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养为基:精英回流创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嘉联模式探索

中国农村研究网

以养为基:精英回流创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嘉联模式探索

作者:王崇杰 娄季春  发布时间:2019-02-20

信息来源:《管理学刊》2018年06期

【摘 要】精英回乡创业正在成为一种潮流。通过对嘉联生态园的实地调研,发现其基于产业精英的乡土情怀和对政策的敏感性而带来资金和科学管理支撑,创新三产互哺机制,并在企业主导、政府服务、村委支持、村民配合、贫困人口参与的新型治理结构下,探索出了文化底蕴和政策支撑,生态环境和绿色食品保障,聚焦涉养产业多重目标的“以养为基”发展模式。实现了企业和农村社区利益共享,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精英回流;创业;乡村振兴;嘉联模式;以养为基


乡村发展始终是学界和政府关注的重大课题,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城乡融合、市场配置资源、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要求。然而,基层的农村,到底如何才能够实现有效振兴,当前已经在做的各种尝试有什么样的经验教训,是亟待细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对嘉联生态园的实地调研,尝试基于企业发展历程总结其乡村振兴模式的经验教训,探讨其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可行性。

一、问题的提出

从学者的视角来看,乡村治理及振兴的理论视角在“协同治理”理念上取得了共识[12345678]。这有益于突破二元模型思维[9101112]。基于种种动因,精英回流农村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潮流。包括机会动机———城市中农村精英的底层定位,“排他”遭遇,向上渠道欠缺促使精英回流[13];社会动机———核心因素包括村干部的面子与荣耀,服务收获的荣誉等吸引等[1415];生态(吸引)动机等[16]

精英回流更多地是想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干出一番事业。多元利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存在资源禀赋差异,他们为达到资本优势互补,结成了复杂的“吸纳—依附”关系网络,重塑了农村社会阶层结构[1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规模、辐射带动、盈利能力、资金来源、市场导向、产品认证、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在融资、土地获得、服务体系、政策效率、后继人才等方面仍面临困难和挑战[18]。受政策优惠和制度激励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要求地方政府在基站设施、惠农政策、支农项目等方面向他们倾斜,而且还成为基层农业治理结构中强有力的博弈集团。形成“倒逼”政府,农业治理的目标更加失衡与单一的局面,对当前农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19]

精英回流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中国特色农村发展中也呈现出不同的实践路径和经验教训。第一,精英主导的社会组织参与。贺雪峰、吴国琴对河南信阳郝堂村典型案例分析凸显了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和当地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多元协同治理意义[2021]。第二,回流精英的政治角色作用。党的十九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带领农村脱贫凸显了党支部的作用。第三,乡村精英回流与外部经济精英嵌入。“年轻人出国打工,日本人进来种地”“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海归农民扎根家乡投资”的新县模式展现了精英回归与外部精英嵌入农村发展的全新路径意义。第四,工商精英下乡中的政企合作治理乡村。基于国家“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恒大在帮扶贵州大方县过程中创新了“政企合力整体脱贫攻坚”模式,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

显然,学界和实践层面对于乡村振兴都进行了多方面的总结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教训。但既有研究中缺乏对于精英返乡创业过程中的产业选择着力点、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企业与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层面的深入解读,这是本文的核心研究内容。基于上述文献和我们的多次调研可知,现在第一产业纯农业层面的收益相对很低,难以充分支撑乡村振兴。所以,产业融合成为大家一致认可的乡村发展路径。但是,什么样的企业和精英人才愿意回到乡村,他们到底以什么为根基才能支撑企业不断投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这是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

