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村研究 > 农村文化

仪式的群体表达——以美姑县彝族农民达者某某家的尼木措毕仪式为例

作者:曲比阿果  责任编辑:中农网  信息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18-09-19  浏览次数: 2170

【摘 要】关于彝族尼木措毕的研究论文较多,但从仪式的群体表达的角度讨论凉山彝族尼木措毕仪式,是一个崭新的视角。尼木措毕仪式是凉山彝族几乎每个家庭都要完成的一场大型的宗教仪式,仪式的动力基于完成历史责任或期望通过本仪式获得预期效应等原因。仪式本身耗资巨大,仪式过程繁琐,需要群体的参与。整个仪式由不同群体在仪式过程中相互协作来完成,尼木措毕仪式的群体表达增强了族群认同及凝聚力。

【关键词】仪式;群体;表达;尼木措毕


尼木措毕,简称措毕,是凉山彝族以祭祀祖先、生殖繁衍为内容,送灵归祖为任务,人丁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目的的宗教仪式,至今保留完整。彝族先民供奉祖灵的传统,远在母系氏族时期就已经存在。尼木措毕以宗族或家庭为单位,按下一代送上一代的规律,在冬季择吉日请毕摩进行,仪式通常需要3~7天,其归向是将家中供奉的祖灵牌玛杜通过特定的祭祀程序后送往象征祖界的祖灵箐洞。尼木措毕是宗族的社会公共事务,仪式花销大,需要集群体力量来完成。仪式目的迎合了参与人的心理要求,通过仪式希望子孙繁衍、平安。尼木措毕的参与人群有各类群体,少则一百多人,多则二三百人,参加尼木措毕的群体在仪式过程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在仪式过程中以群体的形式来表达。

一、凉山彝族为何尼木措毕

凉山彝族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是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而尼木措毕仪式是凉山彝族宗教信仰最直接的体现。在人类宗教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信仰与仪式始终是宗教的两个重要范畴,各种宗教都有对神灵的信仰,而表达乃至实践信仰的行动就是仪式[1]P.2

目前在凉山彝族地区能完整主持尼木措毕仪式的毕摩为数不多,仪式花费大,但凉山彝族一直将尼木措毕仪式传承至今。彝族地区为何要进行尼木措毕?是否所有彝族都要进行尼木措毕?笔者访谈了达者家措毕仪式的主毕摩。

凉山彝族措毕是因为传说很早以前彝族地区儿子还没有生下来父亲就总是死掉,后面做了措毕后就父子平平安安,父子就能相见了。彝族人认为措毕能使子孙幸福安康。凉山彝族几乎都要措毕,暂时不措毕的人家主要是因为时间和经济条件不允许。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不会措毕。措毕是祖先留下来的一种文化,现在成了一种传统。到目前,我见证了美姑县最出名的两场措毕:欧其家和俄其曲比家的措毕仪式。欧其家的措毕出名的原因是因为仪式主家十分富裕,在措毕时增加了各种各样竞技娱乐活动,卡巴也多,整个仪式花销大,是一场十分豪华的措毕仪式。俄其曲比家的措毕仪式出名的原因是,仪式主家十分贫穷、经济条件没法支撑这场仪式,但仪式主家有很高的威望、朋友多,所以仪式主家的措毕仪式是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完成的。仪式花费大,也是一场较为豪华的措毕仪式。两场仪式出名的原因都是因为措毕的场面大、花费大,但一场是仪式主家富裕、另一场是主家贫困靠亲戚朋友的实力来完成的。

凉山彝族相信举行尼木措毕仪式,通过仪式,活人和逝者从此分隔,各有各的生活,不再打扰彼此。汉人有钱买田土,彝人有钱做尼姆(送灵)。人死后,其灵魂必须通过尼姆措毕送灵仪式方能成为祖灵。归祖是死去的祖先生前最大的心愿与最高目标,为祖先送灵也是活着的子孙对父母、对祖先所尽的最重要的人生义务[2]P.83

二、达者家的尼木措毕

达者某某家位于美姑县巴普村9组,和该村的6组隔了一条河,也有两个组混住的情况。两个组一共有213户人家,村民主要是达者、吉吉、阿卓、曲比、乌尔等家支。达者家支在巴普村一共有100多户。巴普村离县城较近,步行只需20多分钟。该村东面是俄普村,北面是柳洪村,西面是基伟村,南边靠近美姑县城。据仪式主家达者某某介绍,近二十年来,9组和6组大约有20多户完成了措毕仪式。该村2018年就有五场措毕仪式,分别是:2018121日达者家的措毕、乌尔家的措毕、2018126日达者家的措毕、2018129日曲比家的措毕、201828日吉吉家的措毕。

