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农成果 > 中农研究

一会促“三共”:绘制乡村社会治理“同心圆”——基于广东省蕉岭县村民理事会的调查

作者:陈 雪  责任编辑:邓雅琳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0-08-07  浏览次数: 20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然而,“经济发展要素分散、基层治理主体萎靡、效益保障机制缺乏”等问题,导致村庄“共建无力,共治乏力,共享费力”,使社会治理遭遇“建设力量难凝合、公共治理难推进、成果享受难落实”的困境。基于此,广东省蕉岭县探索出“一会促三共”的社会治理新路径。具体而言,以村民理事会为平台,整合农村人力、土地、资金要素,以智力聚合、组织驱动促进合作共建,夯实“三共”基础;联动干部、乡贤、农户主体,以自治为引、德法并用实现协同共治,聚焦“三共”核心;统筹产业、公益、基建发展,以利益联结、风险共担保障互惠共享,达成“三共”目标;通过创新自治组织,打通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最后一厘米”。


一、强基固本,以服务发展为导向,激发共建“动力”

蕉岭县借助村民理事会整合人、地、钱等要素,着力发展村庄产业、公益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全面共建促进村庄发展。

(一)要素整合,夯实发展基础,为共建添加“培养土”

蕉岭县村民理事会通过筹工筹劳、土地入股等方式盘活人、地、钱等发展要素,为村庄建设打牢“地基”。其一,集中人气“活”劳力。理事会调动村民积极投入村庄建设。三圳镇芳心村村民理事会发动450多名村民投身村庄公益事业建设,促使村民从“站着看”变“当家干”。其二,立足乡土“兴”地力。长潭镇白马村上合村民理事会带动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集约300多亩土地,唤醒闲置土地资源,打造“花海世界”,加快休闲旅游业发展。其三,汇集资金“旺”财力。广福镇广育村村民理事会在2018年上半年共发动群众筹集5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筹资安装350套太阳能路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二)建言献策,聚合发展智力,替共建注入“营养液”

蕉岭县村民理事会积极学习外地优秀建设经验,统筹村庄内外力量,完善议事程序,为村庄建设出谋划策。首先,走出去“请名医”。村民理事会主动向外借智借力,破解村庄发展难题。长潭镇白马村上合村民理事会组织村民代表到浙江桐庐、福建曾厝垵等地学习村庄环境治理经验。其次,引进来“诊杂症”。因地制宜活用外部经验可以使村庄建设事半功倍。从深圳回乡的理事会成员黄福成提出将深圳市“巡游保洁”的环保方式应用于本村,打破了广育“垃圾围村”的困局。最后,坐下来“开药方”。理事会准确把握村民需求,有效集中群众智慧,治愈村庄“痼疾”。广育村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带动群众协商议事,探索出“村协商监管、片招标收集、户缴费清理”的新模式,实现村庄生活垃圾“日日清、日日运”。

(三)组织驱动,拓宽发展范围,让共建扎稳“分生根”

村民理事会为推进村庄合作共建按下“快进键”。第一,带领示范,助推产业发展。村民理事会发挥引领作用,促进村庄产业由点及面地发展。广福镇广育村村民理事会理事长带头与投资公司接洽协商,以自家种植木耳的5分地为试点,经确认一年收益可观后,把木耳产业推广到全村种植。第二,协调引导,助力公共基建。为改变农村建设中“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面貌,广福镇叶田村采取“理事会 农户”的方式,协调群众统一“拆旧建新”,配套建设公共基础设施,连片建设农民新村取得初步成效。第三,动员参与,助筹公益基金。理事会发动村民参与资金筹集,为公益发展安装“引擎”。三圳镇九岭村借助村民理事会动员农户筹集10万元资金作为教育基金,交由理事会打理,每年收益用来奖励本村成绩优秀的学子。

二、开源拓渠,以有效参与为杠杆,撬动共治“合力”

以共建村庄为基石,蕉岭县村民理事会通过构建平台、重构主体、制定规则将多元治理主体有机结合,推进协同共治。

(一)上下联动,村民选举,以平台建设强“主干”

蕉岭县政府带头指引,引导村庄成立村民理事会,构建共治平台。第一,对接传统“理”思路。蕉岭县依托客家人聚居地的优势,以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为前提,传承创新客家协商治理文化,引导村民在自然村或村民小组设立村民理事会。第二,政府牵头“把”方向。蕉岭县由政府牵头,村两委干部、德高望重的老人、驻村企业负责人等组成村民理事会筹备工作小组,为建立村民理事会提供正确指引。第三,村民选举“定”格局。蕉岭县村民理事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负责联系村民,处理村庄事务,为村民直接参与村庄治理提供路径和载体,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二)选贤任能,多元培育,以主体重构长“枝条”

村民理事会成员包括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回村乡贤等,推动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共事务。其一,党员干部令“难事”变“易事。三圳镇九岭村村民理事会积极吸纳党员干部,在党员带头示范下,一改过去村委包揽全村的力不从心状态,避免“干部干、群众看”现象的发生。其二,回村乡贤让“困境”变“顺境”。文福镇白湖村羊岌村民理事会会长邱文干,作为回村乡贤,带领村民引进光伏发电产业扶贫项目,为村民脱贫致富贡献力量。其三,村庄能人使“弯路”变“直路”。村庄能人积极发挥有威信、人缘好、熟悉村中事务的优势,提升理事会的工作效率。为推进旧房改公园,三圳镇芳心村理事会成员挨家挨户走访,消解村民疑虑,最终得到全体村民支持。

