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文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者文库 > 学者文章

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及结构转型的区域差异 ——以浙江省为例

作者:王景新等  责任编辑:admin  信息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发布时间:2017-01-14  浏览次数: 14194

浙江省工业化整体水平较高,但省域内各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差异明显,从而导致了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自2007年以来,浙江省统计局以地区人均GDP、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等为主要指标,进行“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宁波市综合得分均一直为全省最高,已进入城乡“全面融合”阶段;舟山、嘉兴和杭州次之,接近“全面融合”阶段;衢州和丽水排名一直处在后列,刚刚跨过“基本统筹”阶段。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及结构转型的区域差异。


“城中村”与“腹地村”的发展差异

OB镇是温州著名经济强镇,是2010年温州市五个“强镇扩权”(镇改市)的试点城镇之一。原本以农业经济为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主要依靠集体果园、水域资源等发包获得收入,镇域内的大部分村级集体,年收入不超过5万。在温州地区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2003年后,镇域经济迅速崛起,镇区迅速城市化,被称之为“温州的浦东”,使镇域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迅速转型,以租赁和管理标准厂房、商业性用房、写字楼等房地产作为主要形式,房地产租金收入成为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从而使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呈几何倍数增长,到2009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总资产已达到22.4亿,可使用的货币资金4.1亿,当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账面发生额达12个亿,村均分别为2635.29万元、482.35万元和1411万元。但是,村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那些处在城镇经济辐射范围之外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乏力。我们选出该镇不同区位的8个村进行比较(表1-1


1-1 2009 OB8个村级集体收入、支出情况  单位:万元

 

说明:①数据来源,城区村来源于作者调查资料,其余为OB镇经管站2010年专项调查资料。②非城区各村支出结构大体相同,其中包括:经营支出(主要是出租物的费用);管理费用包括干部工资和办公费;农业发展(农田水利、补农和农业服务)支出;社会发展(计生、医疗、社保、环卫、治安、救助、设施维修、路灯费)支出;其他(赞助、森林防火、防汛、水电亏损)支出。③JL村支出过大,主要是因为管理费和社会发展支出过大,其中:管理费23.46万元和社会发展26.85万元(其中医保8.97万元、保洁4.20万元)。

列入表1-1中的8个村隶属同一镇(乡),其中2个村处于城镇中心区(“城中村”),1个村处在城镇郊区(“城郊村”),5个村远离城镇(“农村腹地”)。比较发现:“城中村”、“城郊村”和“腹地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完全不同,“城中村”集体主要是出租商贸城和商业楼、经营村有现金资本(投资);“城郊村”集体尽管经营房地产租赁,但收入渠道远不如“城中村”;“腹地村”如果村域内非农产业发展不足,村域经济发展只能依靠农业。

而集体收入水平随村域离城镇中心距离拉开而呈现梯级差异,离中心城区越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水平越高,实力越强,离中心城区越远,村级集体年收入水平越低,经济实力越弱。

山区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差异

比较而言,山区村的集体经济经营方式相对传统,收入水平在同一区域最低。但是还要看到,山区村的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和收入水平,除了受制于区域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之外,更要受制于村级组织和精英的资源配置和管理能力。

(一)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导致的发展差异

山区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村域优质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将是山区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空间。但是,村域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环境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一些县域的山区村虽然拥有优质旅游资源,但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究其原因,或者因为县域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的限制,或者因为旅游管理体制障碍。

现代农业发展对山区村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用心经营现有农业资源和特色农产品,可以弥补山区村域工商业发展滞后的影响。

(二)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效率差异而导致发展差距

资源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在农业经济条件下,决定村集体收入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村级组织配置和管理资源的能力;山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只要有效配置和管理集体资源,就能获得保障村级组织运转及村域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所需要的收入。山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村集体资源、提升资源配置和管理效益,同时发展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业,从而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

丘陵、平原(水乡)和海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差异

农业经济时代,农业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是影响村域经济发展主要因素。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趋势下,降低了村域经济对农业自然资源的依赖,课题组在浙北德清县选取6村作为丘陵村样本,在浙东宁绍平原余姚市选取6村作为平原村的样本,在中国第一个以群岛设市的地级市舟山选取6村作为海岛村的样本。每一个县域都按照经济较发展、一般和较落后三个层次平均取样,然后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探寻农业自然资源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丘陵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德清县隶属湖州市,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向天目山余脉过渡地带,县域面积936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经济强县和全国百强县之一。我们选择ZG镇和XA6个村(每镇各3村)作为丘陵村集体经济研究样本。