达者某某家的尼木措毕仪式,是凉山彝族措毕中难得一见的最高层次的尼木措毕。除了一般措毕仪式的程序外,还增加了尼木伟匹两个高级别的仪式。据仪式的主毕摩介绍,尼木伟匹是大毕摩阿苏拉者开创的。如今美姑县境内的毕摩,能作高级别尼木措毕仪式的只有几个毕摩,拥有这个仪式需要的经书《乌普普勒》的毕摩也不多。措毕中的嘎,主要是针对麻风和等这些疾病。据说仪式主家爷爷辈的措毕就是按现在的程序进行的,后因子孙人丁兴旺、家人平安,就沿用了爷爷辈尼木措毕的仪式程序。仪式主家除一个叔叔健在外,父亲及其他几个叔叔都已经去世多年。主家尼木措毕的玛杜是仪式主家的父亲和母亲、仪式主家的哥哥和嫂嫂的玛杜

达者家的尼木措毕仪式由三家人共同承担:达者家一共是3个弟兄,大哥和嫂嫂已经病逝。仪式由两个达者家的弟兄及逝去的哥哥家的儿子一同承担。真正的仪式主家是达者家的小儿子家,这是凉山彝族的传统。大的儿子分家后,父母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小儿子成家后,有的分家,有的和父母同住。父母的祖屋就由小儿子继承。父母去世后,玛杜就放在小儿子家。仪式主家一直小心翼翼的保管父母的玛杜20177月仪式主家的母亲去世后,就开始准备措毕。选定措毕的日子是2018126日,属彝历中的马日,适合措毕。

尼木措毕是凉山彝族家庭的大事,仪式准备和仪式进行会有不同的人群来参与,如亲戚、朋友、姻亲、家支成员等,群体性成为仪式最重要的特征。不同的群体在仪式中分工明确、缺一不可,形成仪式的整体布局。凉山彝族宗教仪式的群体表达方式,展现了彝族宗教信仰的一种精神特质,达者家尼木措毕仪式通过以下各类群体来表达。

三、参与尼木措毕仪式的群体

达者某某家尼木措毕仪式的参与群体有这样几类,代表了凉山彝族尼木措毕仪式参与人群的模式。

(一)仪式主家

仪式主家是仪式的发起者、召集者。除了真正意义上的仪式主家外,住在一起的同一个家支成员都是仪式宽泛意义上的仪式主家。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准备仪式用的钱和仪式用牲、毕摩的约请、通知姻亲、通知帕木、通知亲戚朋友及接待仪式上来的所有人。达者家的措毕,有本家不同年龄段的一百多人参加,参与前期的准备、服务仪式、参与整个仪式过程。措毕仪式最后程序是送灵牌去达者家的山洞与祖先团聚,送灵牌的队伍中,除了琼莫外,其余都是达者家支的男性。

(二)准备仪式用神枝、神树和插神枝的群体

凉山彝族措毕仪式用的神枝称为,神树叫如波。措毕仪式用到各种各样的神枝,数量巨大,几个人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准备仪式用的神枝、神树的工作也具有群体性。达者家仪式用的神枝、神树是由10多名男性开车去黄茅埂采集的。包括仪式用的玛井和神枝、三棵神树和仪式上用的依依。黄茅埂海拔近4000米,因为海拔高,没有猪、狗之类不洁的东西去,放牧都很少到那里,加上黄茅埂是凉山最有名的大毕摩的发源地等原因,大家认为那里生长的树和竹子是最为洁净的,所以尼木措毕这样神圣的仪式,仪式主家与朋友就去此处拔竹根和砍树。有趣的是当地木材检查站的人只要看见那颗措毕仪式上必用的玛井,就会放行。