(三)德法并用,协商深化,以规范管理生“繁叶”

蕉岭县村民理事会将德治、法治有效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首先,建章立制,有章可循。蕉岭县根据各村民俗民风,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依据村民理事会的工作性质制定《村民理事会章程》,形成治理规则。其次,以法为教,有法必依。蕉岭县村民理事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村庄内外人士的捐款开设专门账户进行管理,通过村内公示栏、向外出务工人员发送公开信等方式,及时公布项目进展、收支等情况,让理事会事务在阳光下运行。再次,村规民约,有规可用。广福镇广育村由村民理事会与群众共同完善村规民约,村书记带头执行村规民约,改变了村规民约“只在墙上、不入人心”的局面,解决了村民乱搭乱建、破坏林木等难题。

三、聚能培元,以整合效益为抓手,增强共享“活力”

蕉岭县村民理事会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驱动,以机制创新为后盾,保证多方共同享受成果。

(一)多项目齐头并进,促共享“百花齐放”

产业发展为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村庄的全面发展又为群众共享创造前提条件。其一,产业发展,奠定共享“主基调”。长潭镇白马村上合片村民理事会动员村民采用资金、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上合农工商发展有限公司,种植格桑花、百合等植物,打造花海景观,实现村庄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其二,公益建设,唱响共享“最强音”。公益事业可补足共享的短板。三圳镇九岭村伍子湖自然村理事会积极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在抛荒地上建起公园,并安装健身设施等,让群众有了休闲场所。其三,基建落地,奏起共享“协奏曲”。“以前单靠村委会力量,修路建桥等村庄‘大事’,一年只能做三、五件。”三圳镇芳心村党总支部书记谢建祥说。村民理事会成立后,芳心村已完成各类大小基础设施建设40多项。

(二)多主体利益联结,助共享“芳香满园”

村民理事会明确共享目标,实现多方主体受益。第一,村庄变美“面貌新”。新铺镇尖坑村村民理事会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村庄绿化、亮化建设,改变房屋破败、垃圾围村的旧貌,打造“四季常绿、整洁宜居”的村庄。第二,村民致富“步子稳”。蕉岭县鼓励村民理事会引导农户将闲置资源与闲散资金,在清晰产权的基础上作价入股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股权比例获得收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第三,企业受益“实力强”。南磜镇金山村民理事会带动村民与企业合作开发旅游项目,探索集约土地和宅基地的有效途径,企业投资对村庄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三)多机制精准保障,护共享“硕果盈枝”

通过公平分配实现利益共享,村民理事会充当“缓冲器”,协调各主体利益,为共享提供有力保障。首先,合理分配,保证共享“源动力”。金山村以村民理事会为平台,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与金山笔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旅游业盈利分配中,村庄占股15%,其中村委会占股2%,村民理事会占股13%,使农户、村庄、企业实现利益共享。其次,风险共担,增强共享“抵抗力”。通过“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形式,村民理事会协助村庄将农村闲置的土地、资金、劳力、房屋等资源整合利用起来,建立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户规避市场风险。再次,协商调解,聚合共享“向心力”。土地确权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的一块“硬骨头”。蕉岭县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明确土地边界,协调产权纠纷,促进土地确权工作平稳推进,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完成97个村、10.78万亩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颁证率达98.0%以上。

四、共享为体,以共建共治为探头,发掘治理“潜力”

蕉岭县村民理事会统筹要素,上下联动,整合效益,筑牢共建之基,激活共治之力,达成共享之利。

(一)创新自治组织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效途径

共建共治共享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核心内涵。蕉岭县村民理事会发挥纽带作用,整合人、地、钱等发展要素,实现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公益事业的全面共建;调动党员干部、乡贤、村民等主体,达成协同共治;以公平分配、风险先担、化解纠纷完善共享机制;“三共”联架,激发村庄内生动力与合力,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二)统筹建设要素是推动“共建”的首要前提

建设要素的有机整合是村庄发展的基础。蕉岭县依托村民理事会,发动村民义务投工投劳,推进土地流转,盘活闲散资金,整合村庄内外力量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促进村庄产业发展,助推公益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全民共建为社会治理夯实基础。

(三)多元主体参与是促成“共治”的必要举措

平衡权责、取长补短,才能形成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共治的格局。蕉岭县由政府牵头,依托客家传统文化,建立村级协商议事会制度,实行村民选代表、代表选成员、成员选理事长的“三轮推选制度”,引导农民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建立村民理事会。理事会吸纳党员、致富能人等,参与制定村规民约,促进群众在公共事务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互动互通、多元参与、共治村庄的良好局面。

(四)有效利益联结是落实“共享”的核心机制

“共享”既是“共建”和“共治”的目标,也是“共建”和“共治”获得持续动力的保障。村庄产业、公益、基建的发展为“共享”奠定利益分享基础。蕉岭县村民理事会以明晰主体利益、合理分配机制保证利益有效,以共担风险机制巩固利益主体联结,以协商调解机制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有力地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