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

中国农村研究网

以色列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

作者:宗会来  发布时间:2016-12-26

信息来源:世界农业

【摘 要】以色列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差。政府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农业扶持等政策,推动农业生产能力快速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不断显现,逐渐形成了资源节约、高产高效、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其农业发展经验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以色列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政策


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是亚、非、欧3大洲结合处,1948年5月建国,现实际控制国土面积2.5万km2。60%国土属干旱地区,20%为半温润区,其余地区多被丘陵和森林覆盖;年降水量只有400~550mm,50%国土少于150mm,人均水源占有量不足400m3,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22,2014年人口813.2万。以色列城市化水平达到94%,农业工人占全国人口1%左右。以色列工业化程度较高,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高科技产业集中在国防工业、电子科技、医疗技术及农业,总体竞争力居世界先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041.94亿美元,人均37043美元。

以色列农业具有自己的特点,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经验对中国现代农业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1以色列农业生产特点

以色列在建国初期仍处于战争环境,加上大量移民涌入,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农业成为当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实现粮食和农副产品自给自足,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垦荒、兴建定居点,农业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60年代,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并开始探索高科技农业之路。通过应用滴灌技术,沙漠改造成效显著,可耕地持续增加,农业产量直线上升。70年代后期,推行经济自由化,市场机制逐渐形成,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开始利用高科技和现代管理手段提高效益,优势农产品出口逐渐增加。80年代,农业实现产业化,从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向发展高质量的花卉、畜牧业、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和技术,逐渐建成了以农业高科技为支撑的工厂化和现代化农业管理体系,生产效率大幅提高。1990-2007年,农业产出提高60%,而投入只增长20%。

1.1耕地与农业就业

以色列耕地94%为国家所有,由国家、犹太人国家基金会(JNF)及农业与农村发展部(MARD)分别管理,其余4%为私人所有。以色列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滨海平原、加利利山区及上约旦河谷,农业用地38万hm2,约占国土面积17%。其中,耕地29万hm2、草场9万hm2。由于降水量少,以色列约52%耕地需要灌溉,面积从50年代3万hm2扩大到1995年的19万hm2,增加了5.6倍。1990-2008年,以色列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数在7万~8万,主要包括家庭农场、以色列当地雇工及外籍工人,以及巴勒斯坦农民,其中国外籍工人有2.3万~2.6万。1995年,农场有4.3万家,其中小于1hm2的农场占19.8%,1~9hm2占75.7%,10~49hm2占3.3%,50~190hm2占0.4%,200hm2以上占0.8%。也就是说,大于1hm2的农场数量占全部农场的80%以上。到2008年,农场数量已下降至1.9万家,平均耕地面积15hm2

以色列自建国以来,农业产量增加了十几倍,增速远大于人口增速,农产品不仅能满足本国需要,而且还有大量出口。农民收入也快速增加,90年代农场主人均年实际收入在3.3万美元左右,2005-2007年高达5.17万美元,不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而只有1.8万美元(名义收入依然达5.85万美元)。农场主收入与技术进步、专业化水平与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有重要关系,而农场数量大量减少也是其中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在GDP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从50年代的60%下降到80年代的6%,直至2008年的2%左右,但农民贡献率却不断提高,1995年一个农民只能养活15个人,2000年可养活90个人,2015年则可养活400人。

1.2农业产业构成

以色列各地土地和气候差异较大,作物品种多,主要分冬季作物和夏季作物。2008年,大田作物种植面积18.70万hm2,其中14.30万hm2为冬季作物,4.40万hm2为夏季作物。冬季作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棉花、柑橘、葡萄、蔬菜和花卉,其中柑橘产量居世界前列。夏季作物主要包括棉花、向日葵、山藜豆、玉米、番茄等。小麦生产主要满足国内需要,2008年种植面积13.75万hm2,其中80%的产量用于制作面粉,20%用于青贮饲料。受降水影响,小麦单产年度变化在每公顷2.5~6.2t。棉花主要用于出口,2008年播种面积5200hm2,不同品种的皮棉单产在2.2~5.3t/hm2。以色列园艺业最为发达,在种植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5年用地13.76万hm2,虽仅占种植业用地面积的35.5%,但产值却高达16.34亿美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79.94%(表1)。


1  1995年以色列种植业产值构成

 

