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文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者文库 > 学者文章

舆论监督新模式促进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有益探索——四川省开展“阳光问廉”活动的调研报告

作者:任中平 侯麟军  责任编辑:于佳佳  信息来源:《理论与改革》2019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19-05-28  浏览次数: 4808

【摘 要】在公共权力的研究中,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一直是研究者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四川省开展的“阳光问廉”活动创新了舆论对公权力的监督模式,综合运用“舆论监督 纪检问责 群众测评”的立体监督模式,打造全新的权力监督笼子,有力地推进了权力在阳光下的运行。自2015年在巴中市开始进行“阳光问廉”试点工作以来,至2018年已基本成熟定型并在全省21个市州普遍推广。通过这一活动的持续开展,有效突破了以往干群之间的沟通困境,架起了干群间的沟通桥梁,创新了权力在阳光下的运行方式,对于建立廉洁政府,密切干群关系,优化基层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民主监督;舆论监督;“阳光问廉”;基层政治生态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1]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有必要对权力进行监督。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防止公权力的滥用,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川省近年来开展的“阳光问廉”活动创新了舆论对公权力的监督模式,综合运用“舆论监督 纪检问责 群众测评”的立体监督模式,打造全新的权力监督的笼子,有力地推进了权力在阳光下的运行。自2015年四川省在巴中率先启动“阳光问廉”活动试点后,近三年来这一新的监督模式在全省21个地市州普遍推广,虽然名称不尽相同,但其做法与效果却颇为一致:真、鲜、实、辣,获得了广大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简要说来,四川省“阳光问廉”活动就是按照“坐北朝南,站在政府立场解读民意;坐南朝北,站在群众立场监督政府”的要求,把纪检监督、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有机结合的舆论监督新模式。[2]这一模式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过程中,及时地解决了一大批基层群众生活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有效规范了地方政府部门用权,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这不仅对于建立廉洁政府,密切干群关系,而且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优化基层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最近,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巴中、广元和南充等地开展此项活动的实际情况,对四川省近年来开展的这一重要创新实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总结,并对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这一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四川省“阳光问廉”活动的兴起缘由

“阳光问廉”这一舆论监督新模式的出现,是巴中市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好地解决辖区内侵害群众利益的典型问题,关注各部门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中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执行情况,于是在201556日,由巴中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主办了第一期“阳光问廉”活动,并通过巴中市广播电视台向全市广大群众进行了全媒体直播。[3]这标志着富有四川省地方特色的“问廉”“问政”活动开始兴起。这种崭新的权力监督形式,以辛辣尖锐的鲜明特征,其矛头直指各种腐败现象和懒政行为,及时回应了当前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有效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切实规范了党政机关的权力行使,有力地促进了基层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因而很快得到了四川省纪委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201512月,四川省纪委就在巴中市召开了总结推广“阳光问廉”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充分肯定了巴中市“阳光问廉”工作的创新价值,认为这不仅是多种监督方式的整合,而且也是监督模式的创新,对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认为,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找准了落实主体责任的新抓手,探索了纪委服务大局的新举措,营造了媒体敢于监督的新生态,畅通了群众积极参与的新路径。因此,会议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这项活动,进一步增强媒体监督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扩大媒体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到201712月,为进一步在全省深入推进“阳光问廉”工作,四川省纪委、省委宣传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阳光问廉”工作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广泛进行了部署与安排,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阳光问廉”活动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在全省21个市州普遍开展起来。截至2018710月,全省已累计开播“阳光问廉”节目493期,现场问廉13808个问题,涉及单位3127个、党员干部4587人,累计问责2218人、党纪政务处分1028人。[4]

具体地说,四川省之所以把巴中市的“阳光问廉”这一活动推向全省并持续开展起来,而且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舆论监督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缘由:

首先,这是从严整治“微腐败”,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突破口。近年来,“微腐败”大有赶超“大腐”、“巨腐”之势,有可能会成为危害基层政治生态的“大祸害”。在近些年来的基层政治生活中,以下这些现象可以说已经屡见不鲜:换届选举中的拉票贿选、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套取截留扶贫、惠农资金;拉帮结派、同流合污导致各种窝案和塌方式腐败等等,这些经常发生在基层群众身边的“微腐败”,相对于远在天边的大“老虎”,尽管其涉及面非常有限、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但它侵害的是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基层群众的获得感,侵蚀的是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因而同样会严重地污染和破坏基层的政治生态。而基层政治生态处于整个政治生态的系统的底端,是整个政治生态系统的基础和保障,发挥着兜底的功能。如果不能够从严有效地整治这些基层“微腐败”,反腐败斗争就无法在全社会继续深入下去,最终势必会损害基层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甚至会使整个社会政治生态进一步恶化。因此,四川省的“阳光问廉”活动正是紧紧抓住“微腐败”这个突破口,通过这一活动起始的问廉问责过程,其中的落地落实过程,其后的“回头看”过程,从而全程性地实现了对基层权力主体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增强了纠正和查处基层“微腐败”问题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有力推动了基层政治生态的修复和净化进程。

其次,这是创新权力监督模式,提高群众参与权力监督的积极探索。在现代民主政治运行中,以权利制约权力的舆论监督构成其外部制约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主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基层权力监督是权力监督体系中的“最后一公里”,而这“最后一公里”必须充分发挥公众的力量。[5]一直以来,如何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创新对权力的监督模式,不仅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同时也是党和政府开展反腐败斗争和进行廉政建设的重点。此前,四川省也推出过阳光政务热线、政务面对面等栏目,并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人民群众来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实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但是,或因其主题过于“高大上”而难以真正调动基层群众参与积极性,或因节目反映的问题没能真正得到有效解决,因而整个过程还是难免流于形式,导致这些节目虽然办了多期,却一直是不温不火,最终还是不了了之。然而,此次四川省的“阳光问廉”活动,通过多方参与、多位联动以全媒体直播的方式,终于把这“最后一公里”铺到了通往基层群众的家门口,以其四川特有的犀利“麻辣”的锐度和基层群众普遍满意的温度,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心喜爱和广泛好评。这种全新的监督形式,是舆论监督模式的大胆创新探索,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权力监督的热情和信心,有效地强化了基层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最后,这也是顺应网络技术发展和民众政治参与需要,进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产物。近些年来,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舆论监督发生了质的嬗变,当今时代,可以说人人都是监督员,人人也都被监督。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8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占比98.3%[6]这意味着,每一个人面前都放着一枚“麦克风”,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就其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换届选举、扶贫惠农、“微腐败”、“四风”等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和质疑并全程参与监督,这无形之中就为党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增加了一道“金箍”。在当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推进的新形势下,这种“阳光问廉”活动恰如唐僧不停念叨的紧箍咒,成为治理基层“微腐败”和纠正四风问题的一大利器。正如四川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郑东风所指出:“各地市州的“阳光问廉”节目,聚焦干部作风、脱贫攻坚、基层‘微腐败’等民生难题和‘四风’问题,直击庸政懒政,剑指为官不为,成为医治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良方,成为转作风、改作风的助推器,成为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2]正是这条无形的“纽带”将党群、干群密切连接起来,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顺应了互联网络时代发展,成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产物。

二、四川省“阳光问廉”活动的基本经验

1.创新平台。相比之前的“问廉”形式,现在的“阳光问廉”能够将各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打破常规的、单一的舆论监督模式,将“媒体监督、群众测评、纪检问责”三者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监督平台。各地市州的“阳光问廉”,都是让被邀请上节目的相关单位及负责人,各界代表组成的质询团队1,台下的群众代表坐在一起,各方就面对曝光的问题现场互动,你问我答,问责问政。对于相关单位负责人的回复,质询团队及群众代表现场测评打分表态,如不合格则需二轮作答,并接受第二次测评,如仍旧不合格,则需在规定的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纪委做出答复。场外观众还可通过微博、微信、电话、QQ等平台全程参与互动交流。这种全新的监督平台让问责问廉活动不再是走走过场虚晃一枪,而使多种监督形成合力从而达到立体监督的效果。

