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农成果 > 中农研究

自然村自治:在组织再造中激活自治 ——基于三八片区以自然村进行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朱 露 赵 哲  责任编辑:网络部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8-10-12  浏览次数: 5679

佛冈县石角镇三八村下辖30个村民小组,共有9644960人,土地面积逾一万亩,村小组星罗棋布。此外,各个自然村以及小组理事会发展程度不一且各自为政,村民自治一度陷入了“单元混乱、组织缺乏、动力不足”的泥泞之中。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31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多种形式的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其中三八村便被选为了试点之一。为推进村民自治顺利进行,佛冈县三八片区从还原自治单元入手,以党建单元重塑为核,以健全保障体系做保,健全丰富了组织载体、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维护了农民权益,促进了农村发展,并推动了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往现代化迈进。

一、党支部下渗更新:领衔催化村民自治

2016年试点来,佛冈县积极推动党组织设置与村民自治试点结合,在三八片区合理设置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承上启下作用,严格把关党员选拔,培养党员优良品质,保持党支部的纯洁性、年轻化、精英化,发挥党员先锋队的作用。

(一)合理设置:村党组织护航村民自治

过去,党组织止步于村小组。自然村下的村民小组党员普遍不足三人,按照规定无法成立党支部,而行政村党支部单元过大,参与效度低,无法发挥党组织作用,党组织引领效用无法延伸到最基层,纵向到底。为此,三八片区将党支部下移至各自然村。一方面,党支部下移至自然村。党支部单元下移到自然村,等于“责任下放到支部”,切实增强支部工作的渗透力。20142月三八片区重新调整党支部为6个,分别是下里村党支部、上里村党支部、花水潭村党支部、沙罗坪村党支部、白沙岭村党支部、岭背村党支部。另一方面,服务站设立党总支。三八片区党员为115人,党员团体较为庞大,如果将党支部定在片区一级,会导致党员过度集中,如此分配使党员所发挥的功能头重脚轻,无法彻底融入到基层群众中去,因此三八服务站设立党总支部。

(二)持续引领:村党支部积极发挥作用

明确党支部建设在村民自治中发挥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党支部发挥着沟通群众和承接党总支任务的桥梁作用,因此党支部应该挑起示范带头的表率作用,并积极开展党组织活动,不断进步、学习。其一,发挥党支部的上下连接作用。党支部下移后,在政治思想引导、组织协调、服务指导方面更能紧密的连接群众和总支部。花水潭村支书范细强说:“自从花水潭成立党支部,群众办事方便多了,之前要跑很远到三八村,而且还不能妥善处理,往往削弱村民与总支部的沟通交流,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并且及时向党总支反应。”其二,发挥党员群体的精神表率作用。2014年三八服务站下辖自然村成立党支部后,更能方便充分提议,完善许多公益事业,借助党支部充分培养基层的公益精神。有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党员回乡建设过程中,并不是谋求经济报酬,而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回报家乡的“公益心”。沙罗坪村支书宋成武说:“我们党支部一年报酬很少,许多开支需要我们自己承担,我能无偿担任村支书主要是想为村里出一份力,做一下贡献,成立党支部后,党支部提议修建了路灯、硬化部分道路。”其三,发挥组织活动的党性重塑作用。自治重心下移前的三八村,缺乏组织化的党员,犹如“一盘散沙”,不具备充分组织党员的能力,难以有效发挥主体作用,难以通过党支部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如今在自然村这一共同体上,党的组织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党员比以往更及时参加“三会一课”,充分接受“两学一做”,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不少于1次,党小组会每月1次,每月进行12次党课教育。支部委员会按季度或工作阶段,向支部党员大会作工作报告和自身建设情况的报告。

