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孝东 张振宇 责任编辑:高新水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10-07 浏览次数: 33535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要注重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然而,受限于经营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个体化程度高,小农户愈发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节奏,在农产品市场需求日渐扩大的向好环境下,小农户经营效益却每况愈下,导致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等现象日益突出。对此,广东省蕉岭县以节本增效为目标,着力提升小农户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小农户生产转型升级。具体而言,蕉岭县以优化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基础,以多元化利益联结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为纽带,以全方位社会化服务增强小农户经营能力为导向,探索出“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促动、多方联动”的互利共生新格局,为小生产对接大市场、小农户有效衔接现代农业发展打造了蕉岭样板。
一、聚力共建共享,以利益联动为转型衔接破题
蕉岭县以组织联结、利益联动、服务联手为着力点,推动小农户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实现共同发展。
(一)基地共建,以组织联结助力农业创新发展
以农业产业基地和品牌建设为抓手,下好农业发展“先手棋”。第一,组织化提升,推动小农户融入新型经营主体。蕉岭县以土地确权为契机,拓展完善“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公司 村集体 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支持农民以各种生产要素入社,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第二,品牌化运营,助力农产品延长效益链。品牌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选择。蕉岭县依托“世界长寿乡”和“生态富硒”两大品牌优势,确立了“企业品牌 区域品牌 长寿品牌”的特色化农业品牌发展路径,坚持以“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同一商标”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出蕉岭绿茶、桂岭蜂蜜、“寿乡一号”等一批叫得响、品质优、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价值,带动小农户发展。
(二)服务共用,以要素协同推进经营转型升级
加强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拓宽资金渠道,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为小农户生产发展提供稳定动力源。首先,技术牵动,加强农民专业化培训。专业技能是制约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蕉岭县与广东省科学院、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农业产业园区与专家对接服务机制,加强对小农户的技术和经营培训,打造农村“土专家”、“田秀才”队伍。三圳镇以美丽乡村培训学院为阵地,邀请专家对小农户进行种植栽培技术、化肥减量增效、病害虫防治等系列课程培训,培养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其次,服务驱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蕉岭县致力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了集生产、销售、信用合作于一体的县镇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站,推进良种推广、农资供应、农技指导、农机服务、病虫害防治等农业“一站式”专业化服务,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服务链条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促进各主体多元互动、功能互补、融合发展。再次,金融撬动,破解农业生产资金难题。针对农户生产提升和适度规模经营面临的资金难题,蕉岭县探索实行两种金融创新服务。一是探索实施承包地“两权抵押担保”贷款,通过产权交易中心与银行对接,实现生产要素抵押贷款新途径;二是鼓励村民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广福镇广育村通过政府支持启动资金,乡贤捐款和村民筹资的方式,共筹集100万元本金存入银行,通过“便捷贷”的方式,放大资金规模,为小农户发展解决资金难题。
(三)发展共享,以权责共担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以发展多元产业为依托,缔造稳定利益联结机制为抓手,助力产业高效发展,共享农业发展硕果。一方面,风险共担。小农户在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针对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蕉岭县以政府补贴、企业代购的方式为合作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签订协议进行粮食保底价收购,并解决粮食储藏“最后一公里”难题,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减少农民粮食损耗,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另一方面,收益共享。通过小农户、村集体或合作社和企业之间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共享产业发展收益。广福镇广育村引入蕉岭县南山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黑木耳种植产业,小农户、村集体和企业三方协同发展,公司每年可获产值超2000万元,村集体每年可收益20万元租赁费用,农民实现了种植收益、工资收益、租金收益、股金收益,村集体也分享了发展红利。
二、围绕节本增收,以聚能增效为转型衔接解题
通过集聚资源要素、优化种植结构和紧密利益联结,蕉岭县实现了小农户生产提效增收,促进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推动了现代农业高效发展,构建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一)资源盘活,技术革新,农业生产专业化
开拓集约化、科技化、精细化的发展路径,助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一是要素整合,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集聚土地、资金、人力等生产资源要素,采用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在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龙安核心区,龙头企业建丰粮业通过流转租赁、土地入股等方式整合农田1000余亩,并吸纳周边小农户,土地平整之后规模达到几千亩。二是科技引领,推动农业精细化发展。蕉岭县通过产品、技术、设施、服务和经营的升级,实现了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从量产到优产的跨越,由生产常规传统的原材料产品,提高到经营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由劳动粗放型农业转型为技术主导型;由半自给性的生产型转为外向性的经营型,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二)结构优化,效益提升,产品供给特色化
紧盯市场需求,释放本地优势资源潜力,引导小农户拓宽经营思路,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依靠产品品质和特色提高自身竞争力。其一,丰富产品链,以效益导向发展特色产业。以乡村特色资源为根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高效益发展。三圳镇东岭村通过引进企业投资与村集体合作,带动农户种植紫灵芝、金钱莲、香菇、黑木耳等特色农产品,大幅度提高了亩均收入,激发了农民种地热情。其二,念好“生态经”,以地域优势转化提升市场竞争力。蕉岭县致力于打造长寿乡大健康产业体系,将改造传统农业与发展特色农业相结合,引导农民逐步转变生产理念,把蕉岭县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发展资源节约型、技术导向型农业,实现了既有“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又见到了“金山银山”的经济效益。
(三)要素激活,服务带动,经营导向市场化
坚持市场导向,围绕农户增收,多措并举推动小生产对接大市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首先,生产导向市场化。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不仅表现在生产过程的精耕细作上,还体现在农产品主要是实现自给自足,而非是作为商品提供给市场。蕉岭县以能人示范、政策引导等多项举措推动小农户融入市场,通过订单农业、会展农业、互联网 等多种渠道让农产品“跃出农门”,实现“按需生产”。其次,社会服务市场化。蕉岭县将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规范的生产和管理渠道,建立了集生产、销售、信用合作于一体的县镇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站,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行从选种、育秧、种植、植保、收割、储藏的“六统一”标准,为小农户提供从耕种到收售“一站式”服务,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农产品质量也稳步提高。再次,劳动力要素市场化。以租赁承包、反租倒包等形式推动集约经营,有效解决了农民被“一亩三分地”束缚,收入却捉襟见肘的困境。在广育村的黑木耳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以每月3000-4000元的工资雇佣当地村民,带动30余人就业,让农民在村即可享有“股金、租金、薪金”的三金收益。
三、凸显互利共生,以合作共赢拓展转型衔接新思考
蕉岭县通过打造“转变生产方式、紧密利益联结、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互利共生型发展模式,为小农户有效衔接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提升组织化程度是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关键举措
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的关键在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蕉岭县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和耕地互换的方式,增加技术、资金的投入,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改进生产方式,大力提升集约化经营;同时,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多种形式农民联合与合作,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联动,把产业链紧密联结起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格局,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
(二)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是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对于小农户经营规模狭小、抗风险能力弱、科技推广成本高等问题,蕉岭县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为小农户提供专业化的专项服务和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引导支持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模式,发展托管式、订单式、平台式等综合性服务模式,推进小农户的现代化改造,促进小农户生产提效增收。
(三)坚持市场导向是农业生产经营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习总书记指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蕉岭县对标市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鼓励扶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聚力创建品质优、叫得响的寿乡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着力于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巩固利益链,探索发展会展农业、休闲观光、大健康产业等农业产业发展新业态,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