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研究Empirical Research

当前位置: 首页 > > 地方研究

能力孵化:构建小农通往现代化经营“新引道”——基于辽宁省新民市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徐娅楠  责任编辑:赵博睿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24  浏览次数: 3411

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然而在当前农村社会,农民因受自然环境、知识结构和分散经营等的影响,致使其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等消极思想浓厚,农业现代化经营长期面临“无人、无力、无能”困境。有鉴于此,新民市积极抓住农业产业起步这一特殊时期,通过培能育民,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化经营连接之路。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帮民知定位、替民拢资源、助民提技能、带民搭平台的形式,孵化农民能力,从根本上破除农民“不愿、不敢、不会、不立”思维,以此来助推小农现代化经营理念、重心和模式的三重转变,构筑其通往现代化经营引道,最终为农业迈向现代化夯实基础。

一、培能育民:激发现代化经营“内生力”

新民市通过能力孵化,激发农民现代化经营活力,力求打通小农户与现代化经营之间的“堵点”。

(一)以“比”明定位,变“不愿”为“自愿”

为使农民明晰自身定位,新民市三管齐下,逐步扭转农民“不愿”思想。一是算经济账,知收益差距。设施农业发展之初,新民市乡镇干部主动走村头、坐炕头,帮助农民算好经济账。时任周坨子镇党委副书记的荣晓梅介绍:“2008年的时候,我们镇种苞米的亩效益撑死也就1500块钱。但是邻镇扣冷棚的,一亩地一茬就能收入2-3万块,这收益比我们10倍以上还多!”二是看别人干,明发展趋势。为更好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新民市号召各乡镇组织农民外出参观、考察。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仅二喇嘛村就已累计组织参观人数达300人次。村庄刘书记表示:“带出去看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眼见为实,让他们知道干什么能带来经济效益。”三是树带头人,立榜样引领。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推进,各乡镇甚至同一乡镇内部的不同村庄之间,均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导致农民动力不足。“这个时候,我们就选出一些做得好的棚户,让其他棚户以他们为标杆,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周坨子镇党委书记轩维铁如是说。

(二)借“力”拢资源,变“不敢”为“果敢”

干部、村委和党员三方协作,共同发力聚拢资源,改变农民“不敢”思维。首先,干部作保,为民引资金。新民市乡镇和村庄两级干部以自身信誉作保,通过多方活动、协调,为农民引来产业发展资金。据方巾牛村原支部书记祝江全透露,在本村产业起步阶段,其一人就为村民担保贷款资金高达220-230万元,极大的增强了农民发展产业的自信心。其次,村委想方,帮民转土地。由于发展大棚需要光照,所以之前的南北长垄必须调整为东西长垄。“人均3亩地,要想发展240亩地的大棚就得牵扯到40多户的土地流转”,大坨子村书记赵福华说到:“我们村委白天黑夜的做工作,经常一谈谈一宿,直到答应为止。”再次,党员探路,带民闯市场。为保障农产品的销路,新民市所辖乡镇党员曾先后前往吉林、长春、哈尔滨等地拓展市场。据祝江全回忆:“2004年的时候,我们村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运输队,由党员出面、村里出车,将外地的棚菜贩子请过来,在保证他们安全的基础上,解决我们的销售问题。”

(三)以“帮”提技能,变“不会”为“互惠”

新民市多措并举解决农民技术“不会”难题,助其顺利步入现代化经营之列。其一,链资源,跟着学。为解决技术不懂难题,新民市想法对接山东寿光等农业技术发达地区,并让各乡镇每年定期组织机关干部、产业带头人和有示范能力的棚户外出学习。方申村村民周继红说:“外出学习是没有数量限制的,只要我们农民有需要,干部随时随地都可以带着我们出去学。”其二,育组织,相互学。除了外出学习之外,村庄内部自发形成技术互助小组。以方巾牛村为例,“冬天闲下来的时候,大家不再是猫冬,而是全体扣棚户一起坐下来说道说道,谁家是怎么挣钱的,哪些品种挣钱,大家相互交流经验,从而提升技能。”村张书记欣慰地说。其三,引智慧,前沿学。在跟着学、相互学的基础之上,新民市积极鼓励各乡镇引进农业院校,满足技术创新需求,抢占市场份额。西高力村的永泽种植专业合作社在2016年与沈阳农业大学携手,依托高校资源,学习草莓新品种“艳丽”的栽种技术,实现了产量增收、农民增利。

(四)因“需”搭平台,变“不立”为“自立”

针对农民“不立”困境,新民市从成立组织、创设平台入手。一方面,成立合作社,农民变股民。为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和组织化程度,各乡镇大力动员农民成立并加入互助合作经济组织,注重农民从弱势小农到合作社股民的身份转变,同时强调对其权责意识的培育。20173月,马家套村成立渔业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将村域内的水面资源以股份或者份额的形式量化到65位成员,使得成员拥有对资源开发的知情权和收益权等,为其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养成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创办协会,农民做理事。新民市立足产业特点,成立各类协会来弥补政府失调与市场失灵。如方巾牛村于2004年成立棚菜协会,其主要负责选种、宣传、维权等事宜。由于协会内部农民担任理事,因此可以进行技术、管理、市场等信息的实时互通,在保障棚户和经纪人利益的同时,锻炼农民的自立意识。协会会长祝江全表示:“协会不仅能很好的抵御市场风险,更能搞活产业,提升农民的自主性。”

