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23-12-04 浏览次数: 1744次
11月21日晚,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和中国农村研究院主办,“田野政治”博士生党支部承办的“深度村庄调查”工作坊(第11期)在文科科研楼南楼501多功能室顺利举办。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教授出席,工作坊由“田野政治”博士生党支部书记李华胤副教授主持,约60名研究生积极参加活动。
本期工作坊以“‘因地’与‘分类’:寻找理想类型的村庄”为主题,邀请了博士研究生邱星、赵双龙、张海超三位同学做主题报告。2021级博士生邱星以“寻找典型:基于差异化地域的调查方法”为主题进行分享,对深度村庄调查的由来与演进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从理论的角度解析了为什么要寻找典型村庄,并从现实性角度提出了找到典型村庄的有效方法。2021级博士生赵双龙做了题为“立足当地:深度村庄调查的选点逻辑”的报告。赵双龙提出,寻找理想型的村庄既要立足当地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独特性,也要立足当地的现实条件。2022级博士生张海超做了题为“借力打力:寻找理想类型村庄的有效策略”的报告。他从“什么是理想村庄”“如何找到理想型村庄”两个维度进行了汇报,提出要注重研究价值和调研可及性,要学会寻找关键人物,积极借用当地村干部的力量找到合适的调研村庄。
在交流环节,谭松涛、杨红新、杨瑾三位同学分别就东南地区理想型村庄的特点、调研应提前读哪些书籍、如何找到建国前的调研对象等问题进行了提问,三位主讲人积极回应并做了解答。李华胤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村庄调研经历,现场气氛热烈。
徐勇教授做总结发言,从“国家建构”和“社会生成”两个视角分析了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治理存在差异性,进而解释了开展2.0版本区域性“深度村庄调查”的价值与意义。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分享了对于“什么是理想村庄”“如何找到理想型村庄”的看法。
据悉,“深度村庄调查”项目是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工程。目前,已经在中国七大区域的344个村庄开展了深度调查,相关报告收录于《中国农村调查》(村庄类)书系,并公开出版了华南区域卷9卷、长江区域卷12卷、黄河区域卷9卷,累计30卷、3100万字。“深度村庄调查”工作坊是“田野政治”博士生党支部打造的“学术党日”特色品牌活动之一,旨在将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和学术科研相融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在田野大地上,教育引导全体博士生党员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审读人:徐 刚 马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