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文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者文库 > 学者文章

探寻双循环新格局下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

作者:黄祖辉  责任编辑:赵子星  信息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21-03-29  浏览次数: 2689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保障粮食安全、牢牢端稳中国饭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国采取社交隔离措施以及临时性关闭边境政策,如小麦出口国俄罗斯等、大米出口国越南等明确暂停谷物出口,巴西等大豆主产国港口转运困难,对全球农产品供应链与粮食市场保障造成了严重冲击。与此次疫情交织叠加,极端性气候增多、灾害频发,区域性与结构性粮食生产受阻迹象显露,致使全球陷入粮食安全危机之中。据《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2020年,新冠疫情可能导致食物缺乏的人数新增8300万,预计世界饥饿人口数量到2030年将超过8.4亿。

面临防疫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双重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疫情造成食物需求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减小的同时,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思路提到议事日程,这意味着,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更需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只有这样,才能把高要求的外需转换为内需。但我们仍需警惕,近年来气候变化将我国农业生产推向多重挑战的局面,突出表现为极端性气候事件增多、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加大,病虫害发生规律性变化等。因而,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形成农业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关键路径。

周洁红教授主编的《气候变化约束下农业高质量生产转型研究》(科学出版社,2020年)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版。该书系统梳理了近30年来中国气候变化总趋势与显著特征,揭示了气候变化、农产品安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系。围绕着“数量安全视角下气候变化对农业高质量生产的影响”“质量安全视角下气候变化对农业高质量生产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和职业农民培育转型路径”三大模块,结合选择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科学评价了气候变化对农户关键性适应性生产转型行为的影响效应;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实现生产转型的作用效果及影响中国农户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农业生产转型的微观机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农业高质量生产转型的政策框架体系。

该书聚焦于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之间耦合关系背后的机理,通过精准识别农产品数量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念的不同内涵,科学评估气候变暖对两者的影响程度,将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影响与农民应对气候变暖适应性行为进行有机结合,力求准确评估气候变暖对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双重安全的实际影响。同时,该书还从气候变化适应性技术和措施采纳存在地域效应的新视角,提出现阶段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组合既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又必须经济可行,因地制宜且充分考虑各区域农民对政策的反应。

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小农户生产效率,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来帮助小农融入到现代市场中,需要借助有效培训机制实现小农转型升级。该书指出,除了完善现代经营主体经营模式带动效应,还应积极组织并培育现代职业农民,以不同群体差异化的需求为出发点,推动智慧培育,完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优化培训内容与方式设置。

总之,该书系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高质量生产转型的影响路径与机制,既顺应了生态文明发展潮流,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该研究成果不仅为学界同仁提供了可供交流与探讨的学术资料,而且也可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并且对行业部门也具有启发与指导意义。期待作者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关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人民群众对粮食安全的新要求、新期待,在粮食生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领域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