二、乡村回流精英的特质及其创业根本动机

(一)回流精英的概念界定及其特质

1.回流精英。

这里的精英采用广义范畴,指拥有一定资源,如资金、技术、专业知识、社会资本等的相关人才。回流,一般指出自农村,在外发展一定时间后回归农村的人口流动趋势。但是,当前回流农村创业发展的精英,往往并非全部出自农村,一部分农村二代子女甚至城市精英也开始基于多重原因选择到农村发展。所以,不论是外出农民还是城市人才,凡是以回乡创业促进乡村振兴为目的,均可以称之为回流。而这些精英回流的方式可以包括回人、回财、回智等多重路径。本文所关注的两个核心回流精英都出自农村,都经历了从军和上大学的过程,又共同选择了回到农村创业。

2.回流精英的特质。

根据调研反馈,精英回流农村创业发展,首要的特质是深厚的乡土情怀。回流精英往往有着深刻的农村生活记忆,有着改变农村现状的愿望。即使那些未曾在农村生活过的城市精英选择回流农村发展,也必然有着对乡村美丽自然生态环境的迷恋,有把乡村建设得更美好的初衷。其次,特有资源。包括精英概念中列出的资金、技术、专业知识、社会资本等,事实上返乡创业的精英往往至少拥有两项以上的资源。最后,坚定思想、坚强意志与坚持行动。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造成乡村凋敝日益严重,背后的原因是土里捞金极为困难。只有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才有可能放大土地价值,精英返乡创业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土地本身价值的双重属性,充分挖掘自身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协调好各方关系,并从思想、意志和行动等多方面做好足够的准备。

(二)精英回流乡村创业的根本动机

任何地区要想发展,首先的支撑要素是人才。从嘉联生态园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它依赖于关键人才的回归投资和管理,其中涉及董事长L和园区总经理Z。而他们回流乡村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1.经济利益追求———企业发展的核心支撑

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管理者,使企业营利是本职要求。董事长L本来从事的是房地产行业,对土地价值和相关政策有着极为敏锐的感知。随着新农村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L发现在农村开发土地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首先成本很低,其次是可规划的发展项目比较多,收入来源多元化,预期收益较好。经过一系列考察和操作,在县政府领导和应举村领导的支持下,选择了流转土地进行生态园建设的发展项目。总经理ZL的朋友,都是军人,脾胃相投。Z本身也是农村出身,选择来到L的公司当总经理,收入是一方面的原因,但却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军队改革,他选择了自主择业,已经找到了航空公司月薪3万的岗位,但最终选择了来到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村发展。这说明经济利益最大化在特定情形下并不是精英创业所考虑的第一重要的选项。

2.乡土情结维系与成就感提升———为了旧的记忆和新的印记

调研事实证明创业者在农村营利的同时必须更多地考虑当地社区发展问题,即精英回流的情感动机。董事长L是封丘县人,但不是应举本地人。作为从农村出来的孩子,L对于土地的感情依然深厚,同时对于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知。他表示从小在农村吃了太多的苦,也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现在希望通过实际行动为农村做点贡献。通过第二产业反哺农村走生态发展的路径既符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国家战略,也符合农村适于发展养生养老产业的未来趋势,同时还可以满足自己对乡土情结的维系,也将为乡村发展打下自己的深刻印记。园区总经理Z也有抹不掉的乡土情怀,同时也想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大片生态森林覆盖下的多功能休闲娱乐田园综合体呈现在农村社区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极为震撼。同时符号标杆效应会日益凸显,投资人和管理者的成就感也将油然而生。

3.社会价值追求———生态与健康的双重保障

当然,情怀作为唯一要素必然难以维系企业的长久发展。改善农村生态,优化农村产业,保障人和组织的健康,实现共同发展是一种终极追求。董事长L之所以选择投资建设生态园,一方面是想拓宽原来房地产开发的产业限制,另一方面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乡村生态优势与未来健康产业的深刻认知。所以,生态园建设以大规模多品种林木种植、小规模农业体验为切入点,打造良好的园区生态环境,为顾客和社区提供游乐健身为一体的养生园区。同时还规划了养老等产业,强化涉“养”产业的集中开发,提供生态和健康的双重保障。总经理Z的到来,一方面是基于朋友之情,另一方面由于身体有些不适,考虑到生态园的优美环境和发展规划,工作和“养生”两不误,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同时两人对生态加健康产业发展理念的认同,支撑其放弃了其他高薪机会选择返回乡村主持公司工作。