(三)保持活力:村党组织对新生党员的培养

党组织建设是村民自治的根基,在选拔培养党员严格化、规范化、纪律化的同时,又要积极吸纳年轻化精英人才充实壮大党建队伍,催化党组织活力,提高发展能力,使党组织成为服务型组织。其一,严控党组织“入口”。党组织的纯洁性关乎自治重心下移的成功与否。三八服务站深刻体认到真正的共产党员是由“特殊材料”构筑,而这种素质并非人人皆备。因此,党支部要在实践中真正把严“入口关”,严格管控规模,决不能因壮大队伍而影响党支部的纯洁性,决不能片面强调“懂经济”、“会致富”而忽视思想政治诉求。三八片区每年规定2个党员名额,并由党员大会严格把关,做到在庞大的村民群体中挑选精英人才。其二,吸纳能人变红人。为民服务是党亘古不变的宗旨,人才是保障自治组织持续活力、升级,带动集体不断壮大,三八服务站主动出击,要转化优秀人才找组织的被动局面为党组织找发展对象的双向互动,将基层优秀人才吸纳进党组织,为其提供一个更大地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舞台。特别是注重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农村致富能手和骨干教师等基层优秀人才的培养发展。下里村李扬名早年在县城经营建材生意,有充足的创业经验和致富能力,具有奉献精神,三八党总支吸纳其加入中国共产党,李扬名于20179月份受乡镇选任,担任三八服务站站长,致力于服务群众的队伍中去。其三,党员队伍年轻化。自然村自治组织建设,首先要解决“谁来服务”的问题。然而,现在村里面许多村党支委因老龄化现状使队伍建设“青黄不接”,工作开展“有心无力,服务乏人”。因此,年轻党员的视野、能力和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三八服务站党总支部书记宋培信说:“现在注重培养年轻化党员,年轻党员更有干劲和冲劲,思想不会保守,有能力也有精力带领大家搞发展。”

二、下移重塑自然村:健全再造自治“血肉”

三八片区位于佛冈县城区东郊,共有9644960人,耕地面积1950亩,山地面积8500亩,村辖区12平方公里,最远距离三八服务站需要4公里,整体规模较大。同时,各个自然村理事会建立情况不一,发展程度不等,因而三八片区的自治单元调整更多是规模的调整以及自治组织的再造。

(一)单元吻合:规模调整合理化

自然村,往往是一个或多个家族聚居的居民点,是由村民经过长时间在某处自然环境中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佛冈县三八片区回归自然村自治主体,符合当地实际与村民意愿,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主导:首先,血缘认同为根本。三八服务站地处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其历史上形成的宗族关系,在自然村的熟人社会中使得行政村一级的共同体难以形成,例如,其下辖的自然村上里村多以李姓为主,上里村多以宋姓为主,花水潭多以范姓为主,而岭背村多以朱姓为主。并且每个自然村拥有自己的祠堂,单一家族往往构成一个自然村而非行政村。而行政村则是若干家族的弱联合。家族对内具有内聚力,对外具有排斥性,自然村之间难以有效联合起来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其次,历史因素起作用。三八服务站早在合作化时期便将下辖五个自然村划分五个生产队,土地资源多是集中在一起,并且具有公山、公田等复杂的共有生产资料,一是集体土地属于自然村而非行政村,导致农民的农业生产、土地流转等与行政村不发生直接关系,从而村民与村委会缺乏最基本的经济联系。最后,共同生活占主导。三八服务站下辖的五个生产小组,因为地域相隔,生产活动多是各行其是,相对的的生活独立性,使不同自然村农民缺乏长期的联系,也能独立完成整个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形成一个自我运转的“生态圈”。而这种缺乏与外界利益联系的独立的家户。三八片区书记宋培信说道:“虽然中围村小组和禾塘村小组发展较好,但是他们不可能脱离其他三个小组单独成立村委会,他们以前都是在一起生活了,离不开了。”

