共识和自觉行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N].人民日报2020-05-151.

[5]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求是20193):4-19.

[6]黄祖辉.“两山”思想体现生态文明发展精髓[N].中国教育报2017-09-175.

[7]袁家军.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J].求是201817):29-31.

[8]黄祖辉.“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机制和路径[J].浙江经济2017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