除了准备神枝外,在达者家措毕仪式过程中需要神枝的仪式几乎都是由毕摩群体完成。其中插神枝工作量最大的是在28号下午,是为29尼木伟匹仪式准备的。28号下午除三个毕摩在主持不同的仪式外,其余在场的四个毕摩就在仪式场上插神枝。现场还有主毕摩的两个儿子参与。主毕摩拿出一幅仪式用的插神枝图,不熟悉的毕摩就可以看着图来布局神枝。六个毕摩几乎没有休息,花了近4个小时的时间才完成第二天仪式的插神枝的活。神枝插完后,仪式主家就要守在仪式场地边,以免第二天仪式主家还未过神枝,就有猪、狗等不洁的家畜提前过神枝。

(三)西姆洛姆的群体

达者家的措毕,成立了西姆洛姆小组。组长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吉吉马加,成员是达者依铁、达者依夫、达者尔几、吉吉石铁。其中吉吉马加的角色是毕兹,就是负责和毕摩交接,为毕摩服务的总指挥,也是仪式主家屋外的指挥。他熟悉措毕仪式的整个程序,哪道程序需要什么,就提前通知西姆洛姆准备。据说他参与过五次同村的措毕仪式的指挥,深受仪式主家的喜欢。达者依铁充当色兹的角色,是仪式主家屋内事情的指挥,主要任务是保管仪式上用的各种牺牲,屋外需要什么都从他这里取,所以也是仪式主家的守门员。在仪式过程中,准备的仪式用牲不能弄丢,另仪式主家在家里进行的几次招魂仪式,都由他直接做后勤工作,最为直接的就是准备招魂鸡,在仪式过程中按毕摩的要求打理招魂鸡。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其他成员和来仪式帮忙的人听他们调遣。

西姆洛姆包括各家支的人员,如吉吉家支、俄其曲比家支、乌尔家支等,其中仪式主家的本家达者家支是主体。除了有事在外的,达者家支的年轻男性都来帮忙了,其中也有许多中老年的,他们服务于仪式就是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的甚至是来凑人数、图热闹。除了完成仪式上所需的服务外,在毕摩仪式休息的过程中,西姆洛姆的也会有一些休闲项目,如玩扑克。

吉吉某某,60岁,住在巴普村6组,和仪式主家隔了几片地和一条小河。因为和仪式主家关系好,虽帮不上大忙,但全程出现在措毕仪式上,并给仪式主家200元的礼金。28号下午和另一个同年龄段的达者家的一起在仪式场上编仪式上需要的麻觉

这里谁家有事都相互帮忙,否则以后你遇事时没人来。都是邻居,就该相互帮忙。1299组还有一家俄其曲比的也要措毕,今天在场的许多人都会去帮忙。我今天就准备先去他们家把尔普给了。

(四)仪式的主持者、服务者毕摩群体

达者家措毕仪式的主毕摩是居住在仪式主家附近的俄其曲比家的毕摩。他是凉山毕摩阿苏拉者派25代毕摩,仪式主家的父亲是主毕摩的舅舅。仪式主家从爷爷辈就请主毕摩的爷爷来完成不同的仪式,主毕摩已经成为仪式主家的毕色。这次措毕,仪式主家在羊胛骨卜选毕摩时,就只有一个候选毕摩,即主毕摩。占卜后主毕摩适合来主持这场仪式,因此主家一个多月前就上门约请毕摩。凉山彝族的尼木措毕都集中在彝历年后至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一天内在不同的地方有几场措毕仪式,也较为常见,所以仪式主家选定心仪的毕摩后,一定要提前约请,否则其他的人抢先约请该毕摩后,仪式主家就只能重新占卜后再约请其他的毕摩。26号晚上毕摩来仪式主家时,带来六个毕惹。因达者家的尼木措毕仪式的程序多、层次高,仪式进行到第三天即28号时,毕惹有十二个。其中有临时来帮忙的毕摩,跟主毕摩一起完成所有仪式过程的有6个毕惹,加上三个家庭各自约请的毕摩,最多时达到15个毕摩。这场仪式中的毕摩全是俄其曲比家的,主毕摩的哥哥、弟弟、堂弟、侄儿都在其中。他们既是这场仪式的主持者,又是这场仪式的服务者。主毕摩和毕惹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四天三夜的仪式,毕摩群体一直服务于仪式。26号晚上仪式开始至29号下午,主持了咒鬼、招灵、净灵、转棚、接种、嘎波、招魂、送灵等仪式。许多仪式过程都需要几个毕摩同时一起完成,有的仪式需要六七个毕摩一起诵读不同的经文,负责不同的程序。毕摩除了中途偶尔休息外,一直在仪式现场。尤其是28号晚上是仪式程序最多的一个晚上,十多个毕摩轮流上场,仪式一直进行到凌晨四五点才结束。凌晨六点毕摩又开始下一个仪式。