三、回流精英创业过程中与农村社区的互动

(一)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以养为基”的乡村振兴模式

董事长L经过考察,确立了“生态小镇 休闲养老”的发展模式。而这一模式的有效性依赖于特定的资源支撑和实践探索以及不断地改进。

1.文化底蕴与政策支撑

前面已经提及L之所以返乡创业有其对国家政策的敏感性因素支撑。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身农村并有房地产行业经验的L认准机会,积极筹划到农村流转土地寻求发展。而之所以选择应举,是因为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开发利用。1958415日,毛泽东著文《介绍一个合作社》,文中对苦战两年改变了面貌的河南封丘县应举社予以肯定。6月,该文在《红旗》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文章认为,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写好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好最新最美的图画。这是一种精神体现,也是文化的积淀。所以,利用这种精神,重新画好图画,将会带来更大的综合效应。

2.生态环境和绿色食品资源保障

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园区已成为园林绿化苗木基地,木本油料、牡丹示范基地,休闲农业示范基地。景区内种植有珍稀精品树种与彩叶树种(园林景观苗木如速生白蜡、速生国槐、乌桕、大叶女贞、紫叶李、碧桃、海棠、紫薇等),观赏花果等共计30多个品种。种植了葡萄、梨、无花果、石榴、桃、甜柿子等休闲、采摘产品约50亩;林下油用牡丹国家示范基地1400亩。基于乔木、灌木、花、草多元种植,发展林下养殖,通过养鹅控草、养鸡控虫、粪便肥田,打造生态养殖,保障了绿色食品供给,促进了餐饮服务。园区铺设了一条长达4公里的骑行环道,形成了适合休闲农业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良好的环境,健全的产业链条,使得园区首先形成了一条闭环发展路径,并在这个过程中有了一些实践创新,比如“牧鹅”。

我们目前园区里的养殖包括少部分养鸡,大部分养鹅。养鹅,主要发挥它的除草功能。因为园区面积比较大,几千亩。人工除草成本比较高,鹅可以除草、下蛋。先在这一块儿圈起来养,吃完了地上的野草再去下一个地方吃,就跟放牧一样,就形成了“牧鹅”。我们打算大规模养殖,可能会建两个鹅厂。鹅产下的蛋是脱销的,因为现在是夏天,它下的少。(访谈整理-经理Z2018-7-18)

3.聚焦“养”业的多元目标追求

经过前期的大量资金投入,园区有了生态环境和内部资源保障,下一步需要开发实实在在的项目,促进企业和社区共同发展。嘉联生态园经过不断探索,选择了聚焦涉“养”产业,期望达致养护(就业)、养育(研学)、养生(旅游)、养老(宜居)的多元目标。

第一,养护。指基于生态园的产业布局,公司雇用当地农民对园区进行养护以促进就业。同时,封丘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扶贫攻坚工作一直在有序推行。2013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策略为公司搭建平台提供了政策支撑。嘉联生态园基于建设实践经验,创造性地开发出来“一转三金”扶贫模式。即贫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给公司,第一,可以获得固定的土地“租金”;第二,在园区打工可以获得“薪金”;第三,入股园区发展可以获得“股金”分红。园区利用国家创业资金到户政策共带动9492997人脱贫。政策规定给每个贫困户8000元创业基金,但这些人无业可创,很容易自己吃吃喝喝花完。通过把每户8000元资金入股公司,承诺保底分红比例不低于8%,保障了贫困户的持续收益。群众可以自愿选择三年分红、五年分红和长期分红三种模式。

第二,养育。指基于生态园优越的条件,开发久久为功的文化产业项目。首先,相对于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阶段性项目,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的研学项目是一个更为长久的发展选择。