近年来这种“阳光问廉”活动除了在全省范围内横向展开外,还在纵向上不断由市州向区县、乡镇推进,甚至向社区、乡村推进。2018年,成都市纪委印发《关于在全市分层分类召开“阳光问责问廉”坝坝会的通知》,要求要将“坝坝会”作为常态、长效的工作开展下去。随后,崇州市、都江堰市、郫都区等市区县在域内各行业广泛开展,至此“阳光问廉”活动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此外,凉山州、阿坝州等少数民族自治州也在不断推动“阳光问廉”下乡村,为了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他们甚至采用了全程彝汉双语同步翻译。凉山州布拖县龙潭镇幸福村78岁的老阿妈补尔莫阿呷表示:“汉族话我不咋懂,我提的问题都是用彝语给我回答的,这样的坝坝会不错。”[7]20189月,凉山、阿坝各县已开展50余场“问廉坝坝会”。可见,现在的“阳光问廉”活动已经从电视台演播室进而深入到基层的社区、乡村,不仅更阳光更透明,而且更接地气。

2.问题导向。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每一期“阳光问廉”的主题并非是活动主持人主观设置的,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在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微腐败”、精准扶贫、支农惠农、土地流转、“四风”等问题之中,选取普遍存在且影响较为严重的议题,以明察暗访的形式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雅安市“阳光问廉”始终坚持以问题导向,即市纪委首先通过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筛选摸排,对问廉主题进行梳理,这里的梳理仅限于指明问廉的大方向。然后再选派新闻媒体记者深入现场一线以其专业的知识和视角摸排线索,突击暗访,发现问题、收集证据。如雅安市“规范‘一卡通’管理,增强群众幸福感”、“整顿作风提升效能,服务社会大众”等多期节目都是在群众问题导向,纪委方向指引,新闻人具体挖掘问题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

3.定期开展。2017年省纪委、省委宣传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阳光问廉”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阳光问廉”以电视、网络直播为主,录播为辅。采用“市级主办 县级自办 市县联办”模式,各地市州每年播出节目不少于4期。这意味着,“阳光问廉”相比于之前更加规范,成为四川省监督问责的规定动作。在调研“阳光问廉”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保证节目质量,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所反映实际问题的前提下,很多市州每年实际播出的期数都远远大于4期。

4.迅速落实。监督主体的多元化使监督合力的共识难以达成;各监督体系存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甚至出现在监督过程中滥用监督权的行为。[8]这些不足使监督的作用和力度大打折扣。监督领域存在的“一抓就紧,一放就松”的现象,使得整改措施在很多时候成为空谈,或其整改过程遥遥无期。但是,凡经“阳光问廉”曝光出来的问题,无一不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有效纠正,相关责任单位一改拖拉懒散的作风,整改措施迅速落地落实。这是因为,新的舆论监督模式让整改过程也变得更加透明,多界别、多部门、多层次的上下互动、协同联动让监督合力得以有效发挥。201811月,遂宁市《阳光问廉》节目曝光了遂宁火车站站前广场的非法营运车辆缺乏管理,尤其是夜间情况更为突出的问题后,当日傍晚,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当即组织了该区城管、交警、建设等相关部门赶往火车站,亲自指挥、督导整改工作。[9]

5.问廉回访。“阳光问廉”一期节目的完毕,并不意味着问责的结束,这是因为在每一期节目的开场,都会有一个反馈的环节,主要针对上一期节目中暴露的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公开反馈。问廉问责不是一阵风,更不是雷声大雨点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抓了国庆节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节,抓了春节抓清明节、抓端午节,就这么抓下去,总会见效的,使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10]问廉回访、问廉追踪、问廉回音壁等,就是以问廉问责“回头看”的形式,时刻鞭策被问廉单位及相关负责人牢记问廉现场的承诺及时落实整改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西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廷贵在回访“阳光问廉”整改情况后诚挚地表示:“‘阳光问廉’不是一问了之,回应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才是我们的根本目标。”[11]

三、四川省“阳光问廉”活动的成效及价值

近三年来,四川省各地持续开展的“阳光问廉”活动,是进一步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实践表明,“阳光问廉”这一舆论监督新模式,有效突破了以往干群之间的沟通困境,架起了干群间的沟通桥梁,创新了权力在阳光下的运行方式,有力地促进和完善了民众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对于维护和优化基层政治生态有着明显的成效和积极的意义。