(二)组织再造:自治载体健全化

三八片区下的自然村实行“五辆马车”共同运作,保障了自治运转功能齐全、分工合理、相辅相成,规范化的自治组织构成了自然村的“生态系统”,是推进村民自治和标准化载体。第一,五辆马车,齐头并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三八服务站下辖自然村成立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理事会、经济合作社、村务监督委员会“五辆马车”,意在使自治重心下移的自然村规范良性运作,从而保障自然村这个共同体适宜的“生态环境”。第二,功能不同,有机互动。在事务处理上,“五辆马车”发挥不同的作用,村级组织带头人按照“四议两公开”(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方法保障各组织有机联系,协同治理,妥善处理村庄事务,形成合理的村务“消化系统”。第三,权限明确、集中发力。村自治组织多做到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监委会和其他组织零交叉任职,提高监督公正能力,正是因为自治重心的下移,使各组织成员能找准各自位置,有事情可做,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汇聚最大能量集中发力。

(三)功能拓展:自治效用多样化

重心下移后的自然村更能妥善处理村中事务,及时维护村民利益。在保障村民的生产生活中覆盖更全面、更广泛。一是维护农民权益。村自治组织以解决群众困难为出发点,以维护村民利益为落脚点。下里村部分土地因奥园地产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农田受损,损害村民利益,激化村民与开发商矛盾。村理事长李文燕与奥园地产公司多次协商交涉达成最终和解,大家互相谅解,开发商承担了200万的合理赔偿,并且向下里村捐赠20万修建文化室。二是调解群众纠纷。村里面经常发生群众利益纠纷,村自治组织人员总会及时赶往纠纷现场进行调解,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让群众能及时说出心中的诉求,再通过大家座谈讨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有效促进纠纷化解。2015年,花水潭村范氏两兄弟因为父辈土地继承问题大打出手,村支书范细强,积极出面调解,通过调查、聆听进而公正准确的判断,最终使两兄弟和解。三是照顾特殊群体。如今自治组织对村里面贫困、特殊群体能够及时给予更多照顾、帮扶。花水潭村低保户范贵苗,因为经济窘迫无钱治病,村委会及时召集全村人筹款给其治病。五保户范秀泉,家里遭受火灾,党支部组织村民筹款出力帮其翻盖新房。四是服务生产生活。自从村自治重心下移,凝聚起自治组织主人翁意识和群众齐心协力做公益的共识,吸引众多村民及在外创业人士主动融入家乡建设中。沙罗坪村依靠党支委牵头,理事会充分协调村民参与捐助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行雨污分流工程,并且拆除2000平方米的危房,致力于奉献乡村建设。五是发展集体经济。为保证村庄自治可持续运转,三八片区开始申报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借此改善村庄经济收入。沙罗坪村整改旧国道边面积6亩,因农田的整改,该段农田无法灌溉耕作,已经抛荒多年,经村民户代表商议,在该地段进行土地整合,建设农家乐1500平方米,发展集体经济,建设完成之后,预计年收入36元,可以改善村民小组的集体收入。

(四)制度健全:自治进程规范化

在村庄自治发展建设过程中,各种机制追求规范化,村民更能充分提出建议和发表意见,扩大了村民群众的“四权”,在自治组织换届、村庄重大事务中,村民能够及时参与,民主决议,重心下移的村庄自治促进村民行使民主权利。首先,选举制度健全。村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采用无记名差额投票选举方式,参加选举的党员应该超过三分之二,方可进行选举;若达不到这个比例,则选举无效。村委成员和理事会委员村长是由村民代表大会选择产生,票数必须超过三分之二方可通过。上里村村支书宋金新说:“2014年成立村委会之后,我们村各组织成员在选举过程中,能充分发动群众”。其次,决策过程民主。在涉及村民利益的事务,村级组织、党员、村民都能更方便参与,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民主提案。村党组织受理提案,提交党员大会酝酿和审议,形成表决事项的初步方案,再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综合党员群众意见,研究确定需提交表决事项,拟订表决方案,随后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并形成决议。下里村在实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充分采纳民众意见,并召开村民大会,全票通过后顺利破土开工。再次,监督过程完善。村两委通过决议公开、年中创业承诺汇报、年底述职述廉评议和村民监督委员会日常监督等方式,接受群众监督、质询和评议。岭背村理事朱永远说:“在财务透明上必须做到一月一公开,一年做一次年度财务、村务总结公开,有重大民主决策事件后,必须及时“上墙”公开。”最后,村规民约嵌入。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合理运行的推手,“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同地域,需要不同的规约支撑。三八片区下辖的自然村于2017年取消原来使用的公共村规民约,都在拟定符合本村实际情况的规约。服务站站长李扬名说:“现在每个村的情况都不相同,适合下里村的规约不一定适合上里村,现在都在重新拟定,目前岭背村两委已经拟定规约,并召开村民大会通过后张榜公开,其他几个村正在拟定,最近也会相继公布。

