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动态

吹响一流学科建设教学综合改革的号角

作者:管理员  责任编辑:网络部  发布时间:2018-11-16  浏览次数: 2756

本网讯 20181115日下午,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教学研讨会议在高研院二楼会议室召开。名誉院长徐勇教授、院长邓大才教授、教学督导员石挺研究员和姚锐敏教授以及其他院内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邓大才院长主持。

在一流学科建设导向下,研究院大力开展教学改革,自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开设《政治学专题研究》与《政治学经典名著导读》两门课程。为科学评估教学质量,及时、充分地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院就9月至11月初两门课程,共24次公开课在学生中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从评分和开放式建议两个维度,集中就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效果、学理性启发等进行意见反馈。教学助理就问卷调查结果作了简要汇报,并传达了学生反馈的授课建议。

针对问卷调查了解的情况,邓大才教授进一步强调了本次会议的目的和要求,即围绕教学改革相关工作,研究院全体教师进行经验总结与问题分析,吸收学生意见,促进教师授课方式和内容的改进。随后,与会老师结合个人授课情况分别作了发言。

郝亚光老师表示,“事非经过不知难”,通过个人授课、老师点评和学生反馈,发现自己在授课中存在着“填鸭式”传统思维、授课内容“虎头蛇尾”和事实逻辑把握不足的问题。李华胤老师指出,通过授课和旁听,发现自己仍存在理论功底不够、上课技巧生动性、启发性和引导性不足以及缺乏换位思考等问题,并表示要在接下来的授课和旁听中改进授课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张大维老师表示,通过授课和旁听,加快了自己从社会学思维向政治学思维的转变,有利于进一步处理好知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科研思维与授课思维的关系,并在听课学习中提升了自己用大历史观和大系统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刘金海老师认为全体老师既进行授课又参与旁听的方式是从未有过的创新,要争取在这种相互学习中克服当前授课存在的问题。

陈军亚老师则从授课方式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研究生课堂上导师自我发挥空间大,在课堂形式上要注意语速适中抓住学生注意力,在表达上要得当得体,在教学内容上要加强专业性、研究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主动性。黄振华老师也表示要在教学方法上把握好条理性、互动性和有效性,与研究院的调研实践相结合,增强应用性。刘义强老师补充道,应注意把握课堂节奏感,做好授课内容的起承转合,并通过表达核心精华的方式引发学生自学。

听完各位授课老师的发言后,石挺老师、姚锐敏老师和徐勇老师分表进行了总结和点评指导。石挺老师指出,当前授课中存在着逻辑性不足、缺乏大历史观等问题,提出要分清研究生课程和本科生课程的区别,厘清基础课和专题课的不同,并开设逻辑课程和运用新技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石老师还提出研究院要向“田野学派”进步,必须处理好科研、教学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将几个方面的工作做到完美。姚锐敏老师在肯定研究院老师备课授课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四为”方针,建议老师以调动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为目标,在课堂上应该以解决学生课下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为侧重,并根据这一目标选择课堂形式,让研究生“动起来

徐勇老师强调“我们有良好的开端,还需要有良好的过程,只要努力,可以改变过去不好的问题”。他表示,上好一门课要注意四点问题,即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回答疑点,每节课要做到心里有数,侧重政治学重点问题和研究院的研究重点,解决学生知识难点,并联系实际为学生答疑解惑、启发思考。

最后,邓大才老师从“能力、技巧和内容”三个方面,建议老师们注意授课的对象性、目标性、方式性、体系性、策略性和准备性,提出了研究院下一步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具体措施。

据了解,为适应政治学一流学科的建设需要,与“回归学科归属”相呼应,研究院高标准规划了教学改革,经过多次集中讨论和精心组织筹备,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施行。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学专题研究》与《政治学经典名著导读》两门课程,在授课的两个月以来,14位老师共开设24讲,采取全员讲课、全员听课、全员反思的方式,力图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水平,让教学改革落到实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授课反馈,召开教学研讨会议,既是作为教学改革的阶段性考核,也是为了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下一步教学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