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树凯 责任编辑:赵子星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28 浏览次数: 7060次
作者简介
赵树凯,1959年11月生,山东莱西人。文学学士(山东大学),法学硕士(中央党校),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8月进入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任办公室秘书、助理研究员。1990年8月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农村部组织研究室主任、河北省涿鹿县委副书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第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6-1997);美国杜克大学亚太研究所访问学者(2000-2001);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员(2001-2002);德国图宾根大学客座教授(2012);哈佛大学燕京研究所合作研究员(2010-2011,2016-2017)。
内容简介
本书从多个侧面展开对乡镇政权的考察分析,包括乡镇政府组织、乡镇政府财政、乡镇政府权力问责、乡镇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关系、乡镇政府与基层社会的关系等等。作者从不同问题入手,力图动态地考察乡镇政府的实际活动,特别是政府与制度环境的互动。在此基础上,以具体考察作为切入点,从政策设计、学术研究两方面总结乡镇政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从乡镇政权的机构沿革、财政困局与债务危机、权力格局与问责体系、政府内部控制系统、公共服务与冲突控制等五个方面透视乡镇运作的实际状况,展示“低制度化”运行的具体逻辑;并尝试性讨论乡镇政权的出路和制度化的建设方向。
目 录
导 言
1 乡镇研究进程
1. 1 政策述评
1. 1—1 政策思路
1. 1—2 变革历程
1. 1—3 农村综合改革
1. 2 研究述评
1. 2—1 国内研究
1. 2—2 国外研究
1. 2—3 研究进路反思
1. 3 本项研究说明
1. 3—1 理论框架
1. 3—2 分析路线
1. 3—3 研究方法
1. 3—4 资料来源
2 乡镇组织与人员
2. 1 组织现状
2. 1—1 领导集团
2. 1—2 部门设置
2. 1—3 岗位人员
2. 1—4 扩张机制
2. 2 机构改革
2. 2—1 机构和人员精简
2. 2—2 乡镇撤并
2. 2—3 改革设想
2. 3 政府形态依据
2. 3—1 形态特征
2. 3—2 演变路径
2. 3—3 政府组织基础
3 乡镇财政与债务
3. 1 财政困局
3. 1—1 财政体制
3. 1—2 财政收入
3. 1—3 财政支出
3. 1—4 人员工资
3. 1—5 税费改革
3. 2 债务危机
3. 2—1 债务现状
3. 2—2 债务形成
3. 2—3 债务化解
3. 3 财政中的政治
3. 3—1 财政危机与财政体制
3. 3—2 财政危机与政府问责
3. 3—3 财政危机与政府预算
4 乡镇权力与问责
4. 1 权力格局
4. 1—1 一体性机构
4. 1—2 一元化权力
4. 1—3 内部单位
4. 1—4 垂直单位
4. 2 问责体系
4. 2—1 县市问责安排
4. 2—2 乡镇问责安排
4. 2—3 问责体系重心
4. 2—4 问责体系中的个人
4. 3 激励结构整合
4. 3—1 双重错位
4. 3—2 目标替代
4. 3—3 政府的政治控制
5 乡镇控制系统
5. 1 应酬上级
5. 1—1 会议
5. 1—2 文件
5. 1—3 汇报
5. 1—4 接待
5. 1—5 检查
5. 2 控制村庄
5. 2—1 村干部管理
5. 2—2 村财务掌控
5. 2—3 管片和包村
5. 2—4 村干部表现
5. 3 控制的僵局
5. 3—1 政策失灵
5. 3—2 基层失望
5. 3—3 管理脱节
6 乡镇公共服务
6. 1 主要服务领域
6. 1—1 乡村治安
6. 1—2 乡村教育
6. 1—3 公共卫生
6. 2 社会冲突管理
6. 2—1 村庄内部冲突
6. 2—2 农民上访
6. 2—3 基层政治信任
6. 3 统治与治理
6. 3—1 政府的公共责任
6. 3—2 干部的双重角色
6. 3—3 乡村冲突的政治意向
6. 3—4 何谓好的治理
7 乡镇政府前景
7. 1 危机中的命运
7. 1—1 处境与演变
7. 1—2 改革路径
7. 1—3 改革难题
7. 2 现实中的未来
7. 2—1 改革的现实选择
7. 2—2 未来并不确定
7. 3 微观改革的宏观考量
7. 3—1 中央与地方关系
7. 3—2 党和政府关系
7. 3—3 国家与社会关系
8 政府运行与制度异化
8. 1 基层政府与农村发展
8. 1—1 历史的进步
8. 1—2 理论的争执
8. 2 基层政府内卷化
8. 2—1 公司化的政府功能
8. 2—2 碎片化的政府权威
8. 2—3 运动化的政府行为
8. 3 基层政府制度异化
8. 3—1 异化
8. 3—2 制度异化
8. 3—3 政府制度异化
8. 4 政府制度异化渊源
8. 4—1 体制的历史惯性
8. 4—2 政府自利性
9 政府制度化与改革
9. 1 政府制度化基础
9. 1—1 政治与行政
9. 1—2 政府与社会
9. 2 政府制度化
9. 2—1 政府制度化的提出
9. 2—2 政府创新动力
9. 3 改革讨论
9. 3—1 基层民主
9. 3—2 基层自治
9. 3—3 法治建设
附 录
参考文献
后 记
修订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