以色列畜牧业发展很快,主要饲养猪、牛、羊(绵羊与山羊)、鹅、鸭、火鸡、蛋鸡等,家禽业、养牛业都是十分重要的产业部门,生产率都较高。其中,家禽业在全部农业生产中占20%,保证以色列为世界人均禽肉、禽蛋消费量最高的国家之一。2008年,奶牛与肉牛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为13.9%,平均每头肉牛胴体重366kg,每头奶牛产奶为11903kg,奶牛单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畜牧业与种植业占总产值之比为4:6。

1.3农业组织形式

以色列农业经营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集体农庄(Kibbutz),合作社(Moshava)及个体农户(Moshava)。这3种经营主体占有耕地分布为35%、33%和32%,所创造产值分别占以色列农业总产值的32%、46%和22%。

以色列最早的集体农庄建于100多年前,1948年达到1477个,拥有人数5.42万,2007年减少到267个。每个集体农庄人口200~2000人不等,平均拥有土地500hm2。基本特征是: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所有收入(包括其成员在外面聘任所得个人收入)全部归集体所有,农庄按月给农民发放生活津贴,生活必需品实行供给制,其余收入、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内部实行民主管理,由选举产生的管理委员会管理农庄内部事务。Kibbutz曾为以色列建国和经济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经济自由化后,其弊端开始显现,经济逐渐衰退,活力大不如从前。有分析认为,正是市场经济对传统农业的冲击,导致Kibbutz开始向现代高效农业体系转化,其中一些开始从事跨业经营,包括工业与军工产品生产,以及旅游业。Moshav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元的合作社,最早建于1921年,2007年有441个,约25万人,每个合作社有60~100个农户,农户拥有自己独立的农场。基本特征是:土地和水资源所有权归属国家,政府向他们出租土地,房屋、田地,农户有经营权,其他生产资料及收入均归农户。此外,以色列还有个体农户,他们以村为单位但不是合作社,农民各自经营自己的土地,包括犹太人和阿拉伯人。

为保证农产品生产供应稳定、价格合理,1963年以色列建立了13个生产与销售公司(Board),覆盖柑橘、花卉、蔬菜、花生、禽肉、奶业等领域。这些公司负责生产规划(定额分配、政策落实)、市场规则制定、生产价格制定,农业技术咨询、推动科技开发,控制市场秩序等。这些全国性的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组织,负责70%以上的农产品的收购、加工和批发,年收入达20亿美元。2006年颁布的一项法案废除了部分生产与销售组织,但依然保留了一些,包括奶业、禽肉、作物、蜂蜜、棉花、橄榄油、落花生等生产与销售公司。

农场根据国家生产定额要求,市场需要及投入成本等签订产销合同,只管种植和养殖,采购、运输、加工、储藏、购销等工作由区域或国家层面的合作组织承担,相当于订单农业。以色列还有农产品出口组织,负责农产品出口,在国外设有办事处,负责推销产品,反馈市场信息。

1.4农业科技与推广

以色列农业技术的核心是追求农业资源节约、增产增效、优质环保,重点是对沙漠进行改造,以及开发适合于以色列自然条件的农畜品种。其中,以色列的农业灌溉技术闻名世界。

为了开发沙漠地区,以色列将约旦河水和其他水资源引入北部太巴列湖,再从太巴列湖引水至南方干旱贫瘠的沙漠地区,将小规模、短距离的地区性水利系统连接成网。为了充分利用水源,以色列对城镇工业和生活废水进行净化,对地下咸水资源进行淡化,以供农业需要。70年代末,以色列农业87%的灌溉面积采用喷灌技术,80年代后,滴灌技术普遍应用于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种植。滴灌对地形、土壤、环境适应性强,不受风力和气候影响,肥料和农药可同时随灌溉水施入作物根系。之后,以色列又发展了自控灌溉技术,根据农田温度、湿度、蒸发量、需水量、施肥量对作物提供所需水源,并对用水、用肥和用药进行遥控。滴灌不仅节水、省肥及农药,还可减少土壤盐碱化。以色列这些技术世界领先,它促进了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作物产量的提高。例如,通过在内格夫沙漠地区含盐碱度较大的地区采用滴灌技术,可以种植棉花、西瓜、番茄、椰枣等作物。滴灌效益是惊人的,传统浇田方式85%水是白白蒸发而没被作物吸收,而地表滴灌可以把水利用率提高到80%,地下滴灌可提升到95%以上。现在以色列种植业90%的产值是来自灌溉农业。

