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23-11-02 浏览次数: 3065次
10月28日至30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贵州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行。我院学子在本届“挑战杯”竞赛中荣获主赛道国赛一等奖1项,红色专项国赛二等奖2项。
获奖名单
主体赛一等奖
《新时代青年的社区需求困局与破题之道——基于全国31省40126位青年的调查》
指导老师:张大维 陈军亚 马 珺
项目成员:刘 晴 冯相龙 秦文青 王 晴 王 哲 李从政 蒋芳明 罗青松
红色专项二等奖
《传承调查精神 探究中国之治》
指导老师:李华胤 陈军亚 马 珺
项目成员:汪映雪 尹雪瑶 段琼霞 杨卫涛 王鹏珍 江景妍 朱启艳 徐肖雨 郎浩乐 陈文嘉
《寻迹•解码:从总书记“十年足迹”中感悟“一路为民”情怀——基于全国21省53个村庄的调查》
指导老师:张大维 徐 刚 吴 帅
项目成员:李从政 刘 晴 冯相龙 王 哲 王 晴 秦文青 王泽正 郭炜炜 张倩倩 王思雨
获奖项目简介
《新时代青年的社区需求困局与破题之道—基于全国31省40126位青年的调查》项目着眼于青年人的社区生活场域,以布雷德绍的社区需求理论为切入,对全国31省40126名社区青年开展了大规模调研,力求呈现新时代社区中青年人的需求现状与问题,分析归纳出“青年现实需要相对失焦、服务供给机制相对失灵、需求价值生态相对失范”等多方面交织形成的需求困局。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影响青年需求的多维变量后发现,社区中党、团组织推进的团-青关系仍然是破解青年需求困局的关键进路。基于此,要紧密社区团-青关系纽带,在党的领导下,依托团组织统一部署,完善青年“需求-回应”多方联动机制、打造青年“参与-服务”交互供给系统、搭建青年“空间-关系”志愿参与平台,逐步满足青年需求的同时激发青年广泛持续的社区参与活力,在团青互动中全面破解青年的社区需求困局。
(参赛队员风采)
(校党委副书记陈迪明看望我院师生并进行项目指导)
(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林桢栋参观指导我院项目)
《传承调查精神 探究中国之治》项目是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调查之风”实践队在扎实调研基础上形成的集调研报告和视频为整体的一件作品。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023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深刻阐释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并明确提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这一重要论断。
作为新时代青年,为更好地传承调查精神,用好调查研究,探究中国发展之治。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调研、线上云学习等多元形式,于湖南韶山市、江西寻乌县、福建才溪镇、湖南十八洞村等地开展了为期70余天的实践活动。在“重走调查足迹、重访调查故事、重读调查经典、重习调查方法”的基础上,从理论、方法、精神、目标、时代五重核心要义阐释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精神,总结提炼出“人民至上,唯实求真,艰苦奋斗,致力发展”的调查精神,并提出接好、用好调查研究的具体实践路径。
(参赛队员风采)
《寻迹•解码:从总书记“十年足迹”中感悟“一路为民”情怀——基于全国21省53个村庄的调查》项目团队依托学院“百村观察”平台发起的“习近平总书记乡村足迹寻访”主题实践活动,基于田野调查方法,组织同学们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乡村考察足迹,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情怀”的力量。两年来,项目团队共组织我院172名青年学子寻访21省(自治区、直辖市)53个村庄,访谈340余位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形成访谈记录100余万字、调研报告118份、视频作品53部,深入了解并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路线上的乡村巨变,对“人民情怀”力量和“中国之治”内涵的感悟愈加深刻。通过项目实践,同学们发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话语论述饱含乡村振兴之力,立足“价值-能力-行动”框架分析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成就确有强大现实支撑力和实践拓展力。
(参赛视频封面)
据悉,本届“挑战杯”竞赛搭建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红色专项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有机组成的“1 1 2”赛事整体架构,吸引到全国2000多所高校、40余万作品、250多万学生参赛。该赛事自1989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17届,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审读人:徐 刚 马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