今年已经完成三场措毕仪式,28号同村的吉吉家的措毕仪式也将由我主持。29号下午达者家的措毕仪式结束后,我和几个毕惹就要去县城水厂附近的牛库某某家作较为大型的仪式。除了中途帮忙的几个毕摩外,其余一直服务于仪式的几个毕摩都会一起去。在措毕仪式这样的大型仪式中,毕摩多,仪式就可以节省时间。只要有大型的仪式,我的固定团队都是这几个毕摩,全是俄其曲比家的毕摩。毕惹中有一个毕摩也是美姑县有名的大毕摩,他去主持措毕等大型仪式时,也会邀请俄其曲比家的毕摩,这个传统已经成为一个习惯了。

毕摩群体在仪式中的集中表达,是措毕仪式过程的核心,其他各类群体的仪式表达都是围绕这一群体来进行。毕摩群体是尼木措毕仪式中的主角,是真正意义上的总指挥。无论是仪式主家还是参与仪式的各类群体,都要配合毕摩群体完成整个仪式。

(五)帕木、俄沙

帕木是指仪式主家主妇的娘家人提前带卡巴来仪式主家,给予仪式主家一定的财力帮助。彝族女性嫁到男方后,这也是第一次需要展示女性娘家实力的场合。娘家人接到仪式主家的通知后,开始筹备卡巴。一般按血缘的亲疏来出卡巴的多少,同一个家支内部,按平时的尔普规则,一起出卡巴。帕木在主家措毕前,择吉日送卡巴到主家。

俄沙即姻亲,是尼木措毕仪式中的主角。仪式主家有两个姐姐,分别嫁给家支和阿余家支。来参加措毕仪式的姻亲在仪式之前就准备好仪式用牲、给仪式主家的赞助金等,组成庞大的姻亲队伍来仪式现场。他们来仪式主家的时间是127日中午。姻亲来时,仪式主家在路上迎接。措毕仪式是姻亲展示实力的一个平台。这一群体在仪式过程中,一直是仪式主人、毕摩和围观人员关注的群体,无论是给予仪式的资金、参与人数、礼金的数额等,都会在无形中被比较和评论。一个措毕仪式的参与人数、隆重程度等,姻亲的经济实力也是决定因素。

(六)伙觉群体及观众

伙觉是尼木措毕仪式中观赏性最强的环节、也是姻亲和仪式主家大把发卡巴的环节,因此无论是从毕摩的角度还是仪式主家或参与的人群来说,都认为伙觉是最热闹的环节。伙觉即转青棚,围着搭好的青棚转圈,分不同的群体轮流转棚。在转棚的过程中,给四周的人撒钱、烟、糖果等,过去还有撒碎金碎银的,转棚的群体有仪式主家和姻亲。达者家尼木措毕仪式伙觉和围观的人大约有二百多人。姻亲每次转棚时,都向围观人群撒钱,小孩们乐此不疲的抢卡巴。仪式主家转棚时,除了男性外,还有打扮十分漂亮的年轻女性参与。伙觉成了衡量姻亲经济实力的一个场面,也成了民间选美的一个场合。有的家庭措毕伙觉时,还会有赛马、摔跤等竞技性的娱乐活动,参与人群更多。

(七)达体舞的参与者

达体舞是流行于凉山的彝族集体舞,其音乐和舞蹈动作大多来源于彝族民间。达者家的尼木措毕仪式上也出现了达体舞,即27号晚上,客人和主人一起跳达体舞至凌晨两点。达者家的一个年轻女性说:

按仪式的要求,27号晚上达者家的人都要吃好,额头上抹上锅烟,不能睡觉。为了打发时间,就在仪式主家屋外的平地上用音箱放达体舞音乐,男女老少都在跳舞。每个人都收获了姻亲给的卡巴。音乐是通过手机来搜的,音箱平时就有,许多大型的活动,大家都要跳达体舞。

27号晚上跳达体舞的人群里,有西姆洛姆的、仪式主家的女性、姻亲等都参与其中,大约有七十多人。由于天气寒冷,在中间烧了一堆火,变成了篝火晚会的现场。达体舞出现在尼木措毕仪式中,是传统仪式内容的现代变迁。达体舞由几个年轻人召集,对仪式过程中隐藏于幕后的仪式主家的女性们来说,这个场合,她们成了主角。