以色列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还培育出能够适应干旱缺水的农作物与农畜新品种。目前已培育出适宜于内格夫沙漠地区咸水生长的小麦、洋葱、西瓜和番茄,抗干旱地区各种疾病的黄瓜、甜瓜、番茄、莴苣。如被誉为“甜酸类水果种植中的一场革命”的矮秆柑橘新品是农业科技的一项重要成果,不仅生长期耐旱,吸水量减少1/3,而且结果时间也比原品种提前一半,产量也明显提高。又如,花卉生产效益也很高,1hm2温室一季可收300万支玫瑰,可产500t番茄,农民年收入最高可达1万美元以上。科学家培育出的各种杂交棉花也非常有特色,不仅纤维长、结实,而且产量也高,同时还减少水需求。以色列还培育出适宜于亚热带养殖的畜牧品种,耐热、高产,如弗里斯牛平均奶产量由建国初期的3900L上升到几年前的11000L以上,家禽能适应严酷的气候条件,耐热、生长速度快。

全国有30多家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从事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涉及农业经济、光合作用、植物保护、动物繁育、生物工程、灌溉排水、土壤侵蚀、加工储藏等诸多领域。不少大学也设有一些专业性研究单位。此外,全国还有3500多个高科技公司,科研力量雄厚、专业分工细致,专门为农民提供农业发展和技术解决方案,保证各种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及相关技术与设施产生最大效益。

以色列的农业推广服务机构(AES)隶属于以色列农业与农村部,主要对政府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宏观管理与政策调控,下设国家与区域农业即使推广中心及相关专业委员会,覆盖农业、畜牧业、园艺、土壤、机械、培训等领域,与科研部门和农民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常规的技术推广工作,主要由区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完成。

1.5农民教育与培训

以色列建国后,一直将人才教育与知识创新视为民族生存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建国初期,受教育水平最高的不是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而是农民,他们大都受到高中以上教育,甚至大学或专科,特别是从国外移民归来的农艺师、工程师等,大多进入了农业部门。以色列犹太人中,接受中等教育的占70%,高等教育占38%,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色列建立了高度发达的全民教育体系,形成了一个学习型社会。90年代后,以色列用法律强化义务教育,5~18岁儿童或青年都接受免费教育。对于农业教育,以色列已经建成一个系统的、多层次的农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体系,对农民进行终身教育。如国家成立了专门从事农业教育的专门培训机构,如魏兹曼科学研究院、希伯来大学农学院、古里安大学应用研究所、以色列技术学院等,每年组织专家面向农民讲授水利、气象、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通过诸如短期培训班、远程培训网络系统等对农民进行不间断的培训。这些举措对农业教育发展、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以色列农业政策

农业在以色列经济中曾发挥了关键作用,60年代,农业创造了国民收入的10%。为解决建国初期及之后几十年里粮食短缺问题,以色列通过制定若干法律或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发展。政府对农业没有整体的法律框架,都是单项法规。在建国后的10年里,先后出台了系列相关法规,涉及土地管理、水源利用、排涝管理、植物保护、兽医服务生产与销售、农业投资、食品质量安全、价格保护等。

2.1农业补贴措施

对农业补贴是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80年代初期,农业补贴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甚至超过了欧美等发达国家。根据WTO数据,1995年以色列农业补贴是2.91亿美元,2010年依然保持2亿多美元,补贴主要用于生产领域,如出口创汇生产,节水、节工、增效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自然灾害救济、农业保险及农业科研等(表2)。以色列国会于1980年通过了《农业投资法》,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农业投资补贴政策。


2  以色列农业支持与补贴措施 

 

1980-1996年政府补贴农业投资的水平在20%左右。为推动机械化生产,2009-2014年政府补贴6200万美元,对农民购买机械给予价格40%的补贴。对农业保险及其他意外灾害的补贴,政府承担50%的风险。

对农业用水进行补贴是以色列农业补贴的重要支出。1995-2008年,政府补贴在4200万~1.68亿美元,占农业预算支持的1/3。主要形式是对供水公司给予价格支持,对减少用水定额给予补贴,对改进灌溉技术给予投入支持。农业与农村部下属的国家水源公司负责具体管理。

以色列对粮食仓储的补贴很有特点,为保证粮食安全,以色列每年都将国内生产的小麦及饲料集中进行库存管理,具体工作由农业与农村部负责。年景好时,以色列能生产满足国内消费总量25%的小麦。仓库都属私人经营,政府通过招标确定承担库存任务的仓储公司,合同为期3年。仓储公司根据进口粮食价格将小麦等购买下来并归其所有,政府只提供仓储费用和相关成本,以及负责对小麦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查。政府每年为此支出的费用约1100万美元。

