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农成果 > 中农研究

微联结:找准社会协同治理的“命门” ——基于西三旗街道建材东里社区“爱心有你”互助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田馨滦、陈俊阳  责任编辑:网络部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7-12-27  浏览次数: 5480

【报告要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度关注基层社会组织发展变化的特点,加强指导和管理,使基层社会组织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但长期以来,基层社区社会组织面临着建设空间小、制度规范弱、社会协同难的发展瓶颈,无法真正发挥社会治理能力。对此,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建材东里社区找准社会协同治理的“命门”,以建立微组织为支点,以盘活资源为切口,以激活要素为助力,以机制融合作保障,实现了政府、社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破解了社区社会组织“理事无章、组织松散、治理乏力”的困局,取得了“小组织、微联结、巧治理”的良好成效,是社会协同治理的重要探索。

一、以微组织为中心,政社互动,协同治理的具体做法

建材东里社区以“爱心有你”互助社为平台,通过政府整合资源,吸纳居民参与,社会协同共创,三措并举推进政府、社区和社会良性互动,起到了“小组织、大翘板”的功效。

(一)政府借力,重塑资源,为共治“搭台基”

建材东里社区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建设,多方发力,为社会组织夯实发展台基。首先,开辟活动场所,让组织有可用。区政府在建材东里社区投资改建了280平米闲置用房,开辟出舞蹈室、图书室、老年棋牌室等活动空间,满足居民基本场地需求。其次,释放规则空间,使组织依而行。在区街法规政策指导下,由互助社自主制定《建材东里社区爱心有你互助社志愿者服务制度》,依规定期开展会议、活动等,如每月15日互助社召开组织例会。最后,购买专业服务,让组织借而为。西三旗街道采用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聘请社工为社团提供专业指导,提升活动水平。例如,健身舞蹈分社每周接受2次培训,在街道组织的活动中,多次获得比赛金奖。

(二)干群同力,激活要素,为共治“添砖瓦”

为打破干群“同处一院,不能同心”的难题,建材东里社区干群同力,深耕熟人社区土壤,发挥资源的叠加优势。其一,树好“感情”牌,强化干群合力。作为社区中介组织的社团,与居委会一起为社区助老救困添力,成为干群之间的“粘合剂”。例如,71岁的苏春霞是位独居老人,生活不便,自从成立“爱心有你”互助社,苏阿姨受到了干部和社员的贴心照顾。其二,打好“责任”牌,培育能人引力。社区社会组织采取“以熟带生”的办法,挖掘有权威、敢说话、负责任的意见领袖,担任社团领头人,引导社会组织发展。作为学雷锋分社的社长,郭振忠利用自身余热,带动身边的老人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打开“火热”局面。其三,用好“专长”牌,挖掘居民潜力。互助社以招募形式,根据居民兴趣和专长,组建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截至2017年,共有246名会员加入到9个分社。其中,文体分社社长马志胜,通过组织居民参与歌唱活动,使连简谱都不识的门外汉,成为自创词曲的“艺术家”。

(三)社会助力,机制融合,为共治“增后援”

社区按照“互动共融”原则,以共享机制、协调机制和培育机制为保障,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影响力。一是开放社会组织资源,扩大参与面。“爱心有你”互助社依托本社区场地、设施等资源,允许其他社区相同志趣的居民参与,发挥了资源的规模效应。“乐队现在有30多人,20多个都是外来社区的”,乐队成员郭振忠如是说。二是发动社会组织人员,化解矛盾点。在场地共用过程中,难免出现社区居民间的矛盾。社会组织“领头人”及时解决分歧,成为维护基层社区稳定的“润滑剂”和“缓冲器”。“为了社团发展,遇到矛盾后,经过劝导说合,大家都会让一步的”,学雷锋便民服务分社的负责人冯藏民说道。三是联合社会力量,打通发展线。根据居民的多元需求,互助社通过汲取社会力量,提升组织的服务能力。借助拓展社区资源的契机,邀请清河少年宫专业教师、大学生志愿演讲团队等,到社区参与公益服务,对社区公共服务形成有益补充。

二、以微资源为基础,多效合能,协同治理的成效所在

建材东里社区通过为社会组织搭空间,为社区干群找帮手,提升了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力,改善了干群关系,夯实了基层社区治理根基。