(一)“阳光问廉”的实践成效

一是转变领导干部作风,推动“廉洁四川”建设,切实解决基层“微腐败”。首先,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官本位观念浓厚,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使得一些地方、一些干部总存在不作为的懒政思想,发现问题总是找借口推脱、处理问题总是得过且过,一味地敷衍了事。四川省“阳光问廉”打造问政工作闭环,坚持不预演、不彩排、不通气以防止事前“跑风漏气”。暗访发现的问题、问廉对象名单、监督人员名单全都在开播前才揭晓,在无形之中把监督的“利剑”悬挂在了每一位干部的头顶,这对以往干部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的工作态度和方式起到了很好的他律作用,有助于提高干部的自律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次,四川省“阳光问廉”带动了四川党风廉政建设。通过监督模式的创新“阳光问廉”整合了各类资源,形成了监督合力,不仅提高了党政机关自我监督意识,而且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廉洁政府的建设。2017年,全省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量在2015年、2016年连续下降的基础上再下降3.7%;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指数达到85.87,实现连续六年提升。[12]

二是搭建了新型舆论监督沟通交流平台,实现了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的直接互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纵观各地“阳光问廉”都突出了基层群众的表达权和参与权,强调了质询代表、和被问廉对象之间的互动。通过问廉问责,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明白了群众真正想要什么、厌恶什么,使各级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思路更加明晰,各项工作更加贴近基层群众实际。通过述职述廉,基层群众对于各级部门、各领导干部已经干了些什么、今后还将干些什么也更加清晰明白。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省“阳光问廉”已累计整改问题13000余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涉及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广元市朝天区以“护航脱贫攻坚”为主题,对脱贫攻坚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了曝光整治;达州市渠县围绕“强力正风肃纪、剑指基层微腐”,对县域内的“捆绑”消费、采购中的“猫腻”等问题进行了问廉;雅安市整治基层“微腐败”专题节目“清风雅语——村务公开的背后”,从村务公开的角度对微腐进行了整治。总之,“阳光问廉”活动让老百姓问出了更多的幸福感和满意感,提高了基层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

三是真正把民主监督权利交给了广大群众以及群众选举产生的“问廉代表团”,创造了基层群众锻炼和提升民主能力的重要实践机会。各地市州以开展“阳光问廉”活动为契机,在大力推进问廉坝坝会、问廉进社区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级纪委重视,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深入宣传了民主监督的价值及其重要意义,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民主监督提供了便利平台,创造了基层群众锻炼和提升民主能力的实践机会,真正把民主监督落实到了基层,交给了群众。习近平同志曾明确指出:基层历来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和试验田。民主精神的培育、民主素质的锻炼、民主实践的操作,都是在基层产生、在基层发展、在基层得到检验的。[13]基层群众在积极参与“阳光问廉”活动过程中,不仅使自己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得到训练,也为深化和完善基层“四个民主”,进一步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阳光问廉”的价值意义

四川省“阳光问廉”的舆论监督新模式在扩大民主监督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为有序推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实现基层群众参与权力监督,进行了有效的实践训练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这一探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于:

首先,具体落实了人民群众进行民主监督的权利,体现了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制衡原则。公权力的来源和基础就是公民权利,因此对公权力最根本的制约必然也来源于公民权利。然而,在发展民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只注重选举,有些人甚至将选举与民主等同起来,片面认为进行了选举就实现了民主。而实践表明,选举并不是政治生活的唯一的灵丹妙药,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政治问题。从近些年各地基层民主发展的实际经验来看,如果基层民主建设仅仅停留在选举环节,而在决策、管理和监督等后续环节上不能随之跟进,尤其是在民主监督这一重要环节上不能及时跟进和切实奏效,那么先前的民主选举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最终有可能沦为一种徒有其表的民主形式。[14]四川省“阳光问廉”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就是运用广大人民群众手中的权利来监督和制约领导者手中的权力,这便是民主监督的生动体现。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曾提出“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让人民监督权力”,即是着力解决让权利制约权力这个问题。四川省“阳光问廉”活动可以说是用民主权利制约公共权力的最好诠释。

