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动态

第三十期“百村讲坛”成功举行

作者:付雪原  责任编辑:中农网  发布时间:2015-11-23  浏览次数: 145

2014年10月27日晚,中国农村研究院第三十期“百村讲坛”在9号教学楼一楼报告厅举行。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教授、执行院长邓大才教授、办公室主任郝亚光副教授以及部分基地研究人员出席。基地班全体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坛。

本期“百村讲坛”的主题是“基层自治先行者”,三位基地班同学分别结合假期调研实践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对所观察到的基层自治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祁雅慧同学以河曲县殿村为例,讲述了该村“两票制”选举实施的背景,并以能人治村和新人竞选之间的博弈为主线介绍了十几年来的村治历程,由此得出“两票制”之类的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无法破解村民自治内卷趋势的结论,并对离任村干部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方式进行了思考。

方帅同学分析了腾云村 “组合竞选制”从兴起走向放弃的历程。他认为,“组合竞选制”在腾云村缺乏相匹配的实施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建设、治理单元扩大对基层治理的影响,以及政治适应性增强后的参与性减弱问题,并尝试运用“AGIL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释。

孔浩同学阐述了仁和社区创立村民议事会,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发展历程。他从村民议事会“现实所至,自生自发的起源、“因势利导,规范规制”的发展内生外动,开放发展”成熟三个方面进行了表述。在此基础上,孔浩对村民自治过程中“利益相关、规模适度、村民与两委关系、自治组织”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思考。

听完位同学的报告,同学们就相关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互动交流。随后张利明博士从“亮点、特点、不足点”三个“点”点评了三位同学的汇报。他认为,三位同学的“亮点是展示了村庄的自治背景,“特点”是分析了村庄自治过程中的个性差异,“不足点“问题意识不明显,重点重面不重线。胡振红老师则从“形式、冲击、判断、展望”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她以创新制度形式为切入点,对比了中西方基层民主的发展差异,认为尚处在发展过程中的村民自治实践要以长远的眼光来观察与研究。

徐勇教授肯定了同学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范式。他谈到,同学们剖析典型村庄并寻求普遍性的规律,属于“反思型研究”,然而事物发展有起伏,还需要进行“探索型研究”。据此,他以《基层民主第二波:从理想到现实》为题,剖析了基层民主发展历程及其阶段性特征,综述了基层民主的成长脉络。徐勇教授认为,始于1990年代后期的基层民主第一波以海选为突破口,在政府的推动下将自治引向民主,并出现了选举向政权层面扩展的趋向,整体来看,理想主义色彩浓厚,但由此萌发的民主理念渐入人心,增强了人民的权利意识;兴起于近年的基层民主第二波以议事为重点,实现村民意愿与地方政府的互动,让自治落地的同时,也开始向城市扩展。最后,他总结到,民主的成熟是波浪式前进的,它依赖于合适的发育环境,只有需要的条件达到才会开花结果;基于现实国情,着力探索不同情况下基层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是可行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