我们在做研学的方案。研学是国家(项目),因为小学、初中包括高中,学生都在课堂里,对社会、自然(知识)不了解不知道,麦苗韭菜都分不清。研学就是实践,就是在小学阶段,三四五六(年级)这四年期间,学生必须参加三次研学活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学生也要参加三次研学活动。我们建立这个研学基地,可以参加地区级、省级或者国家级评选。国家根据规模、接纳量和课程体系来审核。国家有相关政策,每一个县给多少个名额。封丘县的指标是200人。这200人可以来公司参加研学,根据课程体系不同,最短两天最长五天,所有的费用由国家支付。(访谈整理-经理Z2018-7-18)

其次,开发自己的文化产业项目,培育提升家庭生活质量的市场。国家项目有资金支持,但毕竟有一定的数量限制。经过考察和对园区资源条件分析后,公司着手规划开发婚庆和亲子游乐产业。基于主题立意,注重整体景观氛围营造,打造成功的婚庆主题公园。同时,配套安全的亲子游乐设施,打造家庭生活、教育、娱乐一体化服务场景。主题公园决不仅仅是人工布景、装饰和造型的简单堆砌,而是每个景点都要经过匠心独运的创意性设计,使其具有体现“爱情”“婚庆”“快乐”这类主题的物态造型和空间布局对应景观设计的综合系统。

第三,养生。公司借助封丘县成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优势,启动生态休闲旅游建设,开发系列旅游产品,着力打造多彩田园和长寿福地。其中多彩田园:基于园区农林产业景象展示,以大面积花田和色彩斑斓的景观彩叶林为跳跃元素,以绿色林带为基底,打造一副清新自然的花木产业园区形象。长寿福地:围绕封丘打造中原慢生活体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以封丘“长寿文化”为切入点,借势地下温泉打造度假村。结合园区休闲娱乐项目的完善补充,彰显大河之滨的自然休闲生态,为旅客创造慢生活、福寿快乐的旅游氛围。园区通过举行春季花海节、骑行邀请赛、采摘游乐节、避暑休闲节、彩叶苗木欣赏和摄影比赛节等一系列大型节日活动,现已基本形成休闲观光游、乐活采摘游、亲子娱乐游、节庆文化游、会议考察游、拓展培训游、养生度假游共七类产品。

第四,养老。在城市养老有生活、医疗、购物等便利性的天然优势,但一部分生态环境因素却是很大的劣势,比如拥挤、嘈杂、污染等。现在城市老人相对不缺钱,缺的是有效的陪护和休闲活动。而在城市奋斗的年轻人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看老人。如果有一个环境优美且配套齐备的生态园区,有可能成为很多城市老人的理想养老场所。园区对度假养老产业进行了规划设计。规划中的部分单个别墅小区以大住房面积和大休闲面积为特色,总计将有一亩地左右,有树有湖,便于老人们垂钓、休闲散步等。同时进行医院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支撑,搭建健康数据库。提供专职看护人员,在家里为每个老人佩戴手环,准确感知病况,及时安排专业人员前往救护。通过医养结合,盯住养老市场,建设乡村大氧吧,打造新型宜健宜居宜医的农村生态社区。

4.嘉联生态园区的乡村振兴模式及其效益

嘉联的探索性发展实践为企业和当地社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多元效益。

第一,品牌效益。201412月,公司被评审为林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20161月获评新乡市休闲农业示范点。公司先后获得“封丘县精准扶贫产业基地”“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河南省特色高效农林示范园区”“国家AAA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园区是新乡市“沿黄旅游带”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经济效益。基于《嘉联农业封丘高效示范产业园总体规划》所做的经济效益分析显示,规划园区内园林苗木产业产值可达到11295万元,果蔬生产及采摘收益1900万元,林下种植中药收益600万元,林下养殖收益110万元。截至20176月,企业资产已达7000万元。这基本上是固定资产效益,每年举行的各种节日活动还会带来一定的旅游收入。