其次,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为广大民众开展民主监督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时代,通过新闻媒体的舆论与监督来揭示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回到正确轨道依赖于民众的广泛参与。社会各界或民众都可以通过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从而对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官员的不当行为所实行的监督和制约。[15]四川省“阳光问廉”的每一期节目及其每一个环节,民众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各种大众传媒发出自己的声音,切切实实参与到同自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中来。总的来说,“阳光问廉”丰富了民众舆论监督的手段与途径,民众提供的建议能被及时吸纳、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重视,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其参与舆论监督的积极性。如此一来,无数双雪亮的眼睛时刻紧盯着身处要职的官员,他们手中的权力之剑,便只得在公众的聚光灯下按规行使。

最后,“阳光问廉”作为一种独具特色且比较成熟的舆论监督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生命力。近几年来,四川省其他地方成功“复制”巴中市“阳光问廉”模式,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了丰富和再创新,从而使“阳光问廉”逐渐发展为一种独具特色且比较成熟的舆论监督模式。其可复制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力推行“阳光问廉”的舆论监督模式,通过单一的试点再到全省的推广,即从一市到多市、从多市到全省,已经持续进行了三年多的实践验证。二是具备强大的组织保障和完备的发展资源。四川省纪委统一指导协助开展“阳光问廉”活动百余期,为各地市州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各地市州充分保证本地开展“阳光问廉”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为“阳光问廉”提供完备的发展资源。并且,“阳光问廉”活动也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这一创新实践已经得到了省内外党政机关、人民群众、新闻界和学术界等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20187月四川省纪委召开中央驻川媒体和四川省级媒体采访“阳光问廉”工作座谈会之后,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对“阳光问廉”进行了广泛报道,贵州、陕西、河南、广东等省也派出考察团赴川考察学习“阳光问廉”工作。同时,学术界也从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等不同角度对“阳光问廉”展开了专题研究,有学者认为,四川省的“阳光问廉”活动是基层群众参与权力监督的新模式,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四、关于“阳光问廉”活动的思考与建议

“阳光问廉”在四川省全面推广以来,有效地解决了基层群众生活中的大量现实问题,让普通群众行使民主权利、进行民主监督不仅成为常态,而且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不过,“阳光问廉”活动毕竟只是基层群众参与民主监督的一种实践探索和初步尝试,从它最初出现到目前为止也不过才有三年多的时间,因而,作为一个旨在为广大群众提供有效参与的民主监督平台,在其运行过程中,必然还存在不少欠缺和不足之处,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根据我们所进行的初步观察和调查研究,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第一,迫切需要加强理论总结和加工提炼。四川省“阳光问廉”建设活动,旨在通过整合监督力量,打造监督平台,完善监督体系,以推动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深入发展。这项实践活动带有很强的探索性,特别是最开始在巴中市进行试点,基本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选择和借鉴,而只能够依靠基层干部群众在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和逐步探索。从这项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过程看,这项工作实际上是在省纪委、省委宣传部主导下开展起来的,由于前期缺乏相应的理论准备、后期又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由此造成了这一活动开展过程中对民主监督的理论宣传和研究不足的状况。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和行动的指南。所以,为了解决“阳光问廉”活动中理论大大滞后于实践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对这项实践探索取得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和加工提炼,以进一步指导和推动四川省“阳光问廉”活动向纵深发展。

第二,亟待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如果这种“阳光问廉”活动只是一次性开展或者偶尔举办一次,当然可以临时性地组织人员、调拨经费、配置资源来提供支持;但如果是一种定期和经常性的活动模式,则必须建立常规性的制度和相关的配套措施以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四川省“阳光问廉”建设作为一种舆论监督的新模式,需要在一套完整、科学的制度规范和操作程序下运行。但由于这项活动本身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探索,不可能一开始就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和规范程序。在“阳光问廉”活动探索过程中,虽然上级主管部门已经下发了具体的工作通知,要求注重活动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并加强配套制度建设,然而与此相关的各种人力资源、物品、资金等配套制度建设都还未能在实践中及时跟进。而这些配套制度的欠缺必然会直接制约“阳光问廉”作用的发挥,甚至有可能在问廉问责等关键环节上发生扭曲和变形。所以,要使“阳光问廉”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将其置于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制度之下,在规范运行的基础上正常地开展起来,从而不断提升这一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阳光问廉”一定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应当看到,“阳光问廉”活动的作用发挥,还要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四川省地域宽广、人口众多,还有甘孜、阿坝、凉山等三个民族自治州,因而全省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加之各地群众关注的问题焦点各有不同、文化教育水平和社会生活习俗也有很大差异,因此,“阳光问廉”活动的开展以及发挥作用的情况必然会有很大差别。那么,如何让各地的“阳光问廉”活动更加充分地体现和反映民意、真正推进基层诸多实际问题的落实解决,显然是各级纪委等主办方深入推进这项工作时应该思考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近年来各地开展这一活动的考察和了解,我们建议各级主管部门一定要在对当地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形,开办真正适合本区域的“阳光问廉”活动,切不可生搬硬套而强行进行嫁接。