三、多元保障机制:让村民自治得以实现

为保障村民自治依法、规范、高效运行,人员保障、场地保障和经费保障必不可少。三八村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将村委会下移到自然村一级,人员的积极参与、场地经费的有效保障是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基础。

(一)保障人员发展,让自治有力

党支部和村委会下移到自然村一级,有相应人员要承担系列工作,不仅要保证人员的基本工作落实到位,而且要给他们提供合理待遇和拓宽发展前途。一是明晰权责边界。关于村庄的事务由党支部提议,村委会成员商议,最后开展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三八下辖的六个自然村都实行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主要管理村庄事务,另外村级还成立了理事会,由各村小组和其他组内优秀成员共同组成,理事会主要是对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决策具体执行,协调村民间的关系,解决村内发生的矛盾和纠纷。上里村总人口有1200多人,下辖7个村民小组,党员有40多人,村理事会成员有11人,上里村书记宋金新说道:“成立党支部和村委会之后,我们都是比较忙的,各村小组先负责本小组的事情,他们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们也要去看看,这是我们的职责,村庄再大也要管好啊。”

二是提供合理待遇。要看到基层工作的难处,要理解基层干部的苦处,提供一定的合理待遇是基层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各村小组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村小组长、出纳等小组成员的收入为300-500/年,虽然补贴还较低,但各小组会根据本小组的经济收入多少来调整,这也激励着小组成员要不断提高集体收入。白沙岭禾塘的出纳宋谷扬说道:“现在白沙岭村委会没有什么收入,他们都还往里倒贴,以后把村庄发展起来了,如果他们帮我们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也会考虑从集体收入里面分配一点给他们,但要经过全体村民的同意。”

三是拓宽发展前途。在日常的工作中,优秀的人才会脱颖而出,也会更有发展前途,进行村委会下移可以发现更多的人才,他们的前途可通过层级提拔有所实现,如三八村服务站站长李扬名原为白沙岭村理事长,带领村庄整合土地并引入发展扶贫产业,后经过上级同意将其提拔为服务站站长,望以此增强以能人带动作用。未来也可进一步拓宽发展渠道,打开向乡镇上升通道。

(二)保障场地经费,让自治落地

基本的场地保障和经费保障是自治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一是活动场所多元共享。三八村下辖五个自然村,五个自然村下共有30个村民小组,大多数村小组都建立有自己的文化室。其中,岭背村有1个文化室,花水塘村有1个文化室,上里村有4个文化室,下里村有3个文化室,白沙岭村有4个文化室,各村委会设立在条件基础好、地理区位优越的文化室,其中,有的文化室不仅有村民开会议事的作用,还是村民开展红白喜事的场所。中围村的文化室部分出租给卖石头的店铺,租金4.8万元/年,作为村小组的集体收入;各文化室除了本村人使用,也可以租给外村人使用,租金500/次。

二是办公经费基础保障。三八村成立了村委会和党支部后,目前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党建经费。按照党员数量进行一定补贴,2016年三八村的党建工作经费共4.18万元,其中岭背村的党员数有7人,每年可得到补贴4600元;沙罗坪、白沙岭村、下里村的党员数量分别为14人、15人、17人,每年可得到补贴6200元;花水潭村和上里村的党员数量分别为22人和40人,每年可得到补贴9300元。

四、村落自治成效:单元激活,机制互动,有效治理

清远市提出的村民自治重心下沉,是新时期改善乡村治理的有益尝试,以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又是一大进步,这是解决地方现实问题的自发探索,经过试点,三八村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了农村的全面发展,保障了农民基本权益,完善了乡村治理体系。

