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党亚飞 责任编辑:中农网 发布时间:2015-11-23 浏览次数: 244次
应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教授、执行院长邓大才教授和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石挺研究员于2014年6月29日,在哲管院三层小会议室为师生们做学术讲座并交流项目申报经验。讲座由哲管院院长张向东教授主持,该院政治系、管理系师生4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6月29日上午,徐勇教授做了题为“乡村治理的范式与路径”的学术讲座。徐教授首先分析了我国乡村治理的现状。他认为目前我国的乡村治理体系总体完备,能够满足国家治理的基本需要,但为消解我国地区发展、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一些不平衡与差异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当前乡村治理范式仍需进一步完善。而后,就乡村治理的范式与路径这一问题,徐教授阐释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生产力爆炸式的发展速率给国际社会结构带来了很大冲击,也导致了世界范围内凸显的贫富分化及地区、民族矛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乡村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调控,而是要在政府的主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投资企业的参与下,结合当地环境与民俗,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治理范式。政府治理与社会力量诉求的有机融合与良性互动,是我国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势与指向。
随后,徐勇教授与石挺研究员与青年教师交流了社科项目申报经验。徐勇教授指出项目申报要聚焦于创新研究,要形成团队合作,要善于激发团队智慧。石挺研究员则鼓励青年教师要“大胆申报,仔细论证”,要善于在交叉学科中体现研究创新。
6月29日下午,邓大才教授做了题为“实证研究:问题、概念与模型”的学术讲座中。邓教授结合实际案例,从问题、概念与模型三个层次说明了政治学的实证研究方法。邓教授认为学习实证研究方法必须从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出发,在研究中注重对问题的发现、理解、阐释和解决。在发现问题之后,他提出了概念建构的方法,即针对发现的问题,构建新的概念来更好地为问题提供落脚点。最后,邓教授主张通过模型建构的过程将之前的问题和概念与社会现实接轨,并举出政治学、经济学领域的多个实例来说明模型化在实证研究方法中的重要性。
聆听讲座的师生们表示,本次徐勇教授一行既有利于学生学术素养的提高和专业知识能力的拓宽,同时也传播了学术之风,促进了哲管院政治学学科和专业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