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农成果 > 中农研究

三链同构:打造产业振兴核心增长极——基于广东省蕉岭县以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调查与启示

作者:李嘉玮  责任编辑:高新水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0-11-27  浏览次数: 2094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当前,农业产业发展融合程度不深入、产销衔接不紧密、价值提升不充分、利益惠及不均衡的困境亟待破局。作为粤东山区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以及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单位,广东省蕉岭县近年来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切入点,以三产联动打造特色产业为立足点,以生态优质助力品牌增值为突破点,以股份合作构建农企利益共同体为承接点,走出了一条以“三链同构”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规模更大、特色更强、品牌更响、收益更多的新路径,为当前我国农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一、三产联动,兴产拓销,延长产业链

蕉岭县充分发挥“长寿之乡”的生态禀赋,精准定位农业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三产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市场化经营。

(一)农业发展产业化:龙头驱动,建基地“殖贝育珠”

针对个体农户产业经营原子化、低效化、粗放化等问题,蕉岭县通过培育不同类型新型经营主体,以“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等组织化生产模式来破解这一困局。首先,培植龙头企业,找准主导产业。为避免个体农户“单打独斗”的经营局面,蕉岭县三圳镇芳心村依托本村富硒生态优势,引进湖南仰韶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引导“产业龙头”发挥组织优势,带动本村发展无花果种植这一高投入、高附加值产业。其次,推广股份合作,聚合集体力量。广福镇广育村通过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实现有序整合、集体运营,将土地“化零为整”,高效利用。最后,建设生产基地,发展规模经营。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三圳镇芳心村建立了集生态、旅游、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富硒无花果生态种植基地,基地化经营使产业收益不断提高。

(二)三产融合联动化:三产互通,连产业“缀珠成串”

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能通过相互补益和全面开发而放大系统性效益能量,促使产业发展提档增速。蕉岭县盘活资源,助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一是以农带工,推进农业加工产业。芳心村无花果基地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年产无花果干4万斤,果茶5万盒,无花果炖片3万盒,通过农业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二是寓文于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三圳镇依托传统客家文化与当地长寿文化,通过PPP模式,引进浙江卓创乡建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建成漫时光咖啡屋、长寿膳食坊等,将特色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创意进行了有机结合。三是依农兴旅,打造特色农旅产业。长潭镇白马村围绕当地传统产业基础打造生态趣味养殖场以及旅游民宿,建立起以“树葡萄”采摘、“鸡冠花”观光等特色农业体验区为主的一站式观光旅游景点,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资源共享、产业共建、互相融合、共同升级。

(三)产业经营市场化:层级合作,推商品“示宝待沽”

市场化是农村产业发展“鲤鱼跃龙门”的关键一环。蕉岭县积极探索产品外销之路。其一,联合代理谋发展,寻找“合作伙伴”。广育村的无花果基地实行二级分销,通过社交网络来广泛发展代理销售商,变“消费者”为“销售员”。销售渠道的拓展使特色农产品销售量呈几何式增长。其二,搭建平台营电商,编织“销售网络”。广育村无花果基地建立电商中心,打通网络销售渠道,让无花果类高附加值产品行销千里。其三,推介产品做路演,营造“广告效应”。为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打开市场、觅得商机,广育村无花果基地参考投资市场上的路演形式,在广州、深圳等地通过在高档社区路演,宣传基地情况与无花果品牌价值,为其高档加工产品打开销路。

二、保质附值,点石成金,提升价值链

针对农产品价值难提炼、增值难实现、市场难拓展的困局,蕉岭县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以保质培优为基点,以精装升华为重点,以品牌推介为支点,使产品价值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严控质量,育优保鲜,让品质“百里挑一”

品质是农产品的源头价值和立命之本。蕉岭县始终以质量第一为导向,保证农产品质优物美。第一,选育原生态土种,绿色健康“不减一分”。蕉岭县长寿南北寨农业公司通过“自营基地 精选农户”方式,实现有机农产品的产销一体经营。该公司为基地和签约农户统一配发当地“土种”,“老味道”让其生产销售的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第二,监督农产品质量,人工添加“不增一厘”。南北寨农业公司“以工业化的标准做农业”,高薪聘请台湾农业专家专职从事产品质量把控与监督流程设计,以严格标准规范农户生产全流程。第三,注重时令物保鲜,劣质过期“不留一毫”。南北寨农业公司在收购农产品时按照其保质期来决定收购半径,并一律实行当天包装当天销售,以保证品质新鲜。

(二)精致包装,文化赋值,让产品“鱼跃龙门”

蕉岭县通过对农产品精心包装打造,萃取产品附加值,完成了由低端产品向高端商品的进化。一是从“单一”到“繁多”,促进产品多样化。南北寨公司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合理搭配时令蔬菜,组装适合不同时节的产品套餐,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多样化的需求。二是从“粗犷”到“精致”,推动产品商品化。为了使农产品成功“蜕变”为商品,南北寨公司致力于产品的“内外兼修”,对产出的农产品进行精细化包装,以礼盒的形式批量销售,价格虽远高于市场同类产品但供不应求。三是从“平庸”到“文雅”,增强产品人文化。南北寨公司的负责人何莉娜表示,“不仅要把农产品做好,更要把农业文化,农村故事讲好”。如该公司将市场上常见的金贝贝南瓜和板栗南瓜绑定在一起,推出了象征爱情的“鸳鸯瓜”礼盒,文化赋值让农产品价格节节攀升。