(一)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同样不能脱离党的领导,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也不能脱离党组织建设。一是“到群众中去”,党建找到“制低点”。以往党支部设置在行政村,由于村庄范围大,党员分散,且很多村民不认识党员,党员联系不到村民,党群关系弱化。2014年三八村作为村民自治试点村,将村委会下移到6个自然村,同时成立了6个党支部。其中,岭背村党员7名,沙罗坪村党员14人,花水潭村党员22人,上里村党员40人,下里村党员17人,白沙岭村党员党员15人,各村党支部书记由本村党员选举,党支部从“高高在上”到群众中间。白沙岭村党支部书记宋培信说道:“服务群众就是要抢占‘制低点’,深入最底层群众,才能实现党的领导作用。我从2014年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一直在忙村里的事,我老婆经常抱怨,但我知道现在老百姓把我们当做家长,我们做书记的就要为老百姓做事,她肯定也会支持我。”党支部书记是党的领头羊,个人的有效带领是党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础。

二是“不忘初心,为民服务”,党员找回归属感。以往党支部组织党员开会,因范围大、距离远导致党支部开展活动难度大,党员多以自己私事推辞,“举手党员”、“投票党员”的现象很多,党员难以在党组织生活中真正学习到党的基础知识,难以提高党性修养、了解时事政治,党员身份认同度较低。岭背村的党支部书记朱永远说道:“以前三八村叫开党员大会,说的都是其他村的事情,我组织村里的党员们去开会,他们都各种推辞不愿意参加,现在我们支部开会讨论的都是本村事务,叫一声就到了。”党员归属党组织,党组织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让党员实现自身价值,坚持为人民服务。

三是“能人变红人”,为党组培养主力军。只有提高党的领导能力才能永葆党的旺盛生命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在于挖掘农村中的优秀人才并将其吸纳入党。三八村将自治重心下移到自然村之后,各村涌现除了一批能人,他们不怕吃苦、乐于奉献,将老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花水潭村的范细强在村中没有文化室的情况下,将自家房屋的二楼作为下移村委会的办公地点,并组织村民们修建路灯、自来水等工程,范细强在2016年积极发展成为党员,并表示会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二)农民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村民自治下移到自然村一级有利于保证农民主体地位和保护农民基本权益。一是保证农民主体地位,参与协商村庄事务。三八村下辖30个村民小组,在村委会下移之前,各村小组之间因利益联系不紧密难以形成较好的参与协商机制,“形式会议”现象较多,多小组合并而来的行政村村民对“大村”事务往往缺少关注度,无心参与。村委会下移到自然村一级,自治单元合理化让自然村的事务因利益关联度高能够实现小范围商议、短距离传达。白沙岭村的永隆在小组集体土地修建了400平方米的商铺用于出租,每年租金12万元,小组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通过开户代表会议来决定这些集体收入的用途,可以用来修建村庄公共设施,也可以直接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关于村庄事务的话语权直接从小组长手中转移到村代表和多数农民手中。

二是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未进行村委会下移之前,村庄有村民私占公共土地的情况,小组长因为怕得罪亲戚、熟人不愿出面去解决事务,多种矛盾纠纷因为不好管、管不好而不了了之。村民自身权益得不到维护和保障,对村委会、小组长等人缺乏信任。村委会下移后,由村民自主选举出有能力的人来担任委员、理事,真正服务群众。白沙岭村的五金厂每逢下雨天气,厂里的碎玻璃和石头都会冲到农民的田地里,毁坏庄稼,村书记和理事会成员主动和五金厂负责人联系,为村民争取到了一定赔偿。

