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文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者文库 > 学者文章

工商资本应做农民做不了的事

作者:陈锡文  责任编辑:网络部  信息来源:中国老区建设  发布时间:2018-08-23  浏览次数: 3053

老板们有能力拿地,无能力种地。

推进规模经营毫无疑问能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来自经营效率的收入。推进规模经营涉及到转移农村人口。在城镇化过程中,我国农民转移到了什么程度?

我国2.6亿流动人口,其中超过2亿是农业人口。这些人有多少真正融入城市?没有多少,凤毛麟角。

所以这些农业人口的根在农村就拔不出来,他们舍不得地,不敢扔下房。这给我们现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规模经营带来很多其他国家没有的问题。

但是中国农民是非常顽强、很有韧性的。中国农民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寻求规模经营的新出路:一部分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别人种,流转规模不算低。土地流转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一是亲朋好友之间,对扩大规模的效益有一定作用,但是规模比较有限。二是有些公司企业去了,几千上万亩圈下来。这种情况如果不搞非粮作物,不搞非农经营,很难赚到钱。真正坚持在土地上经营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少。三是农民自己的创造和发展,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方法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这某种程度也是中国农民独创的经营办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很多专家非常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大规模经营农业,也有很多工商企业家带着资本去了。

那些西装革履的老板们认为,农民能干的事他们干不了吗?他们把地拿过来。问题来了,地谁种?董事长、总经理会种地吗?部门经理、公司白领会种地吗?都不会种。于是雇农民种。农民是聪明的,他自己种的时候地是他的,粮是他的,他兢兢业业,起早贪黑,越是刮风下雨越往地里跑。现在地租给老板了,打的粮食是老板的,他们凭什么那么辛苦给老板做?所以老板们有能力拿地,无能力种地。

说句实在话,没有人能解决农业劳动力的监督和计量问题。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人民公社就没有必要解散,接着搞下去就可以了。

这并不是说工商资本在农业中就没有作为。帮农民销售,做农产品加工,帮农民干他们干不了的事,工商资本大有可为。如果自己不会种地,自己不去真种地,地是种不好的。到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去看,即使2万亩的家庭农场,也是农民自己种。

我觉得中国的农村有很多不同于新大陆国家农业的制约,特别是我们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改变不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农业不能降低成本,不能提高效率。所以我想在这个背景下,一方面我们立足国情,一方面好好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从自身实际出发,就一定能找到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