第三,生态效益。园区内采用可持续的高效农林产业发展模式,种植多种苗木果树、蔬菜、防护林。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控制污染。并积极开展林下经济,提高了当地绿化覆盖率,改善了区域生态多样性,提高了周边村庄人居环境质量。园区通过循环农业,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提高了固体废弃物、农用塑料薄膜等的回收利用率。同时随着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将带动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转型,加速当地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整体发展。

第四,社会效益。园区依托多元化立体型苗木种植,一方面促使新乡市及其河南省传统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打造4A级景区,树立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标杆形象。由此将促进封丘县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多元化发展。进而通过旅游产业的联动效应,有利于当地村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带动三产融合发展。

(二)协同治理———精英与农村社区的互动机制

嘉联模式的形成和多元效益的出现绝非一企一人一日之功,是由精英通过创业嵌入到当地农村社区协同治理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主体都在发挥着自身的作用,从而促成了诸多的变化和创新。

1.从土地自耕思想束缚到流转实惠激励———土地流转中农民意愿的变迁

园区的建设首先必须要有土地的支撑,但土地在农民手中。如何将土地流转到企业手里进行统一开发,是园区发展面临的第一个关卡。当前的农民虽然平均文化程度不高,但理性认知能力却相当强,当实实在在的利益显现出来,大家很快就达成了一致的选择。

农民用了几千年了,要土地流转,肯定想不通,肯定要做工作。这里的农民思想还是比较先进的,为了大局,流转比较顺利。各方协商后按1200(/亩·年)流转(给企业),村两委来做工作。当时小麦1.3元一斤,玉米11斤。如果你不愿意流转,就在村里预留的地方给你一块地种。说实话,一年累死累活,去掉人工钱,每亩能不能收入1200?你还得天天去干活。农民可以外出打工,但是被土地束缚住了。现在土地流转后,农民出去打工不用再回来种地,不再耽误时间了,收入也更稳定了。老百姓慢慢意识到流转土地有甜头,就愿意流转了,所以现在这一块工作已经很好做了。(访谈整理-村干部C2018-7-18)

2.政府政策扶持对公司发展的支撑

国家针对农村设计了很多的政策进行扶持,而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政策,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的路径会产生比较大的效果差异。通过产业融合合理利用政策资金是一个普遍采用的路径,但哪些产业来反哺农业发展,则又有不同的方式。嘉联公司主业是房地产,通过建筑业来反哺农业,同时开发的林木又可以为建筑业所用,这种方式事实上不能称之为产业融合,更多的是一种产业互哺。通过产业互哺首先可以为企业发展带来相对坚实的支撑,然后可以促进对国家相关政策更为有效的利用。其中力度较大的一些政策包括对扶贫、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项目的扶持。

公司发展的成功经验这一块儿,主要体现在对国家政策的利用,像管理扶贫,精准扶贫等等。封丘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今年要摘帽,所以政策比较多。我们这些企业,会根据国家的一些政策、县里的任务来融资发展。还包括政府服务等,应该说县政府、镇政府,包括村里边,支持力度都非常大。(访谈整理-经理Z2018-7-18)

3.村委干部的支持和村民的配合

土地虽然归集体所有,但使用权是农民的。而土地流转的目的就是通过使用权的转让使土地获得更大的效益增长。但土地的流转依赖农民配合,农民流转土地需要村干部的发展理念引领和具体工作支持。应举村的书记具有较为超前的发展理念和眼光,并敢于干事,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从而获得了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