(三)农村建设成果惠泽民生

以自然村为单元的自治,激活了农民的自治力,改善了村庄情况,让农村建设成果惠泽民生。一是改善村庄环境,实现生态宜居。上里村散围的普通农户宋神有回忆称:“以前我们村没有固定垃圾箱,村民都是到处乱丢垃圾,道路也坑坑洼洼,看起来特别乱。”上里村委会和理事会共同引导村民们改善生活环境,首先带领村民们清除房前屋后的垃圾、杂草,其次村委会向三八服务站申请了两个垃圾箱放在村口,最后还制定了相关的卫生制度,让农民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此外,散围村还进行了道路硬化,修建自来水工程,修建村庄路灯等村庄公共设施,改善了村庄生活条件,实现了村庄的宜居。

二是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农民收入。白沙岭村人均土地0.4亩,土地碎片化严重,无法形成规模种植。村委会和理事会积极开展土地整合工作,与企业合作发展长效产业。新屋村整合了100亩土地发包给绿化公司种花,中围村整合了10亩土地给老板种大棚蔬菜,提高了农民收入。中围的普通村民说道:“我家有一块0.6亩的土地,年轻人出去打工了没有时间种,我们想送给其他村民种他们都不要,现在土地整合了包出去,我们还能拿到租金。”

三是提高精神面貌,发扬乡风文明。过去村庄年轻人一年到头在外打工,老年人留在家种地,很少开展娱乐活动,村民精神生活匮乏。村委会下移之后,六个自然村分别成立篮球队,春节期间三八片区举办篮球比赛,中围村修建了球场、文化广场和一些娱乐设施,2015年村集体出资1500购买音响,组织村庄妇女跳广场舞。白沙岭一位年轻人说道:“去年过年,我们基本都是在准备篮球比赛还有村庄春节晚会,以前过年回家来就是打牌,运气不好一年到头挣的钱几天就输没了。感谢我们村书记带领大家把村庄建设得这么好,听说以后还会举办书法、象棋比赛呢。”

(四)健全基层治理体系与提升治理能力

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际上,三八村的村落自治实践正是对此命题的有力回应。具体体现在:一是建立村规民约,加强法治保障。三八村下辖的30个村民小组各不相同,统一的村规民约有时候并不能解决村民的是实际问题。下移村委会成立之后,积极挖掘农民智慧,将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行为总结提升为具体的村规民约条例,让更多的人能够知晓和遵守,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沙罗坪的仓前村,规定文化室由专人管理,村民的婚丧嫁娶酒席需在文化室举行,结束后要负责卫生清扫,将用具摆放整齐,外村人用文化室需交500元的租金。对乱扔垃圾的村民,第一次进行警告,第二次进行罚款处理等。白沙岭的中围村规定土地每五年按照人口进行调整,并且对参与土地分配的成员资格进行了细致的界定。

二是发挥乡贤作用,推进德治建设。村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村民发挥作用,下移村委会成立之后,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将优秀能人纳入村民理事会。上里村村民宋天明是一名退休老干部,在村文化室建设、道路硬化、建饮水工程等项目中,他积极捐资并联系工程队,帮助村民解决难事,他的奉献精神让他在群众中很有威信,多次解决了村委会解决不了的纠纷问题。白沙岭上围村和新屋村新上任的小组长,上任2个月就将拆旧建新工作提上日程,其中最快一次开会只说了六句话村民同意后就散会了,工作效率高。有道德、有知识、有魄力的村庄乡贤提高了村庄治理能力。

三是成立多元组织,提高自治水平。以前的三八村只有部分小组有传统自治意识,且大多是为解决宗族事务,多数小组都没有成立组织,自治程度不高,自治内动力不足。下移村委会成立之后,六个自然村都成立了理事会,理事成员由本村委会提名,经户代表同意通过,理事会积极组织开展村庄公益活动,协调解决村民矛盾纠纷。白沙岭书记说道:“我们村的禾塘和中围两个小组因为分不开,就一起组了个理事会,禾塘有3个理事,中围有4个理事,现在一起申报了示范村,由理事会做具体工作”。

五、育活载体,激活内力:三八村村落自治的下一步计划

村民自治试点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不断面临着挑战,在新的发展时期,为了自治进一步落地,取得更好成效,还应注意理事会作用有待挖掘,集体经济有待发展,自治动力有待提升。