我们采集样本村集体(2010年)收支数据(表3-1),比较村集体当年的总收入、总支出,数量最高是GL村,分别为403.62万元、147.8万元,数量最少是同镇(乡)SX村,分别为33.08万元、51.08万元,最高和最低相差12.2倍和2.89倍;比较村集体本年收益,仍然是GL村最高,为255.81万元,最低则是ZG镇的DQ村,为30.5万元,XS村倒数第二(﹣18万元),本年收益最高的村和最少的村相差9.39倍。


3- 1  2010年,德清县6个样本村集体经济收支状况  单位:万元、%

 


(二)平原(水乡)村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绍平原,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中部为姚江平原,全市耕地64.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万亩。水稻生产是余姚市平原区的主要农产品,2009年,余姚市开始规划建设16.8万亩的“粮食功能区”。课题组在余姚市“粮食生产功能区”选择3个镇(街办)6村作为样本。

样本村之间的集体收入同样存在较大差距(表3-2),但并不是因为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差异造成的。村集体总收入、总支出和本年收益最高的村LC村人均承包耕地不过0.51亩,村集体没有可供发包的“机动地”、林地、养殖水面等农业自然资源。该村凭借近邻城区的优势,走“工贸强村”的路子,2010年,村集体总收入343.77万元(2011年达到400万元),总支出114.51万元,本年收益229.26万元。


3- 2  2010年余姚市6个样本村集体经济收支状况  单位:万元、%


SL村人均耕地面积和村集体可发包的农业自然资源是所在乡(镇)最多的村,但2010年的村集体总收入和本年收益都很低,总收入(30.92万元)低的原因在于:经营收入偏低,只有4.77万元,集体资源的发包和管理效率不高,只有0.74万元的发包和上交收入,没有投资收益,三项合计只占总收入的17.88%。同时,由于当年新农村建设投资过大,该村当年收入﹣49.32万元,积累了村级债务。

县域内各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差距也显示了同样的规律:样本中的3个乡(镇、街办)都处于平原(水乡),农业自然资源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区位条件而导致的乡际间工商业发展的差异。

(三)海岛村集体经济

为便于比较,海岛样本同样在一个县域内选择6个村,而且村域经济属于农业经济(而非渔业经济),样本MA镇和XS镇都远离定海市区。

盘点2010年样本6村集体总收入、总支出和本年收益,除XSHG经济合作社(原为行政村)分别只有4.1万元、6.28万元和﹣2.18万元以外,其他5个样本村集体经济比较平衡。加总平均,样本村村均总收入、总支出和本年收益分别为80.30万元、63.89万元和16.91万元。在村均总收入中,经营收入、发包和上交收入和投资收益合计11.93万元,占村均总收入的14.85%XS镇的HTHG两村总收入、总支出流量以及本年收益量比MA3个样本村都小,这是因为XS镇的农经统计中未计算政府补助收入的缘故。


3-3   2010年舟山市定海区5个样本村集体经济收支状况  单位:万元、%


将上述丘陵、平原(水乡)海岛地区样本村的村平均数据放在一起比较:样本村村平均数据显示,村级经济组织的总收入水平以及本年收益(经营效益),平原(水乡)地区最高,丘陵地区次之,海岛地区最低。

深入观察发现:地区农业资源的差异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丘陵地区兼得农林牧渔资源优势,所以村均发包和上交收入最高,平原地区次之,而海岛地区最低;但是,依赖农业自然资源收入的村集体并不是总收入和本年收益最高的村,平原地区的村集体依赖工商业发展获得了大量经营房地产和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从而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佼佼者。

结论

农业自然资源及村域所处区位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决定因素,村集体产权制度安排及集体经济组织配置和管理资源的能力的差异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在农业经济条件下,村集体经济组织配置管理的主要是土地、水源和水利设施及绝对不动产资源,由于集体土地等资源的发包主要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因此,村域产权制度安排及资源配置管理能力的差异所导致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差异并不明显,只要产权制度安排合理、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效配置和管理集体资源,就能获得保障村级组织运转及村域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所需要的收入;在工业经济条件下,村集体经济组织配置管理由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拓展到厂房、机器设备等相对不动产及数量可观的资金,集体资源、资本、资金有条件转变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经济活动范围及其利润空间加大拓展,因此,村域产权制度安排及资源配置管理能力的差异所导致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差异凸显出来,从而涌现出类似滕头村、花园村、航民村、方林村等著名经济强村(“明星村”)。因此课题组建议,加快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配置和管理资源的能力,同时加快村域现代农业和非农产业发展,应该成为我国继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