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村研究 > 海外农村研究

国外反贫困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闫 坤 孟 艳  责任编辑:赵子星  信息来源:《中国财政》2017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21-02-25  浏览次数: 1698

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生产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发达社会物质财富也出现了显著增长但仍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甚至还经常受到饥饿的威胁。同时贫困问题具有国际性不仅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贫困问题发达国家也同样长期受到贫困问题的困扰。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制度和历史背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贫困问题在两类国家的表现是不同的形成贫困的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关国家采取的反贫困措施也各具特色。

发达国家贫困问题主要表现为相对贫困

从发达国家贫困问题的主要情况看其居民几乎很少面临从基本生存角度定义的绝对贫困问题尽管按照发达国家政府确定的贫困人口划分方法其贫困人口数量也非常庞大但发达国家的贫困线标准较高一般是采用十等分法或人均收入半值法确定相对贫困人口这就使得发达国家贫困人口的生存条件远远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一般都有被视为生活必需品的电视机、洗碗机、洗衣机等电器很多贫困人口还有自己的汽车、住房等。从贫困的范围看发达国家贫困发生的范围较小、贫困人口数量少基本不存在区域性大面积贫困。尽管发达国家贫困人口的比重确实不低但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多散布在全国某一地区集中存在大量贫困人口的现象极少。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发达国家贫困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失业引起的在人口流动较为频繁的情况下贫困人口一般倾向于到大城市去寻求工作机会或者希望在大城市能够获得社会或者他人救助的机会相比之下贫困人口在乡村的工作机会较少。因此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乡村地区由于人口密度较低加之很多人拥有土地等生产资料贫困人口的数量反而没有城市的集中度高。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带有一定的种族、性别和年龄的特征。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贫困问题受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关系和市场歧视影响很大因此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具有一定的种族、性别和年龄特征。从种族看如美国各种族中黑人、墨西哥移民等的贫困人口比重要远远高于其他种族从性别看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妇女的工资普遍低于平均工资水平因此单身母亲的贫困比例也是相对较高的从年龄结构看由于老年人和儿童没有经济来源无人赡养的老年人和无人抚养的儿童在发达国家也是贫困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正是基于这一状况发达国家通常把易受社会经济结构影响的老年人、失业者、妇女和儿童、低工资收入者、家庭收入减少者、乡村居民、移民等七类社会成员划归为低收入者或贫困群体他们也是政府反贫困政策的主要帮助对象。

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要远远比发达国家严重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数量和占人口的相对比例都比发达国家多得多、高得多尤其是那些维持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仍然没有保障的绝对贫困人口大多数都是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界定贫困人口的标准主要是绝对贫困标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基本上属于物质生存意义上的绝对贫困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称为极端贫困。从发展中国家总体情况看为了更好地制定反贫困战略贫困标准仅仅能够满足其生存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要首先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即使是这样由于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非常大其反贫困工作任重道远。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分布具有一定的乡村区域集中性。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别而且一般而言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明显高于农村地区这样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贫困人口是居住在农村的。

国外反贫困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经济增长是反贫困的最根本途径。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情况与其贫困问题严重程度关联性看贫困问题首先是一个社会总供给相对不足的外在表现并且贫困问题也随着不同国家经济增长情况的差异而存在明显不同。如发达国家的贫困问题明显比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要好其反贫困工作主要是围绕解决相对收入不足而展开的。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收集到的可以用于解决贫困问题的财力和物力也随之增多从而对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也会加强进而能够有效解决贫困问题。因此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反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要实现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虽然经济增长对于解决一个国家的贫困问题非常重要但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注意建立有助于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分配体系下资本也要参与到收入分配过程中所以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收入分配时很容易出现的一个结果就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如巴西在20世纪60—70年代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随着经济增长的加速社会的贫富分化也日益加剧贫困人口的处境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为此为了避免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出现“贫困的增长”的情况就需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制定一系列能够使收入分配趋向公平的政策措施使得贫困人口也能从国家的经济增长中获得好处并且使他们逐步摆脱贫困。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在总体经济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越大产生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就越多。我国在经历了三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之后贫困问题虽然得到了明显缓解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也逐步显现贫富分化的现象较为突出。因此逐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化问题是未来出台新的反贫困政策时需要给予关注的首要问题。

政府要积极参与到反贫困过程采取的政策措施也要与时俱进。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单纯依靠市场经济的发展消除贫困现象是不可能的因为市场经济主要体现的是“向上滴漏”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富人的财富积累速度会更快。因此出于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需要在认识到反贫困领域存在着“市场失灵”现象之后发达国家政府开始采取措施逐步解决贫困问题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本上消除了绝对贫困人口的存在相对贫困人口的比例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很多发展中国家在政策制定时也把反贫困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为解决贫困人口的饥饿问题做出了明显贡献。因此从整个反贫困的历史看政府要在反贫困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贫困人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政府在制定反贫困措施时要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反贫困措施。例如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历史阶段反贫困的措施要以发展经济为主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要通过区域发展政策大力解决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待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政府就要在继续发展经济的同时着重采取一些能够有效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化的政策措施以解决市场经济在收入分配中的失灵现象让广大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在解决了区域性的集中贫困之后反贫困的具体政策措施也要转向个性化解决贫困个案。

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在反贫困中的重要作用。从其他国家反贫困的实践经验看建立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能够在国民处于童年、疾病、失业、老年等无法获得收入的情况下对他们给予特定方式的救助。当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有差异的其向救助者提供的救助金水平也存在差异。在社会保障方面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做得较好尤其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通过福利国家的建立和完善使其国民在人生各个阶段的生活都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较好的水平。而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实力不足大多没有建立面向所有国民的全方位的社会福利制度但很多国家在结合实际情况后建立起来的一些社会保障措施在维护相应群体的利益、保障绝对贫困人口的生存权等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印度通过其卫生保健体系有效降低了人口死亡率增强了全民的身体素质防止了“因病致贫”现象的出现。因此在设计整体反贫困战略的思路时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相关群体的救助作用。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覆盖养老、失业、疾病、生育以及工伤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城市贫民还不能得到有效保护。需要进一步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把农民和城市贫民都纳入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切实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对于贫困人口的救助作用。

重视对弱势群体相关社会权利的维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以及其他各种原因造成了社会上某些群体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他们的社会权利得不到主张经济地位也相对低下很容易陷入贫困的境地。在反贫困过程中政府要注意提高贫困人口的社会地位增强他们在社会事务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制定的社会政策要侧重于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地位改善其收入状况。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约翰逊总统开展“向贫困宣战”而制定的反贫困政策中就有提高黑人、有色人种、妇女等美国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增强其社会权利的方面这些措施和其他政策一道对于降低当时美国贫困人口的比例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反在印度由于历史原因其长期以来实行的种姓制度导致低种姓阶层成为弱势群体他们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收入微薄大多数处于贫穷的境地。建国后虽然印度政府在法律上已经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却没有大力主张低种姓群体的权利没有为提高低种姓阶层的社会地位而制定特殊的政策贫困问题在低种姓群体中代际延续的现象非常明显各项反贫困措施的效果也相对有限。对于我国而言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出现了快速提高贫困现象迅速缓解。但是也存在部分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属于贫困人口。对于这部分人以前的政策制定过程中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主张他们的权利应该成为下一步在制定相关政策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并解决的问题而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