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景新等 责任编辑:admin 信息来源:《农业经济问题》 发布时间:2017-01-14 浏览次数: 14407次
【摘 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总支出和本年收益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在5个民族自治区后列;影响区域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除了村域区位和非农产业发展外,主要表现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资源配置和管理上。建议国家在“十二五”扶贫攻坚计划中增加支持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清理村组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培训提升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配置与管理集体“三资”的能力。
【关键词】民族自治区;村级集体经济;集体“三资”;经营方式
一、前言
民族自治地区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特殊类型地区**之一。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农村贫困人口比例大、抗风险能力弱。2009年中国民族自治区(5个自治区、5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的贫困发生率为16.4%,比全国(3.8%)高12.6个百分点;而且贫困人口继续向民族自治地区集中,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597万人)的54.3%,比上年(52.5%)上升1.8个百分点(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0),因此成为国家扶贫攻坚必须重点关注的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5个自治区之一,本课题组一直关注这里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2011年10月下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经管总站的安排和参与下,课题组先后到南宁市西乡塘区、钦州市钦南区、防城港市、东兴市开展调查。课题组先后与3个地级市、3个县级区(市)农业局分管领导及农业局经管站长座谈,了解所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做法、经验和问题;然后,在每个县域选择1~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1~2个行政村进村入户问卷调查。此外,本课题组于2011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在全国开展进村入户问卷调查,涉及广西壮族自治区2县、5镇及24户农户。这样,广西调查样本共涉及5个县(区、市)、8个乡(镇)、12个村、28户农户(见表1)。
二、广西村级集体经济的运行状况
在中国5个民族自治区经济板块中,广西处于中国大陆西南方和东、中、西地带交汇点,而且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等区位优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广西成为连接西南、华南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十一五”期间,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及全体人民的艰苦奋斗,注重发挥区位及经济地理优势,全区经济加快发展,人均GDP由2006年的10121元增加到2010年的20644元,五年间增长103.97%。但是,在5个民族自治区之间比较,广西经济发展仍然处在后列。如果将2006—2010年人均GDP排名,广西2006年为第5名、2007—2010年始终处在第4名。而且,广西人均GDP与内蒙古、新疆和宁夏有较大差距,比西藏略高。2010年,广西人均GDP(20644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29762元)的69.36%。人均GDP偏低反映了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
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既与广西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相关联,反过来也成为影响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处在农村经济发展“边缘化”地位的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更加艰难。截至2010年末,广西全区共有1178个乡(镇)、15022个行政村、270016个村民小组、1410.50万农户、3938.10万亩耕地①,其中农户承包经营3372.72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85.64%,集体“机动地”面积12.52万亩②,占总耕地面积的0.32%。“机动地”偏少表明处于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严重滞后地区的村级集体控制的资源偏少,收入能力因此偏低。
2010年,广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总支出和本年收益分别为17.09亿元、9.92亿元和7.17亿元,按汇入统计的总村数(12617个)平均,村均分别为13.55万元、7.86万元和5.69万元(见表2),在4个(缺西藏)民族自治区中排名,村均总收入和总支出都是最后一名;但因为村均总支出偏小,本年收益在4个自治区中名列第一。应该指出,村均总支出偏小,一方面证明广西农经管理特别是控制村集体支出上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反映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流量不足,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广西村域(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干部待遇偏低。
还要看到,2010年广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总支出和本年收益都只有同年全国平均水平的26.37%、22.04%和36.20%,与广东、浙江等农村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域比较差距更加明显。比较而言,广西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贫穷的状况更加严重。按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当年有无“经营收益”*来统计,2010年广西当年无经营收益的村占当年农经统计汇总村数的52.93%,在有经营收益的村中,收入低于5万元的村达4624个,占当年统计汇总村数的36.65%。用本课题组制定的极端贫困和绝对贫困村的标准衡量,2010年广西还有89.58%的村处在集体经济贫困线以下(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0)。这是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结果,更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边境县域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性评价
东兴市(县级)是中国西南沿海、沿江、沿边的城市。该市与越南芒街市隔河相望,两城市中心相距不足3公里,目前是中越边境上一对距离最近、城镇规模较大的边境城镇。东兴县域经济也是广西省域经济中发展比较好的县域经济区块之一。东兴市地处十万大山南麓,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和西部属于构造剥蚀低山地貌;中部地区属于丘陵地貌,其上常覆盖松林、杂木林、竹丛以及肉桂、八角、果树、橡胶、茶叶等经济林木;南面属于滨海平原,地势平坦或略有起伏,滨海平原北部大多已开垦为稻田和耕地,这里阡陌纵横、水网交织,绿树丛中房舍错落,一派田园风光。到2010年末,东兴市辖3个乡(镇)、38个村、605个村民小组、2.32万农户,其中纯农户1.92万户,兼业农户0.40万户,兼业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例为17.24%,兼业农户比例过小反映了区域农户经营方式还处在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的低级发展阶段。