一开始村里人还有敌对意识,当时村支书杨书记,承受的社会压力很大。()顶住各种压力,一户一户做工作,现在不用了。各级领导来了一看,我们搞产业扶贫,发展方向很对,就非常支持。村支部书记(因为做得好)被评为封丘县“实打实好干部”。另外农民来园区干活,一天五六十元工资,干20天。我们村的17户贫困户都在这儿工作。(他们)以前在农村都算是“最没材料(本事)”的人,现在能在这里干活,都换了手机。周围群众都很羡慕,这种人通过出满勤挣了钱。原来那些不愿意流转土地的人,现在又都想把土地流转过来了。(访谈整理-村干部C2018-7-18)

这种模式的成功依赖于一种新的乡村治理模式的建构。基于对平原地区资源禀赋的认知,嘉联公司选择了生态园区的项目,并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得到村委干部和当地政府的充分支持。然后在与农民的互动过程中让其真正看到了实在的收益,从而改变了农民千百年以来的土地开发路径认知。最终形成了企业主导、政府服务、村委支持、村民配合、贫困户参与的协同治理结构。

四、回流精英参与乡村振兴的挑战和困境

嘉联生态园的发展虽然相对比较顺利,但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些问题都已经或正在得到解决,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教训。

(一)交通问题———当前的关键制约因素

嘉联生态园位于延津县与封丘县交界处的应举镇,连接两县的道路路况比较好。从附近乡村农民旅游的角度看,交通条件不错。但较远的新乡、开封、郑州客户来此旅游甚至养老,交通问题就成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很明显,交通对于园区的客户群体质量和规模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利的一面是附近规划有两条高速,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不利的一面是高速路建设不为公司所能左右,只能等待。但既然有规划,就值得期待。当高速公路建成,新乡、开封的客户开车过来只需半小时左右,郑州客户过来大约需要40分钟。因为嘉联集团本部在郑州,所以会拉动一批潜在客户过来或者旅游,或者颐养天年。

(二)资金———输血与造血的理性博弈

目前园区建设主要靠房地产公司不断的输血,还没有盈利。园区已投资接近八千万,现在是2100余亩,进一步的土地流转还在和县政府谈。尽管有一些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但杯水车薪。这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农林项目建设快不得,必须得几年的投入,严谨的预算五年之内都没有产出,只能投入。而采摘收入只能视作一些辅助营收。苗木的成长需要时间,它一年长10厘米这么粗,假设第二年长到15厘米这么粗,15厘米(直径)10厘米的价钱能差十几倍。因为习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各地都在做绿化。所以,这个项目前景比较看好。()企业不能投入几年,(已经)投入八千万,还让持续投入,第七年,第八年,第十年,企业再多的钱,也不能一直往里面扔。(访谈整理-经理Z2018-7-18)

尽管当前一直是投入期,但园区发展前景还是被投资者和管理者看好。其中关键的支撑因素在于通过权利的确认,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好的融资基础。但这涉及下面的问题。

(三)政策落地———执行中的政企博弈

现实中,国家对于农村发展的支持不缺好的政策,但政策实施过程中具体执行者却存在很多的顾虑。企业要想更好地利用这些政策,必须去进行协调、沟通,但办成事成本将会增大。可喜的是相关领导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相关部门来解决问题。精英企业家的价值在于其超前眼光和果断行动带来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但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精英群体更善于及时采取实际行动和针对性策略有效解决困境和挑战,促进企业和社区共同发展,进而创造出成功的乡村振兴路径。嘉联的发展历程及其所创新的产业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

五、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嘉联生态园的发展路径可以视为促进乡村振兴的一种有效模式。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新的乡村治理结构、三次产业间的互哺机制、聚焦“养”业的发展根基。具体表现在,首先,充分利用相关政策,通过流转放大土地价值,解放了土地对部分农民的束缚,提供了工作机会,提升了贫困人口的收入,建构了全新的企业、政府、村委、村民及其特殊群体贫困人口协同发展的乡村治理结构;其次,探索出了二产反哺一三产业,后者再支撑前者发展的产业互哺机制,完善了三产融合机制的内涵;第三,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升级换代,优化了农村生态环境,形成了涉“养”产业发展的根基。同时,通过对社区居民免费开放,增强了农民的生活幸福感。由此,嘉联模式基本上促进当地乡村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二)讨论

