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勇 责任编辑:网络部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24 浏览次数: 32616次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我们的研究重心主要在村。1997年起,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出版了“村治书系”,计10部著作。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们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试图从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的层面研究乡村治理。进入新世纪,有关成果陆续问世。为此,我们准备以“乡村治理书系”将这些成果统合起来,并奉献给社会。这套书延续了“村治书系”重实证研究的风格,但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由此也可以反映我们的研究正在步步深入。
作者简介
徐勇,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学部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曾任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目录
一、村民自治
伟大的创造从这里起步——探访中国最早的村委会的诞生地
历史的跨越与激荡——1998年以来村委会选举评述
中国农村村级选举竞争的若干支配因素——以25个村的调查及跟踪观察为例草根民主的崛起:价值与限度
中国民主之路:从形式到实体——对村民自治价值的再发掘
村民自治、政府任务及税费改革——对村民自治外部行政环境的总体性思考
“绿色崛起”与“都市突破”——中国城市社区自治与农村村民自治比较
村民自治:中国宪政制度的创新——为纪念82’宪法第111条产生20周年而作
二、县乡治理
从村治到乡政:乡村管理的第二次制度创新
竞争机制对常规授权体制的冲击――杨集实验的启示
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
变乡级政府为派出机构
精乡扩镇、乡派镇治:乡级治理体制的结构性改革
强村、精乡、简县:乡村治理结构改革的走向
三、乡村发展
圈子
礼治、理治、力治
国家化、地方性与草根民主
为民主寻根:乡村政治及其研究路径
乡村社会变迁与权威、秩序的建构
村治、乡村社会性质及乡村重建
脆弱的小农能支撑得起一个农村现代化体系吗?
挣脱土地束缚后的乡村困境及应对――农村人口流动与乡村治理的一项相关性分析
农民流动、SARS与公民保障网络
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百年回顾
四、以中国为主位的政治学
从新权威主义到新民本主义
对阶级阶层问题的冷思考
内核-边层:可控的放权式改革――对中国改革的政治学解读
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非均衡性与自主性
论治理转型与竞争-合作主义 ――对治理的再思考
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互动性
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
论区、街、居三级组织的关系及体制改革
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