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研究Empirical Research

当前位置: 首页 > > 地方研究

让空巢“回暖”:社区居家养老何以可能——基于广东省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调查与研究

作者:杨寅典  责任编辑:中农网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18  浏览次数: 6124

报告要点】民政部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地方政府要支持建立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然而,我国在“老龄化”加剧进程中,社区长期面临“家庭养老难有空,机构养老难有情,公办养老难有效”困局,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发展“隐痛”。有鉴于此,广东省东莞市扎稳市场机制支点,筑牢社工机构平台,坐实“三工联动”体系,探索出 “政府购买服务、社工培育服务、护工派送服务、义工跟进服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真正为老人搭起“暖巢”。

一、联动共创,引服务“进家门

东莞市通过政府购买市场服务,社工机构搭建平台,社会共同参与,让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养老服务。

(一)借杠杆,政府担当服务“领路人”

政府服务方式转型为社区养老带来大变样,东莞市通过市场采购方式,将居家养老服务带入社区。首先,定制度,启动有依据为了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瓶颈期,东莞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入市场运行机制,保障项目高效运作。2010年《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试行)》,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与内容、运行机制等9项内容进行细化安排。其次,引资金,运转有源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由福利彩票公益金、市财政预算和社会慈善捐助等渠道筹集。其中,一次性补助5万元作为项目发起资金,市镇两级补助驱动项目运转。如道滘镇2015年投入370多万元,为辖区348名低偿老人和36名无偿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最后,展评估,监管有把手政府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居家养老机构,规范居家养老服务运行。如《方案》规定:评估方对各镇(街)居家养老补助资金是否按时足额拨付、是否专款专用展开评估,并将检查情况作为继续拨付补助资金的依据。

(二)变角色,机构扮演服务“承办人”

社工机构通过竞标形式承接养老项目,为社区提供专业养老服务。其一,岗前专业培训。社工机构招聘社区“4050”人员作为护工,通过岗前培训将护工培育成一支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如2014-2015年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向 8个镇(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输送563名专业护工。其二,现场个案指导。为帮助社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社工机构聘请专业督导,对社工进行个案指导。据道滘镇社工周建荣反映,“我在开展个案过程中,与84岁的陈意珍老人很难建立咨访关系。通过督导现场指导,我最终与老人取得良好互动”。其三,窗口专门对接。社工机构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链接社会资源,为社会参与养老服务提供专门入口。据统计,2015年下半年道滘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26093元。

(三)筑链条,三工做好服务“联络人”

在社工机构承办下,东莞市各镇(街)社工、护工和义工形成联动,将居家养老服务送进家门。第一,社工牵引,保医养结合。为了解决社区养老“医养分离”问题,东莞市社工主动联系医疗机构专业医护义工,联手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例如,2016年3月29日漳澎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工就联合东莞市康怡医院医护人员,为老人听诊、量血压和测血糖等。第二,护工协助,供生活照料。为应对社工人员短缺难题,护工对老人提供隔天两小时的上门服务,为老人提供饮食、居室清洁等家政服务。以寮步镇为例,2015年寮步镇3名护工为社区30户孤寡老人提供居家服务2364小时,帮助老人清理脏乱的卫生环境。第三,义工跟进,为精神慰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工联合志愿义工策划并开展一系列社区活动,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如道滘镇仅2015年下半年就组织义工为老人开展趣味运动会、文艺队演出等文娱活动16次。

二、互动共参,送温暖“入心门”

东莞市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减轻了家庭负担,促进了社会参与,提高了养老服务质量。

(一)家庭养老从“闹心”到“暖心”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推行,让家庭减了负,发展更有力。一是老人生活舒心。社区护工照料老人生活,并且时常与老人交流,老人生活更有甜头和劲头。道滘镇老人刘丽锦说,“以前我一个人不想出门,护工阿荣天天陪我说话,现在过得好快活哦”。二是子女出门放心。东莞市通过宣传普及“平安铃”建设,使老人在家遇到困难能够及时求助,子女可以安安心心工作。据道滘镇陈意珍老人的儿子反映,“自从有了‘平安铃’以后,有什么事我妈都能直接呼叫我,现在省心多了”。三是家庭发展称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既解决了老人不愿到养老院养老的难题,又化解子女不知如何养老的尴尬。“过去,因为不愿去养老院养老,我经常和儿女吵架。现在在家养老,我更愿说话了,家里拌嘴也少了”,道滘镇李景老人谈到。