本文选择县域内与农村集体经济相关联的8项指标分析广西县域农村集体经济整体运行状况(见表3)。数据显示,2010年东兴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可分配净收入认及农民从集体再分配收入分别为135298万元、60943万元和346万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9.2%、17.5%和8.5%,这是向好的趋势;但是,2010年东兴乡(镇)、村集体办企业的收入却分别比2009年下降39.8%和59.4%,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下降51.9%,村组两级集体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另外,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集体经济所占份额也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乡镇办企业和村组集体经营收入之和为9633万元,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7.78%;2010年为5690万元,占比只有4.21%,集体经济比重下降了3.57个百分点。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集体)经济在广西呈现增长趋势,但是总体规模较小,2010年收入200万元,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仅为0.15%。从可分配净收入看,农民从集体经济再分配收入占有份额太小,仅为0.07%。总之,县域内纵向比较,近两年来东兴市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欠佳。
横向比较,东兴市村级集体经济整体状况好于广西平均水平。从村均收支流量和本年收益看,2010年东兴市村均总收入、总支出和本年收益分别为48.97万元、34.50万元和14.47万元,分别是广西平均水平的3.61倍、4.39倍和7.29倍;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我发展能力看,加总村均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等内生效益,2010年东兴市村均34.42万元,占本年总收入的比例为70.29%,显示出东兴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具有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
深入观察东兴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当年经营收益分组情况,2010年东兴市已经消除当年无经营收益的村,在当年有经营收益的村中,低于5万元的25个,占全市总村数的65.79%。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比例低于广西平均水平(89.58%)近24个百分点。
但是,东兴县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滨海平原好于丘陵地区、丘陵地区好于山区。江平镇位于东兴市东部,南濒北部湾、北靠防城港区、西接东兴市区,被称为东兴市的“东大门”,全镇辖1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46个自然村、259个村民小组、约4.5万人。该镇万尾、巫头、山心三个村(岛)是京族在中国的唯一聚居地。这个镇是东兴市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该镇村级集体经济水平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见表4)。
四、不同区域的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比较
(一)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的区域差异
1. 土地和房地产租赁收入高低与村域所处城市规模和距离正相关。南宁市西乡塘区北湖街办万秀村是个非常特殊的案例,这个昔日邕州和岭南西道节度使驻地外围的“城郊村”,直到1949年还保留着原始农村公社的痕迹;而今,南宁市的扩张将万秀村变成了“城中村”,但该村建制及行政区划自1942年至今没有变更过,“城中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和收入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城中村”几乎没有差异。
万秀村集体经济经营方式有两大特点:其一,从1997年开始,万秀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基本完成了由村组集体办工业企业为主转向以房地产租赁和服务业为主,村组集体经营方式主要有直接经营集体土地和房产租赁两种形式;其二,村组两级集体分别经营各自的资源、资产和资本,实行村组两级核算和分配制度。万秀村6个村民小组都有自己独立的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收支独立核算。2010年六个村民小组集体土地和房地产租赁收入分别是,一组260万元,二组200万元,三组200万元,四组300万元,五组200万元,六组500万元。
钦州市土地田村集体经济水平与万秀村存在极大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村域所处位置与城市规模和距离。地、县级城市的工业、商业中心地位显然不如省会城市,同时,土地田村离地级市较远,这里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必须通过“异地置业”方式拉近村域所处位置与城市经济辐射圈的距离,才能发展土地出租及房地产租赁经营方式,显然,集体土地和房地产租赁收入要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
2. 农村腹地集体经济差异主要表现为村级组织资源配置和管理能力差异。农村腹地因处于工业化、城市辐射范围以外,如果村域工商业发展也严重不足,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经营方式被局限在集体农业资源发包管理上。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更加彰显的市场经济时代,仅靠农业资源发包收入微不足道,要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及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就必须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和各类专项补贴。
案例显示,东兴市江平镇两个案例村对比特点鲜明。吒祖村和交东村所处的区位和农业资源差别不大,村域经济都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但是两村集体经济差异却比较明显。
2010年,吒祖村集体总收入7.81万元,其中补助(转移支付)收入6.92万元,占村集体总收入的88.6%。同期,交东村集体总收入101.04万元,其中补助收入72.15万元,补助收入占村集体总收入的71.41%。进一步比较两村集体收入结构可知,吒祖村集体发包及上交收入(包含企业上交的管理费在内)只有0.65万元,表明吒祖村数目可观的山林地、“四荒地”和可养殖水面等集体资源未有效配置或利用;交东村则完全不同,村集体600亩虾塘承包年收入28万元,靠此项收入改变了村集体收入结构,也说明了吒祖、交东两村集体经济的差异所在。
实地调查还了解到,交东村600亩虾塘承包,每亩虾塘价格依据条件在4300~4500元/亩之间调整,承包期限5年,承包价格每五年上浮5%。这些做法表现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配置和管理资源上所应有的市场经济能力。当然,交东村还有集体经营的900亩林地和4215亩可养殖水面未见收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扩大收入的空间还很大。
(二)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的一般特点及转型趋势
以12个调查村作为样本进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方式和收入水平比较得到一组数据(见表5)。数据显示,2010年12个样本村集体总收入2098.8万元、村均170.90万元,总支出1132.59万元、村均94.3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度收支流量既大于广西平均水平,也大于较发达县域内村级集体经济平均水平。这是因为样本包含了万秀村这样的极富型“城中村”。但是,这仍然不妨碍我们观察广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及其收入结构。