(一)理顺组织关系,强化理事作用

党支部、村委会下移之后,村庄实现了多组织治理,要理清各组织间的关系,主要发挥理事会的牵引作用。一是培育多样自治载体。合理单元是激活自治的重要条件,单元的合理性涉及到人口数量、地理区位、产权归属、利益相关性等,村委会和党支部下移到自然村一级是多种因素决定的结果,毋庸置疑。但要对理事会等自治载体有正确定位,可以培育多种理事会类型。村委会要充分考虑各村小组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条件,提高村民自主成立理事会的积极性,只要有利于自然村或村小组发展,都鼓励其成立。三八村目前有一下几种情况:一是村小组单独成立理事会。如花水潭村的上角,白沙岭的永隆,下里村的高围,上里村的坣仔等,这些小组的经济发展状况较好,有单独成立理事会的条件,可以积极培育,增强其自治能力。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小组成立理事会。如白沙岭的上围和新屋、中围和禾塘,两个小组之间土地房屋无明确边界,村民生活也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共同组成一个理事会,共同管理村庄事务。三是整个自然村共同成立一个理事会。如岭背村,人口规模小,经济发展较慢决定了只能三个小组共同成立一个理事会。

二是发挥理事会的牵引作用。村庄发展离不开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但农民往往力量分散,缺乏牵引力量,理事会是农民最重要的自治组织,由农民自主成立,带动全体村民参与到建设村庄中来。理事会是党支部重要决策的主要执行者,向上联系党支部,向下联系人民群众。目前三八村部分小组过去没有自治意识和自治传统,刚成立的理事会还需要靠党支部的引领,才能真正发挥理事会的重要自治作用。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实村民自治内力

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才能不但激发村民的自治内力,并让村民自治长期发展。一是推进土地整合,找准发展“金钥匙”。发挥党组织领导以及村民自治作用,拟定土地整合规划方案,尊重村民耕种意愿,保障已承包土地者基本权益,在稳固村民承包经营权基础上,实现土地整合规模化。可加强学习清远其他地区整合经验,如英德活石水村“口粮田 机动田 外包田”的土地调整模式,既保障农民基本承包权,又放活经营权。

二是深化资金整合,鼓足发展“钱袋子”。由于目前试点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整合尚未完全完成,因而下一步将继续加强资金整合,为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发展规模经营充实“钱力”。对于三八片区各村委会而言,由于村委会下辖若干村小组,资金整合应着重强调公共服务建设目的,结合美丽乡村创建实际需要以及村庄公共服务发展需求,采取单小组、多小组或者自然村整合的形式,进行整体整合,整体建设,保障资金使用公平以及发展成果共享。
三是发展规模经营,增强发展“内动力”。在土地整合基础上,积极发展土地、技术、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社,丰富规模经营类型,鼓励发展多样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培育服务型合作社,加强村民、合作社、市场的纽带建设,学习探索如连州农事服务超市“合作社 公司 基地 农户”等多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增强农业产业发展潜力。

(三)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增强自治意识

全面建设美丽乡村,佛冈县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三八村要抓住机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提高农民自治意识。

一是积极发挥理事会功能,倡引农民共谋公议。要保证村民自选成员,搭建如事务理事会等多种自治团体,在理事会成员当中明确分工,发挥集体智慧,还可通过互联网议事等模式提高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度,了解群众发展意愿,吸收村民广泛意见。

二是各组织明确责任,引导农民共筹共建。建设美丽乡村,要靠农民自己的力量,积极引导农民整合土地资源、筹集发展资金、集中人力资源,目前三八村在积极申请创建六个示范村,政府要积极引导,党支部要正确领导,借此机会带动起村民的自治自理意识,让农民自主筹工筹劳,学会利用市场的力量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三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现农民共理共管。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培育农民的自治精神更是一个长久过程。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民需要团结合作,共同规划,培育共治意识;在创建后逐渐形成村民自我管护机制,如划分党员责任片,建立志愿保洁队伍等形式,调动长效自治,让美丽乡村成果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