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研究Empirical Research

当前位置: 首页 > > 地方研究

当前脱贫攻坚中边缘贫困户的总体态势、问题与对策

作者:张利明  责任编辑:王飞雪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02  浏览次数: 4123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攻城拔寨的关键节点,现有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得到切实解决。但是,仍有不少边缘贫困户濒临贫困状态,边缘户入贫、边缘户与贫困户“悬崖效应”等问题亟需关注和解决。如何切实解决好边缘贫困户问题,不仅事关脱贫攻坚整体成效,更事关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

一、当前边缘贫困户的总体态势与问题

边缘贫困户主要指经济水平接近建档立卡贫困线,且生产或生活中仍存在较多困难的群体,由于基础薄弱、帮扶不足等原因,往往导致边缘户陷入贫困边缘、政策边缘和心理边缘,从而引发诸多问题。

1、贫困边缘,容易陷入疲困状态。

在实际生活中,边缘户的底子较薄、基础较差,一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遇到大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劳动力丧失等突发情况,极易跌入贫困线以下。以重庆市为例,目前共有边缘贫困户1882464421人,占未脱贫人数的46.26%,如此庞大的占比成为影响脱贫工作成效的潜在阻碍。在宁夏同心县的吊堡子村,共有边缘户28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3.01%

2、政策边缘,难以享受扶贫政策。

在现实生活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与边缘贫困户之间存在“生活条件无大差别,政策享受千差万别”的现象。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享受各类精准扶贫政策,边缘户则无法享受这些帮扶政策,各种各样扶贫政策的叠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贫困户与边缘户之间的“政策悬崖”。从政策帮扶来看,贫困户获得的帮扶涵盖产业、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多个方面,这些不同政策的叠加导致边缘户和贫困户之间出现巨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等帮扶方面,成为政策不均衡的焦点。对此,基层干部反映“在大病医疗救助方面,如果是30万元的医疗费,贫困户可能不用花一分钱,边缘户可能要缴16万甚至更多。”由于政策“悬崖效应”的出现,导致基层出现“争当贫困户”、“贫困户光荣”的现象,产生政策的“逆向激励”效应,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边缘户的“再边缘化”倾向。

3、心理边缘,影响基层和谐稳定。

政策享受上的巨大差异,给边缘户的心理也造成了冲击,导致边缘户在心理上的“相对剥夺感”和“被抛弃感”,从而产生心理上的“边缘化”。由于贫困户获得持续性的帮扶,在收入与生活水平方面甚至超过了边缘户,造成了新的不公平感和不平衡感,有的贫困户“好吃懒做”,炫耀自己获得的众多帮扶政策,更加重了边缘户的心理不平衡。这种心理上的不平衡,不仅降低了部分群众对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和认同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层的和谐稳定,甚至出现非法上访、暴力抗法等严重对立事件。基层干部反映:“村民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一方面与贫困户相比,边缘户不能够获得众多的帮扶,另一方面边缘户对于扶贫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因此产生不平衡心理在所难免。”

二、加强边缘贫农困户帮扶的对策建议

为切实解决边缘贫困户的“夹心层”和“边缘化”问题,需要构建贫困户与边缘户“同步攻坚、同步脱贫”的格局,建立科学、系统的扶持体系,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一户都不落”。

1、分类管理,强化对边缘户的动态监测。

一是实行差异化认定机制。严格区分边缘户与贫困户的识别标准和政策界限,不搞“一刀切”,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区域的边缘户标准,既区别于贫困人口,又体现政策关怀,研究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二是建立分类化管理机制。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结合年度动态管理,定期开展脱贫稳定性排查,按照脱贫标准,将稳定脱贫户、巩固脱贫户、边缘贫困户进行分类统计。三是健全动态化调整和监测机制。将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标准的边缘户及时纳入帮扶范围,根据各地实际,开展大走访大排查活动,依托大数据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和比对,准确掌握边缘贫困户的基本情况。

2、科学帮扶,加强对边缘户的针对性扶持。

针对边缘户的帮扶,要因户施策,不搞大水漫灌,提升帮扶的针对性。以解决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为手段,围绕大病、教育、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主要致贫原因实施针对性措施,原则上每户每年享受一项扶持政策,不搞过多特惠政策,避免出现新的不平衡现象。例如,针对边缘户因大病或意外致贫返贫这一风险点,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基金或大病保险,借助保险手段提供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或者设立边缘户救助基金或“扶贫保”,当其遭受灾害、重大疾病、子女就学等特殊困难时,可以通过专项基金,及时给予提供“救急”帮助。

3、系统扶持,推进精准扶贫与普惠保障的衔接。

做好精准扶贫政策与常规社会保障政策的有机衔接,逐步加强农村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安全等普惠性政策的实施力度,让符合条件的边缘户应保尽保。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边缘户的具体情况,探索将学前教育资助、大学教育资助、医疗报销、危房改造等适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政策,适度向边缘户倾斜,缩小边缘户与贫困户户之间因政策保障差异产生的心理不平衡感。另一方面在饮水、交通、供电等涉及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边缘户与贫困户应享有同等的权利。

4、内生帮扶,提升边缘户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方面,加强边缘户的扶志扶智工作。开展丰富多样的、接地气的宣讲活动,增强边缘户对扶贫政策的理解,树立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加强自主脱贫的典型宣传,避免“等、靠、要”思想,逐渐减少边缘户的不平衡心理。另一方面,增强边缘户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制定劳动就业、文明示范等鼓励政策,因地制宜采取经营、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支持边缘户以土地、林地、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参与产业扶贫,实现持续稳定增收。