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动态

探究政治学研究方法——徐湘林教授做客第137期政科-中农讲坛

作者:杨长虹 高新水  责任编辑:网络部  发布时间:2020-12-24  浏览次数: 1491

本网讯(杨长虹 高新水/文 唐旭峰 赵子星/图)1219日下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徐湘林教授做客第137期政科—中农讲坛,讲授《政治学研究方法》。张大维副教授、牛璞老师等基地研究人员和百余位硕博士生参加此次讲座。本次授课亦为《政治科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系列课程第六讲。

讲座伊始,徐湘林教授首先讲解本体论和认识论,并就两者与方法论的联系进行阐释。他指出,本体论是关于“存在”性质的理论,核心关注现实的形式与本质,认识论是一种关于知识的理论,专注于如何认识世界。本体论和认识论形塑政治学研究者思维,决定了研究者如何做研究,从而形成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论之争。认识论立场具有明显的方法论意涵,本体论则衍生出实证主义学派、现实主义学派和阐释主义学派。其中,实证主义学派认为,可通过逻辑推理、经验和观察理解世界;现实主义学派在本体论上认可规律和通则的存在,并认为社会现象间存在深层次结构关系,需注意区分现实和表象;阐释主义学派则认为社会或话语建构世界,研究的关键在于社会现象的阐释和意义,主张使用定性方法。徐湘林教授提倡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做研究。

随后,徐湘林教授对元理论的概念、特征及其与政治学相关的议题进行讲解。元理论是一种更高级的逻辑形式,具有高度抽象和思辨性。在结构与行动者的关系上,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具有辩证取向,结构与行动者相互依赖、相互构成且具有内在联系。随着辩证研究的深入,策略行动者和策略背景(结构)在行动中具有独立的因果力量,能动者改变结构,结构为能动者提供新的互动背景。徐湘林教授还通过对物质与观念、稳定与变迁关系的阐释,肯定元理论为研究者提供了与理性选择、多元主义等理论不同的研究视角。

最后,徐湘林教授还就何为好的研究、如何进行好的选题以及如何挖掘个案价值等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

12月20日上午,徐湘林教授就政治学经典案例与理论结合、研究与写作、治理模式与法治化建设等问题展开答疑,与我院师生进行热烈而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