支持科技开发与推广也是以色列农业补贴的重要内容,政府每年提供农业科研经费上亿美元,占农业产值的3%,是世界上研究与开发较多的国家之一。政府和其他公共研究机构每年向农业研究机构和首席科学家基金提供大约4500万美元经费,农业经营者以缴纳销售税方式每年提供大约800万美元经费,私营性商业机构每年大约提供2500万美元经费,地区性组织及委员会每年投入500万美元经费。另外,美国、欧盟等还提供每年1200万美元的研究与开发经费用于农业科研。对以色列农业推广服务机构政府每年提供其运行经费的85%,约1200万美元。

此外,补贴还体现在税收方面。以色列税法规定,农业项目,除所得税外,在销售税、土地改良税和财产税方面享受优惠,如农业只征收0.5%销售税,但其他行业为4.5%;农业土地改良税只按土地价值1.2%缴纳,而其他行业则收2倍。

2.2耕地使用管理

通过立法对土地进行管理是以色列保证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一是加强审批管理,政府制定城镇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耕地保护,减少耕地挤占,所有与土地有关的开发计划要经国家主管部门审批。二是规定农业用地只租赁不出售,租期49~99年不等。政府根据地理位置和肥力对土地划分等级,并以此确定租金,租金每3年协商1次。三是多部门监管,由农业、卫生、环境等多个部门对农业生产与消费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保证无农药和化肥污染、农产品无农药残留、农业废物处理符合相关标准。同时,通过推广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及综合防治管理,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危害。以色列土地管理局主要负责国有土地分配与管理,土地管理局局长由政府指定但归农业与农村部领导。JNF拥有以色列13%的土地,它是一个准政府机构,主要负责农村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土地开垦等。

2.3农业用水管理

以色列1950年成立了国家水利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国水利政策、分配配额、用水计划与资源发展规划。自1959年以来,政府陆续颁布了《水法》《水计量法》《水井控制法》《经营许可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为减少用水成本,控制用水总量,以色列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其沙漠温室技术、优良品质选育、节水灌溉技术、废水循环利用、微咸水灌溉等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先进科技使得以色列农业灌溉用水连续30年稳定在13亿m3,而产出与建国初期相比却增长了12倍。

2.4农业政策改革

为推动以色列经济私有化、贸易自由化改革,提高以色列农业竞争力,以色列在过去几十年里对相关法律进行了修订,同时也陆续制定了新的法律。1985-1990年,以色列逐渐放松计划管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经营。例如,政府不再对农业制订生产计划,对大田种植、花卉、马铃薯、番茄等取消生产定额;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削减公共补贴。90年代初,相继废除了对消费者的鸡蛋和禽肉价格补贴制度,以及国有果蔬、肉类产品经营特许权等。90年代后期,完成农业用水定额制度改革,减少对农业的直接价格补贴。2004年以来,取消对水果、蔬菜产业的价格补贴,以及取消了除鸡蛋、牛奶之外的生产定额制度。以色列生产定额制度建立于80年代中期,主要用来规定蔬菜、作物、花卉、禽蛋、牛奶及羊奶等产品生产数量,以保证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例如,以色列奶业是政府重点支持与保护部门,其鲜奶产量受生产数量及固定价格控制,主要为避免生产过剩、保证生产效率及稳定奶牛收益。定额协定采取自愿签署方式,农民代表、奶业。该政策受奶业销售计划法保护,奶农、加工企业本着自愿原则与政府定额协定,自1960年以来,这一政策未发生较大调整。禽蛋产业也实施与奶业类似的定额定价政策。

尽管政府逐渐减弱对农业生产的计划性管理,取消或调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支持政策,但农业依然是以色列最为关注的产业。以色列一直在探索对农业发展更有效的措施,只是其重点与方式随着经济形势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

3以色列农业贸易政策

以色列农业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主要满足本国粮食及农副产品供需。随着贸易自由化推进,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加之国内政策有力支持及果蔬、花卉等具有季节性生产优势,以色列农业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出口占农业净产值(ANDP)的80%~90%。尽管出口快速增长,但以色列依然是农业净进口国,且近年来贸易逆差不断加大。进口主要以小麦、食糖、牛肉等为主,大体占国内消费量的90%、90%和50%。虽然进口量较大,但对国内相关产业影响不大,除国内支持政策外,高水平关税和较严格非关税措施等为产业安全设置了屏障。

