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目Recommended bibliography

当前位置: 首页 > > 推荐书目

毛邓体制下的陈村:当代中国农村历沧桑

作者:陈佩华 赵文词 安 戈  责任编辑:网络部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8-05-25  浏览次数: 8164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农村历沧桑:毛邓体制下的陈村》由陈佩华(Anita Chan)、赵文词(Richard Madsen)和安戈(Jonathan Unger)合著,是西方学者撰写的第一本关于中国现代农村生活的史书,主要探讨建国初期的历次政治运动对陈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冲击和影响,以及陈村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再现了广东这个叫“陈村”的小村庄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社会变迁史。

《当代中国农村历沧桑:毛邓体制下的陈村》一书的英文版初版于1984年。初版考察了陈村从20世纪60年代到1981年为止的历史变迁。1992年,英文增订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再经修订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中文修订本将时间的下限划到20世纪90年代,这是为了展示一个完整的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农村生活全貌。


作者简介

陈佩华(Anita Chan),澳洲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

赵文词(Richard Madsen),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社会学教授

安戈(Jonathan Unger),澳洲国立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图书评论

胡再德对《当代中国农村历沧桑:毛邓体制下的陈村》一书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评价,认为该书研究方法独到,特点十分鲜明。

第一,《毛邓体制下的陈村》一书内容丰富,史料详实。学术界公认这是“详实的现代中国农村研究”,是西方研究中国的学者和学生的基础读物和必备参考书之一。全书分为“陈村及其领导”、“大四清”、“学毛著”、“文化大革命”、“清理阶级队伍”、“左倾受挫与落实政策”、“婚约争端”、“走上新的十年”、“多事之秋的七十年代”、“新时代”、“点石成金”、“企业家与投机者”等共12章。全书又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9章,作者以编年史的方式,逐章来描述60年代中期的四清运动,1966年至1968年间的文化大革命(注:西方人把1966年至1968年划为“文化大革命”时期。),60年代末清理阶级队伍运动时期的“阶级斗争”,以及1976年毛泽东逝世前中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陈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冲击和影响,这也是该书初版时的全部内容。第1012章是该书的第二部分,这是该书出版增订版时作者增加的部分,主要描述邓小平时代陈村在改革开放政策下的新变化。

该书的第二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其内容对陈村的社会变迁来说却意义十分重大。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后,就是要改造和建设中国,而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如土改、镇压反革命、合作化、大跃进、四清、三反五反、清理阶级队伍、以及文化大革命等,确实使陈村的所有制结构、农村组织结构、风俗习惯和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一时期以政治运动的方式来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其效果并不理想,出现了一些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和人心的不安定,经济的发展也像蜗牛式地爬行。与这种社会变迁相对照,陈村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可以看出,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其前后的20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贫穷落后村落到小康社会的转变,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从政治挂帅到经济挂帅的转变。因此,作者后来增补的这一部分,对作者进行的现代中国农村研究意义十分重大。并且,该书出版时,还没有探讨当代中国农村的中文著作问世,因此,作者也认为“本书的中文版要远比英文原著更加重要”。

第二,作者的科研态度是谨慎和严谨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的多样化是不争的事实,不同的村庄有不同的故事。因此,作者也不敢笼统地描述中国的农村,而是选择陈村这个小村庄来解剖麻雀,这样的论述不会以偏概全,不会因为过度的抽象而失真。并且,作者在书中还告诫读者,“切莫轻易地把陈村的故事当作是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里中国农村社会的‘典型’。”它只是陈村真实情况的写照。此外,为了保证书中陈村故事的真实性,陈佩华和安戈还前往陈村实地考察,与当地住户直接交谈。作者还对不同来源的信息做了一番甄别的工作,在作者看来,他们在中国境内搜集的信息与他们在国外搜集到的信息属于不同的类型,两者都有价值,但也都有局限性。他们认为采访中国境内村民得来的信息十分有价值,但农民在谈论敏感的政治话题时不得不有所顾忌,担心向外国学者吐露信息会得罪街坊四邻或地方领导。而移居香港的村民一般都没有这样的顾忌,但这些受访对象自然也对村里发生的事情带有自身的偏见。因此,要对上述两类信息进行鉴别考证,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

第三,《毛邓体制下的陈村》是一个个案研究成果,作者的材料来源于访谈的口述史料。这与作者的研究视角有关,作者在书中研究的是下层社会的历史,微观研究。这样的研究视角,决定了它不是研究上层社会的各类精英人物,而是讲述普通人的历史。这样一来,作者就不得不撇开从上往下传达的文件,放弃文本解读的方法。

第四,《毛邓体制下的陈村》一书也有局限性。尽管作者是在进行大量采访之后写成的,书中采用了许多详实的材料,但是,作者所选择的代表人物就好像是根据政策的需要而找来的榜样,将人物概念化了。另外,作为陈村的社会史著作,也并非陈村社会的全部,诸如陈村人的服饰、陈村人的宗教信仰、陈村人的文化和娱乐、陈村人的建筑等方面都没有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