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村研究 > 田野日志

河南省调查员2018年暑期调研感悟

作者:桂钰涵  责任编辑:于佳佳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9-09-02  浏览次数: 45011

进村获真情 实践取“真经”

之前对于后监生村的认识,仅停留在它的美景,蜿蜒的道路、绮丽的风景,从未想到褪去华丽的外表,后监生村竟是如此的动人,热情的村民、真挚的感情。一次调研不足以满足我对于后监生村的探索,这次的探索为我以后的调研之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曲折寻村路 进村饱美景

后监生村的位置属于龙王沟景区附近,加之离市区较近。我原本以为会很顺利地找到村庄,但是没想到第一次来到后监生村就遇到了路途识别的问题。该村近几年开发了许多景区,道路枝丫较多,再加上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石碑,难以辨认。复杂的道路导致我上午七点从市区出发,十点半才顺利找到村庄。

不得不说,看到村庄的时候,我还是十分震惊的。它改变了我对贫困村的印象。一般来说,贫困村多是一副落后、交通不便、房屋破旧以及村民生活困难的景象。之前我曾经想在红泥湾村调研,但由于村子过于贫困,村长正在着急土地承包的事情,因此被婉拒。在那个村里,人们三百块钱可以承包一年的土地。但是沿着山路来到这里,首先看到的便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巨大石拱门,进入石门后,沿着蜿蜒山路,很远便能注目到村庄江南水乡式黑白素色的统一化建筑。乡里的董书记告诉我们,这里已经建成了特色的医疗养生基地,因此有很多木质的小亭子、小连廊铺在山腰间,顺着小路经过亭子,便能进入养生基地。

跟着书记一路赏心悦目,走过木亭和山间走廊进入医疗养生基地。基地现在已经有了三栋主要的6层建筑,每一栋都类似于一个小型宾馆,房间内设施配备齐全。书记说,他们村因为在山里,又距市区不远,所以非常适合发展医疗养生。当城市老人想要回到山里居住便可以来到这里进行新型的养生体验。这里的模式主要是,出一年的房租,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房间,饮食上是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饭,有专门的厨师负责老人每日的饮食,有专门的医生负责老人的血压测量、血糖测量等。到现在为止,这里已经订出了很多间,基本处于满员。医疗养生基地算是他们村发生的最巨大的一个变化。书记介绍完村庄的现状,随后便将我们带到了村委会,村委会也修缮的古色古香。在这里,书记为我们讲述了村子大概的发展历史,从贫困村到医疗养生基地的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书记了解了我的来意后,便专门向我介绍了在合作化期间村里的老支书、第一个互助组的老带头人以及当时的老会计等几位参加过土改记忆深刻的老干部,热心的村长还帮我联系了这些老人的家人,询问了老人现在是否在村庄以及老人们是否愿意接受这样一个访谈。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后,书记让我先回去,一方面是让自己回去准备准备,另一方面就是等等老人的回复,第一次到访便到此结束。

书记热心安排 调研走上正路

经过几日的等待,董书记在八月十九号晚上再次联系了我,告诉我几位老人都愿意接受访谈。在约定了八月二十号早上八点半到达村庄之后,董书记询问我是否需要住宿,后来我觉得离市区也近,不想给书记添麻烦,便订了早上八点半进入村子,中午在村委会休息,下午六点半离开村庄的方案。此外,董书记还十分热心的将地点定在了村委会的大厅,这里距离几位老人的家较近,老人们散着步就可以过来,同时来往的人也多一些,老人们与熟悉的村民坐在一起感觉热闹一些,话也会更多。

初访一切顺利 再访逐步推进

2018年820日早上八点半,我们到达了村庄,老人们和村民都在。这是第一次正式访谈,主要是老人和村民一起回忆合作化时的情景。

这里感觉特别感谢董书记,因为听的出来,在场对合作化情景印象最深刻的,确实就是带头参加或者担任过公社职务的老人。经过交谈了解,我们最终把时间又推迟到了八月三十日,等老人有空,再进行详细访谈,第二次到访便到此结束。