二、以能活产:营造现代化经营“新氛围”

通过能力培育,农民的经营理念、重心和模式均得以转变,小农户与现代化经营的顺利、平稳衔接有了良好氛围。

(一)从“小富即安”到“奋勇前进”,经营理念得以更新

通过经营理念的导入、更新,小农户原有的“小富即安”思想被破除。首先,品牌理念“靶向植入”。为增强农民的品牌意识,新民市曾先后出台《新民市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实施方案》和《新民市推进地产品牌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截止2017年底,新民市共持有商标2855件,其中,辽宁省著名商标22件、沈阳市著名商标21件、辽宁省名牌产品11件、沈阳市名牌产品13件。其次,体验理念“因地制宜”。立足当地特色,新民市积极举办荷花节、草莓节、传统捕鱼节等来宣传生态采摘旅游。兴隆堡镇党委书记赵宇介绍:“我们镇依托温泉和设施农业两大优势,向游客推出旅游套票,使得其在泡温泉之余还可以进行草莓采摘,本地农民对这种体验理念很是认同。”再次,生态理念“破土而出”。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品质,新民市农经局以抽测的方式,对农民所种植的农产品进行农药监测。此外,还以倡议书、责任书、口号宣传等形式,进一步巩固农民的环保意识。据统计,种植大户对安全食品的知晓率已达60%

(二)从“保质增量”到“提质增效”,经营重心得以调整

立足质量兴农战略,新民市积极调整经营重心,使农业产业由“增量”向“提质”转变。一是企业准入门槛提高。新民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通过制定并完善相应的企业准入制度,来确保农业生产环境不受污染。罗家房镇房申村支部书记周继红表示:“因为我们村主要是发展农业产业,所以对环境有污染、对农产品质量有影响的企业,我们绝对不会引进。”二是产业区域布局明晰。在“一核两翼”的产业发展格局基础之上,新民市又借力优势农产品分布特征,打造形成粮食、蔬菜、优质米等10大生产基地。农经局副局长马骉介绍:“合理清晰的产业布局,有助于我们制定规划、建立标准,对产业提档升级大有益处。”三是产品链条延伸到位。靠山屯村因有5200亩的寒富苹果,因此被外界誉为“沈阳市寒富苹果第一村”。依托这一品牌和优势,该村两委干部在经过多次开会讨论之后,决定积极培育和引进果蔬储运与果汁、罐头等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通过延伸产品链条,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三)从“生产为要”到“市场导向”,经营模式得以变革

通过实地调研,调整农业导向,使得经营模式更加契合市场需求。其一,生产规模化。结合农业现代化的实际需求,新民市下辖的大民屯镇方巾牛村开展棚菜规模种植。截止201711月中旬,方巾牛村的温室大棚已发展到1.1万亩,实现了温室大棚全覆盖。村民王大姐欣喜地说:“我们村农民早都不种粮食了,全都是棚菜,人家称我们为‘东北棚菜第一村’。”其二,运作专业化。依托大民屯镇区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和现有的产业基础及现代电子网络平台系统,方巾牛村已实现了对万亩设施农业的设施化、园艺化、信息化等的整体改造,科技化、物流化的专业商贸体系已初步成型。其三,输出产业化。在规模生产、专业运作的基础之上,新民市对现代农业进行产业化的管理与输出。如小梁山西瓜在原料采购、运输、存储等方面均建立起严格的产业保障制度,形成了集植保、种苗、种植、检测、分拣、包装、库藏、电商平台等8个流程于一体的产业链,极大的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化了农业经营模式。

三、能力孵化:开启现代化经营“新时代”

新民市依托农业产业起步这一特殊阶段,注重孵化农民能力,为小农户和现代经营的有机衔接提供可行路径。

(一)能力孵化是小农户适应现代经营要求的必经路径

农民作为农业现代化经营主体,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2017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更是指出,要“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可见,农民能力大小对农业现代化顺利推进的重要程度。新民市通过帮助农民明晰定位、整合资源、提升技能、创建平台等方式,孵化农民能力,使得农业现代化经营有力可借、有人可用。

(二)现代化经营必须以转变农民观念为前提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民现代化。要想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经营进程,必须扭转农民固有的“不愿”、“不敢”、“不会”、“不立”思想,使得其从“小富即安”的小农思维中跳转出来。新民市以激发农业现代化经营活力为重点,通过多渠道、多主体、多举措、多组织来孵化农民能力,培育农民思维,破除了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经营“联手”的观念壁垒,为其顺利衔接打好根基。

(三)小农实现现代化经营的关键在于自立

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提出,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新民市紧紧抓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这一关键话语,通过成立协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小农自立,有效化解了小农无力、无能难题,使得小农有活力、有精力、有能力参与到现代化经营中去。由此可见,助农自立是小农实现现代化经营的关键。

(四)转变小农经营导向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1712月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可见,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转变小农的经营导向。新民市通过培能育民变革农业经营模式和经营重心,使得之前以生产为导向的传统农业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并通过规模化生产、专业化运作、产业化输出等现代经营手段来提质增效,以此顺应农业发展趋势,为农业发展铺就“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