(二)社会参与从“忧心”到“安心”

东莞市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引线,促进社工、护工和义工在互动参与中成长。第一,迈开了社工工作步子过去,社工担心难以融入社区。通过参加居家养老服务,社工锻炼了自身,提升了能力。以道滘镇大罗沙为例,一开始社工比较腼腆,不太敢和老人沟通。通过给老人量血压、聊天等多次接触后,敢于实践了,也积累了经验。第二,减轻了护工就业担子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护工主要是下岗失业或待就业的“4050”人员,居家养老机构对护工进行技能培训,让护工拾回了就业信心,找到了自身价值。例如,道滘镇护工叶秀珍说到,“我本来是下岗在家的,当了护工后一个月能拿上2000块钱,给家里减少了不少包袱”。第三,增加了义工参与台子过去,社区养老多是封闭型家庭养老,社会力量担忧无法参与。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立,社区积极联系社会义工,向志愿者打开了“心门”。例如,厚街镇大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组建 “绿精灵”志愿平台,社区与志愿者合建了一个300平方米的“一方菜园”农场,培育果蔬,定期为老人送“健康”。

(三)养老服务从“焦心”到“贴心”

社区通过提供贴心的养老服务,让焦心的养老服务问题得以解决。其一,服务内容丰富。过去,社区养老仅仅提供家务照料等基本服务。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依托护工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家电维修等服务,服务内容更多元了。如道滘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定制除家务服务外的康复护理、法律咨询等8种服务。其二,服务方向精准。东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式进行养老需求调查,针对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服务更对“口味儿”。以寮步镇为例,针对部分老人一餐多食或“吃饭难”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了免费送餐服务。截止2015年12月,共送餐19646份,已有42户老人享受营养午餐。其三,服务方式周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护工大多来自社区内部,护工和老人彼此熟悉,老人可以获得周到服务。道滘镇护工刘顺兴说,“我从小就生活在这一片,这一片的老人我都熟悉,老人就像我的父母,我很乐意帮助他们”。

三、社会共筑,促服务“更进步”

东莞市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解决了社区“老而难养”问题,为社会养老提供了新范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市场购买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力杠杆

市场采购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重要杠杆。长期以来,家庭养老“独担”模式无力承担养老费用,公办养老机构“包办”模式既加重政府财政预算,又无法实现养老全覆盖,养老服务效益有限。对此,广东省东莞市依托市场机制,采取市镇两级补助为主、个人出资补充为辅方式,通过市场购买将养老项目委托社工机构。同时,邀请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为养老服务把关,保障养老服务长效有序运转。因此,只有转变政府服务方式,发挥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杠杆功能,才能以小资金撬动社会大效益。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手段在于专业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有效支撑在于服务专业化。过去,社区养老面临家庭子女不专业、机构人员难规范问题。为此,东莞市社区对接社工机构,借助社工培育专业护工,由社工和护工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等专业化服务,使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定时、上门服务,提升了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因此,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进过程中,只有规范养老服务标准,培育专业服务人员,才能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三)多元参与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根本着眼点

养老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多元主体参与是保障养老服务体系持效运转的强力保障。然而,过去家庭子女养老缺少时间、商业养老机构缺乏设备、公办养老机构人员不足,任何一方独立承办都难以实现“老而有养”目标。对此,广东省东莞市以社区为服务单元,政府购买服务、机构承办服务、社工派送服务、社会参与服务,搭建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链条,形成各方共担、优势互补的新型养老模式。东莞市创新经验启迪我们,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根本着眼点在于社会多元力量互动参与,共同为老人筑“暖心巢”、建“避风港”。

(四)家庭出资有益于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东莞市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一方面为不同类型的老人提供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社区养老基本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社区养老服务内容更加多元、养老方式更加多样,提升了社区养老服务质量。为进一步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我们建议,在“机构—社区—政府—社会”共同负责的基础上,针对有更高层次养老需求的家庭,允许家庭适当出资购买,打造更高水准养老服务,使其优化升级为“家庭—机构—社区—政府—社会”五位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让老人有所乐、家庭无所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