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兴隆 责任编辑:CcRsccnu 发布时间:2022-08-12 浏览次数: 6616次
本网讯(莫兴隆)2022年8月9日下午,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观察”平台党支部与比较政治研究所党支部联合特色主题党日活动暨“习近平总书记乡村足迹十年寻访”暑期社会实践线上分享会成功举办。
(一)深悟精神感要义 牢记初心担使命
在第一阶段专题学习环节,全体参会人员重温入党誓词。
接着,“百村观察”平台党支部的张雨晴同志从香港回归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一国两制”实践的宝贵经验、对新一届特区政府的殷切希望三个部分,领学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她讲到,“一国两制”的实践让回归祖国25周年的香港取得了蓬勃发展,实现了繁荣稳定,“一国两制”是凝结了中国智慧的伟大创举。
随后,比较政治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张大维同志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的考察足迹,张大维教授在详细解读讲话背景及讲话意义时,积极引导同学们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讲话内容相联系,并希望同学们在此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真正做到研知践行、知行合一,以便更好地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精神。
在交流学习心得时,罗梦婷同学结合专题学习内容和自身社区调研经历分享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必须重视社区治理。我在社区调研过程中,发现党建引领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社区治理需要党员的参与并发挥作用。因此,我们作为政治学专业研究生、青年党员,更应该在基层治理中贡献专业才智、青春力量。”
(二)寻访总书记乡村足迹 共话青春实践故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敢闯会创、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院结合实际,特别组织开展了“习近平总书记乡村足迹十年寻访实践队”主题实践活动。本次主题暑期社会实践共组织35支队伍,67名中农学子分赴16个省35个村(社区),重点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乡村考察足迹。
暑期实践分享会由“百村观察”平台党支部纪检委员赵永昊同学主持,6名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在线分享实践经历与心得感悟。
寻红色足迹悟成长,观乡村变化感党恩。吴健男同学曾三次到访塔元庄村,她每一次到访,都深切地感受到塔元庄村的新发展、新变化、新面貌,自己也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刻的感知感悟。她说:“塔元庄村从以前的贫困村发展为如今闻名全国的小康村,既充分体现了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坚强领导,也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一个也不能忘的坚定决心。”
村民喜忧牢记心田间,振兴村庄不辞山水远。张美玲同学以“向野而生:追梦路上的大湾村”为题,从村庄蝶变、群众受益、时代接力三个版块分享了自己的调研体会。她讲道,大湾村通过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有力举措,实现了从“落后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蜕变,村民切实享受到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过上了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在此次寻访实践过程中,她深切地感受到第一书记全心全意为村民谋幸福的坚定信仰,深刻地感悟到大学生村官立志服务基层的奉献精神,并表示此后将以党员的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的使命担当。
巍峨凉山悦展锦绣新颜,大美彝乡喜迎发展新篇。来自四川凉山彝族的肖志飞同学在当地的火普村开展了寻访实践活动,其分享的题目为“牢记总书记嘱托,‘绣出’大美彝乡”。他动情讲述火普村从贫困村到脱贫村的艰辛历程和奋斗过程,详细介绍火普村在产业、教育、移风易俗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他在实践过程中有着自己的思考,发现当地的思想观念、教育意识仍待进一步改变。火普村正是少数民族地区乡村脱贫、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让我们切身地见证了民族地区、偏远山区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怀下,村庄愈加美丽、村民愈加富裕的幸福图景,也足以证明党和国家真正地兑现了“脱贫,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铿锵诺言。
精准扶贫铸就瞩目辉煌,乡村振兴再书崭新篇章。在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十八洞村开展寻访实践活动,张恩含心中怀着崇高的敬意。他讲述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精准扶贫工作巧妙结合在一起,形成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再加上有效的村庄治理模式,十八洞村从贫穷村、空心村焕然变成小康村、样板村,留住了人口,也留住了浓浓的乡愁。现在,十八洞村巩固精准脱贫成果的同时,正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短短几年里,十八洞村发生的沧桑巨变,是一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完美答卷,更是一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锦绣开篇!
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奋力迈步奔向美好生活。许家冲村作为三峡坝首第一村,通过发挥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调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坝首奇迹,书写了三峡移民村可歌可泣的发展史篇。周松同学谈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许家冲村全体村民和干部已经信心十足,蓄势待发,他们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生态保护等优秀经验,同心共筑幸福和谐的美丽家园,迈步奔向共同富裕的灿烂明天!