嘉联模式的维系依赖于:第一,产业精英的乡土情怀,对国家和乡村发展政策的敏感性、切实有效的行动;第二,二产对一三产业发展的不断反哺。农村旅游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期需要极大的经济和人力资本投入,没有关键的资金和人才支撑,农村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如无水之根;第三,多元主体的协同效应。企业精英人才的意识和情怀非常重要,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支持也极为关键。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都将步履维艰;第四,最为关键的是企业精英回乡创业发展需要找到根本产业支撑。

支撑嘉联生态园发展的核心在于生态旅游与医养结合,基础是园区中的景致和特色林木花果,以及将来要开发的建设用地(修建别墅、医院)等。这是将来的一种理想养老模式,至于乡村旅游则是副产品,如果能带来更多的收益更好。但显然这一模式存在一个可持续发展问题。纯粹依赖企业的无止境反哺投入不可行,同时还要考虑农村的实际资源禀赋和政府与农民的心理因素以及他们的实际行动支持。由此又产生一个可复制性问题。

由此,嘉联模式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首先是乡村振兴的路径可以有不同的模式,关键是资源的契合与人才优势的结合;其次是“三产融合”的基础是二产的支撑,融合的机制在于能够有效互哺;最后则是极为关键的人的因素,即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政府、农村、农民和精英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政府做好服务,农民改变观念,农村产业优化,尊重精英企业家创新精神和行为,实现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可平,徐秀丽.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的比较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2):13-26.

[2]贺雪峰.农民价值观的类型及相互关系:对当前中国农村严重伦理危机的讨论[J].开放时代,2008(3):51-58.

[3]孙秀林.华南的村治与宗族:一个功能主义的分析路径[J].社会学研究,2011(1):133-166.

[4]林辉煌.江汉平原的农民流动与阶层分化:1981~2010以湖北曙光村为考察对象[J].开放时代,2012(3):47-60.

[5]于水,杨萍.“有限主导—合作共治”:未来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的构想[J].江海学刊,2013(3):133-137.

[6]赵秀玲.协商民主与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40-52.

[7]陈锦文.公共治理视域中新乡贤的角色与功能探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7(4):8-14.

[8]张君.从农村矛盾化解角度看乡村治理多元化:以江苏省丰县梁寨镇为例[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5-20.

[9]LEWISWA.Economicdevelopmentwithunlimitedsuppliesoflabor[J].Themanchesterschoolofeconomicandsocialstudies,1954(22)139-191.

[10]JORGENSONDW.Rationaldistributedlagfunctions[J].Econometrica,196634(1):135-149.

[11]HARRISJR,TODAROMP.Migrationunemploymentanddevelopment:atwo-sectoranalysis[J].Theamericaneconomicsreview1970(60):126-142.

[12]费景汉,拉尼斯.劳力剩余经济的发展[M].王月,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8-39.

[13]李强.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新趋势[J].江苏社会科学,2004(6):93-99.

[14]徐理响.论乡村变迁与发展的政治文化指向[J].兰州学刊,2006(2):119-121.

[15]杨林峰.回流经济精英掌权的辩证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91-393.

[16]吴玮.农村精英回流现象分析:以山东省某村为例[J].法制与经济,2011(2):107-108.

[17]赵晓峰,赵祥云.农地规模经营与农村社会阶层结构重塑:兼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社会学命题[J].中国农村观察,2016(6):55-66.

[18]黄祖辉,俞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约束与发展思路:以浙江省为例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10):16-26.

[19]冯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业治理转型:基于皖南平镇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5(2):23-32.

[20]贺雪峰.富有想象力的郝堂模式[J].决策,2013(9):18.

[21]吴国琴.乡村旅游引导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为例[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5(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