(八)卡巴尔行为的群体表达及群体受益

尼木措毕仪式少则三天三夜,多则七天七夜。仪式本身的花费较大,其中卡巴尔的行为最具群体表达。卡巴尔就是要礼金、要红包之意。在措毕仪式中,从仪式开始到结束,卡巴尔的环节贯穿全过程。仪式开始前,主妇的娘家人来仪式主家帕木时,就是带卡巴来给主妇,卡巴惠及的人较多。第一是主妇,她是帕木重点扶持的对象,在凉山彝族习惯里以沃尔点的形式给予帮助。第二是主妇同一家支的嫁在当地的妇女,帕木给的卡巴也会较高。第三是仪式主家的其他主妇,帕木给的卡巴也较高。第四是帕木要给仪式主家同一家支的所有媳妇以沃尔点的形式的卡巴。第五是给在场接待帕木各个角色的卡巴,如烧火的、杀牛的、砍肉的、做荞粑粑的、推磨的、迎接帕木的、来喝酒的等等。仪式开始时,第一步就是群体卡巴尔。达者家的措毕仪式中,2018126日接近黄昏时,主毕摩带着五个毕惹到仪式主家,仪式主家的男性穿戴整齐后在门口迎接,这时毕摩会选择在一棵果树下,给仪式主家献上一碗酒,并念一些祝福语。仪式主家在得到毕摩的祝福和献酒后,就会给毕摩卡巴。仪式主家的每个成员都会给卡巴,在场的达者家的人,也可以给毕摩卡巴。仪式正式开始到结束,群体性给卡巴、卡巴惠及群体性的行为一直持续。如仪式主家的青年男女打扮一番,然后等待在姻亲来的路上。姻亲会给迎接的人、帮忙来牵杜莫的人现金卡巴,另外围观的人群也会得到卡巴,以糖果、烟、人民币的形式撒向人群。卡巴的集体性表达在伙觉环节达到高潮,每一次不同群体伙觉时,都会向旁边的人群撒卡巴。达者家的两家姻亲,在伙觉环节直接撒给人群的人民币分别是5000元和6500元,糖果及烟的费用未包含其中。在场的许多达者家的年轻人说,整个仪式下来,每个人普遍有四五百元的卡巴,其中一个达者家的年轻人因为在27号晚上守了一夜的青棚,得到4000多元的卡巴。据笔者观察,措毕仪式的全过程中,只要有毕摩主持仪式,就会有仪式主家和在场的其他人给卡巴。如咒鬼、唤魂、净魂、招魂、献祭、打牲、送灵等一系列的仪式过程中,不仅是仪式主家给卡巴,在场的其他达者家的也会给卡巴。在仪式过程中,琼莫也会得到不同的人给的卡巴。琼莫是仪式中保管灵牌的人,一般都由无儿无女的人充当,达者家措毕仪式的琼莫来自于黄果洛乡的乌尔家支,因为其他人对他的好评,仪式主家就选择了他。他在仪式过程中,要妥善保管玛杜、从仪式主家屋顶去偷玛杜也是他的任务,所以琼莫这个角色在每次完成任务后,都会有仪式主家给卡巴。在这场措毕仪式中,笔者因为是跟着毕摩去调查的,所以毕摩在分卡巴时,也给笔者分了两次,一共是200元。第一次是在127日早上的招魂仪式上,主人家用300元赎回招魂猪,毕摩就分了100元给笔者。第二次是在29号下午仪式快结束时,仪式主家用500元赎回之前借来的踩神枝用的马。毕摩说这是规矩,就是为了兹莫格尼,又分给笔者100元的卡巴。接待姻亲、接待帕木时,达者家的许多女性会给客人敬酒,客人也会给卡巴。尼木措毕仪式历时几天几夜,在每一个仪式结束时,仪式主家都会给完成该仪式毕摩的卡巴。在凉山彝族宗教仪式中,尼木措毕仪式卡巴的给予者和收受者都是群体性的,惠及程度高,在场的人人有份。

