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动态

2014级基地班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作者:余孝东  责任编辑:中农网  发布时间:2015-11-23  浏览次数: 202

    2014年99日晚,2014级基地班新生开学典礼在科学会堂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学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长江学者王恩科教授,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徐勇教授,近现代史所所长、长江学者朱英教授,高研院行政副院长石挺研究员,中农院执行院长邓大才教授,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詹一虹教授,以及湖北省科协副主席冯芊,湖北省科技馆馆长王汉祥、副馆长黄凯等领导出席典礼。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黄永林教授主持典礼。

王恩科副校长代表学校对基地班全体新生的到来致以诚挚的问候与热烈的欢迎。他谈到,基地班作为学校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试验田,旨在打通学校内部的学科、学院、研究机构之间的壁垒,专攻传统研究机构“做不好、做不了、做不大”的系统化、综合化、高端化研究领域。自2012年成立以来,基地班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以“营造”与“提升”两个关键词对基地班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也对基地班的未来发展表达了期望。首先,基地班以田野调查方法为主,注重实践,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创新了研究生人才培养新方法、新模式,他希望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基地班能够进一步加大整合优势资源的力度,营造更加优秀的学术环境,同时也做好全校研究院教育改革的榜样与排头兵;其次,基地班人才培养改变了传统模式下师生间“小作坊”式的传带关系,不仅提升了学科交叉融合能力,也提升了导师的指导能力。

冯芊副主席在发言中讲述了湖北省科协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办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基地班的缘由,并承诺将充分利用省科协与科技馆的现有条件与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与实习平台,助力学生提升能力、适应未来长远发展需要。

徐勇教授在讲话中说,基地班是集“研究高地、人才培养高地、服务高地和交流高地”为一体的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的实体性学术研究平台。它不仅“四位一体”,同时兼具五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交叉”,打破学科壁垒,改变了学科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第二个特点是“开放”,从行政化现象突出的学术研究固有樊篱解放出来,多方引进师资,极大丰富了学术研究视野;第三个特点是“能力”,在当前教育模式中知识重复有余,增量与创造力不足的背景下,基地班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注重写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的综合培养;第四个特点是“平台”,基地班人才培养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讲台教育,提供了诸如中国农村数据库、百村观察等多个形式各异的平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五个特点是“实验”,这种具有实验性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创新研究生教育改革上具有前沿性意义。

最后,2013级肖静可同学和2014级郑露露同学作为基地班新老生代表先后发言。肖静可告诫新同学们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专注学术研究;郑露露结合暑假调研经历解读了自己对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鼓励全体新同学们一起携手,迎接即将拉开帷幕的基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