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农成果 > 中农研究

当前农民工回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全国25省1279位农民工的调查研究

作者:方 帅 张 棋 陈昭柯 张 冲  责任编辑:高新水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0-12-15  浏览次数: 7941

报告要点】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民工返乡也已成为一股“热潮”。调查发现,当前超五成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回归家庭成农民工返乡主要原因;逾七成返乡农民工选择县域内再就业;超四成返乡农民工仍以建筑制造业为主。与此同时,农民工在回流过程中也存在着三大突出问题,即创业比重偏低、创业资金不足和返乡培训缺乏。对此,为更好引导回流农民工就业与创业,课题组建议:一是多维政策支持,破农民工创业之难;二是推动结构转型,解农民工就业之困;三是强化职业培训,铺农民工提升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农民进城务工,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之就业环境愈发复杂,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选择返乡就业、返乡创业。不可回避的是,在返乡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那么,当前我国农民工回流究竟呈现何种现状、又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呢?对此,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依托“百村观察”平台,于2019年1月至2月在全国范围内围绕“农民工回流”主题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超五成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其中,回归家庭成农民工返乡主要原因;逾七成返乡农民工选择县域内再就业;超四成返乡农民工仍以建筑制造业为主。从回流的突出问题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业比重偏低,即农民工返乡创业比重不足一成;二是创业资金不足,即资金问题成农民工创业主要障碍;三是返乡培训缺乏,即不足三成返乡农民工接受过培训服务。为此,课题组建议:多维政策支持,破农民工创业之难;推动结构转型,解农民工就业之困;强化职业培训,铺农民工提升之路。

一、当前农民工回流的基本现状

(一)回流比重:超五成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

通过对1196个农民工有效样本考察发现,51.59%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而未返乡就业的农民工人数为579人,占比为48.41%,低于前者3.18%,说明当前超五成农民工已选择返乡就业。进一步从代际差异看,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就业占比为34.96%,而老一代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的占比为65.03%,表明老一代农民工返乡比重要显著高于新生代农民工。

(二)回流原因:回归家庭成农民工返乡主要原因

从农民工回流原因看,因“离家近便于照顾家庭”与“外地难以安家”等原因而返乡就业的农民工占比分别为25.12%和18.17%,累计占比为43.29%;表示因“外地就业形势不太好”而选择返乡就业的比重次之,占比为18.46%。进一步从婚姻状况去看,在返乡农民工群体中,已婚群体占比为82.66%。由此说明家庭因素成为了农民工返乡就业的主要原因。

(三)回流地点:逾七成返乡农民工选择县域内再就业

农民工回流再就业分为返乡就业与返乡创业。从返乡就业地点看,选择在县城、乡镇和本村范围内工作的农民工占比分别为36.97%、15.84%和16.87%,三者累计占比为69.68%。而从返乡创业地点去看,选择在县城、乡镇和本村范围内创业的农民工占比分别为36.92%、16.92%和32.31%,累计占比为86.15%。综上可见,当前逾七成返乡农民工以县域为再就业地点。

(四)回流行业:超四成返乡农民工仍以建筑制造业为主

考察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行业发现,在598个有效样本中,从事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农民工占比分别为23.91%和18.06%,累计占比为41.97%;而选择以农业为就业行业的占比为12.71%,仅一成左右。此外,在调研过程中,表示正处于待业状态的返乡农民工占比为8.53%。说明当前超四成返乡农民工仍以建筑制造业为主。同时不难看出,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结构仍需转型优化。

二、当前农民工回流的突出问题

(一)创业比重偏低:农民工返乡创业比重不足一成

考察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发现,在1196个有效样本中,表示正从事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仅有66位,占比为5.52%;而在已返乡农民工群体中,选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占比为9.66%。可见,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比重不足一成。进一步从返乡创业意愿分析,仅有21.03%的农民工表示有创业想法,占比仅为两成。说明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力仍需进一步激活。

(二)创业资金不足:资金问题成农民工创业主要障碍

从返乡创业困难看,有43.08%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表示“资金不足”是创业初期的主要障碍;其次是经验不足,占比为21.54%。由此可见,资金问题是农民工创业初期遇到的最大障碍。进一步分析返乡农民工创业启动资金可以发现,利用自有积累资金进行创业的比重最高,占比为36.61%;其次是通过向亲戚朋友借款,占比为33.04%;而向政府和金融机构贷款创业的累计占比为23.22%。说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积累。