3.1农产品贸易概况

以色列农业是重要出口创汇部门,近年来出口规模持续上升,主要出口产品是棉花、禽肉,水果、蔬菜、花卉等,其中棉花95%产量用于出口。但是,农产品进口也呈快速上升趋势,且规模远大于出口,进口产品主要是小麦及粗粮等谷物产品。2014年农产品进出口82.77亿美元,逆差32.59亿美元(表3)。


3  2005-2014年以色列农产品进出口额 

 

以色列果蔬、花卉等产品主要销往西欧、日本和美国,1995年3类产品出口额10亿美元,2014年为18.9亿美元,占当年农产品出口额74%以上。水果是以色列农业第一大出口产品(表4),主要是柑橘、鳄梨、杧果、苹果、葡萄等,2014年出口9.6亿美元,占水果、蔬菜、花卉出口总值51.34%,占农产品出口总额比例达38..4%。蔬菜也是以色列农业的重要出口产品,出口额仅次于水果。花卉出口是以色列种植业新的创汇部门,每年新培育品种占花卉总量的50%,因种类繁多,品质优异,很好地适应了国际市场需求,如今已成为继荷兰、哥伦比亚之后第三大花卉出口国。


4  2014年以色列水果等产品进出口额

 


粮食是以色列主要进口农产品,主要用于满足居民口粮和饲料用粮需要,2014年进口量分别为176.94万t和186.44万t,大大超过国内10.46万t和0.61万t的产量。其他进口产品包括油籽、牛肉和鱼类产品,进口量分别为71.03万t18.38万t和18.43万t,也都大大超过国内产量(表5)。


5  2014年以色列部分农产品贸易情况

 


3.2关税保护措施

以色列平均约束税率为22.4%,其中农产品为76.7%(表6),非农产品为10.8%。2013年平均最惠国实施税率为4.6%,其中农产品为13.2%,非农产品为3.2%。从约束关税的零关税税目比例来看,农产品零关税税目数占农产品总税目数的3.6%,而非农产品零关税税目数占非农产品总税目数的9.1%。从关税税率来看,以色列高关税集中于农产品,关税高于100%的税目占农产品税目总数的33.5%。自1995年签署乌拉圭回合农业协定后,以色列对其非自由贸易协定伙伴国进口的12种农产品实施关税配额管理,包括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动物脂肪、油籽、牛肉、蔬菜及柑橘汁等,进口配额由以色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和工业、贸易与劳工部分别管理,包括发布配额计划、发放进口许可证及检查配额使用情况。以色列对所有商业活动都征收15.5%增值税,进口产品也不例外。


6  以色列农产品分类产品关税

 


 3.3非关税措施

以色列对进口农产品还采取非关税措施,一是进口管制。包括禁止进口、数量限制和进口许可证。例如,禁止进口未按犹太教教规制作的肉及肉产品,对一些农产品和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实行配额限制。二是从安全、环境、卫生、检验检疫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以色列在安全、环境、消费者保护等方面对进口商品制定了一系列强制和非强制标准。其中,强制标准大多用于食品、饮料、烟草等。而卫生、检验检疫及健康规定的标准适用于饲料、植物及植物产品、活动物、生肉及制品、动物产品、疫苗、血清、微生物、动物饲料和蜂蜜产品等。三是犹太教规特殊要求。例如,进口商必须获得由犹太教大拉比签发的证书,方可在以色列销售带有Kosher标记的按犹太教规定制作的食品,但获得证书手续繁琐、成本较高。四是对商品有严格的标签及包装要求,包括注明原产地等。此外,还对占整个税目0.8%的近百种产品实施保障措施,以调节农业和渔业生产、需求或消费,保护本国生产不受进口产品的实质损害。

4以色列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4.1经验

经过60多年发展,以色列在土地贫瘠和严重缺水的条件下,不仅生产出了粮食、解决了建国后长期的食物短缺问题,而且逐渐形成了农业技术与产业优势,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现代农业模式,其农业发展经验重点包括以下方面。

(1)以科技创新技术为突破点,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用更少资源获得更大产出,这是以色列现代农业所追求的目标。没有充足淡水资源,就发明了喷灌和滴灌技术;没有优良土壤,就创造了无土栽培技术;没有适宜作物生长的夏季,就研发出了光热网膜技术等。以色列农业走出的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经验表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能解决许多“不可能”的问题,科技强农在以色列表现得极其充分。研究表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而以色列达则在90%以上。