(三)顺应市场,打造品牌,让行情“扶摇直上”

“农业不怕种不出来,就怕卖不出去”,市场营销是价值链提升的关键。蕉岭县为市场“号脉”,开出产品增值“良方”:首先,市场导向,把握行业“风向标”。蕉岭县基于市场对绿色农业的需求,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签约,开展生态环境提升、健康养生园建设、长潭旅游区开发等项目。其次,品牌打造,张挂产品“金牌匾”。蕉岭县聚焦“长寿之乡”的品牌,开发“绿色、健康、高值”的优质产品,如“富硒大米”、“富硒矿泉水”和“富硒木耳”等等,形成了“富硒、健康、长寿”的品牌效应。最后,地标名产,勾勒产业“分布图”。蕉岭各镇依托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申报获批了蕉岭绿茶、桂岭蜂蜜、蕉岭冬笋、三圳淮山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各镇在产业发展中逐渐拥有了“产品名片”,也使广大消费者对各地名产形成了地域情感认同。

三、风险先担,互惠共赢,构筑利益链

蕉岭县创新采用“党组织 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使各方主体“同呼吸,共命运”,开创出企业盈利、农民增收、集体受益的新格局。

(一)兜底保障,编织农民收益“安全网”

为解传统农耕“谷贱伤农”之困境,各经营主体采取如下措施巧解农户后顾之忧:首先,按产预付,给农民吃“定心丸”。南北寨公司事先与农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根据种植产量预付30%订金,向农户展示公司的信用和诚意。其次,保底收购,帮农民系“保护索”。广育村和南山寿公司成立了黑木耳产业专业合作社。南山寿公司对农户产出的木耳全部进行保底回收,保证农户利益不会受损。最后,保价让利,与农民打“同心结”。南山寿公司在收购农产品时,坚持“保价让利”原则,确保公司的收购价不低于他人出价,一方面保障了农户利益,另一方面也防止了签约农户私下交易,保证供货源的稳定。

(二)多途增收,架设村民致富“青云梯”

为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广育村构建“党组织 开展土地合作、劳务合作、资金合作、产业合作”的模式,让地租、劳务、股金三驾马车拉动农民增收。一是地租收益:“经营地权农民出,来年居家收地租”。广育村建立土地合作社,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按年收租,每亩能够收入300元左右。使得不想耕作或耕作效率不高的农户能够充分利用土地承包权获取收益。二是劳务收益:“勤恳挥汗田地间,稳赚工资不看天”。广育村组织土地合作中解放出来的闲置劳动力、就业困难人群、贫困户等,创办劳务合作社,开展技能培训并向外输出,使社员获得了稳定的工资收入。以黑木耳基地的就业社员为例,其月工资都在4600元以上。三是股金收益:“资本联合股为地,本金之外有红利”。广育村农民通过土地、劳力、资金等多种方式入股,从劳动者摇身一变成为了资金合作社“股东”,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三)造福公众,安装集体建设“助推器”

蕉岭县通过多种形式合作经营,将村集体纳入产业发展利益链条,推动村庄各项事业发展,让“农民故土”变为“富美田园”。主要体现在:其一,集体入股分红,集体建设“有股资”。南磜镇金山村与金山笔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村集体入“干股”并“抽成”15%,用于村中关爱老人、公益事业等。入股合作不仅扩展了村集体的收入渠道,更让村庄建设“底气十足”。其二,村居环境改善,生态整治“有投资”。各村党支部在引领产业合作过程中,注重科学与绿色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广育村在发展黑木耳产业时,充分利用废弃秸秆和木屑制作菌包,有效减少了秸秆焚烧引发的环境污染。同时为打造产村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该村在集体入股营收中优先保证环境保护开支,使村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其三,村劳力就业,回村工作“有工资”。各村合作经营企业优先吸纳贫困户与外村就业困难群体,村民在家就能务工,让劳动力有了回村工作的动力。

四、企业为核,股份合作,三链同构共促产业振兴

蕉岭县通过聚焦主导产业、推进产业融合、引导农企联结等方式,构筑了“三链同构”的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实现了产能提效、产业提升、产品提档,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聚焦主导产业,引导多种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是推动产业振兴的必要前提。蕉岭县以因村制宜找准特色产业为切入点,以发掘当地自然资源禀赋为突破口,引导不同的产业引领主体,采取多元产业经营模式助推产业发展。在“产业龙头”的带动下,让个体农户经营的“涓涓细流”汇集成规模生产的“汪洋大海”。

(二)“接二连三”是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支撑

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融合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蕉岭县以农业为基础,向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延伸。通过开发、拓展和提升农业的多种功能,拓展了农业在生态休闲、旅游观光 等方面的功能,催化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三)以股份合作实现要素激活是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

蕉岭县积极探索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全要素合作机制,通过组建土地、劳力、资金、产业四大合作社,以股份合作形式激活生产全要素,驱动产业发展。在此过程中,蕉岭县还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和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农村党员和理事会成员带头引导农民入社,鼓励农民参与股份合作,调动了群众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使得股份合作的“根基”愈发深厚。

(四)以利益联结实现农企互惠是产业振兴的基本保障

在乡村产业振兴之路上,企业和农民“合则两利,分则俱伤”。蕉岭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联结各方利益,真正打造了农企命运共同体,让企业和农民勠力同心共促发展。这就需要农企双方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让村民充分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福利,企业通过签约预订,兜底保价收购,激发村民主动支持产业的内生动力,从而深度融入到产业发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