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文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者文库 > 学者文章

从微观政治形态发现国家政治的根基

作者:徐 勇  责任编辑:邓雅琳  信息来源:《云南社会科学》2020年04期,第1页  发布时间:2020-10-14  浏览次数: 1996

主持人话语:社会分工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学科分工是学科发展的动力。20世纪是经济迅速发展的世纪,经济学独占鳌头,其中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分工便是重要表现。进入21世纪,政治对经济活动的主导愈益突出。与此相应,政治学需要不断创新和深化。在以国家为单位的宏大叙事基础上,以社会基本单元为基础的微观政治形态研究方兴未艾。通过微观政治形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政治。国家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表现的形式不一样,只有从微观政治形态的角度,才能更好地理解国家政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国家进程及其特性看,可以分为前国家、初级国家、次级国家和高级国家。不同的国家形式可能同时存在于一定国家地域空间中,并通过不同地方的微观政治形态表现出来。国家是一个活动着的有机体,其特性是由基本单元的性质决定的。以社会基本单元为基础的微观政治形态是理解国家政治的一把钥匙。政治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日常生活的载体,与人的生活和命运直接相关。只有从微观政治形态的角度,才能了解处于历史和社会关系中每个具体的人的生活状态和命运。这也是华中师范大学提倡田野政治学的重要依据所在。田野政治学以具体的历史和社会关系中的人作为出发点,以实证调查为基本方法,它与历史政治学和微观政治学形成天然的有机联系。

本组论文便是田野政治学、历史政治学和微观政治学三位一体的产物,力图从历史上的微观政治形态发现和理解中国的国家政治特性和进程。

政治形态和活动受特定的关系支配,并因为关系特性和组合而形成不同的政治样式。中国是一个具有延续性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国,社会和国家演化不是一种关系简单替代另一种关系,而在相当程度表现为不同关系的相互叠加。这种叠加关系使得社会和政治形态表现出特殊性和复杂性。本组论文以关系叠加作为视角,揭示中国历史上存在着若干微观政治形态及其与国家政治的关联。

本栏目的第一篇论文认为,将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家”与作为国家基本单元的“户”合为一体的家户制度是传统中国最有特色的基础性制度。汉族地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率先从原始公社、宗法宗族社会走了出来,形成家户合体的制度。基于血缘与地域关系双重叠加的家户制政治形态产生的是社会与国家的相互渗透和包容,使其构成传统国家政治的坚实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地区以村寨为基本单元,形成了特有的微观政治形态,成为自治的重要载体。《关系叠加视角下的村寨制政治形态——以西南传统侗族村落社会调查为基点》一文,以西南传统侗族村落社会调查为基点,以血缘关系的延续与双重性地域关系为视角,对传统的村寨制政治形态及其转变进行了探讨。

国家是一个成长过程。国家的起源对于之后的国家进程有着深刻影响。中国国家形态的多样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其中,传统彝族社会具有十分独特的特征,缺失国家直接统治下的彝族社会得以长期延续,重要原因便是财产关系与血缘关系叠加下的家支制度,形成了家支制的政治形态。《关系叠加视角下的家支制政治形态——以传统彝族家支社会调查为基点》一文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