综上,可以归纳出样本村集体经济经营方式的一般特点及转型趋势:第一,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多种多样。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包括集体直接经营方式和集体非直接经营方式。集体直接经营方式是能够反映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的方式,比如,集体统一经营、集体农地等农业资源发包、集体建设用地和房产租赁、集体资本投资、集体(或参股、控股)企业等,这些经营方式的收入加总平均,村均收入达153.95万元,占当年样本村集体总收入的88.02%,显示出样本村集体较高的自我发展能力。集体非直接经营方式是能够显示公共财政和区域社会支持力度的经营方式,如财政转移支付、政府各种专项补助、一事一议筹资和财政奖补、社会捐赠等,加总村均占11.96%。样本村的自我发展能力高于广西全区平均水平,这可能与本次的调查样本选择偏向那些发展较好的村有关。第二,集体资本投资经营方式在民族自治区开始出现。投资收益并不是东部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专利”,只要有投资条件,民族自治地区的村集体也有能力通过投资获取收益。在南宁市区的城中村、城郊村和其他经济中心区域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方式中投资经营方式开始出现,样本村中村均投资收益0.48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0.27%,尽管比例偏低,但它却昭示着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进入民族自治地区的农村。第三,集体固定资产租赁(租金收入)方式由“城中村”向郊区农村扩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民族自治地区村级集体建设用地、房地产及设备租赁经营方式由“城中村”向郊区农村扩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样本村集体经济收入中,经营集体土地及房地产而获取租金收入比例最高,两项之和村均达151.2万元,占当年村集体总收入的比例高达86.45%。根据东部发达省域的经验,工业化成熟期房地产租赁和物业管理将成为经济中心辐射范围内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经营方式。第四,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大趋势下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得以拓展。自2004年以来,财政转移支付、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及新农村建设专项补贴、一事一议筹资和财政奖补、社会捐赠等惠农支农措施对村级集体经济运行形成了反哺趋势,民族自治区、陆路边境地区等特殊类型贫困区域更为明显。需要指出的是,村级组织的基层治理职能和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是县乡(镇)政府职能在农村的延伸,村级组织履行政府延伸职能的报酬理应由公共财政支出。站在这个角度看,财政转移支付、政府各种专项补助是对村级组织“经营”社区管理的报酬或主持公益事业建设的补贴,因此,本文将来自于公共财政支持、政府补贴和社会捐赠等行为看成是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的拓展。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1. 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处在5个民族自治区的后列,在这一背景下,广西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普遍落后,而且整体实力弱小,这是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结果,更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支持西部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发展,绝不能忽视支持以村级集体经济为龙头的村域经济转型和发展。建议在国家“十二五”扶贫攻坚计划中增加支持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相关政策,这不仅对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省域国民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都有重要意义。
2. 广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结构中补助收入比例过高,而且其中属于新农村建设项目的专项补助收入占有绝对优势。因为新农村建设工程专项补助具有阶段性、临时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不可将其作为持续性的收入来源,应逐渐将公共财政对村级组织的补贴(转移支付)制度化、规范化。财政转移支付中用于补助村级组织“基层治理与社区公共服务”的报酬也应该属于村级集体的经营方式之一,而不是公共财政对村级组织的恩赐。
3. 交东村的案例证明,有效配置、经营和管理村级集体资源仍然是当前中国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后地区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在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清理村组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并通过培训提升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配置和管理集体“三资”的能力,紧紧依靠集体“三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学习借鉴北京平谷地区的经验①,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促进农村集体资产的合理流通和高效使用。
4. 广西农村集体经营方式中的土地出租、房地产租赁和投资经营等方式目前还停留在“城中村”、城郊村和其他一些经济中心区域。钦州市土地田村的案例说明在远郊农村也可以通过“异地置业”方式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土地出租、房地产租赁、投资经营及物业管理,让集体经济组织在分享工业化、城市化成果过程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他们有权利要求政府在这方面的支持。
5. 加快推进经济强村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有关研究认为“广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进程太慢,至2010年全区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示范点20多个”②。推进不快的主要原因是,在那些经济强村村域内各村民小组集体的资源、资产和资金存有较大差距,很难在村级组建股份合作社;而那些经济弱村尚不具备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条件。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得好被证实能够极大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转型发展。建议加快类似于万秀村这类经济强村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对全自治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起示范和引领作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合以村级为单元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组建村级股份合作社,在适合以村民小组一级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组建村民小组一级的股份合作社,同时在行政村一级建立股份合作社联合社。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57
2. [清]沈德潜选编。古诗源(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书韵楼丛刊),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