第四,“阳光问廉”活动还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不正之风。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个别县区的“阳光问廉”活动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不够,群众参与并不积极,而且还有形式太花哨,问廉走过场等等诸多问题。如果不注意及时加以纠正,就会使“阳光问廉”活动的成效大打折扣,民主监督平台逐渐沦为政治作秀舞台。为避免和纠正这方面的问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首先,各地在开展每一期活动之前,一定要注意拓宽基层群众的参与渠道,除通过“网”(网络)、“信”(来信)、“访”(来访)、“电”(电话)等渠道反映问题外,还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各种形式的民意检测或调研,广泛了解基层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以此来确定每一期问廉活动的主题。其次,在问廉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牢牢抓住主题,注重问题导向,紧扣实际问题,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和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呈现,但一定要直击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注重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切不可追求表面的花里胡哨和形式主义。最后,每一次问廉活动结束后要注意及时总结,不断提升实际效果。要始终将广大群众是否满意作为“阳光问廉”活动取得实效的最终检验标准。每一场问廉活动取得的成效如何,广大群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所以,“阳光问廉”活动相关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必须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坚决杜绝走过场、政治作秀等形式主义和不正之风。只有这样,“阳光问廉”活动才能越办越好,才能富有蓬勃生机和不断创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54.

[2]曾勋.打造新时代舆论监督新模式[J].廉政瞭望(上半月),2018,(8):22-25.

[3]庞伟峰.巴中“阳光问廉”不怕尖锐考评团不认可官员推诿[N/OL].四川日报,2015-05-0808[2018-10-26].http//dzb.scdaily.cn/2015/05/08/2015050860702408112.htm.

[4]新华社.四川:“阳光问廉”3年问责2218[EB/OL].新华网,2018-7-13[2018-11-23].http//www.xinhuanet.com/2018-07/13/c_1123120118.htm.

[5]杜治洲.改善基层政治生态必须治理“微腐败”[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11):37-38.

[6]中国网信办.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8-8-20[2018-10-26].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

[7]凉山州纪委监委.布拖:“阳光问廉”坝坝会走进彝家山寨[EB/OL].凉山清风,2018-10-11[2018-10-30].http//www.lszjw.gov.cn/zjcj/xcjy14/6351299/index.shtml.

[8]曹光煜.新媒体监督与其他监督模式形成监督合力的探索[J].行政管理改革,2017,(2):48-52.

[9]杜鹃.经开区迅速行动积极整改落实《阳光问廉》反馈问题[EB/OL].遂宁新闻网,2018-11-05[2018-11-23].http//snxw.com/xwzx/bwzj/201811/t20181105_391110.html.

[10]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77-78.

[11]西昌市纪委.西昌:市长带队回访《阳光问廉》整改情况[EB/OL].凉山清风,2017-11-28[2018-11-23].http//www.lszjw.gov.cn/zjcj/dfzf/5451353/index.shtml.

[12]郑东风.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J].四川党的建设,2017,(13):12-13.

[13]鲍洪俊.习近平:基层民主越健全,社会越和谐[N].人民日报,2006-09-2510.

[14]任中平.基层民主在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进程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路径[J].天府新论,2014,(1):1-5.

[15]曾行伟.政治学视阈下我国权力制约体系之完善[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6,(1):58-64.

注释:

1、根据不同的议题,质询团队的组成也不尽一致,但其一般都包括: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特约监察员等。巴中市在不断完善“阳光问廉”的过程中还专门建立了监督员储备库,每次问廉都从储备库中随机抽出问廉代表,组成问廉质询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