四、凉山彝族宗教仪式的群体表达及原因分析

凉山彝族的措毕仪式、一般的季节性的吉觉、西哟布仪式等,都带有仪式的群体表达的特征。如尼木措毕仪式少则一百多人参加,多则三四百人参加。仪式过程就是由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角色在仪式过程中穿插进行的。措毕仪式需要集群体的力量才能完成。吉觉、西哟布仪式也是如此,整个仪式过程也是由群体来表达。如美姑的彝族家庭举行吉觉仪式时,住在附近的邻居、亲戚会去仪式主家帮忙。除了服务于仪式的西姆洛姆的人员不需要带礼物外,其他参与的人都要带上礼物。如买酒给仪式主家就是最为普遍的方式。仪式时来参与的人越多说明仪式主家的人缘越好。在美姑县城的彝族家庭里,汉族人也会去彝族家里参加仪式,算是捧场吧。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仪式举行时主家对参与人的热情和参与人对如何参与仪式的礼节,都能看出仪式已经成为一种群体的互动行为。社会交往、联络感情、增强仪式效果等都包含其中。很难想象凉山彝族家庭的某次宗教仪式中只有毕摩和主家在场,当然除了一些特殊的仪式外,一般吉事毕摩的仪式都会有一定数量仪式主家以外的人参与。仪式氛围和参与人的心情几乎等同于参与某个节日。

“仪式能够在最深的层次揭示价值所在……人们在仪式中所表达出来的,是他们最为之感动的东西,而正因为表达是囿于传统和形式的,所以仪式所揭示的实际上是一个群体的价值。我发现了理解人类社会基本构成的关键所在:对仪式的研究”[3]P.6

无论是季节性的宗教仪式还是大型的尼木措毕仪式,彝族人都以群体参与的方式进行表达。给仪式主家送礼物或给仪式主家扎场子、帮忙等方式,让仪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交场合。笔者认为,尼木措毕仪式的群体表达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彝族社区重要事务需集群体力量才能完成

凉山彝族一直延续着同一家支集中居住的模式,这与过去生产条件有限,只有集群体的力量才能完成大型的事务有关,需要抱团才能生存。同一社区、同一家支内部在应对大事或急事时的处理原则,核心内容就是集群体力量来完成。一家有事,村子里的其他人都会来帮忙。如建新房、婚丧嫁娶、宗教仪式等,都是靠群体的力量来完成。像尼木措毕这样的大型仪式,更需要各类群体的积极参与。仪式工作量大、仪式程序繁琐,需要参与人的相互协作,尤其是仪式上西姆洛姆的效率直接决定仪式时间的长短。

仪式节奏的快与慢,由仪式场上西姆洛姆的人决定的。他们做事的速度快,如打理仪式用牲等,只有他们把每个步骤的事情弄完成后,毕摩才能进入下一个仪式。不得力的西姆洛姆,毕摩还得停下来等。像措毕仪式的场合,选择西姆洛姆的指挥十分重要,一般都是选择经验丰富、人品好的人。

(二)仪式与见荤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除了宗教仪式上能见荤,改善一下生活外,其余时间里只能吃素。因此村子里谁家有宗教仪式,帮忙和参与的人也可以借机改善生活。尤其是尼木措毕这样大型的仪式,仪式用牲、招待姻亲、帕木的仪式宴请,除了仪式主家的招魂鸡必需由主人家独自食用外,其余的都可以共享。

仪式主家在吉觉、西哟布这样的仪式结束时,也会将家里仪式用牲的肉送一些给邻居。毕摩也经常将自己的喔几夫哈送给仪式现场或仪式结束后路上遇见的亲戚及朋友。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平时也能吃上肉,所以对措毕仪式上的杜莫,也没有人去抢了。在达者家28号早上的打牲仪式结束后,没有人像过去那样守候在仪式现场拿回去,最后杜莫中的九个小猪,除了保留开路猪外,其余八个由一个达者家的年轻人用背篓背到一个地方集中销毁。笔者在仪式现场四天中,每顿吃饭时都有牛肉、猪肉、豆腐等食物,笔者是跟毕摩一块来仪式主家的,毕摩的饮食是单独准备的,且最早端给毕摩,十分丰盛。