青春正好当立鸿鹄志,青年有为赤忱家国心。张浩同学以“顾家台村书记扶贫工作纪实”为主线,讲述了一位青年村书记心系百姓、情系村庄的扶贫历程。这位青年村书记通过发掘本土优势资源、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亲身示范引领等实干举措,带领全体村民脱了贫、致了富,他将自己的最美青春与村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最好年华无私贡献给乡村扶贫工作,将自己的理想志向深深融进国家的发展事业。最后,张浩同学向基层扶贫工作者致以敬意,致敬他们为民服务的初心,致敬他们毅然扛起脱贫使命的决心,正是因为他们奔忙基层、鏖战一线的付出和奉献,村庄才能打破前进的桎梏,迎来蓬勃的发展;村民才能摆脱贫困的枷锁,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也由衷地呼吁新时代青年将今天的学业、明天的事业、一生的志业同国家需要、人民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矢志奋斗,不负韶华!
不妨俯仰更观察,洞隐烛微方有获。听完6名实践队队员的主题分享后,《中国青年报》湖北记者站站长雷宇提出四点指导意见:一是讲有人物的故事。人物是故事的核心,因此,在开展实践调研时既要关注村庄里有个性、代表性的人物,也要关注该人物的命运变迁;二是讲有细节的故事。好的细节点亮故事的灵魂,因此,在实践调研中要善于观察和重点挖掘有价值的细节,用细节让故事更具吸引力和画面感;三是讲有青年视角的故事。视角决定调研的效果,作为青年不能仅停留在表面、抽象的层次,而应该融入其中去切身感知。四是讲有深度的故事。不同维度的观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在实践调研时要学会利用时间跨度、地域广度等多重维度,最终要通过规律总结、理性思考上升到思想高度。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实践队指导老师张大维教授指出田野治学、田野调查、田野思政在培英育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肯定同学们在寻访活动中做到了学思践悟、学以致用。接着,他给同学们提出四点要求:一是由表及里,深入领会。深度感知村庄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变化,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所考察村庄的重要讲话精神,才能达到寻访真正目的;二是由点及面,做好传播。从一村变化看全国农村变化,由一村经验到全国农村发展,需要努力讲好调研故事;三是访研结合,转化成果。以科学视角、理论知识分析解读,从田野观察的维度上升到学理阐释的高度,最大化调研素材转变为学术成果的力度;四是有始有终,达到目标。以端正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开展寻访实践,保质保量完成调研任务,做优做精调研成果,力求调有所得、研有所获、心有所感、践有所悟。
在自由交流环节,对于丁诗颖同志提出“如何在调研过程中捕获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开展学理研究”的问题,张大维教授从实地走访和文本访问相结合、运用访谈技巧拉近与受访者的距离、从本土话语中发掘学理概念以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调研现象四个方面进行了详致解答。
致广大而尽精微,行千里而悟真知。在为活动作总结发言时,马珺副书记先向与会的嘉宾老师、实践队员、工作人员等表示诚挚谢意。接着,她希望实践队员们能进一步强化认识,此次寻访活动,既是一次思想洗礼,也是一次专业实践,希望同学们深度感知其重要意义,深切感悟国家在党领导下的发展变化,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时,她希望实践队员们能进一步担当作为,暂未开展寻访活动的同学们事先做好充足准备,加快实践调研的进度;已完成寻访活动的同学们利用好调研所得素材,加强成果转化力度。最后,她叮嘱同学们进一步筑牢安全底线,在开展寻访活动时注意人身安全,遵守团队纪律,遵守属地疫情防控要求,遇到困难及时反映。
从湖北三峡移民村到四川凉山彝族村,从湖南十八洞村到河北顾家台村,从皖西大湾村到冀中塔元庄村,我们见证乡村脱贫、乡村振兴的喜人成绩,我们感恩于党和国家的重视与关怀,我们震撼于中国乡村发生的沧桑巨变,我们欣悦于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的美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乡村既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作为青年学子,要在寻访习近平总书记十年乡村足迹中研知践行,深悟讲话要义,牢记初心使命,作强国先锋,当复兴栋梁,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共进,把握好宝贵的青春韶光,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志向,书写出无悔的人生篇章!
(上图来源于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