(一)搭起了社会组织的成长空间

政府通过给予活动空间、放活政策支持,促进社区社会组织更具发展活力。一是给予了活动空间。社区为居民争取活动场地,改变了社员活动无处可觅的窘迫,实现了“练舞要去地下室”到“活动室每周有两天是练舞房”的转变,做到了特色活动天天有、主题活动月月有、系列活动季季有。二是得到了政策支持。“爱心有你”互助社在与社区、街道实现良好互动的同时,也取得了更多政策支持,使社区居民利益共享。2014年,建材东里社区与西三旗街道社会治理创新园孵化器签订社会组织入驻协议,“心系空巢老人、情暖孤残家庭”和“圆梦在社区”的公益服务项目得以立项实施。三是谋取了发展空间。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和活动的常态化,奠定了其长期发展的可能。社区每年定期举办的邻居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已经成为必备的传统节目。“即使居委会换届,也不用担心活动会停”,居委会张主任说道。

(二)架起了社区干群的联结纽带

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微联结”,疏通了社区干群关系的郁结,提升了基层社区治理能力。首先,干部减轻了工作的“担子”。俗话说,“社区工作重千斤,社会组织挑八百”。建材东里社区借力社会组织,为社区干部配好“助手”,社会组织挑起了大梁,居委会减轻了重担。其次,居民增加了自治的“底子”。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使得居民的自治意识、服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今,社区志愿服务均由各分社自行安排,社团具有独立承办如“寇连芳圆梦独唱音乐会”等大型活动的能力。最后,社区夯实了服务的“里子”。通过社会组织的的活动链接,居民的社区共同体意识增强。如遇到重大节日的维稳工作,互助社成员不仅主动参与巡逻,还积极动员亲友一起参加,共同维持社区治安。

(三)丰富了社区治理的活动载体

建材东里社区以“爱心有你”互助社为载体,发挥社会组织的自治功能,实现了协同共建。一是充实了社区治理主体,有了依托。通过鼓励社会组织自我发展,使社会组织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在建材东里社区,互助社举办的“一个不能少”品牌活动,互助社志愿者结对帮扶孤寡老人,定期家访,及时送去社区的关怀和温暖。二是理顺了社区治理关系,有了能力。在居委会的指导和支持下,成立了“爱心有你”互助社,开创了居民主体而非行政主导的建设模式。社会组织以民主选举、协商决议的方式,进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真正具备了治理能力。三是盘活了社区治理资源,有了后劲。建材东里社区根据居民需求,盘活社区资源,注入强劲发展动力。基于社区具有较多退休党员、退休工人的人员优势,成立了红色宣讲团、学雷锋便民服务分社等,在建社区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以“微联结”为撬点,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启示

建材东里社区通过培育社会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多元主体参与,实现了基层社区协同共治。其具体做法,对于基层社区治理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组织发育是社会协同治理的重要支点

社会组织作为社区建设力量的重要一极,其发育程度如何,将对社会协同治理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多数社区对于社会组织的发育不够重视、发展缺乏支持、引导规范不足,导致社会组织发展疲软、治理无力。对此,建材东里社区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场地等全方位支持,使其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支点。可见,社会协同治理目标的实现,培育社会组织是关键一环。

(二)多方共参是社会协同治理的动力保障

传统意义上,政府和居委会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多是单线条或单向度的,缺乏协同性和互动性,社区社会组织难以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缺乏动力来源。有鉴于此,建材东里社区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成立“爱心有你”互助社,以此为中心源,联结政府、社会和市场力量,形成“一中心、多维度”的多元共治格局,使社会协同治理具备了“后坐力”。因此,引导多元力量参与基层社区治理,十分必要。

(三)社会协同治理的有效支撑在于资源链接

长期以来,基层社区处于封闭状态,社区内部各组织、社区之间和社区与社会之间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常常出现“有光亮不起来、有热发不出去”的局面。为此,建材东里“爱心有你”互助社通过申请政策支持,整合社区资源,联合社会力量,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重组,发挥其最大效益,为社区协同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

(四)社会协同治理目标的实现需要制度的持续性建设

制度化建设是社会协同治理的长效保障。但是过去,在基层社区治理中,长期面临着“参与松散、管理混乱”难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制度规范。建材东里社区“爱心有你”互助社,具有“总社-分社-队”的层级式组织体系。在总社的统领下,各分社自主制定内部规范,依章理事,保障了基层社区治理的有效运行。未来若使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有力,需要进一步推进相关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