(2)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的同时,注重资源保护。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这是以色列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以色列对土地、水资源等资源开发与使用实行严格管理。除上述提及的相关法规外,以色列前几年还颁布了有机农业法,对耕地管理与用水等实行更严格管理,最大限度控制农药和化肥等残留,提升生态农业水平。此外,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例如,通过植物工程、遗传工程、杂交和基因改造开发植物新品种,使它们能适应沙漠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水等自然环境,减少用水、用肥及用药量,用更少的资源换取更大的产出,既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3)大力发展出口创汇优势产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外向型出口创汇优势产业,这是以色列现代农业的驱动力。建国初期,乃至六七十年代,以色列农业曾一度以大田作物生产为主,以满足国内粮食等农产品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色列适时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最大限度挖掘市场潜力,并借助技术的不断创新,将重点转向附加值更高的水果、蔬菜及花卉的生产,并扩大对外出口。例如,以色列水果优势明显,不仅单产高,而且品种多、

品质高,且可保证温带、热带等水果长期持续上市,在欧洲、美国等国家占有很大市场份额,为保障农业产业稳定发展、农民增加收入开辟了良好渠道。

(4)科研、推广与服务体系健全,为农业发展提供活力。用科技创新武装农业,这是以色列现代农业的核心保障。由农业部主导的国家研究机构与地方科研机构、集体农庄、合作社相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不仅有助于推动科研工作专业化,而且也能最大限度地促使研究成果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而每一位农业科研人员又都是某领域专家与技术推广者,并通过合同方式为农民提供指导、咨询和培训。这是以色列研究与推广体系一大特色。此外,还有许多公司专门负责技术创新与成果转让。高度发达的科研体系,大大缩短了科研成果实现商品化的时间(平均5年),这有效地促进了以色列农业生产率的快速提高。

(5)重视农业支持与保护,保证产业稳定、安全发展。用严格的关税措施控制进口,这是以色列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的有力措施。以色列农业成就来之不易,这虽与现代科技密不可分,但政府农业扶持和保护政策也是功不可没。除对国内水土资源给予严格保护,以及对农业生产给予政策鼓励和财政支持外,最重要的是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对农产品进口进行限制,以稳定国内农业发展,即使对果蔬等优势产业也采取高关税保护。以色列农业虽不再以保障粮食供应为主,但为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不受挤压,经济作物保持竞争优势,以及相关加工等下游产业的稳定发展,政府始终对重要农产品进行严格的进口控制。

4.2启示

(1)不具竞争力的农业需要高保护、高支持。以色列农业在早期发展阶段是极其脆弱的,政府对资源投入、价格保护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和支持。现虽已度过了粮食短缺年代,农业产值占国民净产值比重已由60年代的10%下降到现在的不到2%,但加强农业支持与贸易保护依然是以色列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农产品进口关税已经很低,只有通过加大国内支持力度,改善进口管理,才能培育产业优势,并有效抑制过度的、不合理的进口,从而保证农业稳定、健康发展。

(2)农业发展需要准确定位,找对突破口。以色列迫于农业资源约束,将农业定位于以现代科技为支撑、走资源高效利用的集约化发展道路。高科技让以色列农业摆脱了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瓶颈,不仅大田作物产量持续增长,也催生了果蔬等新的产业优势,更为保护生态、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中国现代农业建设正面临关键时期,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转变生产方式,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发挥优势,积极拓展优势产业。以色列出口创汇产业的发展优势是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产业结构调整而逐渐显现出来的。以色列具有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在现代科技带动下,其水果、蔬菜产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出口份额不断增长,因品种多、品质好,深受欧洲等海外市场的欢迎。中国水果总体出口规模不算小,但品种相对单一、品质不具优势,应加强品种培育、不断改善品质,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4)提高农民素质,强化现代农业驾驭能力。以色列农场平均耕地面积20hm2左右,虽具有从事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的基础与优势,但高素质的农民却是其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高素质的农民才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中国在推动适宜地区土地规模适当集中的同时,应注重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现代科技及驾驭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1]邓妙嫦,刘艺卓,2015.以色列农业生产和贸易发展研究启示[J].世界农业(10):181-184.

[2]陈华俊,邱云华,杨兴礼,1999.以色列种植业的现状、特征及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84-87.

[3]李干琼,许世卫,2005.以色列农业科技、农民培训及科技政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0):50-52.

[4]盛立强,2014.以色列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政府支持[J].合作经济与科技(12):6-7.

[5]佚名,2010.以色列农业概况[J/OL].http://www.mc-zx.agri.cn/.

[6]中国商务部,2007.以色列贸易壁垒情况[EB/OL].www.mofc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