(三)返乡培训缺乏:不足三成返乡农民工接受过培训服务

调查发现,在返乡就业农民工群体中,表示接受过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咨询、创业扶持、就业信息等服务项目的返乡农民工占比分别为20.40%、26.21%、18.90%、10.39%、20.44%;而在返乡创业农民工群体中,表示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比为30.77%。因此,总体来看,不论是返乡就业还是返乡创业,接受过培训服务的返乡农民工占比均在三成左右。

三、助力农民工回流的对策与建议

(一)多维政策支持,破农民工创业之难

一是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首先,政府应进一步拓宽返乡创业金融信贷服务范围与力度,在返乡创业比较集中并且在产业特色突出的地区,政府应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中小企业公司债券、私募债券等。其次,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返乡创业信用评价机制,探索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农村产权纳入融资担保抵押品范围,从而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获得金融支持方面的能力。第三,政府应建立健全创业风险分担机制,创设“创业保险”“创业基金”两个层次以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增加创业者的风险抵抗能力。最后,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返乡创业园区和基地的支持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加强对农民工创业文化的宣传与引导,使农民工形成积极向上的创业态度与价值观。

二是鼓励多主体联合创业。首先,政府应鼓励企业、返乡农民工、乡村能人等多主体联合创业,支持返乡创业群体和企业建设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返乡创业群体资金向地方特色资源合理投向,带动和支持返乡创业群体依托地方性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创业发展。其次,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如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引入新的技术和资源,创新组织形式,完善交易制度等措施。最后,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支撑服务平台,健全服务功能,在土地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积极发挥和健全基层党组织和社区管理组织的服务功能,开展多元化专业服务。

三是化解创业农民工后顾之忧。首先,建立为农民工开放服务的由众创空间、专业合作社等由企业家、专业人士等构成的行业协会的服务平台,降低创业门槛,协调交易运行,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咨询及便利服务,做好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并且规范地方产业群体内部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经济社会环境。其次,应根据农民工的现实需求,优先建立覆盖全体农民工的工伤、医疗保障体系,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贫困救助、教育救助、应急救助机制;稳步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不断从制度、法律层面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

(二)推动结构转型,解农民工就业之困

一是建设特色经济产业园区。一方面,政府应以发展县域经济以及乡村振兴为目标,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和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行业、新产业加快发展,提高就业吸纳能力,扩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容量。另一方面,政府应着力突出典型示范作用,对吸纳农民工就近就业数量多、发展成效好的企业给予表彰或奖金奖励。

二是打造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一方面,完善农民工就近就业的政策体系,通过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等就业政策吸引农民工返乡,要通过多种信息平台、政策平台、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特别是适合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网络,为返乡人员与用人单位建立实时、快速的就业信息互通平台。充分发挥当地人力资源市场及非政府组织协会的作用,整合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资源,建立完善网上人力资源市场。

三是保障农民工生活与社会融合。其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步骤地剥离过度附着在户籍上的福利,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配套设施建设,使农民工及就近就业群体安家落户。其二,在提升农民工基础设施与社会福利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持流动人口享受同等待遇,在合理引导的基础上注意保持社会公平。其三,政府应着力破除就近就业农民工在文化活动、政治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受到的排斥性心理,以消减城乡劳动力之间的文化、社会身份与及政治身份认同上的差异,深入推进城乡就业融合发展。

(三)强化职业培训,铺农民工提升之路

一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与转岗专业培训是提升老一代农民工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首先,应开发多种途径强化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农村依托村委会、乡贤理事会等组织进行免费技能培训,保证农民工输出前培训;在城镇则依托农民工用工单位开展在岗职业教育与培训,落实农民工在岗培训。其次,应着力构建多元化的培训投入机制。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在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中的投入力度,优化投入路径,确保培训到人、受益到人;发展多元社会主体创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式,对不同代际与需求的农民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提升农民工整体就业素质的必要途径。首先,创新城市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相结合的“企业下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农民受益”职业教育培训新模式。其次,改革职业培训模式,以技能培训、定岗技能提升为重点,同时兼顾短期、中期和长期培训,实现培训类型多样化、培训等级多层化,完善从初级工、中级工到高级工等不同层次的职业培训。再次,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支持以扩大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提升学生资助力度,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大幅度提升农民工的受教育机会。

三是帮扶就业困难的农民工就业。农民工作为国家重点就业群体,解决农民工就业对于稳定扩大就业规模、缓解结构化矛盾有重要意义。首先,搭建政府主导、用人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就业引导机制,构建务工—用工信息平台、增加招用贫困农民工企业的税费减免额度。引导劳务中介企业构建劳务电子商贸平台,使得农民工随时掌握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最新招聘资讯。其次,抓紧建立农民工就业和失业的登记、监测机制,对就业困难的农民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职业教育、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机会,提高对待业农民工转移培训的专项补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