(三)尔普规则

尼木措毕花费较大,需要一定经济的支撑。但仪式所有开销并不仅仅来自仪式主家。凉山彝族的尔普规则决定了仪式花销来源的几个渠道。尔普是凉山彝族家支、姻亲、朋友间的一个礼物流动的规则,在尼木措毕仪式上,无论是帮忙的群体、远道而来参加仪式的群体,互惠原则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情和参加人员的随礼,都是主家多年人脉资源积累的集中体现。尼木措毕的尔普主要体现在家支内部成员、邻居、姻亲、帕木、临时来参与仪式的客人等。在尔普规则的社交影响下,出尔普的群体就会出现在仪式场上。日后其他人举行措毕仪式时,仪式主家也会成为尔普规则中的一份子。

我们三户人家各自收自己的尔普,有一部分是公共的尔普。公共部分在吉吉马加处登记,给个人的尔普由自己登记。我收到1万多元的尔普,都是平时出尔普在一起的人。在出尔普时,我们达者家支内部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我们家措毕,达者家支成员有给二三百元的、有给几只鸡的。等别人有这样的事时,要还礼。我们家的仪式结束的那天,坡坡上有家俄其曲比家支的就要开始措毕。我们措毕时,他家拿了1500元的尔普,他儿子一直在仪式上帮忙。我们准备回礼2000元,还要去他们家帮忙,今天在我们仪式上的一部人都会去参加他家的仪式。

(四)仪式参与人数与仪式效果

为什么凉山彝族毕摩仪式,有这么多人参与?参与的人数越多、仪式效果越明显吗?

不管是措毕还是其他仪式,我们毕莫认为人越多就越好。参与人来到仪式现场,是想把贫穷、疾病等通过仪式化解掉。特别是在驱鬼时人越多越好,有很多人一起驱鬼,这样驱鬼更明显。另在招魂时,人越多越好,唤魂的人越多,灵魂就越快到达。而普通的彝族信众认为,仪式过程中,参与人多就会有更好的仪式效果。特别是在驱鬼时,男性越多声音越大,鬼怪不敢靠近。参与的人数的多少、参与毕摩的人数、仪式程序的最高级别、仪式上卡巴的群体分发及群体受益的情况、仪式过程中竞技娱乐活动参与的集体表达等,都成为其他人的谈资。措毕仪式的名气就是与这些指标直接挂钩。

(五)群体记忆的仪式表达

凉山彝族人的信仰有着非常浓厚的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色彩,人死后灵魂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去过无忧无虑天堂般的生活。祖先的灵魂具有强大的能量,祖先还时刻关心后代的一切日常事务,并能够进行干预。凉山彝族对祖先灵魂有着无尚的爱戴、恐惧、依恋等复杂的心理。在凉山,祭祀祖先是必须做的一件事情。尼木措毕仪式中用于祭祀的牺牲是与祖灵交往的媒介,通过献祭、祭品的分食,用牺牲从祖灵那里换得庇佑达到神圣与世俗的交融。尼木措毕仪式承载了凉山彝族群体的记忆。

无论是吉觉、西哟布、尼木措毕仪式,各类群体参与仪式,得益于国家的宗教政策。在访谈中,许多毕摩都在感叹现在的形势好,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按自己的心愿来完成措毕仪式,参与的人群也不需要遮遮掩掩。

2018年1月份美姑联合乡的一场措毕仪式,凉山州和美姑县的相关部门全程拍摄记录,据说还给了仪式主家一定的仪式补助。仪式主家尽心尽力地完成了那场仪式,参与人数达三百多人,竞技娱乐活动也比以往其他措毕仪式隆重。

结语

尼木措毕是彝族祖先崇拜的典型范例,也是彝族孝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的族群记忆,是强化彝族家族成员间血缘认同、心理认同的主要纽带,对于民族自信力的演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尼木措毕仪式独特,文化知识内容丰富,是彝族民众接受传统知识的重要教育场所,对于提供传统文化教育范式、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寓教于乐具有重要的作用。

尼木措毕仪式的群体表达不仅体现了彝族人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也体现出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彝族人的文化身份认同与文化自觉,是彝族凝聚力的集中表现。尼木措毕是大型的仪式,从仪式所需和仪式服务、仪式保障来看,仪式中的各个不同类别的群体都是缺一不可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不同的群体来表达,整个仪式就是一个群体关系间的联动。尼木措毕的主要目的是送灵归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祖灵信仰依然是彝族宗教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泽洪.文化传播与仪式象征——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与道教祭祀仪式比较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

[2]巴莫阿依.彝人的信仰世界——凉山彝族宗教生活田野调查报告[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3][苏格兰]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M].黄剑波,柳博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