再次到来,我有针对性地直接对两位老人进行了访谈。一位是在人民公社时期担任书记的老董爷爷。另一位是第一个互助组带头人、人民公社时期担任队长的许爷爷。

根据口述史的资料和素材,我对两位爷爷进行了访谈。如果说前两天后监生村给我的最大体会是村里在改革之后的巨大变迁。那么今天,在两位老人给我讲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与人们的精神以后,我更多的则是震撼与敬佩。

口述访谈的具体内容,我将会根据录音整理到相应文档,而在这里想记录的是在这两位爷爷身上所看到的那个时代的善良和无私。在那样一个物质水平较低的年代,两位爷爷都在担任着队里和社里的干部,算是说话比较管用的人了,但每当政策对干部有特殊照顾的时候,两位老人却都一致放弃了特殊的照顾,所有的工作,他们都带头干,所有需要干活的地方都会冲在前面。

此外,他们还十分善良,在谈到合作化过程中对于地主与富农入社问题的态度时,我发现爷爷们都是一视同仁的。对待这些成分不好的人,爷爷们甚至还提到,其实一些地主也挺可怜。在他们看来,有些地主家里并不富裕,但就是小农思想十分牢固,认为必须要有地,所以平时过得非常吝啬,吃的和他们这些贫农其实也差不多,好不容易存了钱买了地,结果没多久就土改了,成了土改中最“亏”的一批地主。

而且不得不提的还有爷爷们的记忆力真的很好,对于当时政策的划分讲的十分明白,工分计算、政策名词都说的十分准确。此外,我也很佩服爷爷们正直的品质。直到现在,爷爷们还在教育自己从政的子女,要清正廉洁,要对得起党和人民。这些话,从这些真正做到了正直无私的老人嘴里说出来的时候,会让人热泪盈眶。

访谈终有时 依依惜别情

2018年830日的访谈进行的十分顺利,董爷爷主要回忆的是人民公社时期发生的事情,许爷爷则把整个从土改到高级社的历程讲的比较清楚。2018831日,我访谈的两位爷爷,一位是当时人民公社时期的会计胡爷爷,一位是人民公社初期的队长田爷爷,这两位爷爷在之前的互助组时期也曾担任过一定的职务。在今天的访谈中,这两位爷爷则重点回忆了当时公社工分的计算方法、土地作价的具体流程以及作价标准和当时关于公社物资的具体计算入账。

在大体回忆了整个过程后,由于田爷爷在村庄转入高级社期间曾经外出从军,因此后半部分的事情由胡爷爷进行了一定的补充,两位爷爷的回答正好将这个过程阐述的非常详尽。在这两位爷爷的印象中,那个时代尽管很贫困,但遇到物资方面的问题时,大家都没有太多的私心,包括在我问到大家是否觉得在公社期间土地不再是自己的了以及大家积极吗等问题时。爷爷们都说,哪怕农民土地被收了,也并没有太多别扭的感觉,还是十分积极地耕作土地,拥护毛主席的领导。大家更多的是沉浸在一种非常积极,想要努力去劳动的氛围之中。因为互助合作这种形式很新鲜,大家觉得一起互帮互助干活,还能“拍拍话儿(聊聊天)”是很开心的事。直到大跃进之前,大家生活都还是过得可以的。

到这里,对四位老人的访谈便全部结束了,整个过程愉悦而新奇,调研的内容也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迫切地想要将其写成文稿的形式,将四位爷爷口中的历史记录下来。临走的时候,听到会计胡爷爷说,下次再来,可能就见不到了,我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这四位老人,怀揣着上个时代特有的勤恳与正直,让我看到了这个时代所罕有的品质与风骨。他们确实是农民,甚至没有接受过什么系统的教育,但却正是他们,牺牲了自己,才支撑了我们这个国家得以一步步的走下去并越来越好。这次的调研,感动于心,收获知识。一路前行,无问西东。

董传章

田华坤


徐金海与调研员


胡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